人口与人种地理笔记

“人口与人种地理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口与人种地理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口与人种地理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口与人种 1》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在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这一与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 地理之后,第五章以经济为主的《发展 与合作》之前,起承前启后 的作用。本 节课主要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 口的分布,“人口”又是目前人们共同 关注的主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 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树立自然与经济相 互联系的地理观念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地图、资料,说出世 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状况;学会绘制人口增长 柱状、折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 观。

★重点: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

分布的特点。 ★难点: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分 布及原因。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法、学法:结合课标要求,本节人口的增长学 习采用并列式小组摊派任务法,,一个 组完成一个任务,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 析、自己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柱状图, 组内交流和全班展示“三步”法来学习; 人口的分布是本节的难点,采用创设情 境,换位思考,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等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分析人口 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读图、用 图的习惯和

人口与人种 完整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与人种》 一、说教材

《人口与人种》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中的内容,本单元从上一单元人们生活的区域——社区,扩展到整个世界,展示了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特征。

本课是在第一二课探究世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世界的人文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得世界。因此,第三课在本单元乃至在全书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在前面的知识储备上升华到人文关怀这一层面上来,意识到处理好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七年级新生对世界人文特征还处于模糊状态,分析、辨别能力不强,但前面的内容已经使学生对身边的小环境(社区)和世界自然环境(大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应该说,七年级新生正处于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非常好奇的阶段,求知欲强,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是感兴趣的。 三、说课标

本课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

对应到本框内容,我认为主要的是让学生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说出世界

初中地理知识点:巴西的人口与人种构成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地理知识点:巴西的人口与人种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除白种人外,混血种人占多数的是

A.澳大利亚B.巴西C.印度D.日本

下图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2~4题。

2.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的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东南沿海D.西北地区3.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4.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的是

A.都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B.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C.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D.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下图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沿海6.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7.1960年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人口稀少的巴西利亚,主要目的是

试卷第1页,总4页

①迁往内陆地区,获取更多水源条件②迁往低纬地区,获得更加温暖的气候条件③迁往海拔高的地区,获得凉爽适宜的气候条件④向西北方向迁往人口稀疏区,带动区域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竞争强烈、就业困难。就拿我国来说吧,现在我们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词中就有“竞争”和“下岗”两个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人口不断增长是原因之一。 [投影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特点和分布。

2.技能目标:通过读人口增长分布图,培养对资料分析、归纳和计算能力;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根据有关人口的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与人地观;初步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

【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 具体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课前准备】

1.“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投影。 2.“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段人文地理的内容,即“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运用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_人种和人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 八年级 上册

第3章 居民与聚落

广寒中学

李和明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并能在图上指 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 口分布的密集地区和稀少地区,认识人口 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世 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认识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 响。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以下练习 1、世界上有哪三大人种?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什么?各 有什么特征?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世界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 3、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说说人口增长有什么趋 势? 4、说说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如何解决?

1、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 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眼睛、头发、鼻子、嘴唇)

三大人种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黄色人种黄色人种皮肤呈 黄色,眼睛为褐 色或黑褐色,头 发黑且直,鼻梁 不高,最嘴唇稍 凸且厚度中等。

白色人种白色人种肤色浅白, 眼睛色、发色都很浅, 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 色且为天生就是波状, 鼻梁高,鼻尖突出, 嘴唇薄

黑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 黝黑,眼睛黑 色,头发卷曲, 鼻宽且鼻梁较 矮,嘴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结束前三章自然地理学习之后,初次涉及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由前后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首先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计算的技能,并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呈现人口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最后通过了解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

【教学构思】

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并联系当下实际,了解世界上的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的增长,整合教材及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并根据数据在学案中绘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读图-绘图-得出结论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第4章居民与聚落第1节人口与人种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 “人口爆炸”指的是( )

A. 人口密度大小问题

B. 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问题

D.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问题

2. 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人口基数

3.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北美洲

C. 亚洲

D. 南美洲

4.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停止增长

B.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高

C.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D. 目前,中国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5. 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A. 人口总数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密度

D.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 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 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C.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D. 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7. 下列地区很少有人居住的是( )

A. 亚马孙热带雨林

B. 中南半岛

C. 西欧平原

D. 华北平原

8.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

A.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人口老龄化

C. 主要给城市交通带来困难

第1 页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精品教

案1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 能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特点; 4、 学会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

5、 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6、 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状况;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树立种族平等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法、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2个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一、三大人种

人种: 体貌特征: 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 白种人 头发天生就是波状; 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皮肤呈淡、 黄种人 黄色面庞扁平、 体毛中等 肤色黝黑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黑种人 头发卷曲 澳大利亚西北部 体毛很少 二.人口的分布——不

人口的合理容量与人口分布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6
【bwwdw.com - 博文网】

环境人口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怎样来衡量呢? 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 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

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 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中的西线调水 用来解决西北缺 水的问题,预计 调水成功后,西 北地区的环境人

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

什么问题?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

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 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精确的定义:

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环境人 口容量

该国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年份 人口数量(人) 人口合理容量(人) 年人均产值(元/人年) 河流含沙量(kg/m3) 1998年 4 951 5 160 2 027 0.023 2011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