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均用历史之谜和传说故事

更新时间:2023-12-28 11: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赵均用历史之谜和传说故事

寻根考察

赵均用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原名赵君用(1323年-1378年)是元末淮北萧县(今安徽萧县人)。1351年8月赵均用和李二、彭大,等8人起义反元。从者有十多万人,攻占徐州,是一支强大的起义军,后因内讧失败,隐姓埋名,最后去向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成为历史未解之谜,需要研究考证。赵氏家史,(寻根记实)。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是我们这一支赵姓的老家。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后代。我本人是出生在北京的赵姓,从小就听祖辈说老家祖籍在山东。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的后代。我的老家是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后来又迁居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杜家村。我这一支赵姓就是从杜家村迁居到北京的。

赵均用起义征战过程和介绍

赵均用,1323年—1378年,原名赵君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元末淮北萧县,今安徽省萧县人。

元朝是蒙古人(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1271年—1368年)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世祖建立的元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之子。元朝统治中国97年。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和最强大的王朝。但从元朝建立至灭亡,存在不足一百年,而从灭亡南宋算起,只有90年,做为一个统一的王朝来说,元朝的寿命是不长的。

1

元朝是蒙古族(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成吉斯汗之孙忽必烈1271年改蒙古国为元,建立元朝。元朝实行的是民族压迫不平等政策,元朝把全国各民族分成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蒙古人,第二个等级是色目人,包括新疆和被征服的西域国家的各民族人,统称色目人。第三个等级是汉人,是中原地区,汉族人,女真族人等北方各民族。第四个等级是南人,是最后被征服的南宋臣民和南方各民族。

元朝蒙古对汉族实行甲保统治,每十户人家为一个甲保单位,养一个蒙古人,如果这个蒙古人被杀,这十户人家都要受牵连被杀,这个蒙古人可以在这十户人家,作威作福,为了防备汉族百姓造反,这十户人家做饭用的菜刀都是由这个蒙古人管理,民间传说,这十户人家有结婚的,第一夜入洞房,必须让这个蒙古人先入洞房,所以民间说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就要摔死。元朝末年社会黑暗,统治更加腐败,由于政策所压迫,爆发了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社会腐败,统治黑暗,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元末1351年5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聚众3000人在安徽颍州颖上县。(有的说在河北永年)准备起义,因走漏消息,韩山童被捕牺牲。刘福通冲出重围,率起义军占领颖州阜阳,大起义正式爆发。刘福通在安徽颍州首先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巾军,从此元末天下大乱,全国各地都有起义队伍,反抗元朝统治。北方响应起义的主要有,

2

徐州的李二,又称芝麻李,赵均用,彭大和濠州的郭子兴,孙德崖等。南方起义的主要有彭莹玉,倪文俊,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方国珍等。

元朝末年,1351年8月,徐州、邳县人,李二又称芝麻李(也有说是安徽萧县人)传说李二用芝麻救济灾民,所以百姓称李二为芝麻李,与赵均用共同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社长赵均用、彭大及其子彭早住等8人共同起义,占领徐州,从者有十余万人。是一支强大的起义军,占领徐州后,又攻下了很多州县,也称红巾军。夺得徐州附近的宿州、五河以及丰、沛、灵璧,西至安丰、濠、泗,对元朝政府形成极大威胁。

传说赵均用在起义之前做过元朝政府地方小官,官职为社长,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镇长。另一种说法,当过县衙门的捕快,因办理案子,寻有私情,事发后逃走,占山为王,是山寨之主。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无论是哪一种身份,都是英雄好汉,有一定的实力和号召力。山东莘县赵姓的一种说法,赵均用在起义之前,做过南京治中,治中这个官职可能相当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因不满元朝政府腐败,统治黑暗,辞官不做,参加农民起义。

起义军占领徐州有一年多的时间,李二为徐州王、赵均用为丞相和军师,彭大等人为将军。是元朝末年一支强大的农民起义军。

3

1352年8月,元朝丞相,脱脱亲领大军40万人,出征徐州的芝麻李、赵均用等。9月徐州失守,李二被俘被杀,在河北雄县就义,徐州农民遭受残酷镇压。

也有说逃走,削发为僧,不知所终。还有说逃走后投奔另一支起义领袖明玉珍成为明玉珍部将。1363年以后出家,不知所终。传说李二武艺高强,使用兵器是双钢鞭。

赵均用、彭大、彭早住等率余众转战濠州和另一支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孙德崖(1352年2月郭子兴、孙德崖、愈某、鲁某、潘某等人在濠州起义)会合。因赵均用、彭大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在郭子兴、孙德崖之上,共推赵均用为盟主居上。因郭子兴、《厚彭、溥赵》,赵均用性情刚烈,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孙德崖打抱不平,对郭子兴说:“郭元帅只知道有彭将军,不知道有赵将军。”赵均用闻之大怒,把郭子兴抓起来,关押在孙德崖府上,后来让郭子兴部将朱元璋救出。矛盾化解,赵均用、郭子兴和好,后来与朱元璋发生了矛盾,原因就是赵均用与朱元璋都共同看上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双方要发生冲突,在郭子兴、孙德崖的调解下,为了共同抗敌,赵均用同意和解,郭子兴做主,把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马大脚,从此赵均用和朱元璋就有了过节。

1353年,元朝丞相,脱脱命元将贾鲁领重兵围困濠州,赵均用足智多谋,与孙德崖、彭大等将领同心固守,当时在

4

濠州城,有五大起义军领袖,号称五大元帅,史书上记有赵均用号令五大元帅的故事共同守城,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元将贾鲁病死军中,濠州城解围。在赵均用等将领共同指挥坚守下,守住了濠州城。

赵均用、彭大、孙德崖相继攻克盱眙县、泗州等淮安地区。传说赵均用与郭子兴、孙德崖、彭大成为把兄弟,还和另一支起义领袖陈友谅也成为把兄弟,后来彭大、彭早住自成一家,彭早住称鲁淮王。

据说彭大、彭早住与赵均用因争夺地盘,发生火拼,被赵均用所灭。

彭大,和其子彭早住的最后去向,彭大是安徽省萧县人,也有说是徐州,邳县人。彭大,是与赵均用,芝麻李,共同起义的8人之一。彭大,在起义之前,有说是贫民,农民,樵夫,也有说是土匪出身。据说彭大,武艺高强,使用兵器为斧子,后来彭大,自成一军,称鲁淮王,因和赵均用争夺地盘,1354年6月,与赵均用发生火拼。被赵均用所灭。也有说彭大是病死。赵均用把彭大的人马还给彭大,儿子,彭早住,让他续称鲁淮王,赵均用掌实权。投降元朝的另一支起义军张士诚进攻淮安时,有说彭早住战死。也有说淮安失守后和赵均用一起去青州。投东路军统帅毛贵。后来被续继祖所杀。有说不知所终。

1355年3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

5

1355年4月,朱元璋在南略定远时,与始祖赵均用发生冲突,赵均用使用钢鞭打中朱元璋左肩,使之险些落马,从此成为仇敌。

1356年10月,赵均用攻占淮安,杀死元朝镇南王孛罗普化,一时军威大振,军中传有“起义军中有一赵,吓得元军闻名逃”的歌谣。

1357年初,赵均用自立为永义王(有称淮安王)。 1356年9月北方红巾军起义军总指挥刘福通发动了著名的三路北伐,想一举包围元大都(现北京市),推翻元朝统治。

刘福通,建国号(大宋),立韩林儿为国主,刘福通以小明王的名义,给各路起义军领袖封官。其中赵均用、朱元璋、毛贵、被封为平章官职。赵均用与刘福通关系很好,配合刘福通北伐,由毛贵领兵十万北伐。

