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演讲稿- 副本

更新时间:2024-04-21 23: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播出时间2016-09-09 导师选题 主题:导师 鲁豫 主题:跨界 乐嘉 选手 赖佩霞 熊浩 马丁 马慧娟 演讲题目 《孩子也是导师》 《万世师表》 《翻越舒适圈》 《跨界农民》 导师 乐嘉 鲁豫 乐嘉 鲁豫 票数 1+80=81 4+120=124 3+111=114 2+89=91 结果 淘汰 晋级 晋级 淘汰 万世师表

熊浩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孔庙,跟着人群走过那个叫学海的小池塘,跨过礼学门的牌坊,进入大成殿。只见正前面站着一个合手而立的夫子,他的前面有龛台,龛台上有牌位,牌位上有一行小字。我透过人群仔细看,那上头的字是“万世师表”。我长大了,我明白,这四个字对中华民族无比隆重,它用来专门修饰那些我们这个文明的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

坦率说,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现实。我们所占据的这个现实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导师这个词,多少恐怕也受人污染了吧。什么人都敢称导师,教人唱歌、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教人创业,所有人都称导师。我不是说这样的称呼错了,我是说有一点不甘。你会不会有的时候有一点迟疑,就是,这世上除了那些教人成功的人,还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人。他以他的生命质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

我大学时代到安徽支教,从上海出发,火车转汽车然后步行,最终到达了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的一所小学。第二天一早,我和太阳一起起身,来到学校当中推开教室的门,发现孩子的眼睛,被阳光照得无比澈亮。我们拿半截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这帮大孩子和山里的娃一起在红旗下嬉戏,那个声音放肆得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得那些村里的孩子家长都好奇地往里望。

我拿到导师这个题目,进入我头脑的便是那大别山深处的朗朗书声,便是那孩子眼睛,便是求知的精神,以及在那个小小的校园当中的白墙上,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话。他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问校长这是谁说的,校长说,我们安徽老乡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里诺易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1917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梦想着享受成功,而是要重新定义何谓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

1917年,先生目之所及之中华全是面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陶行知说这病根乃在教育。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那时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陶行知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陶行知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四百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若在北京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他移居

1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到南京郊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他和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事师表”。

先生说,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说,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往我把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

我们回头看我们当代的社会,导师这个名词多少开始变得廉价了。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渐渐地我们忘记人格。在今天,导师这个名词变得愈发功利了,我们更多地把师生之谊看成一种雇员与雇主的经济关系。我们称导师为老板,渐渐地我们忘记了先生。我们今天讨论陶行知,我们今天演说陶行知,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

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初为人师,想必经时光之洗练,我也会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名山苍苍江水攘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父,全是教人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孩子也是导师

赖佩霞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那些年纪比我们大,学历比我们高,比我们优秀的人,才足以能够当做我们的导师。但是,最近这几年,我发现以广义的方向来讲的时候,只要是在我们生命当中曾经给过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引导跟指引的人,就足以当做是我们的导师。如果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我生命当中有两个人,一直是我觉得我要去教育他们的人,没有想到在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时刻,反而是她们,给了我生命重要的启示跟启发。这就是我的两个宝贝女儿。

先说我的小女儿,我跟我先生都是第二次婚姻,我们两个人都各自带了两个孩子。很多年以前,我的先生心脏开刀,他住在美国的两个孩子就来到台湾看他。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

2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见面,所以我心里面很兴奋,很忐忑,也很担心。我担心的是,因为我听过太多故事关于后妈难为,有很多时候,即便我们付出了好多的心血,他们也不见得心领。特别是当我们看到孩子,当她们卡在中间,希望能够去安慰自己母亲的情绪的时候,很多时候她们的焦虑,她们的担心,她们当中的挣扎,其实在咨询师的角色里面,我经常看到,所以我的担心是有我的道理的。

