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矿 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03 19: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鹤煤公司二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 制:

审 核: 科 长: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矿 长:

二0一0年一月

1

第一章 矿井及井田概况 第一节 井田及井田基本情况

二矿1955年10月开始建井,1958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服务年限42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63万吨/年,本矿开采对象为二到末期。

二矿采用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走向长壁采煤法。生产分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0米以上,二水平标高 0~-180米,三水平标高-180~-320米。

第二节 位臵交通

二矿位于鹤壁矿区中北部,南距鹤壁市区约6Km,东距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约22Km,有鹤壁至新市区的主干公路与107国道相连,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二矿交通位臵示意图见图1。

井田范围西南起至二1煤层露头,西北以F1、F104和F21-1断层与一矿为界,东南至F3、F100断层,东北到-400米标高左右与四矿为界。地理位臵:东经114°07′39″—114°11′19″,北纬35°55′53″—35°59′23″。井田平均走向长5.4km,平均倾斜宽1.0km,井田面积5.4098km2。

第三节 地形地貌

地貌属山前丘陵阶地,地面标高160—250米之间,一般200米左右。 主井井口标高为214.4m。

第四节 气象、水文

本矿区属北温带大陆型干旱性气候,建井以来,年平均最高气温

2

1

煤,一、二水平已基本开采结束,三水平开采已

16.3?,最低13?,最高气温42.0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年最大降水量1394.8mm,月最大降雨量699mm,年最大蒸发量为2895.0mm。最小为1859.3mm。

第五节 地 震

根据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所示,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第六节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1、2009年度本矿正常涌水量为190 m3/h左右,其中一水平涌水量为90m3/h,三水平涌水量为100m3/h。

预计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0 m3/h左右,其中一水平最大涌水量为250 m3/h,三水平最大涌水量为150m3/h。

2、我矿为两级排水系统,首先由三水平水仓排至一水平后,再由一水平排至地面。其中一水平共四台水泵,水泵型号为200D43×7型,综合排水能力858 m3/h,三水平共三台水泵,水泵型号为D450×-60×7型,综合排水能力767 m3/h,一、三水平排水管路均为两趟φ10寸管。 3、2009年5月份我矿进行了水泵联运试验,经测试主排水系统正常,排水设备、配电、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水泵的整体排水能力满足矿井涌水量的要求,防治水系统能够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鹤壁煤田已经调查确认的主要含水层有5个,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O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碳酸盐裂隙含水层(C3L2、C3L8),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二1煤顶板、底板

3

砂岩),第三系冲击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N)。主要含水层多位于二1煤下。

精查时期做了14个孔的简易水文工作,杨14孔做了抽水试验,在布臵的专门水文地质孔(杨10)中,原设计做七次抽水试验,由于次要含水层作混合抽水未达到设计要求,O2及C3L2中的含水层,由于孔内事故未做抽水试验,杨14孔在探至断层时曾用提筒抽水,求出了单位涌水量(0.046L/S.M),杨7孔探至F3断层带上(二1煤及其它含水层与奥陶系灰岩接触),为进一步做工作,并在报告中论述“杨14、杨7、E1孔见断层水不强,对开采二1煤无大影响,奥陶系灰岩之顶板为粘土页岩,其厚度为10~17m,能起隔水作用,它对煤层及巷道充水的可能性很小”,忽视了主要含水层对生产的威胁及规模较大的断层的导水性。

三水平补充勘探时期,对部分钻孔做了简易水文工作,并依据一矿水文地质资料对二矿三水平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简单评述。

在原地质精查报告中,根据各种参数采用大井法及比拟法计算,预计了矿井的涌水量,开采初期矿井涌水量为250m3/h,开采中期为322 m3/h,开采末期为374 m3/h,选用参数来自西天、大新矿,西天矿开采深度浅,面积小,距本井田较远,大新矿与本井田相邻,水文地质条件相似,但其部分资料无确切记录。

实际矿井开采初期涌水量最大83.58 m3/h,最小37.15 m3/h,平均48.04 m3/h(1959年矿井涌水量)开采中期最大117.50 m3/h,最小98.00 m3/h,平均105.62 m3/h,(1972年涌水量),开采末期矿井涌水量最大230.90m3/h,最小187.92m3/h,平均203.23m3/h(2005年矿井涌水量)

4

预计涌水量大于实际涌水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参数选择不准所致。

第三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 层

本区煤系地层全部被第三、四系地层掩盖,区域地层走向为北东向,向南东倾斜,倾角7~36°,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

