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闻采访与写作全套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30 1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姓名:

院新闻系教案

1

新闻采访与写作

教案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2

编号:01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一、 熟悉新闻的各种定义 二、 掌握新闻的分类

三、 掌握新闻采访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者的素质与理念

导入:教师以采访形式向同学提问:

1、 2、 3、

你为何选择了新闻专业?

你心目中的好记者是什么样的?能否介绍一两个你喜欢的记者? 毕业想不想从事新闻事业?通过学习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记者?

一、什么是记者?

所有从事上述各类内容、行业报道的新闻采编人员、电视台制片人、编导、摄影、摄像、主持人、总编、报社社长、电视台台长等,通称为:

记者 journalist

问题:他们的最高组织机构是? 中国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二、记者的素质与理念*

(一)渊博的知识

1、语言表达能力:汉语、英语、方言。

2、对社会科学的基本了解

3、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

4、专业知识

5、迅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批判的思维

(二)、恪守职业道德

正义、勇气、公理和悲悯是我们遵奉的最高价值。

① 正义感: ② 责任心,。 ③ 同情心:

④ 勇气: (三)强健的体格

(四)专业精神

1、服务社会重于获取报酬

2、专业记者应该具有的所有技能

3、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第二节 新闻与新闻采访

一、什么是新闻#

1、 定义# 理念: ① 企业

② 信息采集、传播机构 ③ 社会的“公器”

④ 力量 第四权力 监督力量 ⑤ 良知 ⑥ 自由

2、 种类:

① 按地区:国际、国内和地方新闻

② 按新闻性质:时政、财经、市政、社会、文教、体育和文艺 ③ 客观报道与深度报道 ④ 硬新闻和软新闻

【思考】软和硬之间的界线是绝对的吗? ⑤公共新闻:

3、 新闻价值:*

① 显著性(Celebrities) ② 时效性(Timeliness) ③ 接近性(Proximity)

④ 趣味性(Human interest): ⑤ 反常性(Unusual nature): ⑥ 冲突性(Conflict):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4

⑦ 影响性(Impact):。 ⑧ 有用性(Helpfulness): ⑨ 娱乐性(Entertainment) ⑩ 激励性 (Inspiration): ? 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 ? 社区问题或难题(Issues or problems the community): ? 趋向性(Trends):

二、 什么是新闻采访*

1、 2、

定义 种类:

① 直接采访:。 ② 间接采访:)

3、 新闻源:#

固定新闻源和非固定新闻源 匿名消息源: 电子信息源: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讲述、讨论相结合

讨论、思考题和作业:通过学习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记者? 参考书目:《美国新闻史》迈克尔.艾默里

《新闻与正义》沃尔特

《普利策传》W.A..斯旺伯格

编号:02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新闻敏感 第四节 寻找新闻线索

教学目的要求:

一、 掌握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二、 了解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三、 理解新闻线索的作用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四、 熟悉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教学内容:

第三节新闻敏感

一、 新闻敏感的含义:* 二、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一)要迅速判断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

(二)要迅速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三)要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新闻:

(四)要善于从同一事实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事实: (五)要善于预见到新闻后面的新闻:

三、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1、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敏感: 2、 增强责任感是重要的途径 3、 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习惯 4、广泛的积累知识积累思想:。

第四节 寻找新闻线索

一、 显性线索和隐性线索

1、 显性线索:常规的意内的线索。 ① 所负责的报道区域的日常活动安排。 ② 所负责的报道区域的文字资料。 ③ 会议和发言记录。

④ 与相关人士的谈话交流。 ⑤ 网络及其他媒体。 2、 隐性线索 ① 新闻信箱 ② 记者直觉 ③ 知情者 ④ 线人 ⑤ 公开报道 ⑥ 内部资料 ⑦ 政府文件 ⑧ 法庭记录 ⑨ 其他文献

二、 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1、 到有关领导机关和部门去寻找线索 2、 广交四海朋友,建立“新闻雷达网”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5

院新闻系教案

6

3、 多各种会议中去寻找新闻线索 4、 从其他媒介中寻找线索

5、 从受众来稿来信来电来访中获取线索 6、 记者自己从生活中发现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讲述、讨论相结合

作业:1、讨论:请比较同一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消息报》,记下各报评判新闻价值的异

同之处,请解释各报评判新闻价值时使用的标准。

2、收看当天各种媒体上的新闻,挑选六条新闻作为你当日所要编排的一张报纸的头版刊登,说明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不要忘记我们已经谈到的新闻价值和你的读者的兴趣。

