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9 0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口语”是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既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交际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小学低年级更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黄金时期新课程标准强调:在低年级学生口语训练中,务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低年级教材,加强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抓住文中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口语训练

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兴趣,引发思维,发展语言的源泉。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如果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其想象的空间,充分激发他们口语表达的兴趣。

第一,把看到的有序说出来。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常常是看到什么说什么,有时甚至会“语无伦次”。在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怎样有序地观察。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按从上到下,由下往上,从远到近,由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也可以从事物的大小、数量、形态、色彩、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其次,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

与插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细致地观察,让学生对插图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印象。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可以可以用“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说话,使学生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甚至所感。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根据画面描绘秋天景色,进而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第二,把想到的大声说出来。低年级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插图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插图进行想象说的训练,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在学习《酸的和甜的》一文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狐狸的表情和神态,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它是怎样想的?”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抓住课文反复处,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口语训练

语言训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与阅读教学就像两条互相缠绕的绳索,相互交融、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教材的典型之处,并抓住这个有利的训练点让学生模仿着说,让阅读过程成为语言训练的有益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泉水》一文,在表达上非常有特点,文章2—5自然段表达相似,都是:“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泉水说??”于是我就引导在

学习,品味的基础上,提出口语训练的要求:泉水流进山腰,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她还会流到什么地方,在那她会碰到谁?又会说些什么呢?有了课文的示范,再加上句式的引导,学生说的积极性极高,有的说:泉水流进麦田里,麦苗大口大口的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的更快”。有的说:泉水流进大海里,大海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泉水说:“跳吧,跳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美丽的舞蹈伴奏。”在表达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围绕“关爱与帮助”这一主题进行能清楚而又准确地表达。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也进一步提高了对词句的重组与运用。

三、抓住文章省略处,让学生补充中进行口语训练

标点有的时候会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有时这一特殊的语言,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甚至还会令人浮想联翩,尤其是省略号。在加血中,如果能巧妙地堆这些被“省略”的内容给予补充,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欲望。

如: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课的第6自然段这样写到“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当学生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一省略进行设问:笋芽儿一睁开眼睛,只看到了这些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学生学生表到欲望非常强烈,很多孩子还能将本册第一课《找春天》中描写到的景物都用上了巧妙地借用过来。这一教学设计就充

分调动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记忆积累和生活感受,通过有序地筛选与重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春景图。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推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的自我感受,一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为他们今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作了铺垫。

四、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口语训练 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就会发现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采用“留白”的写法。简而言之就是作者有意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意会、去拓展,以达到诱发孩子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进行语言实践。尽可能的调动各种手段,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转化成文中的角色,去想象,去感受,去体验,并通过语言这一载体与同学做交流,进行语言实践。

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

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工作,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坚持有序地进行训练,我相信,学生的口语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z3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