底部为灰色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中下部为黑灰色花斑状石灰岩,中上部为纯质石灰岩及黄灰色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上部为青灰色纯质石灰岩,厚度约600m,钻孔揭露最大厚度401.80m,其顶界面为凹凸不平的古风化壳,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并在矿区西部的太行山区广泛出露,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石炭系(C)

1、本溪组(C2)

底部为灰色鲕状铝质泥岩夹紫红色铁质泥岩,中上部为砂质泥岩、砂岩,夹煤线,间夹2~3层薄层透镜状石灰岩,本组地层平均厚度35.24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2太原组(C3)

本组地层系本区含煤岩系之一,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浅灰色细、中粒砂岩、深灰及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和煤层组成,砂质泥岩中含植物化石、夹黄铁矿及菱铁质结核。本组地层含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以次为L1~L9,其中L2、L8厚度较大,且发育稳定。本组共含煤8~10层,统称一煤组,底部的一11煤、一21煤和一22煤组成下夹煤组,其

5

中一11煤和一22煤发育较好,层位稳定,一11煤在二矿大部分可采,其余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本组地层平均厚度132.86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二叠系(P)

1、山西组(P11)

由砂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所含煤层为二煤组,底部的二1煤是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结构简单,除二1煤外其余均不可采,砂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次为长石,钙泥质胶结,层面富积大白云母片,其中S9、S10、S11砂岩和铝土质泥岩发育稳定,岩性特征明显,是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地层厚度一般107.00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下石盒子组(P12)

由灰绿色石英砂岩、灰绿色夹紫斑泥岩,砂质铝质泥岩组成。砂岩中含泥质、铝质泥岩包裹体以及褐色矿物和棕云母,具波状层理及斜层理,钙泥质胶结,其中S13、S14砂岩和铝土质泥岩发育稳定,岩性和物性特征明显,是良好的标志层,砂质泥岩为灰及青灰色夹紫斑,铝质泥岩局部具菱铁质鲕状结构,与华北A层铝土层位相当。本组地层厚度83.55~102.42m,平均92.88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3、上石盒子组(P21)

下段由灰绿色及灰白色石英砂岩、青灰及灰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组成。中部以灰白色石英砂岩为主,胶结物以钙质为主,次为硅质,泥质青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夹紫斑。

6

上段为平顶山砂岩段,间夹数层泥岩和砂质泥岩,砂岩为灰绿带紫红色,局部灰白发肉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钙、硅质胶结,岩性坚硬。本组地层厚度454.01~602.15m,平均厚度533.30m,与上覆第三、四系松散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四、新第三系(N)

主要由鹤壁组及庞村组的土黄色,黄褐色粘土,砂质粘土、灰色细中粒砂岩、浅灰色淡水湖泊相灰岩、薄至厚层状砾岩组成,砾岩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含粗砂岩和燧石,泥质胶结,砾岩层中发育有不同规模的假岩溶,本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厚度在0~207.28m之间,平均厚94.72m,与上覆第四系松散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五、第四系(Q)

以黄土为主,次为黄褐色亚粘土、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及白色菌丝体,底部常夹小砾石,第四系厚度0~18.92m,平均厚7.10m。

第二节 构 造

本区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降带之间过渡带的南端,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36°,一般20°左右,总的构造形态为单斜。

二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其中以断层为主,褶曲较少,井田的构造形态由断层控制,其中F1、F104和F21-1断层为西北部边界,F3、F100断层组成东南部边界,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压扭性正断层为主,多呈平行斜列展布,与区域性煤层走向斜交。

7

精查报告中叙述“对本区的构造类型尚无成熟意见”,因此,未确定构造类型,根据已开拓工程的实际揭露情况,次级断层较多,构造复杂,因此,按照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中关于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的有关规定,井田总的构造类型定位Ⅱ类。

一、大中型断层 (1)张扭性正断层

F1:为一、二矿井田边界断层,走向北东25~44°,倾向北西,倾角47~70°,走向控制长度5000m,最大落差80m,断层带宽0.5~9.0m,充填物为富水灰白软泥,粉面状煤及粉砂岩,断裂垂直面擦痕比较明显,断层被一、二矿巷道所控制,北与F104断层斜交复合。

F3:为东南部南段井田边界,走向北东20~45°,倾向北西,倾角45~85°,下缓上陡,走向长达8000m之多,落差580m左右,井田控制段长600多米,断层带宽度1~15m.充填物为灰色软泥岩,向南西方向延展出煤层露头以外,向北东方向延展进入三矿井田北部。