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领,中路军是曹州、盛文郁的部队,由关铎、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率领,中路大军一直打到高丽、开城。

东路军的统帅是毛贵,1356年9月,毛贵、续继祖领兵十万北伐,战果辉煌,安徽一部分地区,江苏一部分地区,山东全部。河南一部分,河北一部分,天津、北京一部分,辽阳、辽东地区。都是赵均用部将毛贵、续继祖占领控制地区。续继祖一起打到辽阳辽东地区。

6

毛贵是赵均用的部将,是元末起义军中最著名的将领,是一员名将,有军事才能。他的战功战绩,在当时超过任何起义军将领,他智勇双全,号称常胜将军。宋政权、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任命,赵均用为淮安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毛贵奉赵均用之命转战于安东涟水县、海宁、沭阳、赣榆一带。

1357年元将也速攻海宁、毛贵夺其战船由海道入山东,二月,毛贵取胶州,杀元朝,山东宣慰释嘉纳。又下海转攻益都(青州市),攻下滨州,莒县,短短两三个月内,尽有山东州县,1358年2月,毛贵攻占河北南皮魏家庄,杀河南行省右丞苳抟霄,又连攻克河北青县、沧州,三月攻克蓟州、郭州、柳林(在北京市境内),毛贵孤军深入,后方粮草刘福通没有按时送到,在柳林败于元将刘哈刺不花,不得不退师济南。

投降元朝的另一支起义军领袖张士诚进攻淮安,张士诚是一个反叛无常的人物,时叛时降,淮安失守,赵均用退回山东益都(青州市),投奔北伐军,东路军最高统帅毛贵。毛贵原来是赵均用的部下。赵均用到山东后,上下级关系有了变化。依附于毛贵,赵均用和毛贵开始关系一直很好,只是从柳林(今北京境内)作战不利退回济南后,两人互相埋怨,开始失和,毛贵部下士兵有抢平民的事情,赵均用责怪毛贵治军不严,最后发生内讧。

1359年4月,赵均用在济南杀毛贵,7月,毛贵部将续

7

继祖从辽阳渡海起兵回益都杀赵均用。据赵均用后代所说,赵均用没有被杀,是在乱战中只身一人逃走,据说被杀的是一个替身,续继祖在乱战中阵亡,赵均用只身一人逃往今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孙家夼,隐姓埋名,娶隋氏为妻,生五子,务农,终老山东。据说跟着孙氏姓三世孙。(有关姓过孙的说法,在赵疃是有争议的)。

山东红巾军因内讧互相残杀,使起义军损失重大,使整个北方红巾军处于低谷。给元朝一个喘息机会。刘福通的三路北伐,都没有实现战略目标。人马快打光了。元气大伤。失败了。从此刘福通失去盟主和总指挥的地位。但也给了元朝的重大打击。在元朝末年起义军中,刘福通和徐寿辉领导的两支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这是历史给的定论。

毛贵是赵均用部将,毛贵是元朝末年起义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毛贵、智勇双全,有军事才能。他的战功战绩,在当时超过任何起义军将领,号称常胜将军,是一员名将。续继祖是毛贵部将,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得力战将。毛贵一直打到元大都郊区(今北京郊区)续继祖打到辽阳辽东地区。如果赵均用和毛贵不发生内讧,同心共同打天下,有毛贵、续继祖,等得力将帅,中国的历史有可能就会改写。

赵均用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因内讧互相残杀失败了,赵均用这支起义军的余部最后由毛贵的儿子,小毛平章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继续对元朝作战,最后失败了。南方

8

的起义军朱元璋、陈友谅趁机招兵买马,扩大地盘,1363年10月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1367年又消灭了张士诚,后来朱元璋派徐达、常玉春领兵北伐,明军攻下元大都,元朝灭亡。最后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由朱元璋取得1368年1月23日建立大明王朝,当了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派人追查赵均用下落,有人告知朱元璋,赵均用早已被续继祖所杀,朱元璋下令重新厚葬续继祖,赵均用在孙家夼隐姓埋名没有被查到。

据传续继祖在战乱中阵亡。当时消息不灵通,赵均用如果知道,续继祖阵亡可能就不会逃走。困为他是这支队伍的领袖,是他自己的队伍,他可能会重整队伍打天下。这支队伍后来由毛贵的儿子叫小毛平章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继续对元作战。赵均用在孙家夼隐姓埋名。娶隋氏为妻,生五子。务农,终老山东。

我从小就听我们祖辈说过赵均用和朱元璋是仇敌,赵均用打过朱元璋一钢鞭,赵均用是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

赵均用祖籍的几种说法,官方记史赵均用在起义前是安徽萧县人,有说是江苏徐州邳县人。山东莱阳、聊城莘县赵姓记史赵均用祖籍是莱阳县城北八里赵家疃人,有说是安徽凤阳人,莘县赵姓有人去安徽萧县,县志办公室查证过,萧县志名人录中没有赵均用,有可能赵均用祖籍不是萧县,这

9

需要考证。

赵均用后代去向居住地的几种不同的说法,现在赵均用的后代主要居住山东。有可能赵均用的祖籍就是山东。史书记载赵均用是安徽萧县人,山东莱阳莘县,赵姓记载赵均用祖籍是山东莱阳县城北八里赵家疃人。山东是赵均用征战的地方,也是主要根据地。所以淮安失守后就退回山东青州。

山东赵均用后代居住地不同说法,山东莱阳赵姓记载赵均用祖籍是莱阳县赵家疃人,是唐宋时期从天水迁居赵家疃。现在莱阳赵姓,据说不是赵均用后代,是赵均用同宗后代。

山东聊城莘县赵姓记载,莘县赵姓是赵均用吕氏夫人所生后代。有可能是起义之中所传后代,有三子,赵全、赵能、赵胜。山东滨州沾化县,德州陵县赵姓是赵均用另一位夫人,姓氏失考,所生后代,有二子,赵成、赵德,赵均用两位夫人共有五子。赵成、赵德、赵全、赵能、赵胜。

山东海阳赵疃赵姓是赵均用起义失败后在孙家夼隐姓埋名,娶隋氏为妻生五子所传后代。根据几个地方赵姓记载,赵均用至少有过三个夫人,因为战乱,有可能是妻离子散。这些不同的说法需要研究考证。

赵均用身份官职几种说法,正史说赵均用起义之前是社长,可能相当现在的乡长或镇长。莘县赵姓记史赵均用起义之前是南京治中官,可能相当现在省部级官员。因不满元朝

10

腐败统治,辞官不做,参加农民起义。有野史说赵均用起义之前,当过县衙门捕快,土匪、农民、白莲教的一个宗教领袖。赵均用是元末起义军早期将领,因身体肥壮,有绰号“赵大虫”。也有说赵均用是个白脸书生等不同等说法,现无法考证。

据说赵均用是白莲教的一个领袖,另一种说法,赵均用在起义之前是白莲教的一个负责人是宗教领袖。以“烧香聚众”与另一位白莲教领袖芝麻李参加农民起义,其起义军被称为“香军”,在起义之前和另一位白莲教领袖韩山童,是小明王之父,发生过冲突,赵均用和韩山童交手比武,两人都是武艺高强,不分胜负。毛贵、续继祖怕赵均用有失,毛贵、续继祖三人一起战韩山童,他们是不打不相识,毛贵使用兵器是日月刀。续继祖使用的兵器是杆子鞭。后来赵均和韩山童、刘福通成为朋友。韩山童在起义之前被元朝政府杀了。

