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骨骨折的相关鉴定知识

更新时间:2023-06-08 19: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四节:脊柱、四肢及颅骨骨折

[评定标准]

脊柱损伤影响呼吸功能

4.1.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一级)

4.2.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二级)

4.3.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三级)

4.4.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四级)

4.5.3.

脊柱胸段损伤致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五级)

4.10.3.b.

胸柱畸形愈合,轻度影响呼吸功能(十级)

脊柱损伤影响活动度

4.6.3.

脊柱损伤致颈椎或腰椎严重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完全丧失(六级)

4.7.3.

脊柱损伤致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75%以上(七级)

4.8.3.a.

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50%以上(八级)

4.9.3.a.

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25%以上(九级)

4.10.3.a.

颈柱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10%以上(十级)

椎体压缩性骨折

4.8.3.b.

胸椎或腰椎二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八级)

4.9.3.b.

胸椎或腰椎一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九级)

4.10.3.c.

胸椎或腰椎一椎体1/3以上压缩性骨折(十级)

颅骨骨折与缺损

4.10.2.g.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十级)

4.10.2.r.

颅骨缺损直径4cm2以上,遗留神经系统轻度症状和体征;或颅骨缺损6cm2;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十级)

四肢长骨骨折

4.9.9.h.

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粉碎性骨折(九级)

4.10.10.h.

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线性骨折(十级)

[注意事项]

颈胸段脊柱严重畸形愈合压迫可使患者的心脏、大血管和肺等内脏器出现病理改变。特别是肺膨胀受限和肺高压引起肺泡萎陷及呼吸肌无力,可致肺心功能不全。

颈胸段脊柱严重畸形愈合后,可以压迫、挤压或牵拉食道,引起食道管腔狭窄或功能障碍,出现吞咽困难。

[判定标准]

一、呼吸功能障碍程度的区分

参见第十六章

二、腰部活动度测量及计算方法

腰椎活动度(GB/T15499-1995):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O。后伸:30O。侧屈:左右各30O。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正常为30O。

腰部活动度丧失率计算方法:同颈部活动度丧失率计算方法。

三、骺板损伤分型(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

Ⅰ型:骨折线通过骺板软骨成熟区的细胞退化层,此层软骨强度最弱。新生儿肱骨两端全骺分离、感染或佝偻病继发的病理性骺分离多属此型损伤。

Ⅱ型:与I型近似,骨折线主要通过骺板软骨细胞退化层,到达骺板边缘前折向干骺端,分离的骨骺侧带有小块干骺端骨片,骨片侧为软组织铰链所在,肱骨近端骺分离多属于此型。

Ⅲ型:为关节内骨折,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通过骨骺进入骺板软骨生长区与成熟区,然后90O转弯沿骺板软骨细胞退化层直达骺板边缘。此型损伤较少见,好发生于胫骨两端骨骺。

Ⅳ型:亦为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开始于关节面,经骨骺(或骺软骨)、骺板全层和干骺端三部分,肱骨外髁骨折和内踝骨折多属此型损伤。此型骨折不稳定,复位不良容易产生并发症。

Ⅴ型:乃垂直挤压暴力引起的骺板软骨压缩骨折,好发生于膝部和踝部骨骺,X线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早期诊断困难,若与健侧对比可能发现骺板厚度减小。由于软骨生长层细胞严重破坏和来自骺营养血管广泛损伤,常导致骺板生长功能丧失,提前闭合。

Ⅵ型:此型为骺板软骨膜环或Ranvier软骨膜沟损伤,常见踝部或股骨髁部损伤韧带撕脱骨折,X张检查显示骺板边缘骨折或缺损,骨折常涉及邻近骨骺和干骺端,处理不当局部容易形成骨桥,继发畸形。

骺板损伤分型(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

第十五节:肢体瘫痪与躯体感觉缺失

[评定标准]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4.1.1.c.