参考书目:《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刘海贵 尹德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后小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采访线索、新闻价值这三个概念对于记者而言是结合在一起

密不可分的。一名记者的新闻敏感体现在他发现采访线索的能力上,而发现采访线索又需要记者对采访线索的新闻价值作出迅速的判断。

编号:03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第二章 新闻采访 第一节 采访的准备

教学目的要求:

一、 了解采访准备的重要性 二、 掌握采访的各种准备工作 三、掌握采访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

一、明确采访的目的 二、提出采访要求

1、打电话、写信,或者亲自拜访,粗略陈述本次采访的内容,告诉对方采访的价值。 2、对方为什么要接受你的采访?(可以先虚拟一些原因) 3、对可能遇到的采访障碍做个预测,找到克服它们的方法。 4、为初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5、安排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7

6、告诉对方需要事先思考的一些问题。

三、进行访前调查研究*

(一个小时的采访需要五个小时的准备——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 1、 查阅文献

2、研究被访者的性格和爱好: 3、 要了解有关的宣传态势。

四、 制定具体采访计划。*

采访计划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采访活动方案;再一个是列出采访提纲。 就一次比较重要的深入的采访来说,记者设计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1、 引导性问题, 2、 概括性问题, 3、 实质性问题, 4、 探讨性问题, 5、 敏感性问题, 6、 印证性问题, 7、 结束性问题,

五、 采访心理上的准备

六、物质准备

采访前作好采访对象情况的准备,至少有下列三个好处:一是好多基本情况不必再向本人了解,节约了采访时间;二是与被采访者有共同语言,便于交谈和深入交谈;三是采访时民中有数,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问,采集典型材料。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讲述、讨论、练习相结合

讨论、思考题和作业:就采访一名院奖学金获得者,拟制采访提纲

课后小结:采访前作好采访对象的准备至少有下列三个好处:

一是许多基本情况不必再向采访对象本人了解,节约了采访时间。 二是与被采访者有共同语言,便于交谈和深入交流。

三是采访时心中有数,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问,采集典型材料。

参考书目: 1.《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刘海贵 尹德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 [美]肯. 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号:04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第二节 提问的艺术

教学目的要求:

一、 熟悉提问的各种形式 二、 掌握提问的组织方法:“五个W”法与“GOSS”法 三、 掌握提问的各个环节

四、 掌握建立和谐的采访氛围的采访技巧 五、 掌握采访中遇到特殊问题的采访技巧 六、 掌握人物专访的采访 七、 掌握如何做采访记录

教学内容:

一、提问的方式*

1、提问的两种形式

美国可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 曼切尔在他完蛋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曾把记者提问归结为两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这样分类既简明又实用。 ①开放式提问。 ②闭合式提问

2、提问的四种形式

(1)正面提

(2)侧面探 (3)反面激

在具体实施时,反而激形式又可从两个方面掌握: 一是激问。 二是错问。 (3)追问

二、提问的要领*

? 提问要简洁 ? 提问要具体 ? 提问要得体 ?

提问要有特色

三、提问的组织方法#

1、“5W1H”法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8

院新闻系教案

9

谁(WHO)、做了什么(WHAT),在哪儿做的(WHERE),什么时候做的(WHEN),为什么做(WHY)和怎样做(HOW),一直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新闻报道所需的主要信息。

2、概念界定型的提问(GOSS法)

概念界定型的提问旨在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则。你可以得到

拉 吕 吉尔兰(LARUE GILLELAND)教授曾经提出GOSS模式(提问的四个步骤的首个字母缩写)

? 目标(GOALS)努力了解他或者她行为的动机

? 障碍(OBSTACLES)面临哪些困难?争取捕捉到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趣闻 ? 解决办法(SOLUTIONS)再次注意捕捉具体细节

? 开始(START)从哪里着手,这事是怎能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可再加上两个字母,变成GOSSEY(为了使采访获得一定的概念深度) ? E评估(EVALUATION) ? Y为什么(WHY)

四、提问的过程#

a) b) c) ?