赵均用芝麻李共同起义的8人都是谁,没有查到准确的说法。据说8人之一有,耿思。现在安徽省萧县,江苏省徐州铜山县,一带耿姓,就是赵均用共同起义8人之一耿思后代。

和赵均用共同起义将领其它将领后代去向。芝麻李有没有传下来后代不知道。彭大之子彭早住不知道后代传下来没有。毛贵后代情况不知道,续继祖有没有后代不知道。王士诚后代情况不知道。张士诚后代情况也不详。其他将领后代

11

情况需要研究考察。

赵均用和共同起义将领之间的称呼,赵均用称芝麻李为大哥,芝麻李称赵均用社长。赵均用称彭大老彭,这说明赵均用,年岁比他小,毛贵年岁也比赵均用大。郭子兴1352年2月起义,郭子兴起义时就有五十岁了。郭子兴,还称孙德崖大哥,可能比郭子兴还大。都称彭大为老元帅。这样看来赵均用起义时年岁比他们都小。但比朱元璋年岁大。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1354年生人。赵均用起义时如有家室。后代应和朱标年岁差不多,莘县赵姓有可能是赵均用起义当中传下来后代。

赵均用起义失败后的去向几种说法,现在官方记史,赵均用1359年被续继祖所杀(是逃走了)。山东海阳赵姓记史赵均用失败后逃到海阳孙家夼,隐姓埋名,娶隨氏为妻,生五子,务农终老山东,后代迁居赵疃。聊城莘县赵姓说法,赵均用失败后是先逃到聊城莘县尧舜村,因怕朱元璋追杀,又四处隐逃。

赵均用起义之前有没有家室,没有从史上查到。但从官职身份来说,应有家室,从几个地方赵姓后代说法,赵均用至少有过三个夫人。山东沾化县、陵县的赵姓是赵均用一位夫人所生的后代,夫人姓氏失考。

莘县赵姓记史,莘县赵姓是赵均用另一位夫人吕氏所生的后代。山东海阳赵疃赵姓记史,海阳赵姓是赵均用失败后,

12

在孙家夼隐姓埋名,娶隋氏为妻生五子,海阳赵姓是隋氏所生的后代。从这几点来看,赵均用至少有过三个夫人,现在莘县赵姓也认同这一说法,这需要以后考证;另一种说法,因为战乱,赵均用另有2个儿子,被遗弃在西府。 现在赵均用有两个墓地,一个在海阳赵疃村,原墓地在孙家夼,是清朝雍正年间赵氏后人立碑。因墓地损坏迁到赵疃村。

山东聊城莘县尧舜村有一个赵均用墓地,碑文名字是赵忠义,是赵均用后改的名字,是忠诚起义的意思,也有忠诚永义王的意思,是清朝嘉庆年间赵氏后人立碑。据说是赵均用和夫人吕氏合葬墓。2015年赵姓修家谱时,赵氏后人,有人到墓穴探测,只发现一个人尸骨,确认尸骨为女性。可能就是吕氏夫人。赵均用有可能就在孙家夼墓地里,需要考证。这两个墓地哪一个是真的埋葬之墓地,还需要考证。

落籍山东的赵均用

“地雷战,地雷战,炸的鬼子人马翻。”山东省海阳市赵疃村,是电影《地雷战》中介绍的战地之一,这里自古藏龙卧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就曾隐居于此,赵疃这个村庄就是他的五世孙所建,于今赵姓在这里是大族。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就是这里人。

赵均用原名赵君用(1323年---1378年),祖籍淮北萧县(今属安徽)。元末统治集团纷争,皇室腐败,人民遭受残酷压迫与剥削,纷纷起义反抗。1351年,(至正十一年)

13

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起义,赵均用联络李二和贫民彭大等8人响应,起义反元。他们募人从军,一时从者十余万人,组成庞大队伍,攻占徐州,竖起起义大旗,然后四处作战,夺得徐州附近的宿州、五河以及丰、沛、灵璧,西至安丰、濠、泗,对元朝政府形成极大威胁。1352年9月元朝右丞相脱脱督师攻打徐州,打破南关城,李二败走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徐州农民遭受残酷镇压。赵均用与彭大率余部杀奔濠州与起义军领袖郭子兴会合。脱脱又命中书省左丞贾鲁率军攻濠州,郭子兴、赵均用、彭大等浴血坚守,元军围城7个月,屡攻不下,贾鲁病死军中,起义军突围,濠州之围遂解。赵均用自称永义王,彭大自称鲁淮王。1354年郭子兴部将朱元璋攻占滁州自成一军,赵均用、彭大兵屯盱眙又攻下泗州。1356年10月赵均用又率部攻下淮安,杀死镇南王孛罗普化,一时军威大振,军中传有“起义军中有一赵,吓得元军闻名逃”的歌谣。1359年初早已投降元朝的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率军向赵均用部猛力进攻,赵均用不敌,北走山东,投奔东路军起义领袖毛贵,后起内讧,相互残杀,赵均用与毛贵不和,4月,趁机杀死毛贵。同年7月毛贵部将续继祖等率兵攻占益都(今青州市),赵均用猝不及防,大败,在乱军中,只身逃往今海阳市赵疃,落籍于此,后与隋氏女结婚,躬耕垄亩,终老山东。

赵均用是一个有过千军万马的,称过王的起义军领袖,

14

也是一个历史人物。

赵均用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武艺高强的武将,传说赵均用会使用几种兵器。有方天画戟、钢鞭、刀、判官笔等。他要后代不要习武,要学文,不做明朝的官,所以赵均用的武艺后代没有传下来。

家史家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一个家族的家史,家谱,是为了让后代了解自己的家史,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家史是个人的家族家史,也包含了国家的国史。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家史,家谱流传下去。我本人才疏学浅。但有责任和使命,为子孙后代做点事情,因为一个家族的家史家谱传承着一个家族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贡献。明史都是为朱元璋撰写的。朱元璋与赵均用是仇敌。赵均用曾打过朱元璋一钢鞭。所以明史对赵均用的记载很少。把赵均用的历史功绩抹去。因是隐居赵氏后代,也不敢用文字记载。很多都是传说传下来的。传说赵均用足智多谋、武艺高强是英雄好汉,称过永义王(有称淮安王),使用兵器是钢鞭和方天画戟。是元末起义初期的主力军,让元军生畏。后因内讧失败,而隐居孙家夼。

现在山东海阳和莘县有几个赵姓主要大村。海阳赵姓大村,赵疃村、文山后村、上夼村、榆疃庄村、夼里村、杜家村、北京亦庄镇、北京市区等赵姓是赵均用后代。

我是亲自到山东省海阳市赵疃村了解到,我们的家谱是

15

从赵均用第四世孙以后开始有的。四世以前没有家谱据说赵氏,第五世孙,在赵疃建村。后代子孙在赵疃扎根落户。赵均用是我们这一支赵姓的始祖,是第一世。

山东省海阳市有三大支赵姓,赵疃人为一大赵姓,海阳凤城赵姓是其中一支。

山东莘县赵姓有主要大村,尧舜村、赵官目村、毛坊村、中牟疃村、沾化县、陵县、枣强、二郎庙孙庄村。德州陵县赵家寨村。滨州市沾化县赵家庄村。莱阳县城北八里赵家疃村。等赵姓主要居住地。据说尧舜村是莘县最大的赵姓居住地,大约有一两千户,几千人的大村。

