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2 10: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信息技术 岳三玲,等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掌仿真模型研究

岳三玲。卜继玲,傅茂海

I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采用Simulink分别建立了车辆垂向一横向空间动力学模型、垂向动力学模型以及横向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三者的动力学性能仿真表现,对比提出了三种动力学模型的适应工况。关键词:Simulink;仿真模型;动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HIl3;U292.9;TP391.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5276(2010)01-0127-04

Research

on

DynamicSimulation

Models

ofVehicleSystemBased

on

Simulink

YUESan-ling,BUJi ling。FUMao—hai

(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nng,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Abstract:Thneedynamicmodels

are

respectivelybuiltbySimullnk.they

are

vertical lateralspacedynamic

model,vertical

dynamic

modal

andlateral

dynamicmodel.Theadaptive

conditionsofthethree

models

are

proposedaccordingtothesimulationsoftheirdy。

namicperformance.

Keywords:Simulink;simulation

model;dynamicperformance

轨道车辆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在线路运行过程

模型,减少自由度数目,如3自由度模型【2—1(车体横移和中,系统中各组成构件由于各种激扰的作用会产生力和位测滚、构架的横移),5自由度模型心’4o(轮对横移、构架和移的动态变化,这是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采车体的横移和测滚),7自由度模型¨'4.61(两个构架的横用商业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如ADAMS,Simpack,NUCARS移和摇头、车体的横移、测滚和摇头),10自由度模型po等,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传统常规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但(四个轮对的浮沉、两个构架的浮沉和点头、车体的浮沉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高速化阶段以来,为了和点头),15自由度模型¨1(四个轮对的横移和摇头、两个提高车辆的各种动力学性能,各国对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结构架的横移和摇头、车体的横移、测滚和摇头),17自由度构和技术进行了许多的改进和创新,如主动悬挂装置、自模型陋.s1(四个轮对的横移和摇头、两个构架的横移、测滚动控制系统等新技术,这就需要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才能和摇头,车体的横移、测滚和摇头)。现已分别建立了10建立起仿真模型,提高了对研究人员的要求。

自由度垂向动力学模型,17自由度横向动力学模型和31MATLAB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以数值计算为主自由度的垂向一横向空间模型H-(表1)。

的软件,其自带仿真工具包Simulink可以方便地建立框图表1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自由度

式动态系统模型,通过仿真不断的优化和改善用户的设计。无论是离散的、连续、条件执行的、多采样的或混合系统,Simulink都是描述动态系统模型的有力工具,与传统的仿真软件相比,具有更直观、方便、灵活的特点。现采用Simulink建立了车辆系统的垂向、横向以及垂向一横向空间动力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三个模型的仿真结果。

车辆动力学模型

车辆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多体系统,由于车体、转向架

构架和轮对等质量体的刚度相对其悬挂系统的刚度大很多,故可以不考虑其弹性,这样就可以把车辆系统简化为多刚体2

Simulink建模

系统。其动力学问题可以借助多体系统动力学进行分析,即整个车辆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程表达…:

[肘]{茹,}+C(髫,主)+K(菇,菇)=F(t)

(1)

2.1刚体建模

式中:JIf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剐度矩阵;茹为状系统中车体、构架和轮对均被视为刚体,根据式(1)态向量;F为激扰力矢量。

建立每个质量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Simulink标准模块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尽量简化车辆

库中的模块建立图形化的微分表达式,并将每个刚体的多

作者简介:岳三玲(1985一).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车辆设计与理论。

 万Machine方数据Building凹Automation,Feb2010,39(J):127—130

127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信息技术 岳三玲,等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模块得到相应的状态,作为悬挂子系统的输入,经过一定的运算处理,得到系统的悬挂力,输入到相邻刚体的运动子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其中的非线性悬挂特性,一般采用分段线性的方法进行处理,在Simulink中利用选择子系统(ifsubsystem)可以实现,例如抗蛇行减振器的动态框图如图l所示。

个运动微分方程组合在一起,构建子系统,从而使得整个模型更加简洁、可读性更高。其中激扰力为子系统的输入项,刚体的运动加速度为子系统的输出。

2.2悬挂系统建模

根据相邻刚体子系统的输出加速度通过标准的积分

di觑fan_c)diff(fan_t)

di丘∽诅舅m

difff(beta_t)