F4:为一水平东头采区下部井田边界,走向北东20~45°,倾向北西倾角25°,走向控制段长880m,最大落差50m,断层带宽度1.5m左右,充填物为富水灰色泥岩,该断层向北东延展与FE3断层斜交复合,向南西方向延展出二1煤露头以外。

FE3:位于一水平大巷东头采区车场附近,走向北东33°,倾向北西,倾角51°,走向长600m,落差51m,断层带宽度1.0m,充填物为粉面状煤,向南西延展与F4断层斜交复合,向北延展到24上山以北分叉尖灭,断层位臵已被严密控制。

8

F22:位于本井田南中部,走向北东30~35°,倾向西北,倾角35~80°,井田内走向长3000m,最大落差80m,断层带宽0.15~6.50m,充填物为灰色软泥岩,粉面状煤及粉砂岩,断层面有垂直擦痕叠加斜擦痕侧伏角25°,上盘向北东35°方向滑动,断层位臵已得到严密控制,向北东延伸到主付暗井分叉尖灭,向南西延展出煤层露头之外。

F25:位于南翼二、三下山采区下部,紧贴F3断层平行展布,走向北东35°,倾向北西,倾角72~75°,走向长1600m,最大落差35m,向北延展与F100断层斜交复合,断层位臵已得到严密控制。

FS20:位于井田中上部,走向北东37°,倾向北西,倾角40°,走向长3000m,最大落差25m,断层带宽0.5~1.0m,充填物为灰白色软泥,断层位臵已被巷道控制,向北延展到一水平人行道上山以北分叉尖灭。

F104:位于二矿北翼风井附近,走向北东12°,倾向北西,倾角40~70°,由一矿井田切断F21-1断层进入本矿井田,呈马尾状分叉尖灭,总落差80m,最长一支1400m,在三水平总回风巷揭露,落差为14m,断层带间夹0.4~0.6m,黑色软泥岩,擦痕侧伏角15~20°,方向北东30°,断层带两侧节理发育。

(2)压扭性正断层

F23:位于南翼二、三下山采区上部,紧贴F22断层平行展布,走向北东36°,倾向南东,倾角76~90°,走向长700m,最大落差40m。断层带间夹页片状泥岩,断层面不平,但光滑感格外显著,有垂直擦痕和倾斜擦痕,该断层在平面展布上呈反S状,断层位臵已得到严密控制。

F100:井田东南部中北段井田边界,走向北东25~45°,倾向南东,

9

倾角52~77°,走向长7700m,最大落差549m,该断层是有4条以上大中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靠近井田一侧,每条断层的破碎带宽0.5~5.5m间夹挤压透镜体,泥岩含糜棱岩,断层面比较光滑,在平面及剖面以上呈舒缓波状,擦痕侧伏角20~52°,上盘滑动方向南东50~20°,该断层向南西延展与F3断层斜交复合,在复合点以北形成贾家地堑,向北东延展一直到龙宫井田以远,80—10孔以南断层位臵已得到基本控制,以北控制不足还会有一定的摆动。

F21-1:位于北翼三水平上部,为一、二矿井田边界断层,走向北东25~44°,倾向南东,倾角65~70°,走向长1500m,最大落差50m,南部被F104断层切断,向北东延展30-1钻孔上部尖灭。断层位臵已得到基本控制。 F022:位于北翼三水平上部,走向北东62°.倾向南东,倾角62~85°,走向长800m。最大落差20m,该断层由73-18钻孔控制,在3601、3603工作面揭露其一系列分支断层,最大落差10m,断层位臵已得到严密控制。

二、褶曲

二矿勘查和生产期间控制的褶曲主要有以下几个: 23号向斜:

位于一水平西部,向北东方向延伸经南翼二水平,二下山采区中部一直进入贾家地堑,轴向为北东22~65°,向东倾伏,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地层倾角大于30°,南东翼倾角18°左右,该向斜被采掘工程控制。

24号背斜:

位于北翼二水平下山采区及三水平地区,贾2孔~283-21孔一带,轴向北东45°~50°.上部受F1断层的切割及小断层的影响,背斜形态不

10

第三节 隔水层

1、本溪群隔水层:该段岩层,除两层灰岩外,主要是泥灰岩铝质泥岩以及砂岩泥岩等弱透水层(占本群地层1/2左右),能起到很好的隔水作用,但在断层带附近或隔水厚度较小的地区,隔水性能有所减弱。

2、二1煤底板至C3L8灰岩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了隔水层,厚度31.97~68.31m,平均39.95m。