孙家夼是赵均用隐姓埋名居住的地方。孙家夼村据说有千户人家,孙姓是大户。当年赵均用在孙家夼,隐姓埋名得到孙姓人的帮助。现在孙家夼还流传孙赵不分家的说法。

我亲自到孙家夼寻访考察过。第一次去孙家夼是2014年10月10日,在孙家夼寻访时,当地人对我是很友好,当地人有孙赵不分家的说法,第二次去孙家夼是2015年5月31日,第三次去孙家夼是2017年7月29日,从孙家夼村民了解到现在孙家夼没有姓赵的,都迁走了。

从村民了解到赵均用的遗址和居住地,孙家夼有一条从东到西的小河,村庄分为河南、河北两部分,据村民说赵均用遗址后代居住地在村的河南西南角的地方。说墓地遗址也在这个地方,后来姓赵的搬走以后孙姓从这里建房居住,据

16

说孙家夼有1000户人家都是孙姓,只有几户外姓人家。

据说赵均用后代跟着孙氏姓三世孙。(有关姓过孙的说法,在赵疃是有争议的)。

寻根问祖,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家史、家谱,自古有之,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流传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几年的时间内,我去过海阳几个赵姓村庄,我从2012年到2017年去过七次赵疃。

第一次去老家是2012年10月18日我从乳山租了一辆车去赵疃村和杜家村。第一次去赵疃村看到了家乡的土地,一切都很亲切。看到老家的人都很亲切,山东人实在、民风淳朴,找到了第二十世赵路平叔叔家,赵路平是赵疃赵氏家谱的主修人,在赵疃是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长辈。我第一次看到了家谱,才知道我们这一支在杜家村。我又来到杜家村,我从村民了解到,姓赵的只有几户人家。据赵疃人说,赵氏家谱是在赵均用,四世、五世以后才有家谱,以前没有家谱。

2013年7月18日我又去一次赵疃到赵路平叔叔家,把家谱用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因拍照效果不太好,没有看懂家谱。所以2014年7月18日再一次去赵路平叔叔家,让赵路平给我复制了一本我们杜家支派的赵氏家谱。我带回北京,对家谱进行修续工作,因我对家谱以前一点都不懂,我

17

带回的家谱只记录到第十八世和第十九世,不完全,中断大约有上百年几代人。我觉得修续家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现在有800多户人家,人口有几千人,95%为赵姓,几百年来,还有很多赵姓迁出赵疃村,到全国各地,有些赵姓闯关东时去了东北,也有去国外的。赵疃村赵姓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的后代,是海阳最大的赵姓村庄,是我们最大的赵姓发源地和居住地,是我们的老家。当地有流传:赵疃人的祖宗是当年跟朱元璋争过天下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赵疃人是赵均用的子孙。

在抗日战争时期,赵疃是地雷战的发生地和主战场,赵疃赵姓是赵均用的子孙,是有血性的,赵疃人用地雷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涌现出以赵守福为代表的一批“爆炸大王”。赵疃村也被授予全国“地雷爆炸模范村”。赵守福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用地雷炸死日本鬼子600多人,赵姓人出了很多战斗英雄,赵疃人牺牲了40名战士。

赵疃村的地雷战,使日本鬼子伤亡很大,让日本鬼子心惊胆战。日本鬼子为了报复赵疃村的百姓。在1943年3月,日本鬼子残忍的使用毒气弹,使赵疃村百姓,据说有近300人中毒。

现在赵疃赵氏家谱是第二十世赵路平修续的,赵路平是海阳赵疃赵氏家谱的主修人,为赵氏家谱修续传承做出了很

18

大的贡献。

现在赵疃村的大门牌坊上就是写有“仁爱忠厚,传家远”。“礼乐诗书,继世长”。这是我们的祖训,也是我们的家风,希望后代子孙能传承下去。

在赵疃也有传说,赵均用有可能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代,但这无法考证。

抗日战争时期,地雷战的故事。发生在海阳几个地方,但最著名的就是赵疃的地雷战,电影地雷战,就是以前赵疃地雷战为原型的。现在海阳有几个地方。就有地雷战旅游区。现在海阳朱吴镇就有一个地雷战旅游区。在海阳留格镇南庄村,村南有一个地雷战影视城。在海阳赵疃村,有地雷战遗址。这些地方现在是旅游区,又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4年10月10日我第一次去文山后村,2015年5月31日我第二次去文山后村。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文山后村,赵姓是第十一世赵相,赵渤弟兄两个,从赵疃村迁居到文山后村定居。赵渤落户文山后,赵湘从文山后迁到城东院下,是康熙年间,到现在有300多年了。文山后这一支人丁兴旺,有几百户了,是村中大户。文山后记载有赵姓子孙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当官从省部级到科级都有文山后赵氏子孙,人才辈出,据说文山后的赵氏子孙有做官到省部级的。文山后村出了一位原黑龙江省办公厅主任黑河地委专员赵培星,是赵均用是第二十世孙。

19

我们这支赵姓300多年来,生存下来是很艰难的。也没出什么大的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文山后村。姓赵的出很多战斗英雄。(也有姓于的战斗英雄。闻名全国的民兵战斗英雄于化虎、就是文山后村的)。

2004年,文山后村赵氏后人要从新修续家谱,本想把我们杜家村一支家谱一起修续。文山后派人送信到杜家村,赵培生,不知为何三个多月没有音信。所以我们杜家这一支赵氏家谱没有修续下去。很是遗憾。

2014年7月24日第一次去榆疃庄村,2017年7月29日,我第二次去榆疃庄村。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榆疃庄村,赵姓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的后代。是赵均用第十二世孙赵洪荣,从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迁居到榆疃庄村定居。榆疃庄村的来历,是明朝万历年间建村。因当地有很多榆树,就取名榆疃庄,另一种说法是榆疃庄,以前叫榆钱庄后来改叫榆疃庄。榆疃庄村,赵姓是村中大姓,据说百分之九十为赵姓,其次是付姓。榆疃庄村赵姓和我们赵姓是近支。赵均用第七世孙赵藻、赵苍兄弟两个,我们是老大赵藻的后代。榆疃庄的赵姓是老二赵苍的后代。是第七世以后分支的,第七世以前我们是一个祖宗。榆疃庄赵姓人丁兴旺,榆疃庄赵氏家谱,赵均用为第一世始祖现在传到第二十四世。榆疃庄最

20

早的赵氏家谱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被烧毁,现在的赵氏家谱是后来从新修续的。

榆疃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有很多赵姓人参军入伍,赵姓出现了很多战斗英雄,也有牺牲的烈士。赵华光曾任湖北省云梦县长,县委书记,中南局农委处长,湖北省农业机械厅副厅长。曾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赵元兴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负过伤,立过两次二等功。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赵元德曾任湖南省怀化地区体委主任,赵元森曾任烟台地区公安处长。赵国福在解放南京,上海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受过奖励,有些赵姓人为革命牺牲了生命,有的为革命负伤致残。也有赵氏子孙成为军官。江苏省扬州原军分区副司令员赵元藻,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出了很多人才。也有去新疆支援边疆建设的赵姓,也有一些赵姓女子,为国家和边疆建设和保卫边疆做出了贡献。