与采访对象见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个问题

建立轻松和谐和采访氛围# 决定因素 5条:

1. 来自事前充分的准备,事先的准备时间往往几倍于采访的时间 2. 来自于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3. 来自于记者本人的见地。 4. 来自平等的交流心态。

5、来自对采访话题的把握。给出一些新颖深刻观点,容易旨起被采访者的兴趣。 d) 提问敏感问题

e) 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 f) 总结本次采访

五、特殊问题#

(一)不同的采访对象

? 难以约见的采访对象 ? 托词回避的被访者 ? 枯燥乏味的采访对象

(二)强硬之道

(三)采访的精确性

(1)事实的准确

(2)采访对象是否在讲真话 (3)使含糊的回答清晰化 (4)使模糊的记忆清晰化

(四)对方谈话跑题 (五)轶事的采访

六、 人物采访*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10

1、人物采访的分类: ? “人物(名人)”大人物小事情 ? “人情世故”(普通百姓)小人物大事情 2、如何进行人物采访

3、可用于人物采访的20个提问

七、 做好采访记录

1、精心组织采访记录。

2、 控制你的采访,使其更适于被记录下来。

3、利用速记法。当然要逐字记录时可以用速记法。 4、训练记忆力。 5、用电脑做记录。

6、使采访对象适应你做采访记录。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1、主要采用案例教学;

2、根据授课内容安排课堂采访情景练习;

3、观摩采访录象,借鉴学习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4、走出去,抓身边事采访、写作;

5、请进来,邀请本地新闻界有实际经验的名记者举办讲座

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你知道有哪些融和谈话气氛的小技巧 2、采访中可以对罪犯表示出同情心吗?

针对(1)你破产了吗?(2) 大学生该不该四六级作弊? 设计为连环套问题。

3、就我院学风问题采访五个采访对象。

参考书目: 1.《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刘海贵 尹德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 [美]肯. 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号:05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

第三节 其他采访方法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26

(二)、恪守职业道德

正义、勇气、公理和悲悯是我们遵奉的最高价值。

① 正义感:伸张正义,维护公众权益。

② 责任心,对良知负责,对公众负责,对历史负责。 ③ 同情心: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

④ 勇气:面对强权的勇气,面对冷漠的勇气,挑战既有观念的勇气,坚韧的勇气,

不迎合的勇气。 社会责任论:

有关于报业的“社会责任论”(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出现于本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后来普及到西欧和其他发达地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任。它主张通过讨论来解决冲突,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重大的社会利益。

社会责任理论大体上可总结为: ?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给公众选择、判断; ? 描述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典型图景; ? 成为交换不同意见和批评的“公共论坛”; ? 为“缺少声音”的少数人大声疾呼;

? 限制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促进政府的透明、公开。

(三)强健的体格 (四)专业精神

1、服务社会重于获取报酬 2、专业记者应该具有的所有技能

3、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普利策:“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27

新闻界在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方面“四大害”:即“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

【事件】:查处繁峙矿难采访中受贿的记者

调查中发现,有11名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责任人及矿主行贿关的现金和金元宝,存在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受贿瞒报的记者受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在4名新华社记者中,1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人被留用查看,2人党内严重警告。新闻出版总署吊销这4名记者的记者证,清除山西3家媒体的7名聘用记者。新闻出版总署强调这11名记者今后不得申请新闻采编人员职业资格。 【事件】:孙志刚事件

2003年3月17日,湖北省27岁青年??6月18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同时废止实施了21年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第二节 新闻与新闻采访

二、 什么是新闻

1、

North East West South 中国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思考:让我们看看今天或昨天的报纸,是不是任何事实都能得了报道?是不是任何新近发生的事情都能获得报道?

对于一个初学新闻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来说, 新闻可能是学校食堂伙食太贵、学生宿舍熄灯太早、大学生的爱情生活、计算机太少、不给学生免费上国际互联网、暑期的攀登雪山计划等等。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 新闻可能是取消户籍制度、各航空公司实现自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定义News

院新闻系教案

28

由浮动票价、单位再也无权用住房和档案来限制人员自由流动、中国实现高中义务教育等等。

新闻可能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兴趣的信息。

新闻是有关一个话题、一个事件、一个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大多数人所关心或感兴趣的。为了保证新闻的“新鲜性”,记者必须在几分钟、几个小时、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内报道出去。

事物变化和冲突是新闻,和平和稳定不是新闻。就象历史教科书的中心是战争,而不是战争之间的和平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编辑John Chancellor

新闻是记者相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写作的两条基本原理:让读者看、让读者关心。新闻应该包括读者需要知道和想要知道两个方面的内容。 Medium is the message?

Medium is the massage?

