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粗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饲料粗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饲料粗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饲料粗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蛋白质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micro Kjeldahl method)
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其原理如下: 1. 消化:有机物与浓硫酸供热,使有机氮全部转化为无机氮——硫酸铵。为加快反应,添加硫酸铜和硫酸钾的混合物;前者为催化剂,后者可提高硫酸沸点。这一步约需30min至1h,视样品的性质而定。
2. 加碱蒸馏:硫酸铵与NaOH(浓)作用生成(NH4)OH, 加热后生成NH3, 通过蒸馏导入过量酸中和生成NH4Cl而被吸收。
3. 滴定:用过量标准HCl吸收
蛋白质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micro Kjeldahl method)
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其原理如下: 1. 消化:有机物与浓硫酸供热,使有机氮全部转化为无机氮——硫酸铵。为加快反应,添加硫酸铜和硫酸钾的混合物;前者为催化剂,后者可提高硫酸沸点。这一步约需30min至1h,视样品的性质而定。
2. 加碱蒸馏:硫酸铵与NaOH(浓)作用生成(NH4)OH, 加热后生成NH3, 通过蒸馏导入过量酸中和生成NH4Cl而被吸收。
3. 滴定:用过量标准HCl吸收
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
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
一、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① FRET技术(in vivo)
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用一种波长的光激发某种荧光蛋白后,它释放的荧光刚好又能激发另一种荧光蛋白,使其释放另一波长的荧光,如下图所示:
以下图为例,若要利用FRET检测两种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需将两种蛋白的基因分别与这两种荧光蛋白的基因融合,并在细胞内表达出两种融合蛋白。然后只需用紫外光对CFP进行激发,并检测GFP是否放出绿色荧光。如果能检测到绿色荧光,那么可以说明这两种蛋白可能有相互作用;反之,则是这两种蛋白没有相互作用。
②酵母双、三杂交技术(in vivo)
酵母双杂交系统主要用于考察两种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其原理是典型的真核生长转录因子,如GAL4、GCN4等都含有二个不同的结构域,即AD和BD。这些转录因子只有同时具有这两个结构域时才能起始转录。由此,设计不同的两个载体,一个含有AD基因(假设为A载体),另一个含有BD基因(假设为B载体)。
一般将一个已知蛋白的基因连在B载体上,作为诱饵(Bait),将未知蛋白的基因连在A载体上,将这两
蛋白质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装_ _ _ _ _订_ _ _ _ _线_ _ _(装订线内禁止填写答案)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_ 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100小题,100分)
1. 维系蛋白质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疏水作用 E.肽键
(4)氨基酸的疏水侧链很少埋在蛋白质分子的内部 A.1,2,3 B.1,3 C.2,4 D.4 E.1,2,3,4
11. 在电场中,蛋白质泳动速度取决于
A.蛋白质颗粒的大小 B.蛋白质颗粒的形状 C.带净电荷的多少
D.A+C
E.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分子量的大小
蛋白质和核酸检测题
蛋白质和核酸检测题
《蛋白质和核酸》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
1.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十亿年前地球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
A.羧酸类B.糖类
C.醇类D.氨基酸
【解析】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氨基酸。
【答案】D
2.(原创)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先水解生成氨基
【解析】核酸是通过一不定期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但核酸不属于蛋白质,D项错误。
【答案】D
4.(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与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
6H
10
O
6
)n
B.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C.葡萄糖、果糖的实验式不相同
D.L-多巴胺是一种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下
它属于α-氨基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解析】淀粉与纤维素通式均为(C 6H 10O 5)n ,A 错;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但是有几种是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B 错;葡萄糖、
蛋白质
第五章 蛋白质(Protein) 本章主要内容(Content)
蛋白质的一般性质(General aspects)
■ 结构 ■ 蛋白质-水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水溶性的因素 ■ 蛋白质-脂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 蛋白质变性产生的效应 ■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 ■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Functional Properties) 定义与分类
水化性质 溶解度与粘度、凝胶作用
组织化 热凝结和形成、纤维的形成热塑挤压、面团 乳化性质 乳化能力与乳化稳定性 起泡作用 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 ?蛋白质的营养特性(Nutritional properties) ?蛋白质的开发利用(Utilization)