2017年8月6日我去了上夼村。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上夼村是赵姓大村,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后代,是从赵疃迁居到上夼村定居。上夼村出了一位原威海市民政局长赵祥椿,是赵均用第二十世孙。据说赵祥椿是上夼村赵氏家谱修续人,为赵氏家谱的修续工作,做出了贡献。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夼里村,夼里村第一大姓,据说姓根(盖),第二大姓于,第三大姓赵,是赵均用(元末起义

21

领袖)。第四子赵伯的后代。据夼里村民说抗日战争时期,姓赵的出了很多战斗英雄、和神枪手。使日本鬼子闻风丧胆。

2015年5月31日,我去过海阳留格庄镇院下村,我的先辈在院下村居住三代。

从2012年到2017年,我去过十次杜家村。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杜家村,现有600户人家,杜姓是村中第一大姓,于姓是村中第二大姓,赵姓只有几户人家,杜家村是我们这支赵姓的老家,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的后代,赵均用是第14世孙,赵门善从海阳留格庄镇院下村,迁到杜家村定居,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家。在海阳方圆百里的地方,有几个地方是有赵姓村庄,附近就有杜姓村庄。这也是赵姓和杜姓关系很好,有通婚关系,是老表亲。

我从山东省乳山市银滩旅游居住地,到海阳杜家村约有60公里路,从杜家村到赵疃村,约有100里路,赵疃村到文山后村有3里路,赵疃到孙家夼有8里路,赵疃到榆疃庄村有15里路。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北索格庄村,有一支赵姓是村中大姓。据说他们祖上是从莱阳县迁到北索格庄的。是莱阳支派赵姓。和赵疃赵姓不是一支派。但也有可能是同宗。

吉林省有一支赵姓,是从山东省海阳市赵疃村迁居吉林省定居。是赵均用后代。有完整的赵氏家谱,从第一世赵均用到现在传到第二十二世和我们的赵氏家谱是一致的。

22

山东莱西县庄扶村,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庄姓,付姓从山西迁入莱西县庄付村,因后来付姓绝户,庄姓将村名改为庄扶村。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有一支赵姓从海阳迁入莱西县庄扶村定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后代。

文山后赵氏家谱记载,有一支赵姓清朝时期闯关东时去东北定居海参崴,现俄罗斯境内,失考,另一支赵姓闯关东时去东北中朝边界,图们江定居失考,有说在朝鲜境内。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文山后村,赵氏家谱记载,有些赵姓在清朝时闯关东去东北定居,有在东北夹皮沟定居赵姓。有在抚顺、牡丹江、哈尔滨等东北地区定居,赵姓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的后代。文山后清朝民国时,有一支赵姓迁居四川,还有一支赵姓到福建定居,另一支赵姓去口外定居。

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环岱庵村,有几户赵姓人家,据传说祖籍是从赵疃村迁居到此定居(无法考证)。

2014年10月28日,我去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凤河营,以前听老人说过凤河营有一支赵姓是大户,从村民了解到凤河营村,没有姓赵的,说在凤河营村东有个村叫堤口村,有姓赵的是村中大户。现在河北省廊坊市、有个村叫堤上营、和堤口村与北京市大兴区凤河营村交界。堤口村有一支姓赵的是村中大户。据说是从山东老家,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

23

从山东逃到了山西。不知过了多少年,又想从山西回山东老家,在回山东的路上,到了凤河营附近,觉得这地方很好,就不想回山东了。就在堤口村安家落户了。据说是我们的近支。他们的名字中间都有佩字和我父辈的名字是一样的,据说现在堤口村拆迁了。

2016年10月12日,我去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张庄乡朵庄村,旅游考察听到一个传说故事。现在河南省范县张庄乡有个朵庄村。有很多村民都姓朵。据朵姓人说,附近有个赵庄。朵姓人说他们原来是姓赵。传说不知是那朝的事。有个姓赵的将军。被敌人追杀藏到柴禾垛里。在敌人搜查时被发现。敌兵就问他姓什么?他一慌张,随口就说姓朵。保住性命。他的子孙以后就姓朵了。他们说姓朵和姓赵是一家。当地还有朵赵不分家的说法。就像在孙家夼赵均用,隐姓埋名后代有姓过孙的说法。现在孙家夼也有孙赵不分家的说法。

据说为了防止敌人的追杀,赵姓将军让后代,在附近分建两个村庄。一个是赵庄,村名叫:赵坑村,一个叫:朵庄村。当地人有朵赵是一家,朵赵不分家的说法。传说被追杀的姓赵的将军,有可能是赵均用。这些传说无法考证。

2015年8月5日,我在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旅游寻访,去过郭格庄村。

有很多村庄都是以姓氏为村庄,但也有与姓氏不对号的村庄,我到海阳市留格庄镇郭格庄就了解到郭格庄,没有一

24

户姓郭。全村大约有200多户,村民全都姓吕,这样的村庄不多,郭格庄村吕姓和赵姓有姻亲关系。

2017年7月26日,我在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旅游考察,去了乳山寨镇宋河村,贾家村,横山后村,这三个村和赵姓有姻亲关系,宋河村于姓,贾家村王姓,横山后村隋姓、于姓和赵姓有亲戚关系。

山东海阳赵氏后代寻访

山东海阳市留格庄镇杜家村,赵姓简介:赵氏第十九世共有兄弟大排行六人,老大:赵芳桂,老二:赵芳榛,老三:赵芳椿,老四:赵芳林,老五:赵芳芝,老六:赵芳荃,因我们这一支赵姓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的后代,要修续赵氏家谱。

现在只有老二:赵芳榛之子赵培贤的儿子不知去向,据说赵芳榛之子赵培贤中年就亡故了,留下妻子和一个儿子,妻子改嫁。据说儿子改为郭姓,叫什么名字没有准确的说法,据说可能叫郭进兴(不能确定),据说给当时国家主席(刘少奇)当过外事翻译。(是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

现年大约有70多岁左右,(76岁左右)。因几十年来和家乡亲人没有联系,后代情况不知道,需要寻访考证。他的祖籍是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杜家村。他有表哥居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小岚村,横山后村,表哥姓于,现在因修续赵氏家谱只差赵芳榛后代的信息,所以想寻访到此消息,据说

25

赵姓的老家。现在杜家村只有几户姓赵的。我们这一支赵姓大多居住在北京市大兴区。我们的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烧毁。我们与老家多年失去联系。最早的家谱也只是记到第十九世。所以我们的家谱中断了几代人,大约100多年。

我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努力把中断了几代人的家谱,修续链接上了。才使我们这一支赵氏家谱没有失传。这也是我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我们子孙后代能传承下去。

我们这支赵姓,在600年的时间内。迁居五六次之多。说明我们这支赵姓生存下来是很艰难的。这就是我们这一支赵姓,几百年的生存过程和历史经过。记实记录。赵均用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是一支强大的起义军为推翻元朝统治和民族压迫做出重大贡献。

2017年11月17日我去山东聊城莘县尧舜村、赵官目村考察见到了莘县赵氏家谱几个主编人,有赵来强、赵来广,赵来安,赵宪恩,他们热情的接见了我,他们莘县赵姓和我海阳赵姓是同宗。赵来强、赵来广、赵来安是第二十八世,就是海阳赵姓的第十九世,赵宪恩是第二十九世,和海阳赵姓第二十世为一辈,辈分高于我们。我在尧舜村看到赵均用的墓地,碑文上写的是赵忠义,说是赵均用后来改的名字,莘县有一个赵均用墓地,海阳有一个赵均用墓地,这两个墓地是不是一个人,还需要以后考证。

