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表现
“二战前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表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战前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表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战前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表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绥靖政策与二战前的欧洲大国关系 (1)
绥靖政策,是形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种国家安全理论,它的核心是民族利已主义。二战前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幌子下,欧洲各大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推行了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顾这一教训,对当今调整地区冲突和反恐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卷 第1期 零陵学院学报 Vol. 1 No.12003年3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Mar. 2003
绥靖政策与二战前的欧洲大国关系
廖朝文
(宁远县鲤溪镇中学
绥靖政策
的幌子下
对当今调整地区冲突和反恐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绥靖政策
中图分类号
现实意义*
A 文章编号
2003
它的核心是民族利已主义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
The safeicy Policy与集体安全相对立英
求得自身太平
用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或弱小国家的利益希特勒上台后步步接近
英国怂恿侵略但由于英法破坏
最后所有大国都饱尝了战争的滋味二战前的大国关系及对绥靖政策的
绥靖政策与二战前的欧洲大国关系 (1)
绥靖政策,是形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种国家安全理论,它的核心是民族利已主义。二战前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幌子下,欧洲各大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推行了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顾这一教训,对当今调整地区冲突和反恐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卷 第1期 零陵学院学报 Vol. 1 No.12003年3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Mar. 2003
绥靖政策与二战前的欧洲大国关系
廖朝文
(宁远县鲤溪镇中学
绥靖政策
的幌子下
对当今调整地区冲突和反恐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绥靖政策
中图分类号
现实意义*
A 文章编号
2003
它的核心是民族利已主义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
The safeicy Policy与集体安全相对立英
求得自身太平
用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或弱小国家的利益希特勒上台后步步接近
英国怂恿侵略但由于英法破坏
最后所有大国都饱尝了战争的滋味二战前的大国关系及对绥靖政策的
高中历史重大事件之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高中历史重大事件之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答题有什么技巧可以利用?这是每一位文科考生都想知道的“秘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重大事件之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具体内容如下。
高中历史重大事件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高中历史重大事件
1、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
10讲_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二轮复习
20 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 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政治上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 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 开端。 经济上 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 成就,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面对 1929~1933 年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文化上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 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1、运用不同史观理解十月革命 文明史观
政治文明方面的制度创新,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
现代史观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 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给劳动者使用 摆脱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历史二轮复习
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1921
二战后印度教育政策
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述评及其发展特点与趋势
摘 要:印度经济以信息服务业为先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文章在对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综述的基础上,考察和梳理了印度高等教育政策演变及其制度变迁过程;并对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呈现方式、内容的规定性予以概括和总结,并阐述了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关键词:印度;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特点与趋势
一、二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
(一)“计划经济”时期(20世纪50-80年代 )
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之后的印度百废待兴,但印度第一届尼赫鲁政府最先想到的仍然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率先成立由拉达克里希南领导的“大学教育委员会”(简称“UEC”), 负责制定国家大学教育发展规划。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其中包括:大学经费的拨款形式、大学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结构、高等教育的目的、教学标准和语言使用以及大学教师任命和工资标准等。该报告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个高等教育政策建议,表达了新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设想。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它正式向政府提出成立UGC的政策建议,并被新政府和议会所采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
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很快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刘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军事和宗教的,而且经济、社会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在“总体”上理解和叙述人类过去的全部经历的目的。由此,改变过去的以政治事件和伟大人物串连起历史的方法,以作为历史基本内容的持续相对“长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为主线,以人类经历的一切方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有能够借用的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技术,成为本世纪西方史学研究的主流。在史学研究的主潮流中,曾经为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基础,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西方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史学界,不仅没有推出象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或美国的克莱奥学派那样的能够作用于研究特征的历史学家和刊物、著作,而且直到60年代以后才慢慢地走出传统历史主义的象牙塔。因为二战前后德国史学研究的主旨取决于史学思想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
20世纪初,德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次“兰普莱希特争论(Lamprecht-Streit)”。K·兰普莱希特出版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刘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军事和宗教的,而且经济、社会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在“总体”上理解和叙述人类过去的全部经历的目的。由此,改变过去的以政治事件和伟大人物串连起历史的方法,以作为历史基本内容的持续相对“长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为主线,以人类经历的一切方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有能够借用的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技术,成为本世纪西方史学研究的主流。在史学研究的主潮流中,曾经为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基础,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西方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史学界,不仅没有推出象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或美国的克莱奥学派那样的能够作用于研究特征的历史学家和刊物、著作,而且直到60年代以后才慢慢地走出传统历史主义的象牙塔。因为二战前后德国史学研究的主旨取决于史学思想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
20世纪初,德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次“兰普莱希特争论(Lamprecht-Streit)”。K·兰普莱希特出版
二战与中国
二战与中国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其中中国作为同盟国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始终牵制并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导致日本帝国主义的败亡,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世界各个民族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在二战中饱受创伤,但战争历练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二战;中国;国际地位
一、二战纵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