一/

——同事于,H司刮。-m馏,E≮丫‘

If…’

v。卜J

l撇:‰一广1磊订。

一唑冬,到

图I抗蛇行减振器的动态框图

2.3轮轨接触几何建模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是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先编程计算轮轨的接触位置,并做成数表形式,然后根据轮对的横向位移通过一维查表模块(100k-uptable),通过线性插值求得各个接触几何参数,其中车轮踏面和轨头横断面外形的半径,仍可以通过选择子系统实现。

2.5轨道随机不平顺建模

轨道不平顺通常采用功率谱密度函数表示。需要采用适当的时频转换方法,得到随里程变化的轨道随机不平顺空间样本。这里采用的是基于频域功率谱的方法…’,根据双边功率谱密度采样出的频谱幅值加上随机相位,得到频谱,再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轨道不平顺的时域样本,输入到车辆模型中。

2.4轮轨接触作用力建模

轮轨接触的动作用力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如果采用标准模块,模型会相当复杂,且不利于模型的检查和修改,这里通过s一函数(S—Function)¨训实现,简单直观,逻辑性强。

3仿真分析比较

计算车辆的部分结构参数列于表2,轨道随机不平顺采用德国高于扰轨道谱,假设车辆运行速度为310

km/h,

表2车辆部分结构参数

对三个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并将空间动力学模型中的仿真结果与垂向模型和横向模型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如图2一图7所示。

通过图2~图4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对比可以发现:在空间模璎和横向模型的仿真结果中,车体上横移、侧滚和摇头加速度在幅值、频率分布上差别不大,这说明在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时,如果只考虑车体的横向振动情况,那么采用相对简单的横向模型也可以,表3中的横向平稳性指标的对比以及图4车体横移振动的频谱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但是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构架横向振动情况的对比可以发现,由于考虑了车体与构架之间以及构架和轮对之间的的垂向和横向耦合相互作用,两个模型中构架上的横向振动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侧滚角加速度,其差别更加明显。从图5的频谱分析也可看出,构架的侧滚角加速度在两种模型分析结果中,其频率分布基本相当,但是垂向一横向耦合模型中,构架的侧滚角加速度要偏大一些,其主

要原因就是在耦合模型中考虑了垂向和横向的相互作用,对于侧滚运动来说影响更大。同时,这种影响对于处于悬挂系统中间的构架比处于悬挂系统上的车体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如果需要考虑车扭杆刚度对于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时,简单的横向模型的分析精度就不够了。

O.070.06

‰1j霉馨

O.050.04O.030.020.0lO.00

图4空间模型和横向模型的车体横移振动的频谱分析

E.mail:ZZHD@chai眦journal.net.cn《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万方数据 

128

http:ffZZHD.chinajoumal.net.Crl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信息技术 岳三玲,等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为构架的点头运动主要受一系横向悬挂力、一系纵向悬挂力、二系纵向悬挂力和抗蛇行减振器作用力的影响,其中一系纵向悬挂力则主要由构架的摇头和点头运动以及轮对的摇头运动决定,垂向模型中,不考虑构架的摇头和轮对的摇头运动,仅仅只受到构架的点头运动影响,而它对一、二位的一系悬挂力的影响正好是相反,故垂向动力学模型中。一系纵向悬挂力的总体作用力效果为零。因此如果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参数如一系悬挂参数对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就

%—乍-

需要采用空问模型才能提高分析的精度。

“s

图2空间模型和横向模型的车体横向加速度对比

246810

图6空间模型和垂向模型的车体垂向加速度对比

前构架沉浮加速度

图3空问模型和横向模型的前构架横向加速度对比

t/s

l2lO

.;

前构架点头角加速度

趔孽

O806

O4

!,}。.卜。...。。一L8,。。.也,。i.止一...:…一。’T

一r

r1’!”『”'Y7711’r一“f。i”i1

02OO

10

20~。

304050

频率Hz

图7空间模型和垂向模型的前构架垂向加速度对比

。’

图5空间模型和横向触的黼架侧滚振动的频谱分析速度雾主蒜嚣乏器警篓翥警黧?“

通过图6和图7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对比可以发现:在空间模型和垂向模型的仿真结果中车体的沉浮、点头振动加速度基本一致,这说明在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时,如果只考虑车体的垂向振动情况,那么采用相对简单的垂向模型就能满足要求,表3中的垂向平稳性指标的对比验证了这点。但是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构架垂向振动对比可以发现,由于考虑了车体、构架和轮对之间的垂向和横向的耦合相互作用。两个模型中构架上的点头运动差别明显。这是因

MachineBuilding日Automation。Feb2010,30(J):127—130

4结论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车辆的垂向和横向运动之间的耦合也进一步增强,如果只需要考虑车体的横向或垂向振动情况,采用简单的横向或垂向仿真模型就能满足要求。但是如果需要综合考

虑结构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采用垂向一横向空间模型

129

万方数据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信息技术

表3

仿真模型

性能

岳三玲,等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Sperfing指标对比

垂向模型横向模型

垂向一横向空间模型

AW0/%

△形/%0

速度/Ikm/h)

【4]Sinha

lateral

K,WormhyDN.HedrickJK.Rail

passenger

active

vehiclecontrol

dyn枷c

performanceimprovementthrough

ofASME.1978.

