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更新时间:2023-04-17 02: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林宏(学员)发布时间:2010-09-10 14:37:17

一、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媒体不断地传来中学生心理异常的消息:学生被家长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考不上重点学校就寻短见;更有甚的是有些学生因不合理被家长拒绝后,竟将养育自己的亲生母亲勒死:……根据调查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心理

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2、怯懦心理

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做,担心会失败。

3、狭隘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对立心理

表现在认知上的敌对,情绪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疏远。这类学生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做别人所不高兴的事情,逆反心理极强,其行为总是家长与教师、学校的要求相背道。

5、猜疑心理

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6、孤僻心理

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给身心带来危害。

7、矛盾心理

主要表现在这些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努力学习好功课。另一方面又缺乏踏踏实实的学习决心和毅力;一方面自认为是块学习的料,另一方面遇到具体问题,又觉得自己缺乏读好书的才能,结果一无是处。

8、厌学心理

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二、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过分溺爱

当今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常把孩子当做“小太阳”、“小皇帝”,为孩子创设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致使孩子们怕吃苦、怕困难,缺乏抗挫的能力,意志比较薄弱,交际能力和适应

能力极差,依赖心极强。他们可能因初中或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失败而痛不欲生,也可能因小学当班干部而在中学未当上班团干部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2、家长重智轻德

我们的一些家长对孩子往往是重智轻德,对孩子的学习实行“高压”政策,造成孩子认为自己在为父母而学习,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便会感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这种压力并非来自自己,而是来自父母的责备、埋怨,从而使父母与孩子产生矛盾,孩子在家感到压抑过大,无法忍受,便弃家而逃。据报载,西安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次小考没考好,父母只让学习不让玩,连电视都不让看。

3、家庭矛盾、家庭危机

家庭矛盾、家庭危机给孩子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唇枪舌箭,甚至大动干戈;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后对孩子不负责任,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全然不管,甚至有的还迁怒于孩子;还有些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花天酒地,“包二奶”,母亲在家打牌玩乐,涂脂抹粉,“相叔叔”。这些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使孩子缺乏安全意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终日痛苦、焦虑、恐怖不安,随之产生异常心理——弃家出走,甚至轻生。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无不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如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广播宣传;色情凶杀、恐怖淫秽的影视作品,无不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使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吃比穿、比阔气、打架斗殴、早恋、逃学、破坏校内外公共秩序等,对自己、对生活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提不起精神学习。因而,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努力净化社会风气,改造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为中学生的健康创设优良的环境。

由此可见,家庭矛盾、家庭危机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关系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

4、家教简单粗暴

家长简单粗暴的管教子女的方式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异常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父母比较专制,对子女要么就打,要么就骂,非常威胁:“不听话就滚出去!”“考不上重点学校就别想读书”。孩子大了,忍不下这口气,便“滚就滚”,“不读就不读”,“有什么了不起”,使孩子产生个性偏激的报复心理。

5、家庭与学校不会作也是诱发孩子心理异常的重要因素

有些家长认为,交钱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孩子的思想、学习、纪委教育全是学校的责任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有问题”,觉得没脸见老师,连“家长会”也借“工作忙”回避。《中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得迟到、早退、旷课”,有的家长却认为“机会难得”利用上课时间带孩子去“喝早茶”,有的家长却认为“机会难得”利用上课时间带孩子去“喝早茶”,还有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进营业性歌舞厅“消遣”……如此种种,都是家长不配合学校的表现。由于家长与学校不配合,甚至对孩子的要求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孩子无法适从,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久而久之,孩子被社会上诸名“三厅两室”等吸引住了,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把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忠言当作“耳边风”、“我行我素”,逃学弃学等心理异常现象也就不难产生了。

在家庭环境因素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深刻的影响。父母感情不和或破裂、父母过分溺爱或放任不管、父母管教不一、父母行为不端等,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形成孤僻、苦闷、多疑、自卑、不合群的病态心理和行为。父母管束不严,缺乏关怀理解,必然使学生形成冷漠、对抗、仇视的心理;父母放任不管,一味迁就,对错误置之不理,必然造成学生胡作非为、放纵无羁;父母教育方法粗暴,子女有错,不问情由,打骂、训斥,必然导致学生胆怯、自卑和不安。因而,家长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处处给子女作出榜样,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从学校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看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除了家庭因素外,还有如下原因:

1、应试教育封闭学生的心灵。传统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急主体意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课堂满堂灌,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气氛严肃沉闷,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z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