新闻是提供给不同观点人的共享信息。新闻媒体的作用就是制作并发布供广大公众共享的信息。

2、 种类:

(1) 按地区:国际、国内和地方新闻

(2) 按新闻性质:时政、财经、市政、社会、文教、体育和文艺 (3) 客观报道与深度报道 (4) 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题材比较严肃、着重于重要性、时效性。如时政、经济和科技新闻等。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软新闻:指的是向读者提供娱乐和资讯的新闻,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时效性不及硬新闻。软新闻也可以报道那些影响读者生活的人物、地点或问题,这类报道被称为“特写故事”。软新闻往往选取一些特别的角度集中报道,比如人们对事件的反应,而不仅仅是对事件做事实性陈述。

【思考】软和硬之间的界线是绝对的吗?(软新闻和硬新闻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硬新闻写得软一些,生动有趣一些,可以引起读者兴趣;在软新闻中找出一些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29

硬的元素来,可以使报道更为深刻。硬新闻中也有比较软的题材——小平你好,软新闻中同样也可以写出其重大意义来——海南选“世界小姐”。

(5)公共新闻:那些让读者关心其社区事务的新闻被称为“公共新闻”或“社区性新闻”。这种新的新闻形式注重的是读者关心的问题,而并非单纯报道重大事件。 3、

新闻价值:

(1) 重要性

(2) 显著性(Celebrities)

人物的显赫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 名气越大,新闻性越大;这种名人包括政要、大款、明星(杨澜来清华演讲)、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哈佛神学院院长辞职)。再如清华大学一个学生用硫酸泼狗熊得到的全国媒体的充分曝光。如果这个学生是河南或安徽一所地方大学的学生,他会得到这样大的媒体曝光吗?虽然美国宪法说,人生而平等,但是新闻报道中,美国总统的讲话在媒体上得到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人的讲话。

(3) 时效性(Timeliness)

新闻是一种很容易腐烂的商品。

刚刚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最有新闻价值,事件发生后,再去报道,新闻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当读者打开《北京晚报》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读者希望看到当天北京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昨天、上周、近日、日前、甚至上月、去年发生了什么.。

媒体的新闻周期与新闻时效:

报纸的新闻周期:24小时

? 电视的新闻周期:早上、中午、晚上 ? 网站的新闻周期:每分钟 ? 广播的新闻周期:实时

? 杂志的新闻周期:每周、每月。因此,杂志在新闻的选题、采访和选题上,更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对事件的解释。

? 很多情况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性报道、社会问题报道、艾滋病状况报道等解释性或趋势性新闻报道,需要一个新闻钩。这个新闻钩通常可以是一次会议、演讲、展览开幕、法律或政策的颁布、通过或否决,等等。大多数会议的召开,会议本身不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心,而今可作为报道另一条公众更为关注事件或发展的新闻钩,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要今天报道这件事情。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0

(4) 接近性(Proximity)

但是,许多新闻不是突发的,没有特别紧急的时效性,如环境恶化、艾滋病研究进展、农村生活变化。这些话题可以作为软性新闻处理,使用特稿形式,采用个人化、人情味的报道框架。 ? 1) 地域接近性 ? 2)心理接近性

(5) 趣味性(Human interest):报道那些有特殊问题,成就或经历的人的文章总能引起

读者的兴趣。这类报道总能让人们去关注主人公的困境。

(6) 反常性(Unusual nature):非普通事件,鲜有或离奇事件,或从事 非正常活动的

人。

人们认为反常的,甚至奇异的东西具有新闻价值.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

世贸大厦平静地竖立在那里,不是新闻,轰轰烈烈地倒下去了,是新闻。

法新社《湖南一名体育教师有每天吃1斤盐的习惯》,《北京喜问狼叫声》、《关岛空难700人丧生,一妇女安然无恙》

(7) 冲突性(Conflict):关于市民与政府或其他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报道,尤其是冲突反

映出当地问题的报道往往具有新闻。

人与人、国与国、党派与党派的争吵、民族与民族的打斗和战争;新闻写作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故事的基本元素就是冲突;如环境恶化、下岗工人、犯罪。会议新闻也可通过报道演讲人与听众的冲突,如鲍威尔在南非与各国代表的冲突、两会期间小组会上的争论、会场的民主辩论气氛等等。战争,如阿富汗战争、美国准备攻打伊拉克 (8) 影响性(Impact):对新闻事件的反应性报道往往从影响读者的角度展开。

新闻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这个事件或思想会影响多少人?影响的程度?如死亡人数,死的人越多,新闻价值越大。比如,是贸大厦被撞后,很多媒体,如当天夜里凤凰卫视的陈鲁豫和第二天中国的某些报纸,不加核实调查,匆忙地在报道中宣称,世贸大厦里至少五万人丧生。而事实上,死亡人数为2000多人。媒体这样不负责任地夸张死亡数字,目的是追求新闻最大的冲击力。世贸大厦被撞满足了新闻构成的所有要素,是新闻媒体“求之不得的“

