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钢笔字帖楷体

“兰亭集序钢笔字帖楷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兰亭集序钢笔字帖楷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钢笔字帖楷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全文感情线索。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3、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 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

一、 运用字、词典,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

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总结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次第较后; 第二;

_兰亭集序_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文本解读

1、文本的内容、价值与地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叙事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生死观,批判了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同凡响,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还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二者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目标:王羲之的文章文风清淡,《兰亭集序》中写景的句子更是简洁雅静、美不胜收,是极好的诵读材料。新课标要求,文言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并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注重个性化解读文本,采用探究、交流的方式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因此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音,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体会文章精炼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背诵全文。

(3)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二.文本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累并掌握文言知识点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反复阅读、探究、交流、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是学习的难点。

三.方法阐述

结合该课的学习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等进行教学。

1、注重“读”。运用录音范读、自由朗读、齐声朗读三种方式,反复朗读,完成学习目标一、二。

2、

《兰亭集序》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 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的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 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 二、说学情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

梳理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

兰亭集序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兰亭集序 教案第二篇:兰亭集序教案第三篇:兰亭集序教案第四篇:兰亭集序教案第五篇:《兰亭集序》教案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兰亭集序 教案

兰亭集序

执教者:唐勇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字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展示今年柳州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四位书法家的墨宝,同时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兰亭”奖的由来就是《兰亭集序》,我们可以看到《兰亭集序》的书法是多么的“飘若浮云,矫若蛟龙”。《兰亭集序》不但是因书法美而流传,同时也因为文章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兰亭集序》。

二、通读全文,自行正音。

小组之间互相朗读、正音——老师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请2个学生辨音——全班齐读课文。

三、根据导学案、课本注解和以前的学习经验,小组讨论出重要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

四、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讨论出来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再请同学解释所展示的字词和句式。

五、展示老师选出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

重点字词

1、引以为流觞曲水2、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3、茂林修竹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6、故列叙

兰亭集序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3、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 》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 》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借助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并积累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能就本课的文言知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就本课提出问题并在积极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能体会作者“积极追求,有所作为”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

质疑解疑讨论过程。

【教学难点】

借序抒情的行文之巧,作者的感情定位。

【教学设想】

1、利用南海教育信息网资源加大教学容量一课时完成。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王羲之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

3、本文在字面上虽然难度不很大,但作者借序抒情的行文及抒发的人生感慨较虚,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故课堂上主要采用质疑、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必要时老师讲解。

4、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工具】

电教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与王羲之有关的信息。)

二、朗读

1、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读音、节奏、语气。

2、配乐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气。

3、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兰亭集序》课文剖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①,岁在癸丑②,暮春之初③,会于会稽④山阴⑤之兰亭⑥,修⑦禊事⑧也。(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①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②癸丑:ɡuǐchǒu,永和九年的干支纪年。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③暮春之初:指夏历三月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暮,晚。④会稽:Kuàijī,当时的郡名,辖境相当于现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⑤山阴:县名,即今浙江绍兴市,当时是会稽郡治所在地。⑥兰亭:在今绍兴市西南,古有地名兰渚,渚中有亭。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水经·浙江水注》:“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古亭几经迁移,今亭为清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重建于兰渚山麓。⑦修:这里是举行的意思。⑧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人常在春秋两季至水边用香熏草药洗濯,以祓除不祥。后来逐步演变为到水边宴饮、郊外游春一类活动。春禊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

《兰亭集序》教案 - 1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教案

5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教学目的 ㈠知识目标

1.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2.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㈡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㈢德育目标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3.背诵全文。 ㈡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㈠导入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

《兰亭集序》教案1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 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一)、方法设计: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2课时 (二)、过程设计 1、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 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2、诵读训练 听范读,朗读 3、文章讲析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讲析第一段:(修禊)之乐。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⑴.古代纪年方法:年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30
【bwwdw.com - 博文网】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修、次、信、遇、期、致等;文言虚词:于、之、所等;意动用法:一、齐;

2.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3.感悟作者表达出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1.助词“所”的意义和用法;意动用法; 2.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翻译句子。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2分钟)

古人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奇文——《兰亭集序》,“兰亭集”是一本诗集,本文是其序言。

为何称《兰亭集序》是“奇文”呢?第一,它是“行书之宗”,其真迹据说被唐太宗带进了坟墓,后世所传都是临摹本,后世的所有书法家,只有翻过临摹《兰亭集序》这座高山,才能成就己身的事业,你说奇也不奇?第二,文章寥寥324字,把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它写出了“人生绝美背后的凄凉”,乐成了悲,美丽化作凄凉。

我们学习这篇短小精悍的美文,除了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还要用心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感慨,以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生死观。 ㈡读准字音(2分钟)

⑴癸丑(guǐ) ⑵会稽(kuài jī) ⑶禊事(xì) ⑷少长(shào zh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