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要点

更新时间:2023-09-02 11: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精要

《经济生活》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B]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C]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

3、价值决定价格 [C]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价值量的变化)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有何影响?[C]

(1)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比较大;

③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C]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C]

(1)我们的消费往往受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的影响。(其中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攀比消费心理不健康;求实消费是一种理性消费。)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怎样?[D]

①生产决定消费;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公司怎样经营与发展才能成功?[B]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10、就业有何意义?怎样解决就业问题?[C]△

(1)就业的意义:就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2)解决就业的途径:

①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

业。

②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11、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C]

(1)劳动者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2)企业: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国家: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2、我国现阶段存在哪些分配方式?[C]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为主体,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

1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C]

二者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4、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5、市场如何配置资源?[C]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2)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B】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7、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是什么?△(C→D)

(1)必要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不足;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

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18、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观 【B】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20、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C]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2)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生活》

1、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主体的广泛性和权利的广泛性)。

②我国民主具有真实性(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2、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C]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C]△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会制度。

5、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哪些?[C]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6、政府有哪些主要职能?[D]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7、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C]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C]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9、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2)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10、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①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实践证明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选择。

12、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C]

中国共产党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3、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C→D)△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4、国际关系由哪些因素决定?[C]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

1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D]△

①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⑤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
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文化生活》

1、文化是什么 [A]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怎样?[D](C→D)△△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有何作用?[D]△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感受文化的影响 [B]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1)文化多样性表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B]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7、传统文化的继承[B]

(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相对稳定性。②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有积极、消极的双重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D](B→D)△△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

①社会制度的更

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0、文化创新有何作用?[C]△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1、文化创新的途径?[B]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①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先进文化。②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基本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 )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1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A]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文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内容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13、(1)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1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A]△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D]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6、在文化生活中选择[C] △△

(1)我们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2)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①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奏响文化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
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个人(青少年):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17、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

(1)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

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18、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

(1)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等。

(2)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9、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B]

二者关系:相互促进。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何者为本原(划分唯物与唯心)、是否有同一性(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C)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3)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答题语言: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5、意识的作用表现

在?△(C):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指导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题语言: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答题语言: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8、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B、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答题语言: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0、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D)

(1)答题语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答题语言: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

(1)答题语言: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光明的前途,又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备。

(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题语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2、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C)

(1)答题语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题语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C)△

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答题语言: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5、[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C→D) △△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强调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强调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主要哲理汇总】: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

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部分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备。

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历史唯物主义:

12、价值
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强调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xa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