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一级)

4.2.1.d.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二级)

4.3.1.e.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三级)

4.4.1.c.

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4级以下)(四级)

4.1.1.d.

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一级)

4.2.1.e.

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二级)

4.3.1.f.

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三级)

4.4.1.d.

偏瘫或截瘫(肌力4级以下)(四级)

4.5.1.e.

偏瘫或截瘫(一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五级)

4.6.1.c.

偏瘫或截瘫(一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六级)

4.7.1.e.

偏瘫或截瘫(一肢以上肌力4级)(七级)

4.5.1.f.

单瘫(肌力2级以下)(五级)

4.6.1.d.

单瘫(肌力3级以下)(六级)

4.7.1.f.

单瘫(肌力4级)(七级)

4.7.1.g.

半身或偏身型完全性感觉缺失(七级)

4.8.1.c.

半身或偏身型深感觉缺失(八级)

4.9.1.e.

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缺失(九级)

4.10.1.g.

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分离性缺失(十级)

4.10.1.h

一肢体完全性感觉缺失(十级)

4.10.1.i.

节段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十级)

4.3.1.c

双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三级)

4.5.1.d

单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五级)

4.9.1.d

双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九级)

4.10.1.d

单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十级)

4.3.1.d.

严重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三级)

4.10.1.e.

轻度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十级)

[注意事项]

为了使检查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与可比性,应使操作过程严格规范化。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位,要特别注意使关节处于正确的角度。

2.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3.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有临床意义。

4.肌力记录采用六级区分法。

5.肌力测试不适用于上位运动神经损害的运动功能评估。

[判定标准]

一、 动功能的检查

根据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

0级——肌肉完全竣痪,肌肉无收缩力;

1级——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活动关节;

2级——无地心引力时可活动关节;

3级——对抗地心引力时能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较大阻力,但较正常者弱;

5级——正常肌力。

二、单瘫

指仅出现一个肢体瘫痪者。如:周围神经丛或神经根受损则可导致单瘫伴肌肉萎缩,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肌张力低下,符合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脊髓前角病损可有肌萎缩,肌张力低下,但无感觉障碍;若伴分离性节段性感觉障碍则考虑为脊髓空洞症;大脑中央前回的某一局部病变则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的单瘫;瘫痪肢体不恒定,与情绪波动有关,伴有不符合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及不符合神经解剖的体征,则多为癔病性单瘫。

四、偏瘫

指一侧上、下肢及面、舌瘫,为皮质运动区、内囊、脑干及脊髓的病损所致。其鉴别点:一般皮质及皮质下偏瘫多不完全,或上肢重、或下肢重,可伴有癫痫发作,及失用、失语、失认等症状;内囊性偏瘫者多为三偏征,即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偏盲;脑干性偏瘫者为交叉性偏瘫,即患侧病变平面脑神经周围性瘫,对侧平面下中枢性脑神经瘫痪及上、下肢瘫;脊髓性偏瘫者为不伴面、舌瘫的上、下肢瘫。

五、截瘫

指双下肢瘫。也有将双上肢瘫者称为颈截瘫。绝大多数为脊髓胸段的病变所致。有外伤、感染、血管病、中毒、遗传变性病、脱髓鞘病、肿瘤等,还有脑性、癔病性截瘫。

六、四肢瘫

指四肢均出现瘫痪。可为神经性或肌源性。双侧大脑及脑干病变者可有真、假延髓性麻痹、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痴呆等;高位颈髓病变者可伴有延髓性麻痹,但无痴呆、面瘫等;颈膨大病变者为双上肢弛缓性、双下肢中枢性瘫痪;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痪。常伴有主观感觉障碍,如疼痛、麻木等,以及客观感觉障碍,如手套、袜筒样痛温觉减退等。

七、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或震颤等。根据其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表17)。

表17,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分级

重度运动障碍

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需由他人护理。

中度运动障碍

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轻度运动障碍

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wf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