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旋转坐标的变化
“图形旋转坐标的变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图形旋转坐标的变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图形旋转坐标的变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9.4坐标与图形变化(2)
课件
19.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2)y
x
课件
前情回顾、1、如果是⊿AOB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A ’O’ B ’ ,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 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YA
A’
0
O’
B
B’
X
规律(1)左右移动时,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不变: 2、你能画图说明⊿AOB向左移动时,对应点的坐标 又有什么规律吗?
课件
3、将⊿AOB向上或向下移动几个单位长度, 你能探索出图形上下移动的规律吗?Y
4
A
0
2
4
B
X
-5
规律:( 2)上下移动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课件
学习目标 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上对 应点坐标变化关系。 2.图形放大和缩小后对应点坐 标变化关系
课件
1、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 ’ OB, 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Y
A
O
BA’
X
规律:对应点关于x轴对称。即对应点的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课件
2、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 对折后的⊿A ’ B’ C ’,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Y
C’ B’
A’0
A B
CX
规律:对应点关于 y 轴对称。即对应点的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课件
3、画⊿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 ’O B ’ 你有什么发现?Y
A
B’
图形变化与坐标变换习题
新版北师大练习题
图形变化与坐标变换习题
1. 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3),B(-3,0),C(0,-3),D(3,0)。
(1)将四边形ABCD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1B1C1D1,则顶点坐标为A1( ),B1( ),C1( ),D1( )。
(2)将四边形A1B1C1D1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A2B2C2D2,则顶点坐标为A(,2 )B2( ),C2( ),D2( )。
(3)将四边形ABCD 可一次得到四边形A2B2C2D2。
(4)点P(-1.5,1.5)是四边形ABCD上一点,则在四边形A2B2C2D2上的对应点P2的坐标是( )。
2. 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5,-1),B(-1,-1),C(-3,-4),D(-7,-4),
将四边形ABCD先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平移后四个对应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B′( ),C′( ),D′( )。
3.五边形ABCDE的坐标分别是A(0,6),B(-
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为ka或-ka,a为原顶点的横纵标.
如:在以O为原点的坐标系内,△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3)、C(4,2),若以O为位似中心在△ABC同侧放大,相似比为2,则A’坐标为(2,2)、B’(4,6)、C’(8,4);若以O为位似中心在△ABC异侧放大,相似比为2,则A’’(-2,-3)、B’’(-4,-6)、C’’(-8、-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三角形的一个靠近原点的顶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变成ka-(k-1)或-ka+(k+1),a为原顶点的横纵坐标.
如:在以O为原点的坐标系内,△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3)、C(4,2),若以A为位似中心在△ABC同侧放大,相似比为2,则A’坐标为(1,1)、B’(3,5)、C’(7,3);若以O为位似中心在△ABC异侧放大,相似比为2,则A’’(1,1)、B’’(-1,-3)、C’’(-5、-1)。
坐标旋转推导
旋转坐标公式推导
x' cos y' sin
其中 sin x cos y x,y表示物体相对于旋转点旋转 的角度之前的坐标,x',y'表示物体逆时针旋转 后相对于旋转点的坐标
从数学上来说,此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某个点绕着另外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坐
,,,,,cd, 标,例如:A(x,y)绕B(a,b)旋转 角度后的位置为C(c,d),则xyab
有如下关系式:
1.设A点旋转前的角度为 ,则旋转(逆时针)到C点之后角度为
2.求A,B两点的距离:dist1=|AB|=y/Sin( ) x/Cos( )
3.求C,B两点的距离:dist2=|CB|=d/Sin( ) c/Cos( )
4.显然dist1=dist2,设dist1=R所以:
R=y/Sin( ) x/Cos( ) d/Sin( ) c/Cos( )
5.由三角函数两角和差公式知:
旋转坐标公式推导
n ) Si(
s ) Co(
所以得出:
S(i n)C(o s)C ( o)sC ( o)s C(o )s (S i)n SinSin
c=RCos( ) RCos( )Cos( ) RSin( )Sin( ) xCos( ) ySin(
新课标的变化 -
以下修改体现了加强指导性:
将原二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
明确了小学阶段对语法的要求“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1.名词的单复数形式;2.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3.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4.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5.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以前的要求没有明确小学还是初中,使得一些小学教师不清楚语法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结果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材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
话题表和功能表中属于小学阶段所应涉及的部分,在一、二级的目标要求表中分别列出。
在二级目标描述中对“语言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了解和运用表示问候、告别、感谢、邀请、致歉、介绍、喜好、建议、祝愿、情感、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为小学教学更明确了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的内容。便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测试。
将二级目标“话题”要求中的“植物”内容删除,文字也做了相应调整:“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数
难点探究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选做)
难点探究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选做)
——掌握不同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类型一 沿坐标轴运动的点的坐标的探究
1.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6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_.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A(1,0)第1次跳至点A1(-1,1),第2次跳至点A2(2,1),第3次跳至点A3(-2,2),第4次跳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下去,点A第100次跳至的点A100的坐标是________.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一个动点在第一象限内及x轴、y轴上运动,第1分钟从原点运动到(1,0),第2分钟内从(1,0)运动到(1,1),然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来回运动(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运动方向与x轴或y轴平行),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
(1)当动点所在位置是(2,2)时,所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 (2)在第2016分钟时,这个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 ◆类型二 绕原点呈“回”字形运动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
第二课时 极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的互化
一、 教学目标
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二、教学重点
对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的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
T:上节课学习了极坐标,到现在就接触了两类坐标,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两类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又怎样换算?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点M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的坐标为(),x y ,现在以直角坐标的原点作为极点, ox 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假设点M 的极坐标为(),ρθ
则由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关系:
cos sin x y θθ
ρρ??=??=?(这里注意解释点M 在不同象限也是成立的)
ρ,tan (0)y x x
θ=≠ 这里规定:0,02ρθπ≥≤<
T:于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之间就建立了以上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就换算。
T:但同学们应该注意两种坐标之间满足上面的换算关系需要什么前提?
T:(1)极坐标的极点和直角坐标的原点相同;
(2)而极坐标的极轴与直角坐标的x正半轴要相同;
(3)两坐标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否则不能用上面的换算公式。
根据上面的换算公式来解一下例1
例1.(1)把点M 的极坐标)3
2,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三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化,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同时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推理能力。如,解决问题的教学,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既需要学生利用图形的运动动手操作,不断尝试,同时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推理。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中已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旋转现象已有一定认识和生活经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但对旋转现象表述不是很清晰。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体会平移、旋转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2、能应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变换或组合图形。
3、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 张歆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29-33页。 教材和学情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29-33页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但对旋转没做进一步研究。本节课教学把平面图形旋转90°,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知识之间的跨度大,五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比较薄弱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教材在安排上做了十分细致的考虑。对图形的旋转只要求在方格纸上进行研究,旋转前,先学习对称、平移,以便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充分训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第5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具:
每位学生1/4圆,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玩过),你知道风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吗?(旋转)。
(出示课件、两个按不同方向旋转的风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风车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都绕着中心点o旋转,第(1)个风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个风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看来,任何旋转现象都是围绕的中心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而复杂的图形都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而成,你想了解它旋转的过程吗?好,本届可我们通过学习“图形的旋转”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会叙述旋转的过程。
问:你明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