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伦理思想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8 2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四章 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伦理思想方法:以境遇主义与普世主义为例

伦理学中两种基本思想方法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持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方法的立场去理解伦理学

相对性方法:源于爱因斯坦相对论 在20世纪初产生了广泛性影响

特性:承认道德的多样性、相对性、变动性与有条件性的同时,否定道德的普遍性特征。个人理解(类似于中国的中庸之道,马克思的辩证法)

分类:依据视角与依据差别 分为:1 描述性 2 规范性 描述性特征:建立在文化相对论的基础之上,并以文化差异描述为伦理道德价值 判断差异的客观依据。人们可以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结构对特定的道德现象做出不同的解释。

规范性特征:建立在规范相对论的基础之上,以规范差异作为道德价值判断差异 的依据。人们对同一道德行为做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

个人理解:两种道德规范似乎没有实质性差别,文化是不同背景、信仰,从文化角度来说,规范则是从其他角度去考虑。

绝对主义

特征:主张有某种具有绝对性的终极价值,有普适性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这些规范与理念具有永恒无条件性。 分类:温和和极端 温和绝对主义:肯定道德一般理念与原则的绝对意义,同时也不否认当这些原则与理念应用于实际时,可能在某些较低层次存在某些具体道德标准的差异(差异在哪?比如)。

这一章主要是从境遇主义和普世主义来介绍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思想方法。

境遇主义:

背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基督教新道德运动的产物。应当灵活的对待宗教戒律,充分发挥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反对教条主义,具有思想解放特质。

基本内容:基督教伦理学家 弗莱彻一书《境遇伦理学》做出系统论述。 1、是一种道德“决疑法”。主旨:提供给人们一种道德选择的方法,也就是,伦理学研究应当有助于人们的实际道德生活选择,不仅仅是拘泥于道德抽象概念的推演,应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道德冲突或者困境行为选择的指南。 道德生活选择决策三种方法:极端伦理选择方法: 1 律法主义 严格遵从先定的道德原则规范 2 反律法主义 抛开一切道德规范,任意而为

3 境遇主义 人们作为自由意志的主体应当能动的选择道德行为,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既能 够自由创造发挥又符合生活实际、又能合乎道德原则又有自由决断的道德选择方法。

2、战略上的实用主义、战术上的相对主义。 主要讲我们要立足生活,面向实际的实用立场,使得伦理境遇主义取战略上的实用主义,战术上的相对主义立场。

弗莱彻阐述了境遇主义的四个基本思想: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论、人格至上论,实用主义是第一位的,在弗莱彻看来,伦理学中必须引进实用主义,一方面因为“实用主义的惯用语表达了美国文化和科技时代的思潮”;另一方面因为一种负责任的伦理学或负责任的道德行为必须直面行动或行动的成功,如果一种伦理学或道德实践可以无视成功的伦理意义,那么伦理学或道德实践就谈不上具有完全的道德责任感。实践主义不是实体信仰,不能自行产生衡量或检验它所企求的成功所必须的任何准则,任何思想要成为正确或正当的,就必须有用。实用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方法,并不能提供判断善恶的价值标准,但却揭示了善的价值标准与价值观,必定具有有用、成功的品质。境遇主义取相对主义的方法立场: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一种道德原则都没有绝对性。

境遇主义的伦理思想的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两个要点:

1、这种相对主义方法与立场,是在否定绝对主义的意义上而存在。它举了个例子,比如善的价值,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没有不可变的品质。 2、这种相对方法与立场不是一种否定绝对的绝对相对,而是一种有绝对的相对。绝对相对类似于反律法,境遇伦理学的规范相对主义的中心因素是倘若要有什么真正的相对性,就一定要有某种绝对或标准。相对情况下的绝对,所以境遇主义伦理思想的根本价值就是爱。

境遇主义强调的特征之一是实践、行动、做。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教义,它所关心的是按照一定的信仰去行动,不是为做而做,不是为了原则而是为了爱而做,这也是跟一般律法的区别。

3、以爱为惟一永恒的善。如果一种思想方法没有相对主义下的绝对价值,那么它跟反律法似乎就没有区别,境遇相对主义把爱作为惟一永恒的善,并将爱作为其思想方法的基石。435这六个命题,表明了爱是惟一内在价值特性、道德规范的主导地位、普遍性品质、多样性与特殊性,大家可以看一下。