所以,这一天要跟两个孩子见面之前,我就必须要打起精神,做好心理建设。我就跟我的女儿说:OK,妈咪准备好了,没有关系,如果哥哥姐姐不喜欢我那是正常的,如果他们喜欢我,那才叫奇迹。这个时候,十来岁的小女儿就看着我说:妈咪,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不喜欢你?你对人那么好,哥哥姐姐如果不喜欢你,是因为你的角色,而不是因为你这一个人。

当初她这一段话,就像大师开示一样醍醐灌顶。是的,没错。忽然之间,我心里面的一块大石头就放了下来。我绝对没有想到,我心里面藏了这么久,这么多年担心的事情,让她一句话就让我得到疏解了。孩子单纯的眼睛,一眼看穿成人世界的复杂。就在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孩子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导师。

对我帮忙很大的有她,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大女儿。先说一说我自己吧,我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从小我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我小时候长得很可爱,所以有一些人他们特别喜欢我。但是,当其他的小孩,他们的父母亲或师长或他们喜欢的人喜欢我的时候,疼我的时候,他们就会欺负我。他们不用手欺负我,他们用语言,他们说:杂种,杂种,你这个没爹的孩子。每次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就像被撕裂一样,我气、我恨,但是因为我的性格内向,我也很安静,所以我从来不反击,所有的痛都往心里面去,纠葛了我多少年。

一直到了有一天,我的伤痛有了曙光。我大女儿大概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妈咪,有一个小男生想要找她到家里面去玩。那小男生家里面,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他们年纪相仿,所以我们就到他家里面玩了。正当我跟这个妈妈我们在客厅聊得开心的时候,我就听到房间里面传来一声惨烈的尖叫声,我立马冲了进去。我一进去看,我傻了,我看到我的女儿双手抱着她凌乱的头发,嚎啕大哭。另外一边是那个小女生,双手紧紧抓着从我女儿头上扯下来的头发。

就在那一刻,我心如刀割,我眼泪止不住地就掉了下来。这个妈妈非常尴尬地就说,妹妹你怎么可以去抓人家的头发呢?妹妹说,哥哥怎么可以把那个披风给她啊。一问之下,我才知道,原来哥哥把他最心爱的超人披风披在我女儿身上,而这个披风,他从来都不准他妹妹去碰。所以,当这一幕哥哥把披风给我女儿的时候,这女儿的嫉妒心,这小女孩的嫉妒心,就让她奋力地去扯我女儿的头发。

听到这里我心都碎了,我在想人的嫉妒心好可怕,即便你什么都没有做,你也没有伤害任何人,只是因为有别人喜欢你,对你好,你就成为了箭靶。当下我非常感慨,但是基于礼貌,我什么也没多说,我就抱着女儿回家去了。沿路上,我女儿一直哭,她非常的无奈,她很受伤,我也含着眼泪一直不断地去安慰她。

有趣的事情来了,过了几天之后我女儿跟我讲:妈咪,妈咪,那个谁谁谁找我去他们家玩。这开什么玩笑?前几天记忆犹新,我怎么有可能让我的心肝宝贝女儿再一次去接触这样的事件,我本能地想要制止。但是我看着她那个充满期盼的眼神,我停了下来,问她说:宝贝,你真的想去吗?她好开心,她笑得好大,她说:好啊!她这一声好,打开了我另外一个视窗,这不就是我们人心当中最崇高的宽容嘛。

我想了一想,我看着她,难道我真的就要因为我自己的害怕恐惧跟担心,就遏制了她这方面的发展吗?我看着她那个眼巴巴等着好消息的眼神,她好像在告诉我说:妈咪,没关系,

3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我们再给她一次机会好吗?她的眼神说服了我,我让她去,而她那天也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有人就问我说,这可能是孩子的忘性高吧。不,一直到今天她都还记得那天发生的事情。

我跟我女儿,两个人在童年都受过伤,而她做到了宽容,而我无法释怀。我多么希望,我多么希望能够就像她一样,三天,三天就长出宽容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说我做不到,我告诉你,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大师、导师,能够过得了这关的没几个。我看到我女儿,从受伤、不畏惧、信任,在很短的时间愿意给对方机会重修旧好,这是多么不容易事情,这整个过程正是我这一辈子,所需要学习的最佳榜样。

