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学校

“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学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学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学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不良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对初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在确定个案对象的基础上,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辅导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连续辅导。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和自我认识的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使学生在各个方面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向青春期过渡的一个必须时期,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段。一方面他们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认识社会,观察和思考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使得初中学生在对很多事件和关系的应对上,既容易反应强烈、情绪化,又缺乏处理经验,因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差。在心理上、行为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持续跟踪调查,分析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对他加以辅导,帮助他矫正不良习惯,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和改善人际关系。 一、成长背景及家庭背景

小A,男,12岁,现为七年级学生。在小A的家庭中,妈妈是真正的“一家之主”,有着很大的权威,对爸爸和他随意指挥;

不良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对初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在确定个案对象的基础上,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辅导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连续辅导。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和自我认识的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使学生在各个方面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向青春期过渡的一个必须时期,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段。一方面他们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认识社会,观察和思考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使得初中学生在对很多事件和关系的应对上,既容易反应强烈、情绪化,又缺乏处理经验,因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差。在心理上、行为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持续跟踪调查,分析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对他加以辅导,帮助他矫正不良习惯,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和改善人际关系。 一、成长背景及家庭背景

小A,男,12岁,现为七年级学生。在小A的家庭中,妈妈是真正的“一家之主”,有着很大的权威,对爸爸和他随意指挥;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正与预防对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和农村留守子女的增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下面,我结合教育部门工作实际,就如何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作一些交流:

一、不良行为表现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攻击性行为,如打架、斗殴、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性行为,如说谎、抄袭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性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等;有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意识性行为,如自私、霸道、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有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上网、玩电子游戏,更为严重的是离家出走,自伤自残等等。

二、形成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常见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教育的不利。在家庭,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霸道任性的习惯;有的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专制施压的手段教育子女,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或以反抗报复的形式对待成人;还有的家长用歧视、虐待、忽视、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因而四处浪荡。在学校,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方法简单,对出现行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正与预防对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和农村留守子女的增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下面,我结合教育部门工作实际,就如何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作一些交流:

一、不良行为表现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攻击性行为,如打架、斗殴、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性行为,如说谎、抄袭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性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等;有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意识性行为,如自私、霸道、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有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上网、玩电子游戏,更为严重的是离家出走,自伤自残等等。

二、形成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常见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教育的不利。在家庭,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霸道任性的习惯;有的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专制施压的手段教育子女,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或以反抗报复的形式对待成人;还有的家长用歧视、虐待、忽视、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因而四处浪荡。在学校,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方法简单,对出现行

用爱心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用爱心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摘要:古语有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教师教学生,应该是教学生学,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参与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预习;复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教学生,并不是单单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学生学知识,就是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能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并逐渐掌握习得知识的能力。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带着问题听课,有目的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预习要做到任务目的明确,内容细化,有趣味性。通过借鉴其他教师的预习任务设计,我发现,预习任务笼统,学生预习效果就差,预习任务细化,学生预习效果就好。所以我现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总是明确要求。预习中仅仅一味地朗读听磁带,目的再明确,内

行为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行为矫正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广泛,它既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不过就目前行为矫正的应用而言,外显行为变化时主要的方面,内隐心理变化处于从属的地位。

2、行为主要具有的三个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的所做和所思所想。(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3、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4、所谓异常行为就是指个体的某项行为异于常态,也就是偏离年龄相仿、教育水平相近的人群的平均值。

5、即使个体的某一项行为被判定为异常行为,也并不一定需要矫正。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异常且有害的行为,才需要矫正。

6、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2)行为过度(3)行为不当

7、行为矫正具有以下5个特点:(1)行为矫正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2)行为矫正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3)行为矫正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4)行为矫正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5)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8、“行为矫正”是一个广义的用于,其应用范围要比“行为治疗”广泛。 9、在行为矫正的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

10、在行为矫正的历史上,最早把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与

用爱心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用爱心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摘要:古语有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教师教学生,应该是教学生学,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参与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预习;复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教学生,并不是单单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学生学知识,就是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能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并逐渐掌握习得知识的能力。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带着问题听课,有目的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预习要做到任务目的明确,内容细化,有趣味性。通过借鉴其他教师的预习任务设计,我发现,预习任务笼统,学生预习效果就差,预习任务细化,学生预习效果就好。所以我现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总是明确要求。预习中仅仅一味地朗读听磁带,目的再明确,内

青少年问题行为及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 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 因此部分个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问题学生, 之所以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问题行为未得到相应的矫正。

关键词: 中学生; 问题行为; 矫正方略

一、 中学生问题行为诞生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 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学校这块圣地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受到学校的教育与感化, 而且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教育与感染。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 一个人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再那么单纯了, 这也就导致了个体受教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至少存在两面性,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教育对孩子来说再也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 变为了更为广泛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 在这个大的领域里, 如果不加以引导, 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个体的成长就容易偏离正常的路线, 就容易出现偏差, 进而导致个体行为不合乎规范, 产生问题行为, 出现问题学生。

中学生也是人, 生活在

消退-行为矫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九章 消 退

聪明的老人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谁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谁还给你叫”,再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老人终于得到了清静。 引自2004年10月8日《解放日报周末书摘》

故事中的老人真是一个聪明的老人呢。可是为什么老人这样做,孩子们就开始不愿意吵闹了呢?控制孩子们吵闹行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本章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一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矫正个体的不良行为。

第一节 消退的概念

在上述《聪明的老人》这一例子中,老人采用给予报酬的方法对孩子们吵闹的行为进行了奖励,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老人逐渐地减少了奖励,并最终完全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家庭教育因素及心理治疗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家庭教育因素及心理治疗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社会各方面都在探索这一问题。而青少年不良性行为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难免会产生不良行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正是造成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三大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以及家庭心理治疗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 心理治疗

青少年不良行为主要有:厌学情绪与逃学、离家出走、赌博、偷窃、说谎、社会暴力、网络成瘾、早恋、少女不良行为、不良交往、逆反、不健康的迷恋与崇拜、精神病态、自杀、迷信、吸烟、饮酒和吸毒、校园适应不

良等。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用人才,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当青少年不良行为出现后,更所的非议和指责都指向了学校,这几年教育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学校实践的很好的尝试和实践。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的声音中,我们应该听到更多来自家庭的声音,看到更多来自家庭的行为和努力。因为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家庭教育不良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