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今年暑假我开始发觉两种可乐它们之间味道似乎有所不同,真的不一样,
在这之前我对它们的不同仅限于“更喜欢喝哪种”。而现在我确定我还是不能坚持只喝一种(虽然大部分我会选择可口)。有人说喝可乐像喝咖啡一样,也是需要品尝的,还包括它们背后的文化。所以,在我畅饮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的时候,竟然可以获得口感和学识上的双重享受。
从味道说起,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排除事先对结果的猜测带来的影响,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百事可乐更甜一点,而甜味不足的可口显得更带气儿。我在老家买过两瓶可乐(一瓶可口一瓶百事),我还记得可口的产地是哈尔滨吧,老厂子了。那时我对着它们的食品标签一一对照,配料表是完全一样,而营养成分表也几乎完全相同,百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多出一点。但我认为两者味道上的差异并不在此。配料表一样并不能说明什么,我认为,它们口感上的差异跟它们的原液配方有关。
上面说到我品尝出来的不同,那么真是这样吗?
1975 年至 2010 年间,百事可乐公司每年都会举办“Pepsi Challenge”活动,让人们蒙着眼睛在两种可乐中间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几乎每次都是百事可乐获胜。
“百事可乐比可口可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略对比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略对比
可口可乐公司——营销本土化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最早起源于1927年。1948年上海已经成为了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100万箱的重要市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口可乐公司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今,是可口可乐重回中国市场发展的阶段。1978年,就在中美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公司就宣布为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
到2003年已经在中国已经建立了23个装瓶公司,28个生产厂,而且绝大部分由中资或华人企业控股。如今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完全得益于他那一以贯之的本土化思维和彻底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视觉标识的本土化。当时,为了能使产品为中国人所接受,公司特请在伦敦任教职的精通语言文字、谙熟消费者心理的华裔设计中文译名,苦思良久后译成了经典的“可口可乐”。该译名采取了双声叠韵方式,音意双佳,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中国人的心理需求。
可口可乐的VI设计采取红底白字,书写流畅的白色字母,在红色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动感,既充分体现了液体的特性,又流露出中国传统红色的喜庆气息。
广告策略的本土化。可口可乐“永远”的主题广告系列派生出了众多不同的广告,在中国
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
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
一、 分析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与策略:
(一)根据迈克尔.波特归纳的竞争战略基本模式,我认为百事可乐在竞争中运用了集中一点战略(即:将经营范围集中于行业内某一细分市场),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百事敏锐的发现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消费对象,便及时地把营销战略的重点放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的身上。
(二)从进攻策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百事可乐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进攻策略:
(1)正面进攻(即: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发动进攻,也就是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弱项。),具体表现为:可口可乐从1886年诞生至20世纪20年代,根本没有对手,成为了“世界饮料之王”,并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美誉。但百事可乐却在可口可乐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与可口可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侧翼进攻(即: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具体表现为: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矛盾,争取了数家包装商的支持,是可口可乐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
(3)迂回进攻(即:完全避开对手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①发展无关产品,实行产品多角化;②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是想市场多角化。),具体表现为:①自20世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饮料战场
2003 年,孟买的Samsika 营销咨询公司主席JagdeeP KaPoor 评论说:“可口可乐因为失误而耽误了好多年,不过如今似乎找准了位置。”与此类似,百事可乐亚洲负责人Ronald McEachern 则声称:“印度是2003 年的饮料战场。”
20 世纪90 年代以及新千年伊始,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打开国门,但是世界上两大饮料巨头的遭遇却并不愉快。两家公司都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和困境,让它们认识到要想参与印度的竞争,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技巧,熟悉当地情况。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经理们从多方面学到了艰难的一课:此处行得通的到了彼处并不一定行得通。2003 年春,可口可乐印度公司的总裁Alex von Behr 充满悔恨地承认:“印度的环境富有挑战性,不过我们正在学会如何对付。”
印度软饮料工业
1993 年,印度45 %的软饮料工业由小企业构成,其总产值为犯0 万美元。其主要厂商包括Parle Argo (此后简称Parle )、纯净饮、现代食品和McDowells 。它们生产可乐饮料、桔子汁和柠檬饮料。当时可口可乐还只是个遥远的回忆。可口可乐1958 年进
百事可乐广告语
篇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历年经典广告词
可口可乐历年经典广告词
可口可乐是一个风行全世界的世界级饮料品牌,它伴随我们成长。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品牌,每隔一段世界就回推出跟当时历史事件有关的标语。 对喜欢收藏的朋友很有用,可以根 ...
