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11 00: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半导体三极管β值测量仪设计

学 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摘要:本实验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量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值范围的装置,通过

利用转换放大电路将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转变成电压信号,然后由比较电路进行分档,依次通过编码、译码和数码管的显示,完成放大倍数档次的测量及显示。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对被测NPN型三极管β值分三档;

2、β值的范围分别为80~120及120~160,160~200对应的分档编号分别是1、2、3;待测三极管为空时显示0,超过200显示4。

3、用数码管显示β值的档次;

二、设计方案

1、方案的选择:

(1)方案一

图(1)方案一设计电路图

如图(1),T1、T2、R1、R3构成微电流源电路,R2是被测管T3的基极电流取样电阻,R4是集电极电流取样电阻。由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实现电压取样及隔离放大作用。根据三极管电流IC=βIB的关系,当IB为固定值时,IC随着β的变化而变化,电阻RC上的电压VRC正好反映了IC的变化,所以,我们对VRC取样加入后级,进行分档比较。从而实现目的。该电路用微电流源为基极取样电阻提供稳恒的电流,这样便于测量β值。 (2)方案二

2

图(2)方案二设计电路图

如图(2),T1是被测三极管,其基极电流可由R1、RW限定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VR2=βIB R2

通过两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微电流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减小电流的直流功率损耗,它的输出具有更好的恒流特性,能够输出μA量级的电流,所以选择方案一,采用微电流源提供取样电阻的恒定电流。 2、总体设计方案的说明:

(1)转换电路部分: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流源,使β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电流源,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我采用上图所示的微电流源电路,供给待测NPN三极管基极稳恒的电流。因为β 值与Ic有关,而且小功率管的β值在

Ic =2~3mA时较大,而在截止与饱和区较小,测量不准确。根据?IB?IC,这里,IB的选择在30μA~40 μA之间。

(2)比较部分:将从前级采样-比较电路中,得出的电压,与各个基准电压进行比较,通过LM324比较器,得出4个高低电平数据,提供给编码电路。因此,实现A/D转换的功能是转换电路的根本作用。

(3)在编码电路部分:使用优先编码器,将从转换电路中得出的高低电平进行编码,并输出结果,提供给译码器。

编码对应的β值的范围如下: 各级比较电平 β 值 1级比较 2级比较 3级比较 4级比较 80以下 0 0 0 0 80-120 0 0 0 1 120-160 0 0 1 1 160-200 0 1 1 1 200以上 1 1 1 1 在电压比较电路实现了A/D转换,其后再经过编码电路将四位比较电平转为BCD码形式,其输入输出如下:

3

输入 0 0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4)译码以及显示部分:将从优先编码器得出的结果,进行译码,提供给7段LED显示管进行显示。

优先编码器及7段显示译码输出的真值表如下:

输入 编码器输出 BCD—7段显示译码输出 字形 Ya Yb Yc Yd Ye Yf Yg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3、系统框图: 转换电路

编码 优先编码器的输出电平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2 3 4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0 比较电路译码显示 基准电压 4、各部分电路功能说明:

(1)转换电路:它是用与把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的NPN型三极管?值转换成可以直接被测量的集电极电压,再把这个电压采样放大,为下一级电压比较电路提供采样电压,其中包括提供恒定电流的微电流源电路和起放大隔离的差动放大电路。

(2)电压比较电路:由于被测量的物理量要分三档(即?值分别为80~120、120~160及160~200,对应的分档编号分别是1、2、3)还要考虑到少于80,和大于200的,于是比较电路需要把结果分成五个层次。则至少需要四个基准电压,该电路就是有一个串联电阻网络产生四个不同的基准电压,再用四个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较电路,将取样信号同时加到具有不同基准电压的

4

比较电路输入端进行比较,对应某一定值Uo,相应的一个比较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其余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3)编码电路:将电压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高低电平)进行二进制编码。该编码功能主要由集成芯片8位优先编码器CD4532完成。

(4)译码电路:主要是把编码电路编成的二进制编码译码成十进制数,以便于人机交流(即要显示的数为人类易懂的十进制数1、2、3)。该电路功能主要由芯片CD4511完成。

(5)显示:该电路功能是用共阴数码管显示被测量的NPN型三极管?值的档次。

三、电路设计

根据设计方案的系统框图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及参数的确定:

1、 转换电路 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其中包括 微电流源(提供恒定电流)和 差动放大电路(电压取样及隔离放大作用)。

将变化的三极管β值转化为与之成正比变化的电压量,再取样进行比较、分档。上述转换过程可由以下方案实现:

根据三极管电流IC=βIB的关系,当IB为固定值时,IC反映了β的变化,电阻RC上的电压VRC又反映了IC的变化,对VRC取样加入后级进行分档比较。为了取得固定IB,采用微电流源电路提供恒定电流。 微电流源电路:

有些情况下,要求得到极其微小的输出电流(如三极管基极电流比较

小),这时可令比例电流源中的Re1=0,便成了微电流源电路

其电路图如下:

5

微电流源电路 根据电路原理分析得:

由此可知:只要确定IO和Re2就能确定IR,由此可以确定电阻R的值。 差动放大电路:

根据三极管电流IC=βIB的关系,被测物理量β转换成集电极电流IC 而集电极电阻不变,利用差动放大电路对被测三极管集电极上的电压进行采样,。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如下:

当它在静态平衡时,要求必须满足: 1、静态的含义:无外信号输入。

2、左图:被测管不工作,取样电阻上无压降的条件对运放即为静态。

3、为保证静态平衡(V+=V-=2.5V),同、反相输入端需设计分压网络以平衡满足条件。

根据理想运放线性工作状态的特性,利用叠加原理可求得

?Rf?R3Rf?vo??1?v??R?R?Ri2Rvi11?231?

