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题库
更新时间:2024-04-29 1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政治经济学题库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物质资料生产 2.经济规律 3.生产力 4.生产关系 5.劳动资料 6.劳动对象 7.经济基础 8.上层建筑 二、填空
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研究对象是( ),根本任务是( )。
3.生产力体现着生产中( )和( )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着生产中( )与( )的关系。
4.广义生产关系包括( )、( )、( )和( )诸方面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是( )和( )的高度统一的科学。 6.(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 )类型的重要标志。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一方面是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 )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是经济规律的( )也是客观的。 8.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三、选择题(单、双、多项选择)
1.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生产工具 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者的素质
D.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2.决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4.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 ) A.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B.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C.联系生产方式来研究生产关系 D.联系经济规律来研究生产关系 5.生产力( ) A.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C.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因素 6.经济规律的主要类型( ) A.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B.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7.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 )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 D.物质资料生产
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经济规律的存在条件是客观的 B.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客观的 C.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要素( )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方式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0.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四、简述题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点的? 2.怎样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通货膨胀 3.货币
4.交换价值 5.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规律 8.纸币 9.个别劳动时间 二、填空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 )和( )二因素。 2.价值和交换的关系是:( )是( )的基础;( )是( )
的表现形式。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括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时间)成( ),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
4.货币的本质是( ),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 )。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和( )。 6.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 )、( )、( )、( )和( )五种职能。其中( )和( )是两个基本职能。 7.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 )三个因素。 8.商品价格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商品( )的大小以外,还要受其它因素,特别是( )的影响。
9.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经济活动的方式来考可划分为( )、(( )三种形式。
10.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随着(( )的生产而产生。 三、选择题(单、双、多项选择)
1.下列四种答案中,那种物品属于商品( ) A.空气、阳光、江河里的水
B.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蔬菜 C.工厂仓库里待售的货物
D.封建社会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实物、地租 2.纸币的发行量决定于(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市场交易的需要 D.国家财政的需要
3.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两种商品交换的数量和比例是由( ) A.供求关系决定的
B.商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决定的 C.劳动时间决定的 D.价值决定的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过程的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一种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6.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后果是( A.整个社会财富增加
B.纸币贬值,人民购买力下降 C.整个社会财富减少
)和)和) D.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 ) A.是人为的特殊现象 B.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C.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D.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8.商品的使用价值( ) A.它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B.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指W能够满足人们某中学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9.抽象劳动是指( ) A.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形态的劳动 C.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D.生产商品中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消耗
10.商品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 A.商品价格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动 B.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动 C.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变动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11.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D.个别价值成为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
12.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 A.劳动者技能的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D.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及自然条件的优劣
13.从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14.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A.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退出流通 B.只是具有价值的金银商品
C.会自发调节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D.会使流通的货币量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 E.可以是纸币或观念上的货币
15.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 A.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四、简述题
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何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是怎样发生的? 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 5.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五、论述题
1.什么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W经济条件下它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W经济的基本矛盾? 3.为什么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六、计算题
1.假设一定时期流通中需要金属货币量为15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6000亿元,这是一元纸币相当于多少金属货币?将会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2.某国某年待售W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假定每元金属货币的年平均流通速度为7次,向该国当年应投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是多少?
3.将赊销赊购情况考虑进去出一道题(自己出自己算)。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名词解释
1.资本 2.剩余价值 3.工资
4.相对剩余价值 5.计件工资 6.超额剩余价值 7.绝对剩余价值 8.可变资本 9.不变资本 二、填空
1.资本的总公式是(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2.劳动力成为上品的两个条件是( )和( )。 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和( )的统一。 4.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或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两种主要方法是( )和( )。 5.(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6.超额剩余价值是由商品的( )低于( )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7.从本质上讲资本是( )。依据资本在M生产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 )和( ),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 )三个因素决定的。 9.血汗工资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 )。 10.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时( )。
1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减少了,表明工人( )贫困化了,而相对工资减少了表明工人( )贫困化了。
12.剩余价值既不在( )生产,又不能离开( )而产生。
13.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包括( )和( )。 三、选择题(单、双、多项选择)
