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杨平—论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140.99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姓 名 杨 平 学 号 1007020540047 院 (系)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王学文 刘高福 职 称 副教授 讲师
二○一 四 年 五 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学号:B10120108 姓名:孙璐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包罗万象,揭示的规律抽象而深奥,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该重在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研究物理的一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类比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是解决信息迁移问题的常用方法。
所谓类比,就是根据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类比法是通过两个(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来解决其中一个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类比对象。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地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这样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就是类比法。如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是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和水压是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豳豳
O陈钦生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月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引进物理学史,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激发非智力因素、掌握方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培养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神财富。在物理教学中引
人物理学史,要涉及怎样引入,为什么要引人,引入的必要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呢?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物理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就必须促使其热爱物理学,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消除课堂的枯燥、死板现象。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或物理应用的史料,特别是与专业有联系的史料,会较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十七、十八世纪,由于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进展而且适应了研制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工业的社会需要,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丁业生产面貌。到了十九世纪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豳豳
O陈钦生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月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引进物理学史,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激发非智力因素、掌握方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培养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神财富。在物理教学中引
人物理学史,要涉及怎样引入,为什么要引人,引入的必要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呢?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物理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就必须促使其热爱物理学,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消除课堂的枯燥、死板现象。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或物理应用的史料,特别是与专业有联系的史料,会较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十七、十八世纪,由于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进展而且适应了研制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工业的社会需要,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丁业生产面貌。到了十九世纪
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
作者:朱向荣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3期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新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思想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感知科学发现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理解,最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得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不全面的地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比较好的依托就是物理学史. 1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的关系
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真实的科学探究只有在物理学史中才能寻找到确切的轨迹.以“电磁感应定律”知识为例,电磁感应定律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法拉第一生贡献很多,电磁感应被认为是其最伟大的发现),其间经历着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包括: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到法拉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探究,其间还有科拉顿在跑来跑去中丢失了良机;从细节来看,法拉第的发现
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比喻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末知为已知、化深奥为浅显、树立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具有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的作用;具有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下面就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 树立直观形象
人们获得知识大都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能给人们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没有生动的直观,就很难进行科学地抽象,直观是抽象的基础,没有必要的感性认识就难以达到理性认识。
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都是提供直观形象的有力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和规律都能通过实物或模象建立直观形象,即使在可以使用实验或图片的场合,也必须辅助以言语直观。因为,实验或图片并不能把所有关键的细节和过程都表达清楚。在不能应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地方,比喻有着独到的直观性的作用。
例如,为了说明功与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可以把某物体具有能量比作某人具有一定数额的存款(包括银行里的存款和手里的现金),把做功的过程比作花钱买东西的过程,把买东西所花钱的数量比作功的多少。
如果你想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存款,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是否不断地花钱
买进新的东西,这
物理学史试卷库
物理学史试卷库(1)
一.单一选择题
1.古希腊被称为悖论的故乡,曾提出著名的四大悖论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芝诺 D.柏拉图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于中国古代哪一位哲学家之名言:(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荀子 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丰富的时期是:( ) A.先秦 B.唐代 C.元代 D.民国
4.在希腊古典时期主张“数是世界万物组成的基本要素”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欧几里德 D.亚里士多德 5.提出著名的“日心说”的天文学家和他所发表的著作是:( ) A.哥白尼,《宇宙的和谐》 B.第谷,《星际使者》 C.开普勒,《宇宙的和谐》 D.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6.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思想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哈雷 B.伽利略 C.胡克 D.开普勒 7.被麦克斯韦称为“电学中的牛顿”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毕奥 C.欧姆 D.库仑
8.最早得到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但没有发表的科学家是:( ) A
高中物理史 原子物理学
高中物理史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
38、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39、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40、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41、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42、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终极猜想一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本卷共15小题,满分45分.建议时间:15分钟 ) 命题老师寄语
物理学史或物理思想方法其本上每年都考,通常为选择题,难度上属于送分题,每位考生都务必拿下.
【题组1】 力学史
1.(单选)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解析 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描述是不对的,A符合题意.
答案 A
2.(单选)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
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下面关于伽利略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运用“控制变量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C.伽利略最早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总体的
生活中的物理学
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学之美
不倒翁的力学应用
不倒翁力学原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设计、玩具制 造、生活用品、汽车结构设计以及体育健身等方面,不倒翁原理不仅带给了人们 乐趣,人们还对“上轻下重的物体因重心低而更加稳定”加以充分利用,较大的 提高了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
问题描述
不倒翁的形体结构 不倒翁为空心壳体, 重量很轻; 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 重量较大, 不倒翁的重心就在半球体之内。下面的半球体和支承面之间有一个接触点,这个 半球体在支承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不倒翁始终用一个接触 点站立在支承面上,它永远是一个独脚体。
不倒翁的平衡的稳定性 不倒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就要失去平衡,而在外力去除后,不倒翁能自行回复到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