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灾害思维导图
“地理自然灾害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理自然灾害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理自然灾害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自然灾害》导学案答案
自然灾害课后练习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的关联性,以及应对地质灾害主要措施。
【解题技巧】第⑴题,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12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地势陡而复杂成为该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第⑵题,断层发育、复杂地形、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的发生;因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⑶题,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减灾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立法监督与管理;做好防范,减轻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损失;建设护坡、排水等工程;严禁对当地地质地貌、生态造成破坏的工程建设等。
【答案】 ⑴断层、坡度 ⑵ 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⑶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etc。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etc。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
自然灾害 地理学 考试小抄
自然灾害
1.全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气象灾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空间灾害
2.自然灾害定义:自然事件或自然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的事件
3.地震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体波:横波、纵波;面波:
5.震级(定义:用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表示地震大小)与裂度的关系: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一个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而裂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裂度大小不一样。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裂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裂度就低。
6.地震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地球岩石圈内各板块之间发生俯冲、碰撞、剪切等多种作用,正是板块之间的这些相互运动的作用造成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所以大多数的地震都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区。
7.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措施:“3+1体系”: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科技创新 8.海啸形成原因:地震活动、海底山崩、宇宙因素 9.海啸按成因分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 10海啸按 分类:近海海啸、远洋海啸
11海啸产生的3个条件:深海、大地震、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12海啸定义:是由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
自然灾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
自然灾害有哪些
海润 [新手]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篇一:恶劣天气及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事故类型:自然灾害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1.2.1大风:
6级以上大风可能造成人员高空坠落、物件高空坠落伤人或设备、吊装事故。
1.2.2雷暴雨
影响人员视线、增加作业人员风险,造成变配电系统故障等。
1.2.3防台防汛:
除大风和雷暴雨影响外,积水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发生,保护环境优先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3.1.2应急预案指挥小组及职责
3.1.2.1组成(具体名单见综合预案附件)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组 员:工会、各部门经理、各区域主管、HSE管理人员
3.1.2.2职责
3.1.2.2.1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
3.1.2.2.2负责应急现场内部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和指挥。
3.1.2.2.3组织并实施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立即向氯碱公司和分厂发出救援请求,并接受氯碱公司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3.1.2.2.4组织本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工作。
3.1.2.3 应急救援队专业小组和分工
3.1.2.3.1 安全环保小组:负责事故外部报
自然灾害的防治
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 自然灾害的影响。 2.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 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 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自然灾害” 是人类依赖的 自然界中所发 生的异常现象
突发性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等 渐变性灾害: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
环境灾害: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
(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热带 气旋 成因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 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 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
洪 涝
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 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 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 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 表水泛滥 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 地区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 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 及季风气候区 缺水
干 旱
寒 潮
多见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导学案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一
课时 )
★学习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
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课时安排:3课时
一、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_________。
1、概念:是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__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_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3、形成条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②有下热下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 _________:无风、少云和干暖;
_________: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_________: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_________、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一、地震灾害
1、成因: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中国多地震原因: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破坏程度大小原因:自然:震级大小;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
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表破碎)、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
④进行防震教育 ⑤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二、地质灾害 (一)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坡度大 ②地表多输送堆积物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 ②破坏地表 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 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 3、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
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⑤植树造林(生物措施) (二)滑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