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1 08: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2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

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3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如何理解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如何?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3.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这种辩证关系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 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不断运动着的,永不停息,因此新事物,新情况必定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对新事物视而不见,但更不能盲目的认识它们。世界上的每种活动、行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规律,找到方法即可以事半功倍。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一样,其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忽略它们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将它们隔绝起来认识,更不能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正确科学的认识事物。

二 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通过上一条的认识,我们知道,工作应该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那矛盾的普遍性关系和特殊关系的辩证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种经历,在面对新的事物或进行某种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亲身经历试验找到一个或几个个体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一个或几个的工作了。但为了完成更多或这一类工作,我们会把自身的经验作原料,提炼总结出一套有着规律性、普遍性的通用规则,使这套规则可以适用大多数个体。这样就结束了么?没有,我们最终为了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必将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调整通用规则,使之最终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这种我们都经历过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普遍——特殊”。在现实中这种工作方法有很多例子,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三 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认为这一条可以算作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工作,自然可以运用矛盾的普特的辩证关系来更好的进行。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

4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 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 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有很多可以举的例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无不是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w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