可口可乐是一个风行全世界的世界级饮料品牌,它伴随我们成长。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品牌,每隔一段世界就回推出跟当时历史事件有关的标语。
对喜欢收藏的朋友很有用,可以根据罐身来判别罐子的年份,而且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喜欢的可口可乐。
1886 Drink Coca-Cola
最早的宣传语,与自由女神(Stayue of liberty)同年出生,也是使用频率最多的标语,畅行一百余年历久不衰。
1904 Delicious and Refreshing
一九O四年至一九一七年间,可口可乐正处内销成长巩固期,功能性的标语提示了美国国民,可乐的神气之处,同时期西方世界的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人类开始认知到天才的正确定义。东方的中国此刻正从帝制剧烈地转型到国民共和阶段。
1917 Three Million a day
观望了三年,中立的美国终于加入世界大战的行列,三百万瓶的日销量,宣告了可口可乐销售开始狂增的起点,以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2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饮料战场
2003 年,孟买的Samsika 营销咨询公司主席JagdeeP KaPoor 评论说:“可口可乐因为失误而耽误了好多年,不过如今似乎找准了位置。”与此类似,百事可乐亚洲负责人Ronald McEachern 则声称:“印度是2003 年的饮料战场。”
20 世纪90 年代以及新千年伊始,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打开国门,但是世界上两大饮料巨头的遭遇却并不愉快。两家公司都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和困境,让它们认识到要想参与印度的竞争,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技巧,熟悉当地情况。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经理们从多方面学到了艰难的一课:此处行得通的到了彼处并不一定行得通。2003 年春,可口可乐印度公司的总裁Alex von Behr 充满悔恨地承认:“印度的环境富有挑战性,不过我们正在学会如何对付。”
印度软饮料工业
1993 年,印度45 %的软饮料工业由小企业构成,其总产值为犯3.2 百万美元。其主要厂商包括Parle Argo (此后简称Parle 帕尔)、纯净饮、现代食品和McDowells 。它们生产可乐饮料、桔子汁和柠檬饮料。当时可口可乐还只是个遥远的回忆。可口可乐19
IMC分析—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IMC分析报告
(注:红色字体为PPT 的扩展内容,后面页码为所对应的PPT页数) 一、品牌介绍
百事可乐最初于1890年代由美国北加洲一位名为 Caleb Bradham 的药剂师所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 (pepsin) 及可乐果制成。该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理胃部疾病,后来被命名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是美国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种碳酸饮料,也是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
1923年,由于对糖原料的投资失败,百事可乐宣布破产。至1931年,百事可乐被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Charles G. Guth收购,使它能再度在市场上出现。1940年百事可乐推出全国广告,其广告主题“Nickel Nickel”颇为流行,还被译为55种不同语言。百事可乐以再用酒樽来销售,创下佳绩,价格也比可口可乐便宜。因此曾被喻为“低下阶层的饮品”,在美国被视为黑人的饮品,加拿大则被说为法语人的饮品。为了改造形象,百事可乐于五十年代大卖广告,又找来了不少名人作产品代言人,使其销量直逼可口可乐,但终于没有超越。在六十年代,百事开始改变策略,以年轻人作卖点。1964年,百事可乐开始推出无糖的健怡版。在八十年代,百事与可
可口可乐和腾讯
成功案例:可口可乐VS腾讯
2006年3月份,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主题为“要爽由自己,畅
享3DQQ秀”的新闻发布会,双方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手打造全新的3D互动在线生活。 战略合作的表现形式
腾讯和可口可乐的联盟是一个成功的具有特色的联盟,该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和竞争
模式,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行业间合作来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有效地避免企业组织机构过于庞大和企业的管理风格不同和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冲突,通过联盟分享技术和市场等外部资源,并克服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把经营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程度。腾讯公司在业内的品牌价值、强大的业绩以及火爆的人气,配合上可口可乐的巨大品牌势能,取得了更好的业绩;而可口可乐借助腾讯的优势,搭载互联网的火箭, 合作的目标:
通过合作,品牌之间能取长补短,让人们意识到商品与特定事物的某种联系。增加和延伸着人们的体验;最后使品牌的目标顾客感到品牌赞助活动与其本人的身份、个性、生活方式、习惯、偏好、价值观等产生了关联,于是,这些关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顾客的购买行为。 各自的优劣势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腾讯覆盖着超过90
IMC分析—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IMC分析报告
(注:红色字体为PPT 的扩展内容,后面页码为所对应的PPT页数) 一、品牌介绍
百事可乐最初于1890年代由美国北加洲一位名为 Caleb Bradham 的药剂师所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 (pepsin) 及可乐果制成。该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理胃部疾病,后来被命名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是美国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种碳酸饮料,也是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
1923年,由于对糖原料的投资失败,百事可乐宣布破产。至1931年,百事可乐被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Charles G. Guth收购,使它能再度在市场上出现。1940年百事可乐推出全国广告,其广告主题“Nickel Nickel”颇为流行,还被译为55种不同语言。百事可乐以再用酒樽来销售,创下佳绩,价格也比可口可乐便宜。因此曾被喻为“低下阶层的饮品”,在美国被视为黑人的饮品,加拿大则被说为法语人的饮品。为了改造形象,百事可乐于五十年代大卖广告,又找来了不少名人作产品代言人,使其销量直逼可口可乐,但终于没有超越。在六十年代,百事开始改变策略,以年轻人作卖点。1964年,百事可乐开始推出无糖的健怡版。在八十年代,百事与可
百事可乐的分销渠道分析
百事可乐(中国)的分销渠道分析
A09营销 张瑞 090802123
百事可乐饮料1898年在美国问世,经过多次业务重组分离,百事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是饮料及食品,2003年全球营业额为270亿美元,营运利润58亿美元,在全球有14万名员工。近年来,百事在华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员工近1万人。在百事可乐国际业务占主导位置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区增长率超过30%,名列榜首。
一、百事可乐的产品特点及市场定位
百事可乐在配方、色泽、味道都与可口可乐相似,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喝不出二者的区别,因此百事可乐在消费者定位上实施差异化。百事可乐摒弃了可口可乐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盖”的无差异化策略,而是从年轻人入手,对可口可乐实施了侧翼攻击。并且通过广告,百事力图树立其“年轻、活泼、时代”的形象,而暗示可口的“老迈、落伍、过时”。百事可乐的广告语更是市场定位的诠释:
1993年“年轻、开心,喝百事”
1998年“新一代的选择 ”;“渴望无限” 2004年“突破渴望,敢于第一” 2011年“渴望就是力量” 2012年“把‘乐’带回家” 二、百事可乐的现有分销渠道
百事打破了原有的渠道格局,将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现代通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