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2.5《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背诵全文,理解并感受屈原崇高的人格美。
3、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重点难点】
1、背诵全文。
2、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传统文化——端午节
二、初识诗之貌:
1、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2、《离骚》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3、给“骚体”下定义:“骚体”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屈原创立的、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和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篇幅字数较长、形式较自由、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
三、诵读诗之味:
1、诵读指导。
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虚词 X 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芳——与泽(其)——杂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
采薇 高中语文必修二
有关《采薇》 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 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 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汉书 匈奴传》) “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 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 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景, 一声幽怨的叹息。”(韦凤娟,社科院学者)
采 薇
《诗经》
通读全文《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通读全文
岁亦莫止 (mù)
玁狁之故 (xiǎn yǔn )
载饥载渴 四牡骙骙
(zài)(kuí )
王事靡盬小人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中国现代
最新语文精品教学资料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潺.潺( ) ②簌.簌( ) ③寂寥.( ) ④颓圮.( ) ⑤彳亍..( ) ⑥桦.树林( ) ⑦鹧.鸪( ) ⑧鹳.
鸟( ) ⑨召.唤( ) (2)多音字
①颤???颤.抖? ???寒颤
②散???消散.? ?.? ???散.文? ?
③巷???雨巷.? ????巷.
道? ?
④倒??倒.影? ???倒.
闭?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惋? ?
??婉? ?
(2)???寥? ???廖? ?
(3)???圮? ???杞? ? (4)???悠? ???攸? ? (5)???憾? ???撼? ? (6)???桦? ???
铧? ?
(7)???阴? ???
荫? ?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二、释义: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二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尚飨/盘飧 阙秦/乐阕 棒槌/夜缒而出 ......
B.濡湿/嗫嚅 ..C.揕胸/勘误 ..D.联袂/玉玦 ..
瞋目/嗔怒 ..
督亢/伉俪 ..
跗骨/切齿拊心 ..
忤视/杵臼之交 ..
淬火/荟萃 印戳/戮力攻秦 ....
解析A项分别读:xiǎnɡ/sūn,quē/què,chui/zhuì;B项分别读:rú,chēn,fū/fǔ;C项分别读:zhèn/kān,kànɡ,wǔ/chǔ;D项分别读:mèi/jué,cuì,chuō/lù。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谢:道歉。 发:发现。 提:掷击。
解析C项,“发”意为“打开”。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①介词,对;②介词,在。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介词,表被动;②动词,作为。D项,
2021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离骚(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离骚(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诗中屈原的情感变化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实用文档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 第4课 落实应用板块
(时间:40分钟 满分:67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奴役。 .B.知来者之可追 .
追:追赶。 委:随从,顺从。 怡:使??愉快。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眄庭柯以怡颜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诸侯以惠爱为德?.A.? ?农人告余以春及?.?切,违己交病?饥冻虽.C.? ?门虽设而常关?.
解析:B:“追”为“补救”义。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B.? ?悟已往之不谏?.?时风波未静?于.D.?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解析:B项,第一个“之”为助词,表修饰,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均为介词,把;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介词,在。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善万物之得时 ..C.将有事于西畴 ..
B.悦亲戚之情话 .
2021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离骚(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离骚(节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诗中屈原的情感变化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实用文档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单元写作学案 语文版必修4
第二单元 诗言志
单元写作学案
训练目标 学习掌握把古典诗歌改写成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诗歌以其深邃广博的思想内容、简约跳跃的语言形式、含蓄丰富的情感世界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智慧。诗歌改写更能在体味诗歌的意境中,创造性改写中提高语文素养。
诗歌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1.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3.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具体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