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更新时间:2023-05-26 09: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

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济政办发〔2011〕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一年八月十日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

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历城区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南部山区)是我市南部山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名胜古迹众多,区位优势明显。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生态改善与富民惠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南部山区包括仲宫镇、西营镇、柳埠镇、港沟街道办事处及彩石镇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涉及330个行政村,507个自然村,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1%和30%,占全市的9.7%和4.7%。“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行动和“三川增绿”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片、线、点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2010年,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到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二是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投资约1.9亿元,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农村饮水、生态水保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调洪、发展灌溉、山区饮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关停了一批石料场和砖瓦窑,严禁高污染、高耗水以及严重破坏资源等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工程项目和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经济日趋繁荣。发挥省城近郊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林果、休闲旅游两大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林果业,积极发展核桃、板栗、苹果、樱桃等优势产业,经济林面积达到4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2.2亿公斤,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3家,带动了干鲜果品的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山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1500元,占农业收入的70%以上。休闲旅游业,立足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积极发展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建成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建成开放景区(点)18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带动年人均增收3800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加大山区小城镇建设力度,编制完成了南部山区5个镇(办)的镇村体系规划,深入开展城镇建设行动,仲宫、西营、柳埠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是实施农村“四通”工程,累计投资7亿元,基本实现了柏油路、客车、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村村通。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了西营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世行三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田、水、林、村得到有效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8000余户,中小型沼气工程1个,沼气服务网点10个,“三沼”循环农业示范基地8处。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改善成效明显。加快山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实施校舍标准化建设,取消中小学学杂费,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南部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10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实现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水平和标准,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缓解山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对山区农民的全覆盖,并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能力培训,转移就业步伐加快,转移就业收入达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扶持贫困村77个次,帮扶贫困和低收入人口5.1万人。

总的看,“十一五”期间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据测算,2010年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7元,年均增长1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市区泉水持续喷涌起到了显著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南部山区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市发达地区和历城区平原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农民收入总体偏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政府财源相对匮乏等。今后,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快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有利于维护省城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泉水常年喷涌,突出泉城特色;有利于促进富民惠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合理地谋划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方向、目标与任务,推进南部山区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发展,对全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改善和富民惠民两大目标,着力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拉动、强化政策支撑、优化绩效考核和完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推进村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公共服务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

(二)主要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南部山区生态功能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打造生态、富裕、和谐的绿色家园。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打造优良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南部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为保持泉城特色和发展山区经济奠定基础。

1.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以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按照生态林与经济林结合、乔灌草结合、封造管结合、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结合的原则,推进荒山绿化、中幼林抚育、疏残林补植、退耕还林(果)、绿色通道建设等工程,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生态林和经济林,大幅度提高绿化率,进一步增强南部山区绿肺功能。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力度,策划包装锦云川、八里峪等4处森林公园,新建黑峪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柳埠森林生态类型市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快三川湿地保护区建设。5年内,完成荒山造林8.6万亩,新发展经济林5万亩,到“十二五”末,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到4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65%。

2.推进水系生态建设。以提高水源涵养和防洪抗灾能力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推进库区周边、主要河道和小流域的水系生态建设。推进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3座大中型水库生态治理以及环库示范区建设,形成以水库为中心,辐射周边2-3公里的现代水利生态示范区;分期实施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泉泸河、巨野河、刘公河、韩仓河等“三川四河”河道综合治理;确保完成列入国家、省计划的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巨野河治理任务;完成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巨野河等重点流域15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全面实施小水库续建配套和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对南部山区28座小水库实施续建配套,对84座塘坝进行除险加固。结合山体综合整治,设置鱼鳞坑、塘坝等设施,加强雨洪水利用。研究制定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南部山区名泉保护。3.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以保障水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水源涵养区、地表水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源保护区为重点区域,着力加强水污染、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在镇驻地、人口集中区和主要水源地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站)和管网,并实现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强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本着“布局合理、适当整合、功能完善、景观和谐”的原则,加强山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级收集、镇级管理、区级中转、市级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实现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水库周边、行政村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倡导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严禁剧毒农药使用,大力开展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工作;引导农民有效回收利用农用地膜;适度合理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推广种养互促、生态循环的健康养殖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使化肥、农药、地膜、养殖等污染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重点区域、重要流域、生态敏感区的项目建设,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采取更严格的纳污控制措施。4.加强泉水补给区保护。细化完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济南泉域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有关泉水补给区内容,组织有关专业机构和专家,进一步勘察和确定泉水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和重点渗漏区的位置、边界等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保护方案及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好泉水补给区,为保持泉城特色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提高山区农业效益。立足南部山区农业比较优势,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为目标,以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培育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做大做强山区林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核桃、苹果、板栗、大樱桃、桃、梨、柿子、杏等8大特色林果产业,提高果品品质和优良品种比重,逐步建设布局合理、效益良好、竞争力较强的林果产业体系,使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生态高效农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新认证绿色食品39个、有机食品2个,打造我市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2.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良种化发展的原则,集中建设一批生态经济效益明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抓好高而核桃、柳埠大樱桃、西营高光效苹果等20个林果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精品林果园区。其中,核桃产业打造三条线六大片的精品园区,即彩西路万粮峪、积米峪片区;港西路冶河、龙湾片区;柳高路核桃园、阎家片区。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核桃、板栗、小杂粮和蔬菜等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力争新引进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争取建成市级示范社40家,省级示范社20家。强化农产品加工、仓储、展销等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支持仲宫镇建设南部山区优质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产品进社区,完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

