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二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选修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学计划(新教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3-1)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须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降低要求,除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学生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案设计-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称量地球质量”的基本思路,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科学思维]理解计算太阳质量的基本思路,能将天体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相关模型后进行求解。 3.[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体会科学的迷人魅力,进一步认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55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55页“问题”提示:利用GMm R 2=mg 得M =R 2g G ,g 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地球半径,G =6.67×10-11N·m 2/kg 2,代入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

一、“称量”地球的质量

1.合理假设:不考虑地球自转。

2.“称量”依据: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引力,即mg =G mm 地R 2,由此可解得m 地=gR 2G 。 卡文迪什把测引力常量的实验称为“称量地球的质量”是不无道理的。

二、计算天体质量

1.计算太阳的质量: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

力提供,列出方程G mm 太r 2=m 4π2r T 2,由此可解得m 太=4π2r 3

GT 2

。 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rT ”法(小r 大T

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物理]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

人教顺九年义务教育被中物理教材在我省试教后正式全面使用已二年多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没讲头。甚至我省1996年初中毕业(开学)会考命题时,物理学科反映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拟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纳这说明现行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累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为教法改革。一、转变教育思想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设人才奠定基矗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忽视思想教育和

高中物理:新教材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质量

的关系

实验一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重片、天平等。

实验过程

1.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

2.测量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

3.如图所示,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安装传感器,连接线路,将细线连接小车,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释放小车测定加速度。

a / m?s-2

F / N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复实验。

6.处理实验数据(包括在a-F中画图像),归纳得出结论。

本实验应注意:

1.轨道应保持水平。

2.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3.钩码的质量也应小些。

实验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同前。

实验过程

参照前面的实验步骤,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a / m?s-2

m / kg

在下左图中画出a-m图像,并在下右图中通过重新设置变量,使图像成为一条直线。

相关习题

1.(2008闸北期末)“用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应选用摩擦力 的轨道,选用的钩码的

质量应 些(填“大”或“小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作业一动量定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作业(一)动量定理

限时: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下面关于物体在上升阶段的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物体的动量方向向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也向上

B.物体的动量方向向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向下

C.物体的动量方向向下,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向上

D.物体的动量方向向下,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也向下

2.质量为5 kg的小球以5 m/s的速度竖直落到地板上,随后以3 m/s速度反向弹回.若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为( )

A.10 kg·m/s B.-10 kg·m/s

C.40 kg·m/s D.-40 kg·m/s

3.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 )

A.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大

B.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变化大

C.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大

D.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和掉在软泥地上一样大,但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4.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5月9日凌晨,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第274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该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最初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册课时作业8: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物理必修2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基础巩固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应选用下列各组器材中的哪一组()

A.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B.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天平和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C.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千分尺和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D.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2(多选)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是(设小球半径为r)()

A.斜槽口末端O点

B.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C.槽口O点正前方r处

D.小球放在槽口末端时,过小球最高点的水平线与槽口的竖直线的交点正下方r处

3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册课时作业8: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物理必修2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基础巩固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应选用下列各组器材中的哪一组()

A.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B.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天平和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C.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千分尺和停表、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D.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刻度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

2(多选)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是(设小球半径为r)()

A.斜槽口末端O点

B.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C.槽口O点正前方r处

D.小球放在槽口末端时,过小球最高点的水平线与槽口的竖直线的交点正下方r处

3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材的变化---经济生活

第一课

原第五页蓝色虚线框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等内容,合并到第四页的第一个蓝色虚线框中。

第四课

1、30页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删掉了“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2、31页,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

3、删掉32页,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及蓝色虚线框。在34页出现该内容,强调“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33—34页,删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各自的作用,增加了总说“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扩展了35页,“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

第五课

1、38页,公司的组织机构表述更加准确、合理。删掉了公司制的优点。

2、41页,劳动和劳动者的内容分成两个自然段分别描述。

3、44页,“在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自然段最后增加了“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第七课

61页,“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自然段,规范收入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再解读与使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1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再解读与使用

作者:尹春城

来源:《学园》2014年第30期

新课改全面推行已有多年,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设置,的确给教学带来许多新机会,同时也带来许多新思考。可以说,在课程改革面前,我们都是一个新手,面对的是全新的课题、全新的教材,这势必要求教师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不断深入研究,才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一 教材的再解读 1.吃透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新课标的实施的确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能找出一条正确的教学之路。首先,新课程突出了四个理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统一,师生和文本的互动统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统一。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贯穿在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及时转变角色,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知识的构建者,信息的重组者,课堂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