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读书笔记
“旅游资源学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旅游资源学读书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旅游资源学读书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资源 读书笔记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
作者: 王国新,唐代剑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所选读部分起止页码:P1—P20 P30—P60
P140--P160
内容摘要: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2、特征:
a) 旅游资源的多样化 b) 旅游资源的地域化 c)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 d)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3、旅游资源与旅游业
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旅游资源质量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 3) 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分类的概念:
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并系统化的过程。 2、分类的意义:
a) 分类是一种认识方式
b) 分类是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 c) 分类是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3、分类的原则:
a) 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可操作性原则
4、分类的依据:
a) 成因 b) 属性 c) 功能 d) 时间 e) 其他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1、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是指以发展旅游为
《旅游资源学》试题A
__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_____ 号下学以 线本专_此__在_写__案__答_将_级须班生_学_ _ _ __线__封_密_ _ _ __ _ _ _ 业 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别 系 鲁东大学 2011 —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全校公选课 本科卷A 课程名称 旅游资源学
课程号( 1627101 )考试形式( 开卷 ) 时间( 120 分钟)
题 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统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本题共 20 小题,满分 20 分。
1、 “四川恐龙多, 是个窝”,说明该地恐龙化石丰富,目前,该地已成
功举办国际恐龙节。
2、 江西 山既属于花岗岩山体,又属于道教名山。
3、 在我国既有著名的石窟艺术,又具有丹霞地貌景观的是甘肃省的 山。 4、金鞭岩、梭镖岩、定海神针、千里相会、夫妻岩等造型景观属于 风景区。
5、新疆的罗布泊洼地
旅游资源
篇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
(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和保护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的设计
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域性
《旅游资源学》试卷一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资源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功能是 、 和 。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 、 、
和 五个亚类。
3.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为 、天然湖泊与池沼、 、 、
和 六个亚类。
4.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分为 、 、 和 四个亚类。
5.在以下的资源单体中,属于遗址遗迹类的有 、 ,属于建筑与设施类的有 、
《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
《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本课程对旅游资源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功能和作用以及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对策。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有理论有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依据:
本课程设计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依据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以及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质与对策,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内容: (见课程标准) (3).课程设计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2.方法能力目标: 使学生全面熟悉不同旅游资源的特点,具备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常见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3. 素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初步树立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奉献意识、沟通协作意识。
1
○4、社会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与旅游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能力。
2
镇江旅游资源分析
镇江市旅游资源评价
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就以“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而闻名海内外。镇江虽然是江苏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但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知名度都不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其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弱, 这制约了镇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认识、正确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参考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T18972-- 2003) , 对镇江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 地文景观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5种,基本类型全部37种。镇江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3种(AA综合自然旅游地、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E岛礁),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5处。镇江市最著名“三山”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就是地文景观的典型代表。它突出了镇江“城市山林”的特点,展示了镇江的真山,占据了镇江旅游资源的重要位置。
表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代表性资源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AA 综合自然 A 地文景观 AC 地质地貌过程行迹 旅游地 AA
中国旅游资源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 项目一 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的 能力目标: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研究
研究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分类、观赏、保护与开发等
1、 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
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 旅游资源的观赏:⑴做好观赏前的准备⑵把握好观赏时机⑶选择好观赏位置⑷安
排好观赏节奏⑸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4、 旅游环境问题:⑴旅游地污染严重⑵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⑶旅游地超额接待游客
⑷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地整体环境不协调
5、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⑴特色性原则⑵市场原则⑶经济原则⑷多样性原则 ⑸因地制宜原则⑹保护原则 二、旅游者的研究
研究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流向的时空分布和发展预测等 三、旅游业的研究
研究旅游业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游览区的规划,旅游路线的设计与旅游交通等 四、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
研究旅游信息的作用、传
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绪言
调查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 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要求:在掌握大量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旅游01-3班——樊又文、高翔、高经粱、项征、刘颖霄、马晓岩、方泉、揭伟、朱莉
工作期限:截止到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七号
工作量:包括西双版纳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主要资料来源:西双版纳旅游咨询网、
《旅游资源开发》教案
第一讲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核心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各项基础工作及其流程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流程及其任务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一)、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缺少旅游资源旅游业便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而各种未经开发的或者潜在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转变成为现实的旅游吸引物才能为旅游业所利用。旅游资源无法直接为旅游业所利用。在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者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只有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者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概念
旅游资源开发[1]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如何理解:
1)首先,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
教案 自然旅游资源
第三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文、水体、大气、
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征、主要类型及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景观特征在我国的分布 2.水体旅游资源的构景要素、主要类型、旅游价值 3.大气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类型、旅游价值 4.生物旅游资源的功能、主要特征、主要类型
教学过程: 引言
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气候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本章将学习这些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旅游功能、特征等方面。 一、
地貌旅游资源
常见的地质地貌 花岗岩地貌 丹霞地貌 砂岩峰林地貌 流纹岩地貌 熔岩地貌 岩溶地貌 海岸地貌
雅丹地貌(风沙地貌) 1、我国的山岳景观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名山。如我国的“三山五岳”蓬莱、瀛州、方丈为“三山”,泰山、恒山、华山、衡山、嵩山称“五岳”等。
宗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为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
风景名山。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优越的山岳生态环境,奇特的地貌景观,神奇的云雾变化,茂密的森林,特有的生物以及与相协调的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