我的小女儿的一句话让我放掉了心中多年的石头,我的大女儿她的宽容让我知道我可以做其他不同的选择。我们很多的人家里面都有小孩,身为母亲,我们都觉得我们要教他都来不及了。才不,孩子不只是单纯天真,而且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大人每天在教他的东西,他们就像镜子一样,在重要的时刻会反射回来,教导我们。也许,你家里面没有小孩,但是我相信你有家人甚至于一些长者,他们经常在那个重要的关键时刻里面,给予我们一句茅塞顿开的一些带领。这些人就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导师。

其实导师就在不远处,只要我们睁开眼睛,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的那些答案,可能就会从他们身上显现出来。今天在这里,我要谢谢所有教过我的导师,我要谢谢你们的导师。因为你的导师跟我的导师,才让这个世界能够更美,更好。最后我要谢谢在场的每一位,因为你,一定是某一个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导师,我要在这里谢谢你。谢谢鲁豫老师,谢谢乐嘉老师,谢谢各位。

翻越舒适圈

马丁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里约奥运会最火的中国运动员的是谁?”“张继科”“有一个人,她人称‘洪荒少女’,她的名字叫?”“傅园慧”。

对,傅园慧太逗了,我看那个视频之后,忍不住在家里模仿她“不到59秒?啊?我游得这么快”把我女儿吓坏了,我女儿说,爸,你怎么了?我说,没事,爸爸下巴有点不舒服。特别可爱这个女孩,火了之后有网友给她留言说:你别游泳了,你转战影视界吧,参加咱们《跨界喜剧人》,然后再参加一下《跨界歌王》,再上一下春晚,至少能红500年。傅园慧本人不乐意了,她发了微博说“我不是网红,我不是表情包,我是职业运动员。”对不起,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从运动界游到了娱乐界。因为这个时代,跨界无处不在。

除了她之外,我们随口还能说出一堆跨界的例子,比如说汪峰,一个歌手,唱着,唱着,唱着,就唱出一个耳机;还有田亮,他跳着,跳着,跳着,就跳上了舞台。听到这儿可能有人心里会不舒服,会愤愤不平:马丁,你说的这些人,非富即贵,跨界这种游戏,他们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可是这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卖早点的,下班以后给手机贴膜;一个小职员,下班以后开网店发货,这能叫跨界吗?大哥,这顶多叫兼职吧?

没错,跨界这个词,在被发明的第一天就仿佛自带光环,你能闻到一股成功和时尚的味道。但是,事情本该如此吗?跨界只能是名气加资本的互联网游戏吗?No!跨界只能是特殊阶层的强强联手吗?更No!这种理解有偏差。跨界,在我看来,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路,是一种联合,更是一种突破,是关于技术,但更关乎精神,一个人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和选择的权利。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个人发展的跨界。跨,跨越,超越;界,边界,界线。好,我们所有人,我们最该跨越的,又最难跨越的界限是什么呢?世俗的观念,家庭的守旧,还有内心的恐惧。每一个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说,你要守规矩,别越界。

我小时候就想考北京广播学院,想当主持人,我爸不同意,斗争失败了我就学的法律。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在清华大学教留学生汉语。当时,一个月基本工资

4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加课时费,能挣1万多块钱。那是2001年,当时北京房价才3000多块钱一平米。还有更美的,工作稳定之后,我们家登门介绍对象的阿姨就多了,她们都问我妈“你儿子是干什么工作的啊?”我妈强忍住内心的骄傲,云淡风清地告诉她们“嗨,就是个大学教书的。”哎呀妈呀,我一下能收这么厚的照片,全是漂亮姑娘。

但是总觉得内心有一丝不甘。我那个小小的梦想呢?我想当主持人的那个梦想呢?它时不时跳出来挠我一下,挠得浑身痒痒。到了03年,机会来了,有个人找我去给新浪主持一场网络聊天,采访一个作家——刘墉,来自台湾。我特别高兴,我终于能够尝试一把主持人的瘾了!我用了两天时间看了他十几本书,然后呢把所有的问题写了满满的3张A4纸,记在脑子里,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

