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刘海砍樵

更新时间:2023-06-04 18: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名篇。刘海故里为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演绎和传唱,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戏曲的发源地—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等。丝瓜井位于城内泮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巷交汇处。传说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影像,因而得名。临井而观,井口直径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凉,久旱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哪个时代,无从考证。流传于常德民间的一段坚贞的爱情故事。

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图片:刘海砍樵

刘海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号海蟾子,一直活到北宋末年,享年100多岁。刘海是钟离权的再传弟子,吕洞宾的亲传弟子,与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和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派尊为北五祖,其所传道派为海蟾派。中国自古即有“刘海戏金蟾、刘海撒钱”等传说,刘海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和送子神

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两个剧本,就是取材于这一典故。“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另一个“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

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

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他们,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图片:刘海砍樵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1987年春节前,在北京的湘籍歌唱家李谷一找湖南方面要去了《刘海砍樵》那段精彩对唱的曲谱即“比古调”。没想到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她与姜昆一炮打响,

使全国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比古调”。

花鼓戏在解放前被污为“淫戏”,为此,官方不准花鼓戏到剧院演出。抗战胜利那年,从小就喜欢唱地花鼓的何冬保搞了一个叫“胜利班”的草台班子,在西洞庭湖一带唱戏。 “我们 胜利班 1946年夏初进入长沙,唱了3个月才站住脚。1948年,我们戏班攒了一些钱,就在中山西路盖了一个简陋的戏园,取名 民众乐园 。”何冬保嫡传弟子、湖南省曲艺团团长李迪辉至今还记得何冬保当年说的这段话。所以,现在每每与人谈起花鼓戏时,李迪辉就会说:“主要搭帮何冬保第一次将花鼓戏登上了大雅之堂该戏种才 翻身 ”。 据何冬保的儿子何治国回忆,1951年10月的一个晚上,何冬保等突然接到通知要演一出传统的花鼓戏给一位“重要人物”看。这位“重要人物”就是听花鼓戏长大的湖南益阳人周扬,在第二天召开的座谈会上,周扬明确指出《刘海砍樵》这个戏很好,是一出美丽的神话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戏或鬼戏。而且艺术水平很高,如最后刘海托着胡秀英下场的动作,就可以与西洋芭蕾舞中的“托举”媲美。 周扬看戏之后,陈北方对《刘海砍樵》演出本作了文字上的大量加工,增加了一些优美的唱词。接着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署名何冬保、北方整理的《刘海砍樵》单行本。

图片:刘海砍樵

1952年,《刘海砍樵》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获得二等奖,饰刘海的何冬保和饰胡秀英的萧重珪均获演员三等奖。也就在同年10月9日,《刘海砍樵》剧组被邀请到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 何治国介绍说,父亲曾详细地向他讲述了当年演出的情形:“我和萧重珪的《刘海砍樵》排在最后……我一出场,便看见了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那时,我心里无比激动,唱得更来劲了……演出结束后,我们去餐厅吃饭。这个时候,周总理过来了,他和我们一一握过手,还说,主席是年轻的时候看过花鼓戏的,他讲现在改进了,很好!今天,主席在看花鼓戏的时候,还哼了几句呢! 我当时听了周总理这一番话后,半天都没能说出话来。” 1956年10月1日,何冬保被邀赴京参加国庆大典。大典前,毛、周恩来等接见了观礼代表。在毛主席身边的周总理微笑着指着何冬保介绍道:“这就是湖南的刘海哥”。

来源:长沙旅游网 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