(9) 有用性(Helpfulness):消费、健康以及其他指导性报道能够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帮

助。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1

人们期望新闻能指点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比如,交通台的市内交通诸塞状况的报道、各个媒体提供的有关火车、民航、天气的信息、报纸有关购房、装修、买车、买电脑的信息和版面,就是某种服务性新闻和信息。 (10) 利益性:

这涉及到读者的利益和读者的兴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记者必须了解公众的利益在那里,以求得最大的公众兴趣。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和即将召开的两会,如果仅仅从会议形式看,可能不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如果记者在报道这些政治会议的时候,把会议讲话和讨论的内容与公众的具体利益联系起来,广大读者就会对这样的会议产生兴趣。 ? 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厚报和子报丛生的时代,新闻报道更因该坚持利益性原理,通过利益,与广大受众发生关联,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者通过改变框架、报道角度,改变新闻的兴趣点和利益点。 (11) 娱乐性(Entertainment)

(12)激励性 (Inspiration):有些报道讲述的是人们如何战胜困难的故事,这些依然能

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具有新闻价值。

(13)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一些有关科学、商贸、宗教的主题或有关妇女、少数

民族、残疾人、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14)社区问题或难题(Issues or problems the community):这样的报道通常具有冲突性

或接近性特征。

(15)趋向性(Trends):这是指对那些会影响读者生活的问题的现状、趋向的报道,如犯

罪率上升、社会问题及其他生活现象。

“将……”的新闻。

法新社《中国人大将修改刑法》、法新社《中国到2000年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粗钢生产国》、《中国将加强进口动植物检疫工作》、法新社《中国将在邮局里建视盘连锁店》、法新社《北京将取缔马路市场》

三、 什么是新闻采访

1、

定义

新闻采访是一项控索事实真象的战斗——法拉奇

新闻采访是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对话

新闻采访是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有无法独自达到的程度。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2

2、 种类:

? 直接采访:用来获取信息。

? 间接采访:用来引发更广范围的谈话,它往往用于人物采访(提问、观察、记录、

倾听、思考)

3、 新闻源:新闻的采集不是漫无目的,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有步骤同时也有明确分工的采集活动。分为: 固定新闻源和非固定新闻源。 固定新闻源:

① 党政报道:主要来源,各级党和政府、人大、政协机关、信息处、办公室、宣教科、新闻发言人。 ② 财经报道 ③ 市政报道

④ 社会新闻报道:公检法机构、政法委??

⑤ 国际报道:外交部、新华社、中新社。一些比较有公信力的国际大媒体,例如,英文:英国的《经济学人》、美国《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CMV、美联社、《时代周刊》??中文:《联合早报》、《南华早报》、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⑥ 文化和娱乐报道:文化、出版、广播电视部门、各传媒企业等相关著名人士及研究机构,民间团体。

⑦ 体育报道:体委其及下属机构、各体育俱乐部、运动队、著名体育人士。

⑧ 军事报道:国家军委及各大军区的宣传部门、军事科学研究院、军事专家、网络军事论坛、国外的相关军事网站和媒体报道等。 非固定新闻源 ① 1.现场采访 (24小时奉献)

② 2. 会议。陕西分社采写的《中国近十年内将不发掘秦始皇陵》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专业会上采访到的。这个会议是讨论中国考古发展战略的,当时记者想写一篇关于中国未来考古的精品战略。

③ 论文和学术期刊。如《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智力可能比人们想象得要高》一稿。地质大会《生命最初出现男女性别》。10几公斤的论文。根据人类学学报采写的《北京猿人最年轻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3

的一员年龄为41万岁》(这是由贵州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冠军和中科院研究员、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专家共同测定完成的。)

④ 出版的新书提出的新观点、发现、预测.(不用担心审稿)

⑤ 报纸(外电主要利用新华社、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我们也可利用这些报纸提供的新闻线索)、外电、参考资料。电台和电视台。从cnn科林顿兴奋宣布发现火星生命。国际权威人士在北京开会。

⑥ 炒冷饭。 从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换个新角度, 把一个重大新闻重新炒一遍。 西方传媒在中国人权、不同政见者、西藏问题等天天报道, 不惜重复。他们往往是根据新近发生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与某个著名的“不同政见人士”或是达赖或是美国国会议员联系起来,增强新闻价值。我们在报道某一方面的发展时, 只要对我有利, 也可借鉴西方记者的这种手法, 换个角度或由头,把冷饭重新炒一遍。 但是,题目和导语一定要新。