3如3∞3舳

1.84252.362l1.850

[c].Transaction

[5]王振来.轨道车辆平稳性频域建模与仿真[D].长春:吉林大

学.2007.

1.82521.40301.82521.4538

1.8517

2。42721.852

l1

[6]Celniker

GW.HedrickJK.Railvehicleactivesuspensionfor

2.34670.41

2.379

lateralrideandstabihtyASME,1982.

improvement[C].Transactionofthe

0.022.02

3.490.66[7]vijay

Garg,Rao

Dukkipati.车道系统动力学[M].沈利

入,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是必要的。采用Simulink可以简单快捷地建立车辆动力学[8]RogerMGoodall,JohnTPearson.Ianpmtt.Desighofcomplex

仿真模型,跟踪各个状态变量的变化,并进行数据的后处

理,是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有力工具。参考文献:

[1]卜继玲,等.机车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J].机车电传

动,2004.

controllersforactivesecondarysuspensions

on

railwayvehicles

[M].Vehicle

SystemDyrmmic,1996.

[9]翟婉明.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

[10]李颖,等.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M].西安: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开林.机车车辆横向平稳性主动控制的研究[D].西安:西

南交通大学。1997.

[3]SarmaGN,KozinF.Anactive

1ateraldynamicsof

[11]陈果。翟婉明.铁路轨道不平顺随程的数值模拟[J].西南

交通大学学报.1999,(2):138 141.

suspensionsystem

designforthe

of

high-speedwheel Iailsystem[J].Journal

DyMmic

Sy8tⅫ,Me∞ur鲫ent,and

Control,Dec.1997.

收稿日期:2009一06一03

(上接第62页)

表示湍流的脉动速度。所以湍动能从本质上间接反映了湍流脉动速度的大小。从图6湍动能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湍流脉动速度在等速流核的表面和末尾明显加大。

2)喷嘴收缩段静压、动压梯度均很大,但变化趋势刚好相反;3)流场的湍动能在等速流核区的表面和末尾表现十分明显。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杨林,唐川林,张风华.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洗

净技术,2004,2(1):9一14.

[2]郭鸿志.传输过程数值模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3]Vel'steeg

HK,MalalasekeraW.Anintroduction

to

couputational

York,

fluiddynamics:111efinitevolume1995,101—138.

method[J].Wiley,New

[4]吴迪宏.射流喷嘴性能影响的分析与评价[D].天津:天津科

技大学,2003.

[5]周文会.高压水射流喷嘴内外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

图6喷嘴流场湍动能分布图

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8。1l-13.

[6]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结论

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流体的速度在喷嘴

的收缩段迅速增加,在喷嘴出口处形成一个等速流核区;

收稿日期:2009—05—21

万方数据 

130

http:#ZZHD.chinajoumal.net.ell

E—mall:ZZHD@chainajoumal.net.ca《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基于Simulink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岳三玲, 卜继玲, 傅茂海, YUE San-ling, BU Ji-ling, FU Mao-hai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MACHINE BUILDING & AUTOMATION2010,39(1)

参考文献(11条)

1.翟婉明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2007

2.陈果;翟婉明 铁路轨道不平顺随程的数值模拟 1999(02)3.李颖 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 2004

4.Roger M Goodall;John T Pearson;Ianpratt Desigh of complex controllers for active secondarysuspensions on railway vehicles 1996

5.Vijay K Garg;Rao V Dukkipati;沈利人 车道系统动力学 1998

6.Celniker G W;Hedrick J K Rail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for lateral ride and stability improvement 1982

7.王振来 轨道车辆平稳性频域建模与仿真 2007

8.Sinha P K;Wormley D N;Hedrick J K Rail passenger vehicle lateral dynam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through active control 1978

9.Sarma G N;Kozin F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for the lateral dynamics of a high-speedwheel-rail system 1997

10.张开林 机车车辆横向平稳性主动控制的研究 1997

11.卜继玲 机车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期刊论文]-机车电传动 2004(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zzyzdh201001043.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w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