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更新时间:2023-07-27 12: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杨森

现在读写结合这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可,因为它确实起到了以读促写的作用,使典范的文章起到典范的作用,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有效地弥补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无米下炊的问题。

但是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读写结合往往将终极目标落在写上,阅读文本往往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认为这不是全面的语文教学。

其实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为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积累和方法、模式与技巧,而不断的模仿写作和创作,借助于笔端流泻出来的感受和体验将更细致,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的理解和分析将更加深刻,就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呢?那就是以读导写,借写促读,读与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一)以阅读来引导写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那么如何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灵活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以读促写的两点做法:

(1)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特点,确定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

一般来说,教师们能够整体把握读的重点,容易忽略整体写的重点。这就导致写的盲目性、随意性,课上的阅读指导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降低。读写要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安排,同步练习。因为每个单元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

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导读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于是在学习第一单元课文时,我有步骤地落实这一目标:学《匆匆》时模仿课文联系生活写一个排比句来说明时间来去匆匆。学《桃花心木》则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

生活来谈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的体会。《手指》是一篇以第三人称口吻叙述的略读课文。让学生分别以各个指头自述的方式介绍各自特点,并且以总述自身特点的句子来开头。这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不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学会了由概括到具体的构段方式。

而第一单元作文则是选择身边的一个普通但又使你有所感悟的事物写一写,要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于是我拿来一个公道杯,通过观察实验,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由于在阅读时学到了不少如排比、比喻、拟人等表达感悟的方法,学生们都能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发表了许多各不相同的人生思考。

(2)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要找得准,读写的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往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学生由读到写迁移的困难很大,出现了语言虽有积累,却无法内化、不能运用的现象,这显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的资源,努力寻求读与写的准确切入点,在阅读中,通过对比、补充等多种方式及时把课文中“写”的技巧提炼出来,使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在写作中,依托课文所创设的情景,减少学生因素材贫乏而造成的困扰,实现了利用教材资源的最大化。

如《少年闰土》是一篇学习人物描写的极好范例。突显人物的性格往往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达成。但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关注得太多,往往会顾此失彼,而专注训练一点,反而能得到突破。于是我决定将读写结合的点定在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上。

我采取了在语言比较中体会人物的性格;在替换语言中把握人物的身份;在增加提示中彰显人物的心境等做法。引导学生从中品味人物性格,体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然后想象迅哥与闰土是怎样话别的,最后运用所学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写一写他们的对话。

因此,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的点,通过灵活多样训练的形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将能齐头共进,不断提高。

(二)借助写作来促进阅读

(1)借助习作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境界

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包括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等,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范围,最大限度地

提供给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机会。但这往往不是一就而蹴的。

如在学习了《穷人》或《凡卡》之后,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进行续写练习,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会发现诸如桑娜的孩子拾宝发大财、读大学谋高职,凡卡遇贵人相助、鞋店老板良心发现等背离原作主旨的情节,它们的出现一部分是源自小学生善良的天性,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不深刻、不准确。

还有类似于改写古诗词等依托课文资源进行的练笔,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阅读理解中的误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2)凭借习作激发拓展阅读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读是写的重要源泉之一。但茫无目的的读是低效乏味,时间一长,学生特别是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阅读要掌握方法,有的放矢,但方法何来?它从读中来,就如看人造车,从理论中来回到理论中去,它从写中来,就如按图索骥,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如在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之后,让学生想象战象嘎羧与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的村民们告别时的内心活动,并写下来。学生能理解嘎羧恋恋不舍的情感,但习作流露出的情感还不够真切,这就没有达到单元训练重点的要求。于是我设置了这个悬念:波农丁准备在跟随临死的嘎羧去捡象牙,最后却放弃了这个念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去读沈石溪的这篇原作,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到作者是如何借助反衬的手法表现出战象嘎羧具有人类一样复杂情感。

接着推荐学生阅读被誉为日本“动物小说大王”的椋鸠十日和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的代表作。他们的作品关注动物生活和动物内心世界,他们笔下的这些动物的性格、思想、行为已基本人格化、社会,这种基于写作的阅读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作品、提升认识,为作文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

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因为它直接触及到语文学习的两大重点——读与写。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