⑦ 善于从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档案中发现新闻的新角度。如新发现的一张历史照片,如新华社4月28日电《中国专家提出印刷术源于中国的新证据》、法新社采访重庆渣滓洞后写的《蒋介石在中国仍被骂》的稿件。

匿名消息源:如果你同意隐去被访者的姓名、那么会有许多人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所谓“匿名消息源”是指不透露被访者的姓名。然而你是否,应该许下为被访者保密的诺言呢?今天绝大多数编辑都不愿意这样做,除非再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编辑拒绝使用

匿名消息源,因为稿件对匿名消息源的依赖性越大,它的可信程度就越低。

如果由于没有其他的消息源而不得不使用匿名消息源,你也应该向其他消息源核实信息,尤其是向那些允许使用他们名字的人核实信息。鉴于公平和平衡,记者必须向其他消息源核实信息,以便确认,否认或提供其他观点,当使用匿名消息源时,你可以用模糊的方式描述这个人。如“据某官员称”或者你给一个人起一个假名。

① 承诺:如果你承诺陷去消息源,你就被自己的承诺束缚住了,你在许诺之前应该向编辑咨询本报的编方针。 ② 公开记录与私下交谈。 电子信息源: 2、

数据库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4

3、 公共档案:公共档案数据库提供很多政府档案。比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各地区政府机构的档案数据。

第三节新闻敏感

一、 新闻敏感的含义: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

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就象一个不能判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没有乐感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样。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可以成为一名记者。新闻敏感的背面是迟钝和麻木不仁。

二、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要迅速判断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这通常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叫政治洞察力,一个记者要全局在胸,高屋见瓴观察形式,准确的判断形式,懂得当前党和政府正要抓什么,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什么,周围乃至国外的情况如何,这样记者就会鼻子灵眼睛亮,目光四射,好象老鹰在空中盘旋,非常敏感的搜索着采访目标。

2、要迅速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要及时发现和反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现象,记者必须调整好自己的位置,经常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反问自己,如果我是一个普通读者,我会关心这样的事情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

3、要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新闻: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毕竟是少数,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还是看起来平凡人们都习以为常的事情,那种惊人的事件只人认真采访,谁都可以写出重要的新闻来,小事能出大新闻,就看有心与无心,记者若是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从人们都认为没有什么的破铜烂铁中发觉出价值连城的珍宝来,这才是真本事,这个往往显出记者的本事,这也是检验记者新闻敏感强弱的标志。“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案例:1998年5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新闻选题的制定。 改良中国的政治新闻文风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努力实现“新闻个人化“。

1998年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有关部门要求国内媒体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当时在拟定新华社对外报道方案时,特别强调要采用“新闻个人化“的文风。 新闻个人化指的是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 一个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5

给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胜过几十篇讲大道理的社论和理论文章。

改革开放20周年报道的新闻报道冲击力,不是来自对上层领导、纪念会议、纪念活动和专家学者的报道,而是来自普通百姓个人对改革开放20年变化的反映,报道改革开放对普通百姓有什么影。

《长安街 — 从标语大街到广告大街》

《中国今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词语和20年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词语》 《他(她)打破了中国“性”禁区 — 第一个在电台开设性教育节目的主持人》 《中国人告别“没有”— 商店、餐厅的服务观念的转变》 《“草根民主”在中国生根开花》 《中国允许自由纂稿人》 《中国告别“反革命罪”》

《中国的居委会不再是人民厌恶的小脚侦缉队 — 功能转化为社区服务》 《中国社会越来越放松对人民的控制 — 出国、就业、婚姻等》 《中国告别短缺经济 — 不再使用粮票、补票、自行车票、冰箱票》 《划破长城的信息 —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互联网》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自己家里洗澡 — 记住房的变化》 《越来越少的中国城市居民上街上的“公厕” — 住房条件的改善》 《中国党的报纸开始靠商业广告求生存》

《中国传媒报忧不报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 焦点访谈》

4、要善于从同一事实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事实:记者采访某一事物,会得到大量材料和事实,这时既不要面面貌一新俱到,像开中药铺,也不要轻重不分,胡子眉毛乱抓,记者应该敏锐的抓住事物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并把它突现出来,即抓住重点突出精华,这样往往会得到真新闻,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例,一个会议一个事件(最重要的)人物(最感人的)、一个问题(实质)、新经验(最有意义的)。

5、要善于预见到新闻后面的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这种预见性是非常重要的,预见性也是观察事物发展的一种洞察力、透视力,它不但能够促使记者抓住大新闻,而且还有助于记者揭示事物发展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预测能力是新闻敏感能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媒体在日趋激励的竞争中,要想抢到独家新闻,必须有准确的预测能力。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6