取电路参数:R1=R2=R3=Rf,

vo=vi2-vi1

可见,输出电压值等于两输入电压值相减之差,实现相减功能。 参数的计算

6

依题意有:

〈1〉.T1与T2性能匹配,为PNP三极管

〈2〉.IB的选择应在30μA~40 μA之间为宜 因为:

(1)β 值与Ic有关;

(2)小功率管的β值在Ic =2~3mA时较大,而在截止与饱和区较小,测量不

准确。因此,取输出电流Io=30uA

(3).因为参考电流IR约为1mA左右,则,由

VCC?VBE1 IR 已知 VBE1=0.7V 得: R1=4.3K,取R1=3.3K

再把 R1=3.3K代回,得出IR=1.35mA,符合要求。

〈4〉.再由:

R1?

已知:VT=26mV 得 R3=3.3K,实际取2.7K。 〈5〉.R2是基极取样电阻,由于基极电流Io=30uA,所以为了便于测量,R2应取大一点,这里取R2=100K

〈6〉.R4是集电极取样电阻,考虑到VR4〈 5-0.7=4.3V,VR4=Io*?*R4 ?的范围为0—180,即R4〈800,为了便于计算,这里取R4=510(计算时可约为500)

〈7〉.为了减少差动放大电路对被测电压的影响,R5—R8应尽量取大一点,R5=R6=R7=R8=100K,这样才能使差动放大电路起到隔离放大的作用。

综合上述转换电路的电阻值为: R1=3.3K R2=100K R3=2.7K R4=510 R5=R6=R7=R8=100K 元器件说明:

其中运算放大器采用集成电路LM311,LM311采用单电源供电,其内部只由一个运算放大器构成,其封装及内部结构如下所示:

7

LM311封装及内部结构图

2、

电压比较电路

工作原理及元器件说明

其中的运算放大器采用集成电路LM324。它是由四个相同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其封装及内部结构如下所示:

基准电压:由于题目要求将?值的档次分为80~120、120~160及160~200,对应的分档编号分别是1、2、3,则需要多个不同的基准电压,基准电压是采用一个串联的电阻网络对一个固定的电压进行分压得到的。

参数的计算

设计要求显示被测三极管β值范围为80~200,而且,分档显示80~120,120~160,160~200,因此,应通过上级电路计算出的元件取值求得各档次的基准比较电压边值。由R4、IB、被测三极管β值即可计算出对应的基准比较电压:

当β=80时,Ui=VR4=Io*?*R4=0.00003*80*500=1.2V 当β=120时,Ui=VR4=Io*?*R4=0.00003*120*500=1.8V 当β=160时,Ui=VR4=Io*?*R4=0.00003*160*500=2.4V 当β=200时,Ui=VR4=Io*?*R4=0.00003*200*500=3.0V

可以计算出电压比较电路串联网络中各个分压电阻的阻值,5V电源供电,分压总电阻取R=5k: β=80时,R?

VI(Ui)1.2?5k???5k??1.2k? Vcc58

β=120时,R?β=160时,R?β=200时,R?VI(Ui)1.8?5k???5k??1.8k? Vcc5VI(Ui)2.4?5k???5k??2.4k? Vcc5VI(Ui)3?5k???5k??3k? Vcc55个分压电阻分别为:

R13=5000-3000?=2000?, R12=3000-2400?=600?

R11=2400-1800?=600?, R10=1800-1200?=600?, R9=1200? 由于实验实际过程中会因电路的原因是上面电阻不合适,因此此处电阻均采用电位器,方便实验过程中的调试。

3、 编码电路

要把测试结果显示出来必须对结果进行编码译码,所以要设计编码电路对比较结果进行二进制编码,这里我们采用集成芯片8位优先编码器CD4532,其封装图如下:

其中:D0~D7为数据输入端,EI为控制端,Q0~Q2为输出端,VDD接电源VSS接地端,Gs、Eo为功能扩展端。

将??200编码为二进制数4,将160???200编码为二进制数3,将

120???160编码为二进制数2,将80???120编码为二进制数1,将??80编

码为二进制数。

CD4532真值表: 输入 EI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输出 GS Q2 Q1 Q0 EO 9

0 1 1 1 1 1 1 1 1 1

X X X X X X X X 0 0 0 0 0 0 0 0 1 X X X X X X X 0 1 X X X X X X 0 0 1 X X X X X 0 0 0 1 X X X X 0 0 0 0 1 X X X 0 0 0 0 0 1 X X 0 0 0 0 0 0 1 X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根据CD4532的真值表,要使编码电路正常工作,EI、GS应接高电平,VDD接高电平,VSS接低电平,输入端D4——D1分别接比较电路的四个运放输出端,D0接高电平,D7——D5则接低电平。 4、