据莘县赵来广说2015年他进过墓地里面只发现一个人的尸骨,最后确定是一个女人尸骨,以前莘县赵姓说是赵均

36

用和夫人吕氏的合葬墓地,这次进墓地考察,没有发现赵均用的尸骨,这是一谜团。需要后代进一步研究考证,这说明赵均用不是一个夫人,可能有几个夫人,有可能在起义之前就有夫人,也有可能在起义期间又娶了夫人,赵均用在起义之前有社长的官职,起义之后在淮安称“永义王”这样的身份有几个夫人是很正常的,和他共同起义的,彭大有儿子,毛贵有儿子。很有可能莘县赵姓是赵均用起义当中传下来的后代,海阳赵姓有可能是赵均用起义失败以后隐姓埋名娶隋氏为妻传下来的后代。这需要我们几个地方赵姓后代来共同研究考证,现在赵均用有很多历史之谜,都没有解开。赵均用是不是被续继祖杀了?如果当年赵均用不是被杀,又去了哪里?海阳赵姓说赵均用去了海阳,莘县赵姓说是去了聊城,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这又是个迷,都需要以后去考证。

另一个未解之谜,在莘县几百年来,赵姓记录史料,并没有赵均用名字称呼,一直称先祖赵均用为赵忠义,说是赵均用后改名为赵忠义,是忠诚起义的意思,据莘县赵姓说在1937年,莘县赵姓在修续家谱时,在和山东莱阳县同宗赵姓联系后,才知道赵忠义是赵均用。莱阳赵氏家谱,莘县赵氏家谱,赵均用是第十世,海阳赵氏家谱赵均用是第一世始祖,莘县赵氏家谱第二十八世,就是海阳赵姓第十九世。我是海阳赵姓第二十一世,就是莘县赵姓第三十世。

几百年来,山东海阳赵姓和山东莘县赵姓没有合谱。两

37

地赵姓同宗关系之说有些争议。史书记史,赵均用是安徽萧县人,莱阳,莘县赵姓家谱记史,赵均用祖籍,是莱阳县城北八里的赵家疃人。

赵均用失败后去向,山东聊城莘县赵姓记载,赵均用失败后逃到聊城莘县城西十里尧舜村建村定居,尧舜村赵姓是赵均用之子--赵全的后代。据尧舜村赵姓说尧舜村二世祖赵全的坟墓没有找到,赵全的去向是个谜。

莘县赵姓记载赵均用是洪武二十五年奉旨迁居到尧舜村定居,又说是故意把迁居时间说错(据说怕朱元璋追杀),应是洪武初年迁居尧舜村,不会是洪武二十五年迁居,因洪武二十五年就是1393年左右,赵均用的年龄就会大约有70岁了,赵均用可能活不到那个岁数。那个年代人的寿命一般在60岁左右。

我在山东海阳寻访了一些赵均用赵氏后代居住的村庄和地方。了解到赵均用一些传说故事。我在孙家夼寻访时当地人对我是很友好的。据说当年赵均用失败后逃到海阳孙家夼的荒山野林中怕有人追杀,不敢进村。被当地人发现时以经是精疲力尽,饥饿难忍。是孙家夼人给了衣食,救了赵均用。得到孙姓人的帮助,现在孙家夼传有孙赵不分家的说法。当年赵均用为生计,在孙家夼给富户放过牛。在孙家夼隐姓埋名。开始赵均用有东山再起拉队伍打天下的想法。

明朝初年,日本倭寇和海盗常侵犯山东沿海地区。赵均用起义时有一个同宗兄弟赵义,共同参加农民起义。后来投

38

朱元璋成为一个武官。明朝政府派赵义镇守山东沿海地区防务。赵均用知道后,密密到海阳去见赵义。赵义告诉赵均用,朱元璋以建国当了皇帝,建国后下旨追查过赵均用,赵义不敢收留赵均用,说住在孙家夼的山村是最安全的。赵均用一气之下又回到孙家夼,打消了东山再起的想法。在孙家夼务农。终老山东。赵均用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又是武艺高强的武将。传说赵均用会使几种兵器,主要有钢鞭,方天画戟、刀,判官笔。当年赵均用就是用钢鞭打了朱元璋一鞭,才和朱元璋成为仇敌。所以朱元璋当皇帝后要追杀赵均用,要报一鞭之仇。传说,有朱元璋血洗山东的说法。赵均用最后成功的逃脱朱元璋的杀害。

赵均用只身一人逃往,现在的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孙家夼村,隐姓埋名。终老山东,后代迁居赵疃村。有些赵姓迁出赵疃到全国各地定居。有很多赵姓闯关东时,去了东北,也有到国外的。

现在山东省莘县,莱阳的赵姓,也说是赵均用的后代。对赵均用的去向和山东海阳赵姓有些不同的说法。山东莘县赵姓的说法,当年赵均用失败后先是逃到聊城莘县,后去山东莱阳县,海阳市。这些不同的说法,还需要几个地方赵姓研究考证。现在山东莘县有几个赵姓大村,尧舜村,赵官目村,沾化县,陵县,鱼台县,德州禹城,莒镇,赵堂村,等是赵姓大村。据说和我们的赵姓是同宗关系,需要后代去考

39

证研究。传说赵均用武艺高强,会使用几种兵器,钢鞭,方天画戟,刀,判官笔等兵器。

希望有一天赵均用的后代子孙能把赵均用的传奇故事写成小说,或搬上荧幕。因赵均用是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一个英雄人物。赵氏子孙应当留传下去。因始祖赵均用有过辉煌的传奇历史。是很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和民族压迫做出重大贡献。是我们赵氏后代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赵均用的墓碑现在赵疃村东小山上,是2006年由赵氏后人出资建造。原墓地是在孙家夼,是雍正年间赵氏后人立碑,后来损坏,才迁到赵疃村。2006年11月21日,赵氏后人捐资立碑,在赵疃村东信号山上。

山东莘县尧舜村有一个赵均用墓地,碑文名子是赵忠义,是赵均用后改的名子。是忠诚起义的意思。也有忠诚永义王的意思,是清朝嘉庆四年赵氏后人立碑。尧舜村在张鲁公路路南,张鲁公路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公路以北有一片农田地。墓地在路北有几百米的农田地里。

我在修续家谱的过程中,我在近几年我去山东海阳老家有十次之多,就是“寻根考察”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的赵氏家谱第一世始祖从赵均用开始的,赵均用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我们赵氏家谱赵均用为第一世。

40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在元末明初,由于战乱,海阳市盆子山西北高山顶西,居住着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主要有汪李谭及蒋四姓。所以人们就习惯叫前三姓为村名。就叫“汪李谭村”明朝宣德年间,谭姓中出了个无懒,混混叫“谭三,这人生的是五短身材,好吃懒做,喝酒没命。所以人们都叫他酒坛子。

