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常考名词解释
“组胚常考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组胚常考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组胚常考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组胚名词解释
1、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组成。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类型,即上皮组 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在胚胎时期的发生来源、细 胞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等方面,各具明显特性。
2、内皮:指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间皮:指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内 为细胞质,其内可见纵行微丝。微绒毛可显著扩大细胞表面积,参 与物质吸收。
5、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 质,其内含有纵向排列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能力,可将 黏附的尘埃、细菌等排出。
6、分子筛: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等多糖与蛋白质结 合成的具有许多微孔隙的结构,称分子筛。对细菌和大分子物质等 的扩散起屏障作用。
7、血浆:是血液中的无定形成分,相当于细胞外基质,占血液容积的55%,其 中90%是水,内含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无
组胚名词解释(33)
名词解释
1.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2. 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在胚胎发育时期的来源、形态结构、细胞构成和功能等方面,各具明显特点。 3.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这是一种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液,能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基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液,能将细胞基质和细胞外基质染成红色。
4.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染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5. 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6.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7. 内皮:指衬与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等循环系统内表面的一层单层扁平上皮,它的存在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及物质的通透。 It is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lining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such as in the cavity of heart,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 nodules. It is so thin tha
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1. H E染色—— 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
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 分着粉红色。
2. 嗜酸性——组织或细胞结构对酸性染料亲和性强的称嗜酸性。
3. 嗜碱性——组织或细胞结构对碱性染料亲和性强的称嗜碱性。
4. 嗜银性——组织结构通过还原剂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黑)色的性质称嗜银性。
5.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 间皮——分布在胸腔,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 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8. 连接复合体——细胞连接有四种,即: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在细胞
间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9.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是保留在成体结缔组织内的一些较原始的细胞,它们保持着间
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
10.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中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的细胞群,称为同源细
胞群。
11. 骨组织——由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其特点是细胞外基质中
有大量骨盐沉积,使骨组织称为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细胞的类型包括: 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
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1. H E染色—— 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
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 分着粉红色。
2. 嗜酸性——组织或细胞结构对酸性染料亲和性强的称嗜酸性。
3. 嗜碱性——组织或细胞结构对碱性染料亲和性强的称嗜碱性。
4. 嗜银性——组织结构通过还原剂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黑)色的性质称嗜银性。
5.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 间皮——分布在胸腔,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 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8. 连接复合体——细胞连接有四种,即: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在细胞
间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9.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是保留在成体结缔组织内的一些较原始的细胞,它们保持着间
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
10.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中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的细胞群,称为同源细
胞群。
11. 骨组织——由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其特点是细胞外基质中
有大量骨盐沉积,使骨组织称为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细胞的类型包括: 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
眼科学常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2. 3. 4. 5.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7. 8. 9.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
词解释汇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讲授法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方式。
3、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将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课表分科轮流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课的类型:简称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有单一课和综合课。
5、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6、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41、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际行动、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42、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大分子的内吞除了一般进行的非选择性内吞作用外,往往首先与质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然后形成有被小窝,继之形成有被小泡,这种内吞方式称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2、核孔复合体
核孔周围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复合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轮辐。 3、基粒2
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与膜面垂直而有规律的排列。其本质为ATP酶复合体。 4、液态镶嵌模型2
1972年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1)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2)球状蛋白不同程度的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表面(3)强调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核仁组织区3
存在于特定染色体的次縊痕处,含有rDNA的染色质丝(ban环)在间期核中伸入到特定区域参与核仁的形成,共同构成核仁组织区。 6、连接小体
是间隙连接的结构单位。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穿膜蛋白质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2nm的通道,相邻细胞膜的连接小体对接,孔道相通,允许一定量物质通过。 7、成熟促进因子3
(MPF)G2晚期形成cyclinB-cdk1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能够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大分子的内吞除了一般进行的非选择性内吞作用外,往往首先与质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然后形成有被小窝,继之形成有被小泡,这种内吞方式称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2、核孔复合体
核孔周围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复合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轮辐。 3、基粒2
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带柄的小颗粒,与膜面垂直而有规律的排列。其本质为ATP酶复合体。 4、液态镶嵌模型2
1972年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1)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2)球状蛋白不同程度的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表面(3)强调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核仁组织区3
存在于特定染色体的次縊痕处,含有rDNA的染色质丝(ban环)在间期核中伸入到特定区域参与核仁的形成,共同构成核仁组织区。 6、连接小体
是间隙连接的结构单位。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穿膜蛋白质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2nm的通道,相邻细胞膜的连接小体对接,孔道相通,允许一定量物质通过。 7、成熟促进因子3
(MPF)G2晚期形成cyclinB-cdk1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能够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毛泽东概论常考的50个名词解释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答: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
答:一带一路是
组培部分名词解释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一)定义:
简称上皮,是由排列 紧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 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 觉上皮和生殖上皮等。
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是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内表面的上皮 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是由腺细胞 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gland):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分泌物:酶、糖蛋白、激素等 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 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随血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甲状腺。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 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2、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 结构特点:
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 EM: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 吞饮泡和残余体 基质(ground substance)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 (1)蛋白多糖 (2)纤维粘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