三、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宝贵的素质,虽然它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并不是神密莫测的,自然作为一种素质,不像某种技术那样,可以较快的学会,它要求记者在自己的工作进程中学习,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逐步的培养提高。

1、关键在于提高政治敏感:记者的政治敏感,集中表现在对于政策和情况的掌握上,即所谓的吃透两头。

【例子】焦点访谈,97年治理公路三乱,《罚要依法》;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满仓的真象》:理解中央的政策及时到位,为推动粮食流通改革立下了大功。 2、增强责任感是重要的途径:记者的责任感怎样,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工作,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跟新闻敏感很有关系。如果记者只是一个交差应付的思想,对许多事物都无动于衷,他的新闻敏感就无从产生,相反,记者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怀着一股激情去工作,那就会不抓住好的新闻,便心理不安,不把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出来,便卧不安席,食不甘味,记者就会不停地去思索,探索,不断去创新求新。这样,记者培养新闻敏感就有了条件有了动力。

3、 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习惯

4、广泛的积累知识积累思想:先包括,情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对记者来说,积累和程度不同,外界的信息在头脑里,引起的反响就不一样,俗话说“投池起波,投渊起浪”这个道理同记者新闻敏感的出发点是很相似的。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在关键时刻就不可以冒出思想火花。再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积累贫乏的记者思维的空间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造性思想。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贵在长期坚持。 记者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新闻嗅觉的强化:

1.平时注意看报纸、听广播、参考要闻、参考资料、看CNN、外电反映、听美国之音、港报等等。看看外国记者和外电关心些什么,他们是从什么角度报道某个问题(举例,云南的例子) —看看外电。

2.树立读者观念。中外 读者即有别又无别。在写作上,无别。在阅读兴趣上既有别,也无别。《上海告别马桶》、《大多数北京居民不再去公共浴室洗澡》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7

第四节寻找新闻线索

一、 显性线索和隐性线索

线索是一篇报道的基础,没有好的线索就没有好的报道。优秀的记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获取线索的记者。

显性线索:常规的意内的线索。 ① 所负责的报道区域的日常活动安排。 ② 所负责的报道区域的文字资料。 ③ 会议和发言记录。

陕西分社采写的《中国近十年内将不发掘秦始皇陵》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专业会上采访到的。这个会议是讨论中国考古发展战略的,当时记者想写一篇关于中国未来考古的精品战略 ④ 与相关人士的谈话交流。 ⑤ 网络及其他媒体。 隐性线索 ① 新闻信箱 ② 记者直觉 ③ 知情者 ④ 线人 ⑤ 公开报道 ⑥ 内部资料 ⑦ 政府文件 ⑧ 法庭记录 ⑨ 其他文献

二、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1、到有关领导机关和部门去寻找线索 2、广交四海朋友,建立“新闻雷达网” 3、多各种会议中去寻找新闻线索 4、从其他媒介中寻找线索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8

5、从受众来稿来信来电来访中获取线索 6、记者自己从生活中发现

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采访线索、新闻价值这三个概念对于记者而言是结合

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一名记者的新闻敏感体现在他发现采访线索的能力上,而发现采访线索又需要记者对采访线索的新闻价值作出迅速的判断。

作业:1、讨论:请比较同一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消息报》,记下各报评判新

闻价值的异同之处,请解释各报评判新闻价值时使用的标准。

2、收看当天各种媒体上的新闻,挑选六条新闻作为你当日所要编排的一张报纸的头版刊登,

说明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不要忘记我们已经谈到的新闻价值和你的读者的兴趣。

参考书目:《美国新闻史》迈克尔.艾默里

《新闻与正义》沃尔特 《普利策传》W.A..斯旺伯格

第二章 新闻采访

第一节 采访的准备(采访策划)

一、明确采访的目的

记者每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曲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出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自觉性。

其次,真诚地表明采访目的能够扫除对方不信任的障碍,有些人总是逃避和记者的说话。表明采访目的能帮助他们准确地知道你需要什么,以及你是来倾听的,来了解的,而不是来制造矛盾的,来责备的。

【例子】 王志采访胡长清:“但我比较乐观,第一他可能比正常人更有倾吐的愿望——只是

他能不能信任你,第二,你不要强迫他说什么,认罪伏法,他不愿意听,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来倾听他,有什么不可以。第三说明节目意图不是贬低他,并且用姿态表示出来,端水、关心他,让他感觉到信任。第四,退一万步,你还在历史上留一个你的声音,不能听凭小报说他有多少个情妇、贪污几千万,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胡长清,他自己说出的话更权威。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39

