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27 21: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彭加强

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总和。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县打造“强盛湘阴”的重要举措。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笔者近期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经济的现状及特点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

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4、8.2、4.4个百分点。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8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

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69千公顷,同比下降14.1%;全年粮食产量54.76万吨,同比同比增长0.37%,其中:秋粮产量28.64万吨,同比增长1.92%。油料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6%;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0.3%;养殖水产品产量9.36万吨,同比增长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

2

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10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7.7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

3

一、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9.8%,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

4

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建议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后劲增强为目标,壮大园区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主攻民营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和协调发展“五大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城镇化、信息化“五化”。

(一)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我县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工业经济总量做大,重点把握好“三大关键”:一是发展园区工业,关键在于招商引资。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规划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把外资、民资企业集聚到工业园区,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二是壮大优势产业,关键在于发展资源型工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优势,引进资金,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三是力促民营工业,关键在于落实各项配套政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主创办工业企业和配套工业企业。尤其是要认真落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支持各方人士,包括外出打工、做生意赚了钱的老板,回乡创办企业。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真正为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用人难、办事难等实际问题,把民营经济做强、做大、做优、做活,使其真正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二)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解决好“五大重点”问题: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问题。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采取贷款贴息、补贴、补助、奖励等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省、市、县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连接市场、带动农户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二是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问题。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工业项目,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深度结合。要发挥优势资源,立足于种养业与加工业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促增收。三是基地建设问题。要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致力发展规模化、基地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四是产业培育问题。要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品牌,带动农民致富。五是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升劳务经济,当着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急务。一方面,要加强与省内外沟通联络,大量组织输出劳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旅游特色化,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进厂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三)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大力推进旅游特色化 充分发挥和挖掘我县丰富的县域旅游资源,做旺县域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开发要始终做到“三注重”:

7

一是注重规划。要按照全市的总体规划,做好本县的旅游规划,绝不可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二是注重特色。要遵循市场规律,一切以效益为中心,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区域特色景区,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吸引力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优秀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民俗、肥美的鹤龙湖螃蟹等具有湘阴特色的美食吸引广大游客;三是注重管理。要按照国家旅游行业的标准,努力强化行业管理,包括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要以建设大旅游、推进旅游特色化为手段,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大发展。

(四)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当前,必须重点做好一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城镇规划。进一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工作,尽快完善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市政管线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促进县城、中心镇和其它建制镇主动承接珠长沙以及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资源整合。要在完善县城、中心镇的城镇规划的同时,必须尽快市政设施、确立乡镇功能定位和制订乡镇发展的详细规划。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能源、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和电力电网改造,为发展乡镇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三是规范城镇管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户籍、就业、社保和公共财政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进城、住宅进区、工业项目进园,发展繁荣城镇经济。 (五)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

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性工程,必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强大动力。科技方面,充分发挥县、镇两级科技网络的作用,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教育方面,在大力发展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包括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职业介绍在内的社会化教育服务体系。发挥各级职校、技校作用,加快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县域工业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信息化方面,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如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工业企业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好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和公务员为企业、为“三农”的服务水平。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三个建议:一是省、市应尽早组织专人,制订“十二五”期间全省或全市发展县域经济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中长远规划;二是设立市或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专项基金,统筹协调县域之间重大活动开展、重大项目启动;三是在全面落实省、市发展县域经济一系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各级领导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包括相应的奖惩和监督机制,如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引人、选人、用人制度,选派科技副县长、副镇长制度,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和乡镇锻炼制度等等,增强各级发展县域经济的动力。

9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v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