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浓缩蛋白质与分离蛋白质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单细胞蛋白 第一节 引言(Introducti
■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病毒,细菌,激素,植物和动物细胞原生 质都是以蛋白质为基
1
础的。
■ 酶是蛋白质 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酶。 ■ 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聚合物 一、蛋白质的分类: (一)根据组成分类
? 简单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 (Protein)
组成(Composition)
?生物大分子(Macromolecule) ?构件分子—氨基酸 (Amino acid)
氨基酸 (Amino acids) R—基团
对氨基酸性质影响强烈
?非极性、疏水性。 ?极性、电中性。
?极性、负电荷、碱性。 ?极性、正电荷、酸性。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 两性电解质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分类(Classification)
?非极性、疏水性的 ?极性、电中性的
?极性、带负电荷、碱性的 ?极性、带正电荷、酸性的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在氨基酸组成上
的差异——
?人体必须氨基酸——
8种氨基酸
?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PER) ?转基因植物蛋白
?各种氨基酸配比的蛋白食品
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氨基酸——氨基+羧酸基 ?肽键(Peptide bond)
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线性结构(Linear polymer of amino
acids) ?氨基酸序列(Sequence)——蛋白质分子
?氨基末端(N-terminal) ?羧酸基末端(C-terminal)
?氨基酸残基(Amin
凯氏定氮法测定面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
实验 凯氏定氮法测定面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微量凯氏法测定蛋白质总氮量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2. 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及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与含氮量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C、H形成CO2、H2O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酸液中。然后将消化液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水蒸气蒸出,用硼酸吸收。。吸收氨后的硼酸再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根据标准盐酸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2NH2-(CH2)2-COOH + 13H2SO4 = (NH4)2 SO4 + 6CO2 ↑+ 12SO2↑ + 16H2O (NH4)2 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2NH3 + 4H3BO3 = (NH4)2 B4O7 + 5H2O (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三、样品: 面粉 四、仪器与试剂
仪器:凯氏烧瓶、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微量滴定管、 加热套1000W 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氮的蒸馏水
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
一、 植物蛋白质提取
1. TCA-丙酮法
(1)称量一定量的样品置于液氮预冷的研钵中,加少许PVPP,反复加液氮研磨至粉末。
(2)研磨好的样品用10 倍体积(w/V)的10%的TCA-丙酮溶液悬浮,加入0.1 M PMSF、
1 M DTT 至终浓度为1 mM PMSF、10mM DTT,超声5 分钟,于-20℃静置6 小时或
过夜后,4℃,20000g 离心15 分钟,弃上清。
(3)沉淀用10 倍体积于样品的丙酮溶液重悬浮,于-20℃静置1 小时后,4℃,20000g 离
心15 分钟,弃上清。
(4)重复步骤(3)一次。 (5)沉淀用10 倍体积于样品的乙醇/乙醚=1:1 洗,于-20℃静置1 小时后,4℃,20000g 离
心15 分钟,弃上清。
(6)重复步骤(3)一次。
(7)取出沉淀真空干燥约5 分钟,除尽有机溶剂。 (8)按10mg 干粉末加200 微升裂解液的比例,加入1 mM PMSF、10mM DTT,超声5
分钟,充分溶解1 小时,10℃,35000g 离心30 分钟,上清为所需的蛋白溶液。 (9)用Bradford 法测定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 (10)蛋白样品溶液小量分装,-80℃保存。
注意事项:
(1)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
蛋白质定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目的]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原理]
双缩脲(NH2CO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也能与Cu2+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双缩脲法是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操作简便、迅速、受蛋白质种类性质的影响较小,但灵敏度较差,而且特异性不高。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NH2等基团也有此反应。 [操作]
取中试管7支,按下表操作。
各管混匀、放置37℃水浴中保温20分钟。用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光密度值。 [计算]
(一)在座标纸上以光密度为纵座标,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待测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浓度(g/L),并求出人血清样本的蛋白质 浓度。
(三)再从标准管中选择一管与测定管光密度相接近者,求出人血清样本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