看到刘墉老师的那一刻,问题全都忘光了,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办?咬着后槽牙楞憋出来一个问题“刘老师,有网友说,你的书中充满了没有营养的励志故事和空洞的口号,可是销量却很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刘墉说“啊?这是哪个网友问的,你找出来给我看一眼。”

说实话,刘墉是个很有涵养的作家,把他送走了,总编辑马上把我叫到办公室“你是兼职是吧?来我们新浪工作吧,就当主持人,每个月给你4000块钱工资,这可是主编辑的标准。”我说“多少?4000?”“对啊,不少吧”“啊,真不少啊,我回家考虑考虑。”回家考虑了3天,或者说是挣扎了3天,我作出了决定:去,我去。当然这个决定不能告诉父母,不然会出人命的。我偷偷地,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心中充满了期待,我马上就要在新浪在主持界展翅高飞了,冉冉升起了我。入职一个礼拜之后,在空中的我,一下就摔到地上了。

为什么?首先是太累了。原来在学校的时候,每周工作16个小时,对吧,在新浪每天工作16个小时。其实身体的劳累倒在其次,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不被尊重。原来我在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恭恭敬敬地叫我“马老师好”。去了新浪,我是新人,别人说“小丁子,来一下”小丁子?马老师,小丁子,感觉像不像一下从翰林院大学士一下子变成了内务府小太监。钱也少多了,一万多变成4000,还是税前,我妈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还夸我呢,儿子最近不错啊,不乱花钱了,我心里说,妈呀不是不乱花了,是没钱可花了。

好吧,这些我都能忍受,但是有一件事我不能忍,我现在想起来都生气,在我入职新浪之前他没有主持人这个岗位,所以我入职之后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的是编辑,不是主持人。别人一问我马丁你干什么的在新浪?我说我是主持人。别人那过名片一看你不是主持人,你是个小编辑。是的,我就是个小编辑,这个小编辑每天身体被掏空。午夜回家的路上,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你是不是傻?你为什么要追逐所谓的梦想,你为什么气得父母一个月不跟你说话?你以为你是主持人了?别骗自己了,你就是个小编辑。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早上醒来的时候,所有的为什么都有了答案,就一个答案:因为,我愿意。我愿意那种早上起来不再想赖在床上一秒钟的感觉;我愿意那种想到当天的工作就充满期待,充满兴奋的那种状态;我愿意看着镜子里虽然累得像条狗,但依然能够笑出声的那个样子。因为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一步一步的接近它。

这就是我个人生涯中特别短暂的一段跨界经历。跨出界外,回头望去,我发现,舒适区一定不长久,安全区一定不安全。过去有多少铁饭碗,金饭碗,现在变成了瓷饭碗,泥饭碗。过去多少公司如日中天,柯达、诺基亚,现在一转眼间他们消失在历史的背影里。古罗马的声色犬马,古巴比伦的纵情享乐,回头望去灰飞烟灭。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国家、民族,都必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融合,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走出你自我封闭的界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若不跨就会挂。

5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说到这儿,我请所有听我演讲的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状态。你是不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已经待了很久?你的心中是不是还想做现在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件事?成为另外一个自己?如果你没有,恭喜你,你可以伸着懒腰,没问题。但如果你心有不甘,我想告诉你,勇敢地爬出来!你的膝盖会被磨破,血肉模糊,疼痛不止,一开始你只能跪在地上爬着往前走,但是慢慢地你会站起来,你能直立行走,接下来你会跑起来,越跑越快,不断前行,总有一天你会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跨界农民

马慧娟

大家好,在做这篇演讲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跨界这个词。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一直认为自己对汉语词汇是熟悉的,但跨界这个词像白米饭中的一粒沙子,硌了我一下。我问了很多人什么是跨界?有人说他哥哥种地得好好地,有一天突然不种了,把门窗用砖堵起来,领着老婆孩子进城,是跨界;也有人说,像咱们这样,忙时种地,闲时出去打零工是跨界;还有人说像他父亲一样,一边种地,一边兼职村里的铁匠才是跨界;最后有人直接跟我说,慧娟,你一边干活,一边写文字,你自己就是跨界啊。

