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案模板
“管理学教案模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管理学教案模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管理学教案模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管理学教案
1. 领导手段 p.114
(1)指挥 (2)激励 (3)沟通
2. 权力的来源(形成)机制;组织授权分析 p.116-118 (1)管理者的权力来源机制综合模型
组织授权 领导者素质与行为 权力
被管理者的服从与追随 管理者权力的形成与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组织授权(2)管理者自身影响力(3)被管理者(4)其他因素。管理者的职权是组织为实现目标,作为保证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赋予占据一定职位的管理者
(2)组织授权分析 影响管理授权的主要因素有:(1)管理体制(2)职位(3)组织授予的实际决定能力 (3)被管理者服从与追随心理分析 (4)管理者权力构成分析。影响组织授权的主要因素:1>管理体制2>职位3>组织授予的实际决定能力 3. 授权的含义、优越性、原则、步骤 p.122-123 含义:授权是指由管理者将自己所拥有的一部分权力赋予下级,以期更有效的完成任务并有利于激励下级的一种管理方式。 优越性:(1)授权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授权有利于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重要决策问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1、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
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 2、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
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
与把握能力。
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
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管理学原理》 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参考书有:
《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管理
管理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1、管理是人类至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3、从实践的层面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二、管理的定义
?1、以往的定义:胡萝卜加大棒;泰勒,管理就是你确切知道要别人做什么,然后选用最佳的
方法去做;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以便于集体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孙元欣,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我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其它人完成工作的艺术。 ?3、具体来讲需要从六个方面把握: ?(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的概念首先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这奠定了组
织学的基础。(彼得·德鲁克介绍)
?(3)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法律和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价值和资
源作权威分配,试比较其区别。西蒙提出的管理即决策是否有道理?)
?(4)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人是其主要对象,因而人力资源
管理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财物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
授课人:韩永军
宜昌广播电视大学
二O一O年九月---二O一一年七月
《管理学原理》教案
主讲人:韩永军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
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
与把握能力。
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
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管理学原理》 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参考书有:
《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
管理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1、管理是人类至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3、从实践的层面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二、管理的定义
?1、以往的定义:胡萝卜加大棒;泰勒,管理就是你确切知道要别人做什么,然后选用最佳的
方法去做;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以便于集体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孙元欣,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我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其它人完成工作的艺术。 ?3、具体来讲需要从六个方面把握: ?(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的概念首先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这奠定了组
织学的基础。(彼得·德鲁克介绍)
?(3)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法律和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价值和资
源作权威分配,试比较其区别。西蒙提出的管理即决策是否有道理?)
?(4)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人是其主要对象,因而人力资源
管理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财物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
管理学教案(4)
管理学原理》教案
一、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 二、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1、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
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 2、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
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
与把握能力。
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
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管理学原理》 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参考书有:
《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 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1、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
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 2、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
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
与把握能力。
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
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管理学原理》 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参考书有:
《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管理
管理学原理教案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管理学原理 》 课 程 教 案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 管理学原理 》教 案
第 页
第 页
生产管理学教案
生产管理学教案
李怀祖 主编
主讲:徐瑞园、李银满、刘满洲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 一、要点
⒈生产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生产管理提出的要求。 ⒉生产过程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生产过程的运作分析。 ⒊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的概念;生产系统的管理职能;生产系统的绩效评价。 ⒋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的分类准则及其基本类别;各基本生产类型的特征及其管理特点。 ⒌生产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决策问题;生产管理决策的主要方法。 二、基本要求
⒈理解生产管理在生产经营型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⒉深刻理解生产过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⒊理解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绩效评价。 ⒋深刻理解生产类型。
⒌了解生产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⒈生产过程
⑴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是指从事生产过程的各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按分工协作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是按生产工艺的特点划分生产单位。这种单位集中同类设备和同工种工人进行同一工艺方法的加工。故只能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序。对象专业化则是
档案管理学教案
《档案管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档案概论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一、二种观点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第三、四种观点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
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
1.载体沿革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 (1)“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 ;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2)“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