1.马克思的什么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 ),他的三种职能形式依次是( )( )和( )。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是( )( )和( )。
3.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 )和( )的统一,而且是它的( )的统一。
4.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三种职能形式在( )和在( )。 5.资本的周转时间是( )和( )的总和。
6.资本的生产时间是由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两部分构成的,非劳动时间包括( )( )和( )。
7.资本周转的速度与周转时间成( )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 )比。
8.固定资本的磨损有( )和( ),为了挽回磨损带来的损失,资本家必然要进行( )。
9.根本资本的各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把资本划分为( )和( ),目的是为了考定( )
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 )二是( )。
1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包括( )的周转和( )的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它的不同组成的( )速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三 、选择题(单、双、多项选择) 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实现剩余价值 B.生产剩余价值
C.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D.实现超额剩余价值
2.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Pm
A.G—W< ……P……W’……G’ A
Pm
B.P……W’—G’.G—W< ……P A C.W’---G’
Pm
D.W’---G’.G---W< ……P……W’ A
3.生产资本是指:( )
A.投放在流通领域的资本 B.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C.投放在购买阶段的资本 D.投入的流动资本
4.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生产资本的自然形态 B.资本各组成部分在生产M中的作用不同 C.资本的物质磨损 D.资本各组成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
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待销售的原材料属于( ) A.不变资本 B.流动资本
C.固定资本 D.商品资本
6.固定资本折旧是指( )
A.折旧基金同固定资本价值总额的比率 B.固定资本更新
C.按固定资本磨损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 D.逐年按磨损程度提取的那部分
7.棉花作为资本主义纺纱厂的加工对象,它表现为( ) A.可变资本 B.商品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8.年剩余价值率是( )
A.年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年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全部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不变资本总额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9.固定资本有形磨损的原因是( ) A.对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自然力的作用
10.表示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两种方法( )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C.资本周转一次时间的长短 D.流通时间的长短
11.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区分为(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12.决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预付资本的多少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C.劳动时间的长短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13.产业资本循环实现的三种职能是( ) A.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B.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
C.生产剩余价值 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14.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叫生产时间,它包括( A.劳动时间
)B.自然力独立作用与劳动对象的时间
C.劳动过程的中断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15.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 ) A.M’=m/v B.M’=(v*n*m’)/v
C.M’=M/v D.M’=n*m’ 四、简述题
1.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2.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区别是什么?
3.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什么?它们各有何特点?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4.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会给资本家带来损失,为什么资本家还要积极进行固定资本更新? 五、论述题
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内容、意义是什么? 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什么只承认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而不承认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3.资本循环、周转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六、计算题
1.甲乙两企业各有资本20万元,固定资本有效使用期10年。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比:甲是3:2,乙是1:1,流动资本一年周转2次。试计算甲乙两企业各自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并比较说明两企业周转速度差别的原因。
2.甲乙两企业的可变资本都是500万元,剩余价值率均为100%,甲资本周转1次需要2个月,乙资本周转1次需要4个月,计算甲乙两企业各自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
3.某资本家投资15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100万元,10年折旧完;20万元购买原材料;30万元购买劳动力。流动资本一年周转5次,剩余价值率为200%。计算1.资本有机构成状况?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4.一年内获得多少剩余价值?5.年产品总价值是多少?
4.某企业有厂房价值30万元,可使用30年,机器价值10万元,可使用10年,工具价值5万元,可使用5年;每月购进原材料及支持工资总额为5万元,并且月初投入月底收回。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一、名词解释
1.个别资本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社会总资本
4.价值补偿 5.社会总产品 6.实物补偿(替换) 二、填空题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不仅要考察( )补偿,而且要考察( )补偿。其核心问题是( )问题。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是由( )价值、( )价值( )价值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态上看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时( )。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和( ),其中( )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6.( )的实现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7.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内容包括( )、( )、( )。 三、选择题(单、双、多项选择)
1.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其最终用途可划分为( ) A.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B.重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 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D.基础工业产品和国防工业产品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D.生产消费问题
3.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第2部类生产规模扩大程度主要依赖于( ) A.社会需要第2部类产品的程度
B.第2部类M总量中用作生产消费的量 C.自由竞争和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
D.第1部类为第2部类所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的规模
4.伴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这意味着( A. 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Km生产的发展 B.生产可以脱离Km生产的发展
C. 生产资料生产年复一年的绝对增长
D.生生产资料产与消费资料生产同等速度增长
5.社会总生产资料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I(C+V+M)=I(V+M)+(V+M) C.I(C+V+M)=IC+IIC D.I(V+M)=II(V+C)
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I(C+V+M)=I(V+M)+(V+M) D.II(C+M-M/X)>I(V+M/X)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c+v+m)=I(c+△c)+II(c+△c) C.I(v+△v+m/x)=II(c+△c)
D.II(c+v+m)=I(v+△v+m/x)+II(v+△v+m/x) 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 ) A.两大部类的按比例发展
B.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C.第I部类为第II部类提供生产资料
D.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 9.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 A.都包括生产消费
B.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C.都要带来剩余价值
D.都必须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0.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理论前提是( )
A.价值构成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部分 B.总产品的实现是在生产的核心 C.实物形态上分为I、II两大部类 D.即有价值补偿又有实物替换 四、简述题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它们说明什么道理?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
2. 试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什么?战后经济危机有何新特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反危机措施?
3. 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六、计算题
1.某国一年内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亿元,其中第一部类产品价值6000亿元,第二部类产品价值3000亿元。已知第一、二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4:1和2:1,不变资本的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剩余价值率为100%。求1)两大部类的C与V各是多少?2)为了扩大再生产如果一部类的积累率为50%,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二部类的积累率是多少?3)积累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各是多少?