我大概明白了跨界的含义,那这样一说,我们村儿简直就是跨界的集散地啊,几乎所有人都在跨界,我们本身是农民,但一定也做着其他活计。我堂哥一边种地一边开了一家磨坊,磨面,因为他善于变通,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他的磨坊生意还在红红火火地做着。但是在农村像我堂哥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看着他赚钱很眼红,但从来没有人试图去改变。我觉得我们农民还是得多给自己找点出路,木匠也好,泥瓦匠也罢,多一种跨界就多一种可能。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村中国,农民是中国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而一个祖祖辈辈都老实巴交的乡下农民,一年到头都有干不完的活计。在田野里看季节的脸色春种秋收,回到家里则要饲养五禽六畜,伺候老人孩子,更要和各种各样的繁琐打交道。跨界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些许不同,可能是一抹阳光,也可能是一抹色彩。

但是现在的很多时候,大部分农民不是在跨界,而是在跳界,他们努力想改变,跳界到城市。现在我们看到了许多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包括农民作家。我觉得我们没办法离开农民的身份,一旦离开土地的滋养,我们的身份就会变得很尴尬。中国现在有2.6亿农民工,也就是说有2.6亿农民离开了土地。我不确定这样好或者不好,我只能说我不喜欢这样,不喜欢土地荒芜,不喜欢村落变箫条,不喜欢越来越多的人一去不复返。所以我跟自己说,我不会丢弃我的土地。

作为一个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农民,而且是一个女农民,我其实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忙着奔向牛圈喂牛,不是急着烟熏火燎地做饭,不是拿起两个馒头、一瓶开水去打工,更不是抗着锄头去干活。我想做的无非是一杯茶,一个优雅的书房,一排书柜上面有我喜欢的书,随手拿一本开始一个美好的早晨。

在没有手机之前,我一直挣扎着过日子,可能跟一些苦难深重的来比,我没有资格说挣扎这个词。但是你们能想象吗?对于一个极其热爱文字的人,在我18岁到30岁之间,整整12年,我没有读过一本书。我重新看到的文字是我妈拿会家的一摞别人不要的旧报纸,我偷偷拿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看。

为了跨这个界,我挨的骂比我读的书多。为了文字我拒绝和别人一样,穿着拖鞋,嗑着瓜子,凑在树荫底下说家常里短,开没完没了的玩笑。因为我的拒绝,我成了大家议论的对象,在大家眼里我就是一个另类的村妇。刚开始在网络空间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你都穷成那样了,还玩儿文字写作?我心里很无奈,穷和写作有关系吗?两方夹击我无从辩解,只有闷着头坚持着,我相信我的努力可以开花结果。

6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十期 百度ID 爱2010级毕业生

上次节目结束之后,我被邀请参加回族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其中有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敏洮舟老师。他之前是个大车司机,开着货车在川藏线跑了10多年,10多年间他一边跑车,一边坚持读书写作。有的时候要开两天的路,他两天两夜都不睡觉,但是只要货车停下装货,他手里拿着的就一定是书,他把跑川藏线传奇的经历一笔一笔写下来,每一笔都是他的坚持,每一笔都是他对文字的热爱。现在的他是甘肃《我们》杂志社的主编,我认为只有像他一样,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又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称为跨界。

跨界不只是让我们拥有漫天黄沙和火辣辣的太阳,还让我们拥有了愈加丰满的精神世界。其实跨界到底是什么?跨界到底好不好?我也说不清楚。但如果你是练武的,你得先把马步扎好;如果你是种地的,你得先把庄稼种好;如果你是开车的,你得先把方向握好;如果你是教书的,你得先把孩子教好;如果你是看病的,你得先把医术练好。等做完了这一切,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多一点选择。

我是马慧娟,我会把地种好,把牛喂好,把孩子教好,把老人伺候好,我也会朝着作家这个梦想继续前进,谢谢大家。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