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研究现状
“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研究现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研究现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研究现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教育文档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中心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人才。 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南李联办小学,语文组根据当前形势及上述教育教学思想,以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学习、探究、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结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
此法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校语文成绩连续三年各级都走在全镇前列,其中,五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列全镇第一;五年级作文获指导奖。语文成绩的提高,大大推动了总成绩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端正了学生的心态,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
一、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不是孤军奋战,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是每个学
生主动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作者:裴海霞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问题式教学法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同.人们不仅在理论上对“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且也开始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创设问题、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自我提问,最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第一步,创设情境,制造氛围.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它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问题式教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惯例,要求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谐发展.保证课堂民主性,是开展问题教学的基本前提.其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敢于实践,敢于发问,敢于探索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要是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无法保证问题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另外,问题式教学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师与生、生与生关系:合作关系.问题的解决需要合作来完成.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给教师定位:发起者、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处在一
单项式导学案
《整式 单项式》
学习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4条腿 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 8条腿 , 2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 , 声扑通 跳下水。 1.填空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 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 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2.试说出所列式子的意义。
3.观察所列式子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的运算特征。 二、自主学 习与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纲:
请同学们围绕着“什么叫 做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这些问题,自学课文第53页开始到57页“练习”为止。 (二)、自学检测:
1.下列各式:(1) abc; (2) 2a-b; (3)b2; (4)-5ab2; (5) a(m+n); (6)-xy2; (
导学案研究
导学案的研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和轻松,有的却是疲倦和无奈。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倾向,跟老师家长有很强的对抗情绪。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学校果断地进行了课改。2009年12月,我们尝试在课上用导学案,给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想说、乐于表达的氛围,从此和谐教育走进我们的校园。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教育中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但坚信,我们的导学案一定会让我们的梦想飞翔。 导学案 合作学习 和谐
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梦想:学生健康快乐,品学兼优,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梦想:通过轻松快乐的学习,为将来实现理想做准备。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使师生感到疲倦和无奈。很多学生厌学,跟老师家长有很强的对抗情绪。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学校从2009年12月果断地进行了课改,在课上使用导学案,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想说、乐于表达的氛围,从心里消除了惧怕、畏缩的情绪,学生由“厌学” 变为“好学”;由“被动学习” 变为“主动学习”;由“孤军作战”变为“共同作战”。师生共用的“导学案”是教师合作结晶,充分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我校构建高效课堂和谐教育的主旨,也体现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导学案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导学案
编写: 地理组成员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
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有效筛选,并它们用于学习过程。与人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点难点
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地理问题很多,课堂和课后能探论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态度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须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三、学法指导:
1、 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地理资料,通过此类活动,可
浅析课题研究式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课题研究式教学法
作者:李振宇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6年第07期
[摘 要]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课程论、衍生于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所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未来将从事的工作内容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关 键 词]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0-0132-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教育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究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师范院校应重视师生教育科学研究,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将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充分整合在一起
问题立教 问题导学案例
“问题立教、问题导学”案例 《山地的形成》 卢文莹
一. 背景材料
《山地的形成》这节课紧紧围绕—常见的山地类型(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是如何形成的这个主问题,不仅探究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各自的成因,而且进一步了解了其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联系。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录像、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采取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识。另外,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地理技能,结合新授的内容解决本节课的主问题。 1、
已有知识与能力:学生在第一节通过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量》的内容,具备了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张裂及垂直运动等基础知识和分析一些常见地貌成因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山地的成因及其影响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包括初中地理知识的积累,使得学生已经对山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虽对内、外力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山地概念也有初步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也仅是建立在很
浅析课题研究式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课题研究式教学法
作者:李振宇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6年第07期
[摘 要]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课程论、衍生于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所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未来将从事的工作内容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关 键 词]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0-0132-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教育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究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师范院校应重视师生教育科学研究,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将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充分整合在一起
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袁赔赔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23期
摘 要: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在数学中应用导学法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诱导、传授知识、解答疑问的过程。 问题导学是一种适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反映教学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有计划的引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进行探究。结合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从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以及专项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而是教学方向的引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教学内容、结构、手段、纪律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工作,更要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事先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正确分析问题,加强各项习题专业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做好探索和思考。 一、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必要性[1]
(一)问题导学法有
例谈基于情境问题式“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模式-最新教育资料
例谈基于情境问题式“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模式
近年来,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以及洋思中学使用导学案后教学质量飞速提高,这些学校也迅速崛起,成为闻名全国的名校.以导学案为推手的高效课堂模式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现实中,导学案如何编写以及如何使用使课堂更高效,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
导学案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围绕着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设计探究和学习的路线.设计好了的导学案是课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来确定.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班级和学生,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而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校和班级,则应该设计课堂上使用的导学案.以层次一般的高中学校为例,学生学业负担很重,一天的作业比较多,作业的效率也不高,教师如果异想天开的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时间能在课下完成导学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还是要注重“眼见为实”,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中高效运用导学案.
情景问题式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以问题为抓手,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