3、二1煤顶板隔水层:二1煤顶板上由砂质泥岩等构成隔水层,因厚度不大对一次采全高时起不到隔水作用。

4、第三系粘土隔水层:目前二矿在北翼三水平深部开采,处于导水裂隙带之上的第三系粘土隔水层,连续大范围地分布,对阻隔地表水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节 矿井充水条件

1、老窑、老空水

本矿南翼一水平上部,从中央风井以北,往南到煤层露头2500多米,煤底标高+60水平以上地区,有60多个老窑分布,储存大量积水,根据精查报告中估算数字约1583175m3,我矿在南翼一水平的开采过程中,按照规程中有关探放水规定,在探放水地区,加强观测,发现掘进头煤层有渗水、滴水、淋水等象征,立即停止掘进,进行探放水,在施工中坚持贯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目前我矿南翼地区边界已发生变更,部分采空区划归地方煤矿,因火区原因该区已全部密闭,无采掘活动。

2、含水层水

16

依据井田内突水资料,二1煤顶、底砂岩(S9 S10 S11)裂隙水和C3L8

灰岩岩溶裂隙水是开采二1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井下的探放水孔,地面封闭不良钻孔,也是C3L8和二1煤顶、底板砂岩水涌入矿井的直接通道。

二1煤顶底板砂岩水一般在单元采空区初次放顶后,进入回采工作面或井巷工程揭露构造破碎带及裂隙进入井巷,一般水量不大,且补给量小,容易疏干。

C3L8灰岩水主要通过巷道直接揭露构造裂隙(断层为主)涌出,突水时,初出水量较大,水压较高,但水量、水压衰减很快,如二水平南、北翼大巷施工的疏(放)降压钻孔,初始水压达4~5.5kg/cm2,但随着钻孔水的疏放,水量压力逐渐变小,现在已无压。二、三水平C3L8突水点均呈现出初出水量大,水压高,但水量、水压很快衰减的特点,C3L8灰岩突水点大部分布在南翼地区,且水量较大,北翼水量较小,因此显示出C3L8含水性不均,且随开采深度延深有下部发生突水时,上部出水点被逐渐疏干的特点。

对C3L8灰岩含水层进行疏放降压时解除其对矿井生产威胁的有效手段。

O2、C3L2灰岩水,对煤层有50~60kg/cm2的水头压力,在隔水层的阻隔下,一般不会直接溃入矿井,但通过断层补给C3L8与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如遇较大落差断层揭露O2、C3L2含水层则直接向矿井充水,因此O2、C3L2灰岩含水层是二1煤层开采的间接含水层,当沟通其它含水层时,水压高、水量大。

对O2灰岩和C3L2灰岩防治措施。

17

(1)井田边界落差较大的断层,如F1、F21-1、F3要留足足够宽度的防水煤柱,以保证矿井生产安全。

(2)井巷通过断层揭露含水层并有O2、C3L2灰岩水补给,要立即进行钻探注浆封堵(二矿南翼一煤组石门 新付井东码绕道及东头村办煤矿出水点封堵取得较好成效)

(3)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并注意对不同出水点化学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掌握矿井涌水量里不同含水层的成分,帮助更准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和对含水层的判别。

(4)排查钻孔的封闭情况,以及所处部位、揭露的层位等,防止发生突水事故。

第五节 矿井充水状况

根据2009年矿井涌水量实测数据,矿井涌水量平均为188m3/h。构成如下:

出水地点 南翼大巷口 清水泵房密闭墙 新付井东码绕道 180水仓口 北暗斜井车房 -225水仓口 -382水仓口 三水平老机车库 主皮带中部 主轨道下部 涌水量m3/h 52.5 15.9 5.4 17.4 4.6 所属含水层位 涌水量构成 备 注 O2 39.3% S9,S10 5.5 7.5 20.4 7.0 12.6 C3L8 18.6% 42.1% 18

-347大巷 280大巷口 三水平图表室 合 计 12.1 4.5 22.6 188 188 第六章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第一节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评价

一、我矿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O2灰岩含水层、石炭系C3L2含水层、石炭系C3L8含水层、二1煤底板S9砂岩含水层、二1煤顶板S10砂岩含水层、第三系砾岩水。

1、我矿现已进入残采阶段,没有开拓巷道,生产地区基本全部位于二1煤顶、底板附近,封闭不良钻孔已基本进行处理,本矿防治水工作主要以探放本矿采空区、老巷积水为主。我矿深部开采已近尾声,裂隙发育,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含水层(S9、S10),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补给条件一般,我矿水文地质类型符合中等。

