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20个实词教师版
“文言文120个实词教师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言文120个实词教师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120个实词教师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 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
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 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加)思亲。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填空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1、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5.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
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
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
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 倍
苏武陷
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
第二部分 读故事 记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1、 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
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1.【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吝惜)
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 (隐蔽,躲藏)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爱慕、欣赏) 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 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 喜爱、喜欢) 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 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 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 2.【答案】C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动词,覆盖,蒙上)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 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柳毅传》(动词,同“披” )
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 3.【答案】D.(遭受
120个实词练习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0.国,guó 名词 ①国家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
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及助记材料
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
(附: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助记材料及注释)
一、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二、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三、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五、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六、鄙
晋之鄙(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一)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11.曾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14.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见放楚之汨罗。16.从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