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设计(3)

更新时间:2024-05-25 15: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改革作业形式,创设受学生欢迎的作业,是当前教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业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实践性活动,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教师认识上的偏狭,出现了作业机械重复、封闭单调,学生陷入“题海”,苦不堪言的令人担忧的局面。那么如何使作业能适应新课标要求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础题,重在“双基”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尖子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稍加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运算为(1+2+3)×4=24,也可运算为1×2×3×4=24。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运用不同方法,使计算结果等于24。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往一味要求学生做课本做习题,在期中考试中能有好成绩,这是一种短浅行为。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练习题。做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如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今年暑假我将带领我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我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我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40元。 我将选哪家旅行社更合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争着帮我选择方法,作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五、相互设计作业,增强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设计作业,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让学生观察书本上的作业如何设置的?教师讲完课又是如何布置当天的作业的。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有紧扣所学知识的基础性作业,又要有提高性作业,当然还可以有综合拓展性作业。作业可以有游戏性作业、观察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绘画性作业等多种形式。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

是21世纪对人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相互竞争和自我内化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相互沟通、合作攻关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在作业安排上,我让同一水平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 六、布置“成长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让学生写“成长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每节课后,我让学生记录“我学会了……”、“我最感兴趣的是……”、“我还想探究的是……”,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成长日记”,我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成长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我的“教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等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作业将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对

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而非强化)。新课程论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的“生态系统”。我们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