二、提出采访要求

1、打电话、写信,或者亲自拜访,粗略陈述本次采访的内容,告诉对方采访的价值。

2、对方为什么要接受你的采访?(可以先虚拟一些原因) 3、对可能遇到的采访障碍做个预测,找到克服它们的方法。 4、为初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5、安排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 6、告诉对方需要事先思考的一些问题。

别人并没有义务接受你的采访。在你打电话预约时,脑子里要想着这一点。预约似乎很简单——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释你的需求,提出采访的要求,安排时间和地点,但如果你与采访对象以前并未见过面,或者说采访的话题不太一般,那你就要像推销员卖东西那样来推销自己。

三、进行访前调查研究

(一个小时的采访需要五个小时的准备——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 1、

查阅文献

要尽量汇集和阅读一些与所采访的问题有关的政策,法令和经典作家的论述,提高自己对采访所得材料的分析与鉴别力,(如果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采访,采访的目的又是要报道对方工作方面的成就,一定要读他的著作,了解相关发展状况,否则,对方讲的记者听不懂,记者本身也提不出有分量的问题来。 2、

研究被访者的性格和爱好:找其他人谈话(专家、同事、家庭成员),这些人会就如何接近你的体谅对象,采访对象喜欢的话题,讨厌的话题,业余爱好,喜欢读的书籍等等,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但在接近这此夫时要小心一点,因为他们忠实于你的采访对象,而不是你。在你的采访要求被接受之后,再找这些人谈话。新闻记者去访问的人,一般都很忙,如果你对他们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那他们是不愿意在你身上浪费时间的,因此,记者在同对方接触之前,应当尽可能地熟悉对方的情况。 3、

要了解有关的宣传态势。一是了解有关的宣传口径,要按照新闻政策,明确需要把握什么,注意什么。二是明确全局的报道动向。要看看已经发表、播出的相关报道或类似报道,知道和采访任务相关的事物与报道当前处于怎样的状态,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达到了何种程度,何种“火候”,还有哪些侧面尚需继续研究。这样记者就能够保持报道上的连续性,而且也能够找到这次采访的侧重点,避免步他人后尘,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院新闻系教案

40

出现雷同。

四、 制定具体采访计划。

采访计划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采访活动方案。包括多长时间,跑哪些部门,找哪些人,采取哪些形式,看哪些单位和现场,参加哪些活动等。这种计划和安排要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采访,应当把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得多一些,在困难的情况下应向谁求助,相应的对策准备得充分一些,并且常常要准备几套方案。①确定利害关系:哪些人最有希望提供情况?哪些可能会阻止调查?②安排采访的先后次序:详尽考虑访华团问者问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彼此的影响。

再一个是列出采访提纲。采访提纲首先是确定谈话的中心话题,然后按照中心话题材,应当了解哪几个方面、哪向个层次的问题;下一步再看每个方面,每个层次又要谈哪些具体问题。这里应强调的是记者应该多准备一些问题,并且准备质量比较高的问题。美国著名记者埃得加 斯诺三十年代进入我国陕北“红区”采访时,事先列了七十多个问题,如共产党人怎样穿衣、吃饭、娱乐、恋爱、工作?他们是怎样组织经济的?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为什么红军没有攻占大城市?这一系列问题给他采访在思想上创造了条件。最后,他写就了轰动全球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在窖洞同他长谈了十多个晚上)。

到底怎样设计问题?从各种实践经验来看,记者对问题的设计主要应该把握这样几条原则: 1. 要根据报道思想,实际情况和报道选题,确定采访的中心话题,确定提问的重点。 2. 各种问题的得出,既要围绕中心话题,又要兼顾全面。

3. 每个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要让采访对象一听就明白,也要让受众一听(看)就懂。 就一次比较重要的深入的采访来说,记者设计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 4.引导性问题,即把谈话引上正题或在谈话中起过渡作用; 5.概括性问题,为的是了解一般性,反映“面”的情况;

6.实质性问题,也叫中心问题,要害问题,可以得到有深度的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7.探讨性问题,这是抓住一些值得深挖又不大容易说清的内容,采用讨论的方式,互相切磋。

8.敏感性问题,也称爆炸性问题。这种问题与采访对象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记者又不得不问。

9.印证性问题,就是请采访对象核实某种情况或材料;

10.结束性问题,能够在谈话结束前,还促使对方回忆,补充一点什么。做总结性的评述,

教师姓名: 职称: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x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