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后答案
“中国教育史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教育史课后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教育史课后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 目录 [隐藏]
? ?
? ?
?
? ?
?
?
1 上古
2 先秦到汉初
o 2.1 夏商时期的教育萌芽 o 2.2 西周
? 2.2.1 教育内容 ? 2.2.2 教育方向 ? 2.2.3 教育特点
o 2.3 东周 o 2.4 秦
o 2.5 两汉时代 3 魏晋南北朝
4 隋唐教育的系统化
o 4.1 隋朝 o 4.2 唐朝 5 宋代教育黄金期
o 5.1 重文轻武政策 o 5.2 兴学运动
o 5.3 官学私学的发展 o 5.4 教育理论
o 5.5 辽金两国的教育 6 元朝教育的低迷 7 明朝教育的兴盛
o 7.1 教育机构逐步扩大和完善 o 7.2 八股取士 o 7.3 书院政治
o 7.4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与明末启蒙教育理论 8 清朝传统教育的衰落
o 8.1 新式教育的兴起
? 8.1.1 教会学校的开办
? 8.1.2 洋务运动时期外事学校的兴起 ? 8.1.3 百日维新及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 ? 8.1.4 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 8.1.5 女子教育
o 8.2 留学出
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
1:年轻的一代要在劳动中进行模仿和学习,以便使自己最终成为独立的劳动者。所以教育便在与生产工具相关的劳动中发生。
2: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成均之学和虞庠之学《周礼》和《礼记》都提到了成均和成均之法。《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3:“庠”被认为是虞舜时代的学校。(选择题) 第二章 1:“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以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熹注解“校、序、庠皆是乡学”。而乡学的课程为“乡三物”,乡三物即为“六德”、“六行”、和“六艺”。“六艺”是夏、商、周时期学校教育共有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但其基本形成则是在三代。: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可见六艺之名始于周。 2:“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乐”在商代出继承夏代的“乐舞”向“乐教”发展。所谓“殷学瞽宗”,最初的重要职能是作为乐师的宗庙,用作祭祀的场所。 3:关于夏代学校的设置,据古籍记载是“序”。 4:春秋时期,“三代”时的“泮宫”、“乡校”,己是徒具校之名,而无教学之实。 5:私学遽兴:私学为什么会兴起、私学产生的原因(意义)?
答:为何兴起:1:春秋时期的经济私有化为私学的兴起奠定了经
中国教育史
孔子的教学方法
1、学思行结合 2、启发诱导 3、因材施教 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1、 存心寡欲 2、持志养气 3、反求诸己 4、改过迁善 5、磨练意志 荀子关于教师的思想
1、 荀子特别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强调尊师,主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 2、 认为教师职责是以礼仪、教化、士农工商。4、在师生关系方面,荀子特别强调学生教
对教师的尊敬和绝对服从。5、荀子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学记》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
1、 教学相长 2、启发诱导 3、预时孙摩 4、长善救失 5、藏息相辅 6、尊师重敬 朱熹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有什么内容?
1、把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岁~15岁为小学阶段,之后为大学教育阶段。2、小学阶段重在“教事”,大学阶段“重在教理”。3、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圣璞”。4、在教育方法上,认为小学教育要先入为主,及早实施,要求生动形象。 朱熹注重指导弟子的读书学习?
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冰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对朱熹的读书法要辩证来看
1、积极: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在我们今天的人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消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代码:01282)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古代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 第二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古巴比伦 第二节 古埃及 第三节 古印度 第四节 古希伯来
第三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节 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 古罗马的教育制度
第二节 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 第三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二编 中世纪教育
第五章 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 第二节 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节 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
第七章 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 第一节 骑士教育
第二节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第三节 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 第三编 近代教育
第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人文主义学校教育
第三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第九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新教教育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鸿都门学 2、 六艺
3、 朱子读书法
4、 三舍法
5、 三纲领、八条目 6、 生活教育论
二、简答题
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3、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5、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6、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题
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3、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鸿都门学 2、 六艺
3、 朱子读书法
4、 三舍法
5、 三纲领、八条目 6、 生活教育论
二、简答题
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3、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5、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6、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题
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3、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
中国教育史教案
中国教育史
课程教案
主讲: 夏永庚 博士
教育学院 教育学系
专题1:先秦的学校教育 教学目标:
理解学习教育史的意义;
了解三代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状况;
掌握六艺课程体系形成的原因、内容及相应的功能;
掌握孔子关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三代时期的六艺课程体系及其原因、功能;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和过程: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史? 1、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事实: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
2、我们又可以从历史当中获得什么?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意义1:教育史为解释今天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完整的图像。
杜威:“没有协调和连贯,事件就不是事件,而仅仅只是偶发。假如过去有任何意义,则必须和现在做协调。颠倒过来也是真的:(那就是)现在必须和过去相联接。”
教育史是收集教育领域的记忆,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获得当代教育问题的完整图像。 教育史是一种实践的过去,通过这样一个第三空间,为理解和解释今天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
意义2:教育史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智慧资源。 教育史将帮助我们觉察教育改变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并意识到将过去的
简明中国教育史
论述 1、《学记》中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原文+解释)
1)教学相长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 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教学相长”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2)尊师重道 原文:“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解释:《学记》强调尊师、严师,并不否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好坏与善学不善学关系极大。“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藏息相辅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解释:“藏”意为校内正业,“息”则指在家的居学(业)。《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课外学习(包括各项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是课外练习应当适量,并与正课学习有机配合,学习与休息兼顾,使学
中国教育史习题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2.我国教育萌芽于()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 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 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A.辟雍 B.泮宫 C.瞽宗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本题
3.0分)
A、 大学和小学 B、 国学和乡学 C、 官学和私学 D、 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 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 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 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
(本题3.0分)
A、 辟雍 B、 瞽宗 C、 序 D、 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A、 原始社会初期 B、 原始社会中期 C、 原始社会末期 D、 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本题3.0分)
我国教育萌芽于( )(本题3.0分)
对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