译码电路

设计方案中译码电路由芯片CD4511完成。其封装图如下:

其中:A、B、C、D为数据输入端,LT、BL、LE为控制端。a~g为输出端,其输出电平可直接驱动共阴数码管进行0~9的显示。

CD4511真值表:

10

根据CD4511的真值表,要使译码电路正常工作,LE接低电平,LT、BL接高电平,D端悬空,C、B、A、分别接编码器的三个输出端Q2、Q1、Q0。而八个输出端则接共阴数码管的输入端。 5、

显示

显示用共阴数码管:

共阴数码管的管脚图如下所示,a~g端可直接与CD4511的Qa~Qg端相连。

对共阴极数码管来说,则为共阴极接地,相应的BCD-七段译码器的输出驱动a~g各阳极。若数码管为共阴,则选用输出为高电平有效的显示译码器。若数码管为共阳,则选用输出为低电平有效的显示译码器。

因此,八段LED显示管与BCD—八段LED数码显示管的连接方式如下: CD4511的13脚(A)接数码显示管的7脚; CD4511的12脚(B)接数码显示管的6脚; CD4511的11脚(C)接数码显示管的4脚; CD4511的10脚(D)接数码显示管的2脚; CD4511的 9 脚(E)接数码显示管的1脚;

11

CD4511的15脚(F)接数码显示管的9脚; CD4511的14脚(G)接数码显示管的10脚。

四、完整电路图

12

13

五、组装调试及性能测试

1、转换电路的静态电压测试:

按照前面模块设计,在无外信号输入,被测管不工作,取样电阻上无压降的条件下,运放是否保证静态平衡。 2、各级功能调试:

按照方框图模块,检测逐个模块是否达到设计的预定效果。 (1)转换电路:

a.检测基极取样电阻的电流大小是否正确(测R2电压是否正常 VR2=R2*Io=3V,从而确定基极电流大小约在30uA~40uA内); b、检测R4两端的电压和输出电压是否一样。 (2)电压比较电路: a.各基准电压是否正确 b. 运放LM324运作正常 (3)编码、译码、显示电路

主要检查接线是否连接正确;以及芯片相关管脚高低电平(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是否正确;显示档次是否正确 (4)、整机联调

当逐级调试完成,各部分正常后,就进行整机联试了。检查该部分是否正常工作主要看——被测三极管的档次是否能正确显示。 3、故障分析及处理

整机联调的时候,更换不同的三极管,数码管输出的值都为3,分析可能编码或译码电路未工作,这时检查发现集成电路器件没有连接电源线和地线,连接后电路正常工作,数码管显示正常。 4、设计指标测量及记录 测试结果:

?值 测试项目 VR2(V) VR4(V) Ui(V) V9(V) V10(V) V11(V) V12(V) V13(V) 比较电路输出电平 CD4532管脚电平 CD4511管脚电平 显示 ?=91 3.529 1.786 1.713 1.439 2.248 3.014 3.769 5.737 0001 0001 0001 1 ?=141 3.535 2.786 2.789 1.501 2.247 3.018 3.771 5.720 0010 0010 0010 2 ?=183 3.448 3.387 3.287 1.484 2.245 2.911 3.543 5.613 0011 0011 0011 3

14

当?<80或三极管为空时,数码管显示0;当?>200时,数码管显示4。 结论:由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案的论证和电路的设计是正确的,它符合课题设计的要求,可以正确显示出三极管β值的不同范围的档次。

六、设计电路评价

本实验所设计电路是根据三极管的?值,分出五个不同档次,最后由数码显示管显示出档次值,优点在于设计电路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不能给出具体的?值,因此要想测试出?的具体值,还需在本实验设计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设计出更加实用的电路。

七、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名称 电阻 三极管 集成电路 显示仪器 元器件标称值或型号 510?×1,1.2K?×1,2k?×1,2.7k?×1, 3.3k?×1,100k?×5,电阻器若干 9012×2,NPN型不同放大倍数的三极管各一个(9013,9014) LM324×2,CD4511×1,CD4532×1 共阴数码显示管×1 八、参考文献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 童诗白主编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 阎石主编 3) 《电子技术基础》 康华光主编 4) 《现代电子线路和技术实验简明教程》 孙肖子主编

九、心得与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 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熟悉了一些常用元器件。

本次课程设计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面包板上连线、搭接元器件,每一步都要很小心,分模块搭接,连好一个模块后就进行测试,我们在连接好电路并且前两个模块已经测试通过,通电后,发现数码管显示出错,这时检查发现集成电路器件未接电源,接上电源后数码管显示正常。经测试后,得出结论,我们所设计的电路符合要求,可以正常工作。但整个面包板上的线很多,显得很乱,这都是没有经验所致,因此在以后的实验中应该多加注意。尽量减少线的数量与长度,是电路板更加美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珍惜每次实验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