这一天,谭三喝得大醉。正东倒西歪的往家走。正巧走到观音寺庙门前,谭三一下子就摔进庙里。就呼呼的大睡起来。也不知睡了多久,被一陈响声惊醒,睁眼一看,原来是一个破坛子。被他踢倒了。谭三拾起来一看,上面刻着四行小字,谭三除了认识谭字就是酒字了。别的他一个也不认识。谭三往坛子一摸了一把人屎。谭三骂了声晦气。刚要把坛子摔碎。又有点舍不得。他家的坛子正好坏了。正缺一个坛子放盐用。于是他就拿回家去,洗干净了把盐放进去了。便上炕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谭三想做点吃的。可当他把昨天捡回来的酒坛子打开时,他惊呆了。里面的盐不见了。谭三把酒坛子口朝下一倒,只听叮当叮当几声响,几文铜钱从坛子里面掉出来。我的盐去哪了?会不会让人偷了去了。是不是邻居借盐,见我睡觉,就拿了盐,留下几文钱。谭三一时想不明白。但至少有几文钱了。正好今天是鹏化庄集,正好去换酒喝。谭三捡起铜钱,塞进怀里。他刚要出门,他又回头看一眼酒坛子。想不如把这个空坛子也带上。或许还能赊点酒回来。于是他抱着空坛子。到了鹏化庄集上,这天集上人很多,一个卖玉器的商人滩前,围了很多人,谭三挤进去

41

一看,一下子就看呆了。各种玉器他从来都没看见过。眼睛都看直了。恨不得把这些玉器都装进怀里。谭三看见一只精美的玉镯,就想把他弄到手,能换几个月的酒喝。起了贱心的潭三见没人注意,便悄俏伸手把玉镯塞进坛子里。急忙转身离开了集市。在没人的地方,他用手摸不是玉镯,拿出来一看,却是雪花银子了。他明明放进去的是玉镯,怎么就变成雪花银子了。他联想到早晨,酒坛子的盐不见了。反而多出了几文铜钱。谭三心里在猜测,难到这个坛子,能把东西变成钱?就在这路上有一个马蹄铁。他想如果这个酒坛真能把东西变成钱。何不用这个马蹄铁试一试。于是谭三小心的把马蹄铁放进坛子里。竟没有声音。他把坛子口朝下到了出来。竟然又有好几个铜钱出来了。这个谭三,心里想这就是传说的宝坛子。谭三高兴的,都忘了自己姓什么了。晚上谭三用得来的银子买二斤好酒,三斤牛肉,喝了好痛快,他自言自语道“有了这个宝贝坛子,我谭三就时来运转了。”谭三越想心里越美。心想我要犒劳一下宝贝坛子。“来来来,我敬酒坛子祖宗一杯。”说着就往酒坛子里倒了一杯酒。不料酒坛子,瞬间变大了。谭三看了又看不敢相信。便往酒坛子又倒了杯酒,坛子又变大一些。哈哈,没想到酒坛也是贪杯的货色。变大了正好。能多装东西,此时谭三恨不能把天下所有好东西,都装进坛子里。一时间高兴过后,头脑也清醒下来。谭三忽然想到村里的李大户人家有几十只羊,既然有这样神奇的宝贝酒坛。能变大,若是能把李大户家养的几十只羊都塞进坛子里,岂不是能换很多银子吗?谭三为自己的主意高兴。转身正要去拿酒坛,却发现他又变小了些。谭

42

三想了一会,恍然大悟,莫不是这个酒坛也醒了。谭三觉得这个酒坛子是个好宝贝。他看天色已晚,他想李大户人家早已休息,正好摸黑去偷他家的羊。于是谭三抱着宝贝坛子。偷偷到了李大户人家的羊圈,这时李大户睡的正香。见时机已到,便把酒坛子往地上一放,把酒倒进了酒坛子。一会功夫,酒坛子变大了。谭三趁机把羊一只只都扔进大酒坛子里。羊披扔进酒坛里,便没有了动静。谭三想这些会变成很多雪花银子。谭三本想让大酒缸“醒醒”变回酒坛子,之后抱着坛子回家,几个时辰过去了。大酒缸丝毫没有变小。这时候鸡叫了。天快亮了。谭三心慌了。怕天亮了就坏事。心想不如先把大酒缸藏起来,等变小了再回来拿。想到这里谭三忙把酒缸拖到草丛里。想先把酒缸上的银子取走。自己是五短身材。酒缸太高了。上不去,好不容易扒上酒缸上面,一个不小心就掉进了大酒缸里面。就再也没有出来。早起的李大户发现自己家的羊不见了,就叫家人四处去找。没有找到,李大户自认倒霉。

再说这一天的早上,家住孙家夼村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的玄孙,赵冕和平时一样早起到山里去放牛,只见一个老者,睡在山岗草丛里。赵冕上前推醒老者,问他是那里人怎么会睡在草丛里。开始老者又冷又饿,说话也不清楚。说了老半天,赵冕才听明白。老者是离孙家夼七八里路的“汪李谭村”叫蒋尤谦,今年66岁,昨天去亲人家去做客。多贪了几杯,回家迷路,就在山里乱草丛里睡着了。 赵冕从小受良好的家族教育。心里善良,好学。爱帮助别人,就把蒋尤谦老人扶上牛背,把老人送到“汪李谭村”蒋尤谦

43

的家人,千恩万谢,要留赵冕吃饭。赵冕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拉上牛往回家的路上走,走到村外不远的地方,见有一片草地,想让牛吃点草。自己坐在一边休息一下。突然间见前方不远一片深草丛中有一只鸡和一只兔子。围着一个东西在跳跃和闹着玩。赵冕觉得好奇。就想过去看个明白,鸡和兔子看见有人来,就停止了打闹。鸡向东南方向飞去。兔子跑到草丛里不见了。赵冕走过去一看有个酒坛子。他双手抱起酒坛子,往里一看有很多雪花银子。还有一坨人屎呢?赵冕觉得奇怪,谁会把坛子和银子放到这里。还往坛子里面拉屎。赵冕把银子和屎分开弄出来。正好不远有条河流,就把银子和坛子冲洗干净,把银子放回坛子,坐在那里等坛子的主人来找。等到了中午也没人来找。赵冕饿了,从早晨到中午还没吃饭呢?他想不如先把坛子拿回家去。等找到了坛子主人再还也不迟。他把银子和坛子放到怀里。牵上牛回到了孙家夼村家里。

赵冕的妻子,早上见丈夫牵牛出了家门,一上午没回来,心里非常着急。现在丈夫回来了,就问丈夫去哪里了。赵冕就把事情经过说一遍。进院把牛拴好。进屋把坛子放到炕上。叫妻子把柜子打开,把银子和坛子放到里面。赵冕抱起坛子一看,刻有四行小字。就仔细的读了起来。只见上面写到: 赵钱孙李百家姓,氏游文山乾方兴。建房此处风水地,坛中玄妙不可用。赵冕觉得这四行字很有意思,就细心的琢磨起来。忽然觉得眼一亮。这不是一首藏头诗吗?把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横着看,念不就是:赵氏建坛四个字吗?其内容,就是让我选那块风水宝地建房迁居吗?这不是天意吗?这不

44

是老天爷赐给我,建房风水宝地吗?这不是天意吗:赵冕夫妇男孩比较多。住房破旧,正想建一处新房。现在拾到这么多银子,夫妇合计很长时间,决定走出孙家夼村,到汪李潭村捡坛子的地方,盖一所新房。合家搬迁到“汪李谭村”居住。

这一天赵冕带了一些礼物,来到汪李谭村,蒋尤谦老汉家里。受到了蒋老汉及其家人的热情接待。赵冕将来意说明。请蒋老汉帮忙买下村北那块荒草地。事情有多么巧啊!蒋老汉一听笑了起来。说那块荒草地是本村汪家岣的,而汪家岣又是他的内侄,家里正急用钱,昨天晚上来我家托我帮他把那块荒地和南山沟四亩好地一块卖了。我正找买家,不想你来的这么巧。那你把荒地南四亩地都买了吧!赵冕点头同意,就谈好成交。说合人,蒋尤谦,执笔人李德成,在坐人,李玉山,汪成全。

