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总结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CH2-5ed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第 2 章 物理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2 章 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2 章 物理层(续)2.4 信道复用技术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 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 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 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 的出现顺序。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
计算机网络 第六版 物理层练习题
第二章 物理层
一、 选择题
1、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
A.
B. C. D.
终端、电缆、计算机
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对于带宽为6MHz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 B 。
A.36?10 B.18?10 C.48?10 D.96?10
66662、数字信号的调制不采用以下哪个方法( C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调幅 调频 调长 调相
双绞线 调制解调器 中继器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光纤 双绞线 红外线
模拟信号的放大 数字信号的整形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数字信号的编码
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B )
4、100Base-T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 C )
5、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 运输层ppt
8.1运输层概述 运输层提供的服务:
使通信子网用户得到一个统一 的通信服务。 向高层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透明 传输。 运输协议可支持多进程连接。 运输层为用户提供廉价、可靠 的运输服务。 运输协议的繁简。依网络层功 能而定。
面向信 息处理
应用层 运输层
用户 功能
面向 通信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 功能
运输层在层次体系 结构中的地位
运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通信子网和运输层一起执行网络功能。因此, 根据网络不同,运输层协议也不一样。AP2 运输层 端到端通信 AP6 运输层
通信子网 主机A AP1 AP2 AP3 主机B AP4 AP5 AP6
网络1
网络2
运输层向互相通信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运输层与其上下层之间的关系主机A 运输服务用户 (应用层实体) TSAP 运输实体 应用层 主机B 运输服务用户 (应用层实体) 层接口 运输协议 网络层 (或网际层) 运输实体 运输层 层接口
NSAP
两对等运输实体通信遵循运输层协议; 运输实体通过TSAP向应用层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时也使用了下层即网 络层提供的网络(通过NSAP)服务; 一个运输层协议可支持多个进程连接;
和链路层相比,运输层环境复杂(原因是:即
计算机网络总结
1“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的特点:1.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但面向连接的却不一定是电路交换2.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3. 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 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的概念如图1-3所示。通常我们将欲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el-based)。不先建立连接而随时可发送数据的连网方式,称为无连接方式
3 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node switch)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主机是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结点交换机则是进行分组交换的(作用)。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为了提高分组交换网的可靠性,常采用网状拓扑结构
,5.,分组交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当网络通信量过大时,这种时延可能会很大。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区别:若要连续传送大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有答案
第五章 运输层
选择题
1.下面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D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快 B.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快 C.二者速度一样快 D.不可判定 2.TCP软件可以提供( )个不同端口。C
A.28 B.210 C.216 D. 232
3.在TCP中,使用了( )来保证网络中不出现重复请求报文,而流控则使用了( )。BC
A.两次握手机制 B.三次握手机制
C.滑动窗口机制 D.Windows窗口机制
4.TCP/IP通信过程中,数据从应用层到网络接口层所经历的变化序列是( )。B
A.报文流-传输协议分组-IP数据报-网络帧 B.报文流-IP数据报-传输协议分组-网络帧 C.IP数据报-报文流-网络帧-传输协议分组 D.IP数据报-报文流-传输协议分组-网络帧 5.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TCP和UDP都是无连接的
B.TCP是无连接的,UDP面向连接
C.TCP适用于可靠性较差的广域网,UDP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 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
第一章 概述
1.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联机系统→双机互联→复杂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由自主运转的计算机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组成:若干自主的计算机(资源子网)、各种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子网) 功能:资源共享、信息交换
(3)面向连接通信vs无连接通信(重点掌握)
面向连接的通信就是通信双方在通信时,要事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其过程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步骤。
无连接的通信就是通信双方在通信时,事先不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将数据发送出去,当然,为了保证数据能够到达收端,发出的数据中应携带包括目的地址在内的一系列控制信息。
特点:面向连接的通信在数据传输前要建立一条连接,因此是一种可靠的通信,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携带控制信息;而无连接的通信中,携带目的地址的数据包各自独立进行传输,因而在通信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收端可能出现乱序。 (4)电路交换 vs 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以电路连接为目的交换方式。使用时连接,用完后断开。其主要特点是:信息传输时延小但是网络的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升级版。但会将长报文分组逐步传送。其主要特点是:网络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一、单选题
1、OSI参考模型__________层负责二进制传输。 A、传输 B、表示 C、物理 D、应用 2、不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的是__________
A、节点需要有很大的外存 B、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 C、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 D、分组交换将采用动态分配策略 3、TCP/IP协议是通过 方式实现主机间的通过连接的。
A、通过主机名 B、通过IP地址
C、通过MAC地址 D、通过物理地址
4、当数据从计算机A传送到计算机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________。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应用层 D、表示层
5、集中式拓扑结构网络中的信息必须通过中心处理设备,它是_________结构_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网型 6、数据报和虚电路属于________。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7、使用ipconfig命令可以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但是
计算机网络
一、术语辨析
1.WSN:将无线自组网与传感器技术组合的网络;
2.Iot: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的网络; 3.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4.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通信规则、约定与标准 5.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
6.应用层:实现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过程控制的层次; 7.频带传输: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数字数据信号的方法
8.ADSL:通过电话线路,并且上、下信道带宽是不对称的接入方法; 9.波特率: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
10.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11.比特率:每秒传送的构成代码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
12.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13.纠错码: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14.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15.网桥:在MAC层互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局域网的设备;
16.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同时建立多个并发连接的局域网设备; 17.ARP: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功能的协议; 18.路由汇聚: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19.UDP: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2
计算机网络1
第一章
一.概念,定义: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拓扑: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二、原理:
1)了解数据报与虚电路的工作原理 P31
三、应用:
(1)了解ARPANET的形成与发展 P2 (2)了解TCP/IP的发展历程 P7 (3)了解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P11
(4)掌握计算机网络、internet、Internet、和Intranet的区别和联系: P15
1)计算机网络表示的是用通信技术将大量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的集合。计算机有各种类型,如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或个人区域网。
2)网络互联是表述将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成大型网络系统的技术术语。
3)Internet或因特网、互联网是专用名词,专指目前广泛应用、覆盖了全世界的大型网络系统。因此Internet不是一个单一的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而是由很多种网络互联起来的网际网。
4)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一些大型企业、管理机构也采用了Internet的组网方法,采用T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