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方程垂直
“直线方程垂直”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直线方程垂直”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直线方程垂直”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直线方程
江苏镇江中学2012级高三数学学案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 1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编制 史娟 审核 高三数学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学习目标 3.掌握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4.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求直线的方程。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斜率公式,倾斜角范围2.重点根据特定条件求直线方程; 3.五种形式适用范围; 诵读预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所在的直线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的 倾斜角,并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π). 备注 展示导入 1. 直线经过原点和点(-1,-1),则它的倾斜角是____________. 2.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1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_.
空间直线与直线、面平行或垂直的判定
空间直线
1. 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2. 公理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
4.异面直线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要点内容]
1.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都是共面直线,异面直线是立体图形。
2.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
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两条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3.异面直线概念的理解 “不同在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必修2 教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贾红国 审稿人:邢玉兰 王桂强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证明.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推导和简单应用。 (3)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和简单应用。
难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证明,等价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有几种?
师:各判定方法在何种条件或情形下方可熟练运用?
师:在空间,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几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在平面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4、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行。
师: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的判定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研究过,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直线和平面如果垂直,
则其应具备的性质是什么? (二) 创设情景
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棱A A′、B B′、C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必修2 教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贾红国 审稿人:邢玉兰 王桂强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证明.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推导和简单应用。 (3)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和简单应用。
难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证明,等价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有几种?
师:各判定方法在何种条件或情形下方可熟练运用?
师:在空间,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几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在平面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4、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行。
师: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的判定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研究过,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直线和平面如果垂直,
则其应具备的性质是什么? (二) 创设情景
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棱A A′、B B′、C
直线与方程教案
第九章 解析几何初步
【课题】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方法,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会实现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模型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直线和圆都是最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初中几何对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初中代数研究了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高一数学研究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内容以上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点方向式方程 方程 说明 适用范围 x?x0y?y0? uv(x0,y0)──直线上已知点, u?0,v?0 d?(u,v)──直线方向向量 (x1,y1)、(x2,y2)──直线上不含直线x?x1(x1?x2)已知点 和y?y1(y1?y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斜率存在,即不含直线两点式 y?y1x?x1 ?y2?y1x2?x1点法向式方程 (x0,y0)──直线上已知点, a(x?x0)?b(y?y0)?0 n?(a,b)──直线的法向量 点斜式 y?y0?k(x?x0) Ax?By?C?0(A2?B2?0) (x0,y0)──直线上已知点, k──斜率 x?x0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一般式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特别地,l与x轴垂直时,??斜率:当??当???2。 时,记?的正切值为k,把k?tan?叫做直线l的斜率; ?2?2时,直线l的斜率k不存在。 根据定义,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李庆晖直线方程
直线的方程
一、选择题
k??1. 斜率
54,且过点A(1,5)的直线l与x轴交于P,则点P的坐标为( )
A. (3.4,0) B. (13,0) C.(5,0) D. (1,0) 2. 直线y?kx?b过原点的条件是( ) A. k?0
B.b?0
C.k?0且b?0
D. k?0且b?0
3. 直线y?2??3(x?1)的倾斜角和所过的定点为( ) A. 60°, (1,2)
B. 120°,(-1,2)
C. 60°,(-1,2)D.120°,(-1,-2)°
4. 已知?ABC三顶点坐标A(1,2),B(3,6),C(5,2),M为AB的中点,N为AC的中点,则中位线MN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2x?y?8?0
B.2x?y?8?0 C.2x?y?12?0
D.2x?y?12?0
5. 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为2x?y?1?0,则直线l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 直线l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直,则l的方程是( ). A.3x?2y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郑佳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郑佳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能应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4)、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三角板. 五、教学流程
从线面垂直的实际背景引入课题?构建线面垂直的定义->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
必修2教案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必修2教案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
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例如:“旗杆与地面,大桥的桥柱和水面等的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意义是什么?并通过分析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引出课题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为使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可再借助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直线与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郑佳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郑佳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能应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4)、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三角板. 五、教学流程
从线面垂直的实际背景引入课题?构建线面垂直的定义->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课堂小结
五、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