赵冕得到了兄弟们同意,在孙家夼村准备材料。等来年春天3月吉日开工建房。在众兄弟们帮助下,新房很快建成。于秋后迁居,汪李谭村新房。据说赵冕从孙家夼迁居---赵疃,大约是公元1436年。

赵冕自从迁居汪李潭村后,带自己五个儿子起早贪黑耕作。家业越来越大,和兴旺。不几年就有百亩良田。在赵冕的带动下,其它兄弟和族人也都迁到汪李谭村。到了正德年间,赵姓已发展到了近90户人家。而汪李谭姓越来越少。有的姓氏外迁了,有的是绝户。所以后来人们就把汪李谭村,叫成了赵疃村。后来就把汪李谭村改成了赵疃村。以后就有赵均用,第五世孙??赵冕在赵疃建村的说法,这就是赵疃

45

村的来历。赵氏子孙后代在赵疃村扎根落户。

这种说法也不知准确吗?但有关酒坛子的故事,确有一些传说。我小时候也听前辈们讲过坛子的故事。故事有些神奇。我这几年去了多次赵疃。2015年在建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在施工时确实挖出了坛子。说的也很神奇。而且因为当时挖出了坛子确实发生了很多故事。这坛子是不是故事里所说的坛子谁也不知道。对坛子的归属问题,发生了多方纠纷。纠纷主要有三方,一有施工人员为一方,二开发商为一方,三赵疃村委会为一方,坛子归谁所有确实很难。 一、 施工人员说,坛子应归他们所有。 二、 开发商认为,此坛子是他开发商的。

三、 赵疃村委会认为酒坛子是赵氏先祖留下来的物件,当

然应该是赵疃村民所有。几方互不相让。最后三方达成协议。开发商付给施工人员适当酬金。开发商“留作展馆,当展品,物权结果不知。

后记,赵冕从捡到一个酒坛子而发家迁居汪李谭村,历赵姓昌盛。人丁兴旺。他姓衰败,改名为赵疃村,而坛子的下落始终是个迷,后人有两种说法。

现在赵疃村就有800户人家,人口有几千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赵姓。几百年来还有很多赵姓子孙迁出赵疃村,到全国各地。在海阳有几个赵姓大村,上夼村,夼里村,文山后村,榆疃庄村,有些赵姓在闯关东时去了东北。有的去了国外。赵疃村赵姓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赵均用的后代子孙。也是我们赵姓发家的地方,是福地,是风水宝地,是我们赵姓最大的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赵疃是地雷战的

46

主战场。在建纪念馆施工挖出酒坛子是不是传说的宝坛子。谁也不知道,但据说确实是古代的文物。

有很多家族、家庭在修续编者家谱时都有家族几个成员。共同做这一项工作。有的家族还成立家谱家史编委会等组织,分工明确。有很多成员,有主编、副主编委员、顾问、秘书等组织齐全,正规比较专业,有的还出了书。

我们这一支赵氏家谱家史编著工作,只有我一个人来做,困难不小。修续家谱家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修续家谱家史的编著工作,主编人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才能做好家谱家史的修续编著工作。有些内容要查看历史资料,有的材料要进行多次核对,需要多次考证。才能下结论。这是对历史负责。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经费问题。这项工作需要相当大的经费开支。主编人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有的家族做这项工作,有人给捐款也有人给赞助。而我们要做这项工作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的经费困难。还要投入很大精力和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任务艰巨,是不容易的。每一个稿件,从草稿到定稿,没有上百遍的修改是无法定稿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费用开支。

我是从2012年10月18日第一次在赵疃,赵路平叔叔家见到了家谱。在这以前我对家谱一无所知,我爷爷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我是在2012年以后,就开始从事我们这一支赵氏家谱,编著整理收集工作。在这期间,我去过老家很多

47

地方,实地考察,付出了一些辛苦。在这几年的时间内,我对家谱进行了很多次修改完善,到2016年10月才基本完成家谱编著工作。我把中断几代人,大约有100年的家谱修续连接上了,是我们赵氏几代人的心愿,这是我对子孙后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的。

我这几年去山东,寻根考察家史,虽说没有唐曾取经,那么艰难,但我也是拔山涉水,翻山越岭,走访了很多先辈生活的地方,了解了一些先辈的事情。就是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自己的家史。有时一天要走几十里路,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赶不上公交车,就在当地住店。付出了一些辛苦,是有收获的,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我也是查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和前辈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有的就是到实地考察收集到的。为以后研究家史能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也有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赵氏后人共同探讨未解之迷。我本人才疏学浅。但我做为赵氏后人,有责任和使命为子孙后代,做点事情,把赵氏家史流传下去。早日把不同说法和争议,未解之迷。解开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结论,这是我们几个地方赵姓的希望。

因文化水平有限,写作水平有限,尽管对资料收集考证,用了几年的心血,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助手,难免有错漏。

家史,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中华民族有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古人云:

48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县不能没有县志,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家史家谱,家史家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后代子孙能流传下去。因为没有历史,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一个家庭的家史,家风传承,一个家族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家风淳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是国家传统文化最深厚的积淀。传承文华,传承美好家风,让良好家风带动社会民风,传承中国几千年文化。

赵氏家训:修家谱、敬祖先、孝父母。尊宗敬祖。是人生美德,凡家修家谱家史,是为了弘扬良好家风,继传家训。

现在赵姓是全国人口排位第八的大姓,有人口约3000万人。河南省是赵姓人口最多的第一大省。

元末起义相关将领介绍:

1、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安徽凤阳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明朝开国皇帝

2、刘福通(1321—1363,1366?)。安徽颍州阜阳界首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北方红巾军总指挥。赵均用与刘福通关系很好,名义上接受封号。配合东路军北伐。东路军是赵均用的兵马,由毛贵指挥,领兵十万。

3、赵均用(约1323—1359,1378?)。原名赵君用元末淮北萧县(今安徽省萧县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49

4、芝麻李(李二)(?—1352)徐州邳县人,与赵均用共同为元末起义领袖之一。被俘,被杀,在河北雄县就义,也有传说逃跑后,削发为曾。传说当年灾荒,家有一仓库芝麻,分给灾民,所以百姓都称他为芝麻李。

5、陈友谅(1320—1363.10.3)湖北人,元末起义领袖之一。传说与赵均用是把兄弟。

6、郭子兴(1302—1355)安徽定远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义前是算命先生。传说与赵均用是把兄弟。

7、孙德涯(?—1355)安徽定远人,元末起义首领之一,传说与赵均用是把兄弟。被胡大海所杀。

8、毛贵(?-1359)安徽萧县人,是赵均用的部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最著名的将领。是一员名将。

9、续继祖(?-1359)安徽萧县人,是毛贵的部下,也是能征善战的将领。

10、彭大(?—1354)安徽萧县人,是元末起义首领之一,有说是病死的,也有传说是被赵均用所灭。

11、彭早住(?-1358)安徽萧县人,是元末起义首领之一,与赵均用共同起义后分家。自成一军称鲁淮王。有说被赵均用所灭,也有说不知所终。

12、徐达(1332——1385)安徽凤阳人,元末起义军将领。朱元璋部下,明朝开国元帅。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