4、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弗莱彻将“人格至上论”作为境遇伦理学的思想资源之一。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使道德成为人获得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将爱原则、律法,物体等人身之外的其他东西作为道德精神,那么就会本末倒置,遮蔽人的优越主体地位,就会出现道德的失主体性。

境遇主义思想方法评价:

1、伦理学理论创新有赖于方法创新。把相对论引入价值领域,摈弃了保守僵化的做法。

2、道德实践不是教条的照搬,而是一种生活智慧。道德使命之一就是要调节、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为选择的困惑,并使人们获得存在的自由。境遇主义以自己的方式揭示出伦理学应当居于立足生活、面向实际的实践立场。

3、在道德实践中破除绝对主义,在相对中坚持绝对的价值立场。绝对的相对就是虚无。

4、提出爱与公正应当统一的思维方向。弗莱彻对爱的规定将其等同于公正,主张爱应当是公正无私的,试图尽可能的减少爱的主观随意性成分。

普世价值的伦理思想方法

核心:寻求普遍性、统一性的道德价值,要为道德价值提供一个统一性基础。(人道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论、儒教“礼”“节”“心”“理”)。普世价值表达了人类存在以及实践中得一个基本特质:对于某种最基本价值精神的共同认肯,正是这种认肯才构成了人类的内在统一性,并使得人类社会有可能保持基本的交往秩序。

普世价值思想方法关键在于:以何种方式提供。并以何作为此类道德统一性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弗莱彻所提出的爱的这一最高价值精神,就是共同认可的最基本价值精神。

1993年9月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并签署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界定了全球伦理的特性:指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国内学者对普世主义伦理思想从三个层面做出解释: 1、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之公共性基础上的普遍伦理。

2、所承诺的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到得问题或日常生活世界的普世伦理问题。因而它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而不是最优最理想化的。

3、应是跨文化地域的人们可以在其特定生活条件下共同认可和践履的公度性道德。

从总体上来说,普世价值伦理是一种以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的价值秩序为基础,以人类基本道德生活、特别是有关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普世道德问题为基本主题的整合性伦理理念。

举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这句话就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普世主义价值观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主义以及其所代表的普世价值追求,有永恒的生命力。

基本内容: 含义:指某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所具有的可普遍化特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1、关于此伦理原则或道德规范理论论证之正当性与合理性 2、在实践领域的普遍有效性 3、被人们普遍的可接受性

特点:认肯与追求一种普遍绝对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并视这种道德原则规范有普遍绝对的有效性。

我们主要从总体上主要从与绝对主义相关联的方面提要把握。 1、以绝对命令式的普世主义价值观。 以康德为代表。康德认为只有居于绝对命令普遍义务立场的自由意志存在才是自

由的存在,经验世界中通过感受所形成的理性识见是不可靠的。 2、绝对精神的普世伦理方法

以黑格尔为代表。黑格尔整个哲学伦理思想方法是以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为基础。他不满足于抽象理性的反思,而是要探究具有理性反思能力的人是如何在社会中行动或实践普遍的伦理精神的。这样,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我运动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历史,绝对精神的展开过程就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发展过程,所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绝对主义伦理思想方法似乎唯心又唯物。 3、契约商谈式普世主义伦理思想方法 这种方法本身认肯多元存在,但这种多元存在是前提,具有普遍绝对意义的价值理念不是先在于这些多元人群而存在的,而是多元人群对话商谈共识的结果。这种伦理思想方法其实是多元文化的绝对主义,在历史现实理论的三个向度上,坚持多样性存在及其合理性,坚持多样性中得共识,这种绝对性更多是一种相对中的绝对,以多元价值相对合理行为前提,并包含多元价值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普世价值的伦理思想方法评价:

麦金太尔:道德价值观念一致性的丧失,是现代性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危机。 1、普世价值所承担的就是寻求一种具有普遍可公度性与效准性的道德价值精神,寻求统一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普世主义无可替代的价值。

2、多元文化的关系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可以以不同文化所共同认可与尊重的价值?这是普世价值直接承负的历史内容。普世价值合理的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着某种具有绝对性的普遍价值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得以相互沟通并作为人类社会共同体存在。

局限性:

1、重叠共识之理念,绝对性共识,这种绝对性意义的道德价值精神内容究竟是什么?

2、多元社会中的一元价值精神。普世价值不是教条,而是指南,有一个因人而宜的问题,这个应当从境遇主义伦理思想方法那里获得有益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x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