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楼台烟雨中?
更新时间:2024-02-14 14:4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具体展示每一个汉字字形的演变,由汉字字形入手,详细讲解了与此汉字相关的古代社会的生活形态、日常礼仪和文化常识,以此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寻找中国文化的根。
汉字身世小档案
■ 晋代之前,“寺”和“庙”是两处不同场所,得分开使用,不能连用。
■“寺”的本义是法度,指的是官署,直到东汉才用来指佛教庙宇。
■“庙”的本义是宗庙,最早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晋代之前,“寺”和“庙”不能连用,因为这是两处功能截然不同的场所。
《说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步必积寸为之”,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法度来行事,因此“寺”的本义就是有法度。什么地方有法度?什么地方制订和管理法度呢?毫无疑问是官署,因此许慎又解释为“寺,廷也”,朝廷的官署就称作“寺”。秦汉时中央的行政长官共有九个,叫九卿,九卿上班的地方就叫做九寺,分别是: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寺”是“持”的初文,“寺”的金文字形表示“站到那里听候使唤,操持杂务之意”。宫中的近侍小臣操持
的就是这种杂务,而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因此此类小臣和宦官也称“寺”或“寺人”。
至于把佛教庙宇称作“寺”起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洛阳伽蓝记》载,汉明帝有一天夜里梦见了一尊高约一丈六的金神,于是派遣使节前往西域求取佛经和佛像,用白马驮经而回,随同来到洛阳的还有两位印度僧人。一行人中有外宾,因此先到接待外宾的鸿胪寺歇脚。后来汉明帝下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第一座佛教寺院,因是白马驮经,又因为最先在鸿胪寺落脚,故称“白马寺”。从此之后,佛教庙宇才开始以“寺”命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杜牧的名句,吟咏的就是佛教庙宇。
《说文解字》:“庙,尊先祖貌也。”段玉裁解释说,古时候的庙是用来祭祀先祖而不是祭祀神的,为神立庙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事儿。庙的小篆字形,同于金文,而右边稍有变异。那么“庙”这个字的下面为什么是个“朝”字呢?段玉裁解释道:“谓居之与朝廷同尊者,为会意。”意思是平民百姓也像朝廷一样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如此一来,“庙”就是个会意字,而不是许慎所说的形声字。
“庙”的本义是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孔颖达解释道:“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庙”的建制完备,正殿有东西厢房和东西墙,“寝”则只有室,收藏保存着祖
先的衣冠。从这里引申出来,把王宫的前殿和贵族住房的前厅也称作“庙”。
由此可知,“庙”是祭祀祖先、供奉神位的私人场所,而“寺”是佛教信徒拜神的公共场所。大概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拜神的缘故,到了西晋末年,“寺”和“庙”连用,成为佛教庙宇的通行称谓。据《晋书》记载:“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从这时起,“寺庙”成为了佛教寺院的通行称谓,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篇二:惟在楼台烟雨中
惟在楼台烟雨中
班级:23111101 姓名:周越 学号:1120113385
对“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初识,还是从当年琼瑶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情深深雨濛濛》主题曲中听到的,那时年纪还小,不通诗文,只是单纯觉得很美,便印象深刻,哼着曲便记下了。没想到这一记,就是很多年。直到初中语文课上老师提起,我才知道原是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大概是童年记忆复苏,对这句词的旧爱难忘,也就连带着对杜牧、对这首《江南春》充满好感。
先说说杜牧吧,杜牧处于晚唐,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郁郁之后生活也开始走向了萎靡颓废。这一人生变化在他的诗文中有所体现,《遣怀》、《赠别》、《叹花》等诗中就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总体来说,他的文风豪迈俊爽,拗峭清丽。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有着对“商女不知亡国恨”“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痛心讽喻;也有着“停车坐爱枫林晚”“卧看牵牛织女星”的闲情逸致。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的诗文独树一格。后人将他与杜甫相提,称之为“小李”,与同在晚唐的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其在诗歌上的成就可见一斑。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他的代表之作。
再谈谈这首《江南春》吧,杜牧在这首诗中描写了明媚的江南风光,莺歌燕舞,绿树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城郭中酒旗随风飘扬,声色并茂,相比于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绚丽,杜的景色描写相对具体。再加上我最喜欢的“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楼台烟雨蒙蒙的景象,使江南风光更为神奇迷离。对于后两句的赏析,很多人都认为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赞叹,还有着借古讽今的忧国思想。南朝重佛教,所建寺庙远不止四百八十,劳民伤财,而如今也早已成为历史的遗物,隐没在烟雨之中。这样解读来,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而我对于它的理解,却总是愿意留在初
闻时的心情,对往事难寻的怦然心动。人事也好,情意也罢,就这样走了一路,有多少都被遗失了呢?再回首望去,只是在记忆里模糊迷离的痕迹,却显得尤为动人。即使是不美好的曾经,都在回忆里闪亮起来。有人说过,人的幸福有两种,一种是在当时当刻就能感受到的,一种是在回忆中慢慢品味到的,这大概就是后者吧,惟在楼台烟雨中才能感受的幸福。
篇三: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目 录
课标必背
1、《望天门山》
2、《清明》
3、《江南春》
4、《江上渔者》
5、《元日》
6、《小池》
7、《所见》
古文赏背
8、《独坐敬亭山》
9、《玉阶怨》
10、《秋浦歌》
11、《莲花坞》
12、《蝉》
13、《三字经》选登
美文选背
14、《初冬》
15、《鸟岛》
16、《旅行者之歌》
17、《美丽的丹顶鹤》
18、《夕阳真美》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诗文解释】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
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
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诗文解释】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4、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波浪。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诗文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光辉灿烂。
【诗文解释】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6、小池
宋·杨万里
正在阅读:
多少楼台烟雨中?02-14
FPGA中同步FIFO的使用小结01-31
幼儿园室外游戏06-23
大学实验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04-13
小蚂蚁的挖洞日记10-29
虎扑网架构升级之路08-28
api_1118_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五年战略规划提纲04-15
营销管理(本)阶段练习三及答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