2.某国一年内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1800亿元,其中第1部类产品价值为1200亿元,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均为4:1,不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剩余价值率为100%,计算1)两大部类的C和V各是多少?2)在简单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交换的产品价值总额是多少?
第6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名词解释
1.利润 2.商业资本 3.生产性流通费用 4.纯粹流通费用 5.利润率 6.平均利润率 7.生产价格 8. 成本价格 二、填空题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通( )的比率,它是( )的转换形式,表示了( )的增殖程度。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 )|和( )。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 )是围绕商品的( )上下波动。 4.( )是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和P。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W的(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式( )。
5.商业资本是从( )当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 )资本。
6.商业利润来源于( );商业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来源于( );商业资本执行的事( )的职能即( )的职能。
4.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必然引起银行的垄断,因为( ) A.通过大银行屯兵和排挤小银行 B.战后垄断引起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C.小树大银行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区的高额银行利润,有必要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D.银行的集中,是少数大银行容易达成协议,有可能形成垄断 5.资本输出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 ) A.商品输出有了很大的发展 B.资本输出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
C.许多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朱剑瓦解,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D.落后国家的铁路、港口、码头和邮电通讯业已经或正在修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E.落后国家的土地,原料、劳动力价格低,资本缺乏,能确保投资取得高利润 6.资本输出的后果对经济落后国家来说是( ) A.促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其经济畸形发展,依赖性增强,政治上从属于帝国主义 C.可以获得一定的援助 D.可以得到先进国家的技术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国有经济
B.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经济 D.混合联合公司
8.西欧经济共同体的积极作用有( ) A.加速了个成员国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B.推动了个成员国在政治上结成联盟 C.协调了个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关系
D.推动了个成员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9.实现了“拥挤起操纵机器”的科技革命是( ) A.第一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10.垄断统治下的竞争型石油(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垄断资本已经不需要W输出
B.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家手中大量过剩资本的最好出路 C.国内生产足以满足社会的一切需要
D.资本输出可以带动W输出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是为了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 ) 2.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 ( ) 3.战后发达国家推行经济的“计划化”,因而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 4.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 ) 五、简述题
1.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形式?其实质是什么? 3.战后资本输出有何新特点? 4.垄断利润的要来源是什么? 5.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哪些?
6.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寡头是如何实现其统治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六、论述题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2.你是怎样认识西欧经济共同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联系入关的实际) 3.请你概括出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
第十章 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全球化 2.跨国公司 3.经济一体化 4.国际价格 5.经济全球化 6.国际价值 7.区域经济集团化 8.资本输出 9.借贷资本输出 10.生产资本输出 二、填空
1.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有( )和( )。
2.跨国公司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 )和其他形式,在国外设立( )和( )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投资活动,以获取( )的大型垄断企业。
3.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大体有( )、( )、( )三种。
4. 经济全球化是指( )、( )、( )及( )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
5. 国际价值是由( )来决定的商品的价值。
6.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内部的( ),提高集团在国际经济中的( ),为集团成员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7.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 )、( )、( )、( )、( )六种类型。
三、选择题(单、双、多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 A.借贷资本国际化 B.商业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国际化 D.跨国兼并、收购
E.国际卡特尔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原因有( ) A.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而出现了日益庞大的过剩资本 B.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
C.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D.新科技革命的必然产物
E.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结果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市场国际化 E.分工国际化
4.区域经济组织的形式主要有( ) A.经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E.货币同盟
5.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有( ) A.利益原则 B.全球原则 C.变动原则 D.制度趋同原则 E.持续性原则
6.制定世界经济运行制度和规则并监督其执行的三大世界经济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E.联合国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的全球均衡发展。
3.区域经济集团化就是一个区域内的多个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4.区域经济集团化或经济全球化可以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五、简述题
1.简述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新动向。 2.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内容和本质。
4.我国如何对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各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6.借贷资本国际化产生的原因和商业资本国际化的特点各是什么? 7.生产资本国际化的原因和特点各是什么?
) 8.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对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9.区域经济一体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几种形式?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的协调机制? 2.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3.试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正在阅读:
政治经济学题库04-29
人工智能作业题及答案06-22
长沙四大名校初一分班考试试卷一11-23
锻造工艺包括哪些内容04-13
特殊气藏的开发与开采 - 图文11-17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遗失04-28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工程材料 试题答案 陕科大12-0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35)10-06
第一次学游泳作文700字07-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政治经济学
- 题库
- 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及答案
-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 大一学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 环氧己烷反应器设计
- 智联招聘:80、90后跳槽成常态 一线城市引领跳槽风向
- 轻钢厂房毕业设计计算书-张家港汽车配件厂2 - 轻钢厂房设计
- 广东省十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 Word版含答案
- 货币银行学习题集
-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总
- 经典英文对白
- 2014年秋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2.2、整式的加减同步练
-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探究
-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1-4答案
- 1501船舶轮机管理手机版大管轮题库
- 《操作系统》模拟试卷3及参考答案
- 教学设计
- 组合数学引论课后答案
- 发酵行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