(三)整合提升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南部山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山区旅游富民工程,形成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沟峪经济,将南部山区建设成为山川景观秀美、生态环境优良、居民生活富裕、旅游功能完善的环城市休憩带。

1.实施整体开发战略。加快编制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模式、机制和功能分区及发展方向,科学描绘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蓝图。以打造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3条精品旅游路线为目标,以规划建设仲宫、柳埠和西营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为依托,实行山、水、路、景统一规划,游区、景区、社区一体化建设,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突出的旅游发展格局。提高旅游产业准入条件,开展招商选资,引进高水平的旅游企业参与南部山区旅游发展。塑造旅游形象品牌,加大宣传推介,提高旅游知名度。

2.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挖掘南部山区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高水平打造一批富有当地特色、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景区、农家乐和观光农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已有旅游景区改造提升,新创建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农家乐资源整合工程,重点规范治理突泉至槲疃段锦阳川南岸农家乐,建成标准管理统一的农家乐经营聚集区,打造省内外知名的“泉城农家乐”品牌;依托乡村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农业示范园区等观光农业资源,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特色村,形成赏花节和樱桃、苹果、蔬菜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知名品牌。策划新的旅游特色项目,开发观光游、森林度假游、露营游、自驾游、名泉游等旅游项目,挖掘齐鲁第一大佛、锦绣川三道观、南泉寺遗址、仲宫石板街(终军故里)等历史古迹资源,建设一批新的旅游景点。积极发展一批旅游综合体,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注重发展旅游购物,设计、开发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打造旅游商品知名品牌。

3.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组建集旅游服务、旅游信息咨询和交通集散三大功能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打造环形旅游交通游览线路和以低碳旅游为代表的自行车绿道系统;完善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设施。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加强导游、旅游经营户和管理服务人员等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旅游管理、营销、服务队伍。

(四)推进镇村规划建设,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全面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战略,突出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突出产业发展带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规划建设风景秀丽、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新型农民社区。

1.加强山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仲宫、柳埠和西营镇在新的城镇规划建设中,要科学分析发展定位,充分挖掘特色内涵,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山区小城镇特色风貌。仲宫镇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为主,加快老镇区提升改造,建成现代化商贸型经济综合中心镇和南部山区的交通枢纽。柳埠镇推进生态特色旅游镇建设,打造生态低碳、宜居宜游、休闲舒适的现代化城镇。西营镇加快启动城镇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城镇。

2.因地制宜搞好山区村庄改造。按照中心村改造建设,空心村、弱小村、偏远村搬迁合并的原则,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工作,推进35个中心村村庄改造,完成南部山区184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推进柳埠镇蔡家,西营镇大南营,仲宫镇孙家崖、西南峪、仲北,彩石镇玉龙和港沟街道办事处燕棚窝等基层村改造,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山区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对地下水直接补给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两区一园”内以及偏远山区、高海拔山村实施生态移民。

3.增强小城镇聚集辐射能力。以集约利用各种资源,促进人口、产业、消费相对集中为目标,强化镇(办)驻地交通、供排水、绿化、电力、邮电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优越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农民向规划的城镇社区集中。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切实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设施,创造农民生产生活良好条件。

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及养护管理,构建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交通路网。改造省道103线(大涧沟—泰安界),积极争取将省道248线向南延伸至机场路-唐冶-西营(省道327线)。进一步完善镇、村、景区景点101条259公里路网,加强新桥建设和危桥改造。在各镇规划预留空间分别建设一处客、货运场站。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南部山区农村规模化供水,确保水质达标、水量充足与供水保证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以及近郊都市农业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改善山区农业水利条件。

3.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造提升山区电网的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重点做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和太阳能应用工作,推广“沼气做饭、太阳能洗澡”的新型生活模式。“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户300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台,建设20处中小型沼气工程。

(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幅提升山区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幸福指数。

1.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适应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方便入学、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21所中小学改造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山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健康需求。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加强农村低保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健全各种专项救助制度,并不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扩大扶贫开发范围,增加扶贫资金,切实提高南部山区农民生活水平。

3.加快山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南部山区农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凡有就业意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年可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享受1次由政府补贴的非同一专业的就业培训。积极支持南部山区农民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大力发展南部山区旅游经济,大力开发护林员、管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水员等生态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相关配套规划。为了提高本规划的可操作性,在与《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等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市有关部门和历城区,进一步明确细化南部山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边界、范围,编制、完善南部山区土地利用、镇村建设详规、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农林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配套规划,通过编制和实施各项配套规划,促进重点任务和项目实施,推动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市有关部门对列入本规划的项目要在安排扶持资金时给予优先考虑,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供应上给予重点倾斜,推动山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二是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三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项目,积极通过银行贷款、招商选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

(三)制定落实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研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鼓励村庄整合,对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旅游项目用地给予积极支持。二是继续实施荒山造林和经济林发展扶持政策,引导林果业加快发展。三是对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开发政策力度,加快南部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六是围绕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为山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实际,调整南部山区现有绩效考核指标,取消招商引资、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指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城镇村庄建设、人口增长控制、农民人均收入、限建区和禁建区控制等指标,引导当地政府把主要精力用在生态保护和富民惠民上,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促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历城区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山区当地政府也要按照规划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本地重点任务和项目的加快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