2、据二矿地质报告资料,在一、二矿井田范围内统计的20个揭露该含水层的钻孔中,只有12-1、17-2两孔(一矿井田)严重漏水,六个孔做了简易抽水实验,单位涌水量为q=0.011~0.6242L/S.m,平均为0.1334L/S.m,介于0.1<q≤1.0之间,我矿水文地质类型符合中等。

3、我矿存在老空区积水,位臵主要位于南翼地区下部,积水面积:195200㎡,积水量468480 m3,我矿南翼地区由于火区对我矿安全的威胁,已全部密闭。北翼地区深部有少量老空区积水,我矿在此处已无资源可采。我矿水文地质类型符合中等。

4、我矿2009年矿井涌水量平均为188m3/h。介于180<Q1≤600之间,

19

我矿水文地质类型符合中等,2010年元月,我矿发现南翼大巷水沟涌水量减少,该水源为奥陶系O2灰岩水,经调查分析原因:(1)二矿监管的东头煤矿在其矿内从井下向地面排水造成现在我矿南翼大巷水沟涌水量大幅减少。(2)、该矿在地面对我矿原南翼石门出水点处正在从地面打钻进行注浆封堵。以上原因造成我矿现矿井涌水量平均为140m3/h左右。如果东头煤矿停止排水或最终堵水效果不好,预计我矿矿井涌水量还会恢复原状。

5、我矿1980年3月20日南翼一煤组石门掘至223m处,爆破裂隙沟通了C3L2灰岩发生突水,出水点标高+17m,初始涌水量107.00 m3/h,逐渐增加到169.00 m3/h,经水质化验,认定是奥陶系灰岩水补给。如果我矿开采下部一煤组煤层,需严防该含水层突水。我矿突水量Q3≤600, 我矿水文地质类型符合中等。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难易程度评价

1、我矿自2000年以来,2008年7月13日鹤壁集东部煤柱宽条带工作面刚出切眼,放过大顶,采空区通过导水裂隙带与顶部S11,S12导通,造成突水,初始出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30m3/h,影响工作面正常生

产四天,顶、底板水一般不会对生产地区构成威胁。 2、我矿开采二1煤层,主要出水点沿通道可进入排水系统,防治水工作相对易于进行,工作难度不大,主要做好采空区积水的防治。

第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0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综合评定我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建议

1、加强对监管小煤矿的监督管理。我矿所属监管的三个煤矿是东头煤矿、广发矿和赵荒矿。东头矿位于我矿南翼现在开采二1煤层残余煤柱,该矿在地面对我矿原南翼石门出水点处正在从地面打钻孔进行注浆堵水,该矿如果封堵成功,是否有可能越界到我矿南翼深部进行开采,如果越界破坏F3断层防水煤柱,与C3L2和O2导通,将会造成淹井事故。广发矿与我矿一水平相邻,如果该矿私挖滥采破坏煤柱,与原一矿采空区积水沟通,也会给我矿造成灾难性后果。赵荒矿与广发矿情况类似。所以我矿应加强对上述三个煤矿的监管,重点是东头矿。

2、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矿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有相应资格证人员没有聘任。

3加强防治水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搞好矿井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范水灾事故知识和意识。

4做好生产地区防治水隐患排查及水质分析工作,认真分析本矿采空区、老巷积水区、积水边界及计算积水量,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5配齐专业探放水和测水设备。对矿井上、下的涌水量观测仪器、设备和钻探设备按照要进行配备。

21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综合评定我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建议

1、加强对监管小煤矿的监督管理。我矿所属监管的三个煤矿是东头煤矿、广发矿和赵荒矿。东头矿位于我矿南翼现在开采二1煤层残余煤柱,该矿在地面对我矿原南翼石门出水点处正在从地面打钻孔进行注浆堵水,该矿如果封堵成功,是否有可能越界到我矿南翼深部进行开采,如果越界破坏F3断层防水煤柱,与C3L2和O2导通,将会造成淹井事故。广发矿与我矿一水平相邻,如果该矿私挖滥采破坏煤柱,与原一矿采空区积水沟通,也会给我矿造成灾难性后果。赵荒矿与广发矿情况类似。所以我矿应加强对上述三个煤矿的监管,重点是东头矿。

2、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矿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有相应资格证人员没有聘任。

3加强防治水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搞好矿井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范水灾事故知识和意识。

4做好生产地区防治水隐患排查及水质分析工作,认真分析本矿采空区、老巷积水区、积水边界及计算积水量,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5配齐专业探放水和测水设备。对矿井上、下的涌水量观测仪器、设备和钻探设备按照要进行配备。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w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