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更新时间:2023-12-21 0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广普及的一种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西藏的双语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西藏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西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双语教育的现状,对发展西藏双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藏 双语教育 民族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

学,做到藏汉兼通。”这些都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培养藏汉两语兼通人才和公民的要求。

语言学认为,学好一种语言文字,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上指出:“本族语是人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维持一个土著集团的文化,本族语教育是最好的向导和工具,本族语是号召大众参加开发民族最好的振奋剂和指南。使用本民族语言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困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摧化作用。”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和文字进行教学,不仅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表现,而且也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基本是属于单一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藏语使用人口数量多,通行范围广,是本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汉语、门巴语、路巴语在不同地区、部门、场合与藏语同时并用,呈现出以一种语言为主、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局面。

双语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还同权利和政治制度有关系。双语教育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的融合,还能够促使一个国家内不同语言团体互相交流。在西藏教育发展中使用双语(即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让藏民族学生通过双语学习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是最便捷、最经济、最实际的方法。西藏通过进行双语教育,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多年来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藏族学生仅靠母语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是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汉文历史悠久,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藏族要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要发展西藏经济,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现代科技,使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

兼学汉语文。特别是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今天,西藏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必要学习、使用汉语文,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队伍。当然必须看到,藏族兼用汉语文并非短时间所能完成,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就目前来说,西藏各地兼用汉语的情况发展不平衡。各地兼用汉语的人员主要集中于城镇,集中于干部职工中,集中于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中。但随着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也将逐渐会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人数越来越多。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中等教育的人也会逐年增长,这是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藏汉双语的使用将会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忽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育是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西藏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双语教育的现状

西藏双语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发展,这不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前西藏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双语教育,事实上这与采用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双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形式。五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模式较多,仅西藏的双语教育就有多种,现归纳如下:

1、汉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这种模式是指主要教学用语全部以汉语文。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族学生,还有少部分藏族学生。这种模式过去曾经开设过藏语文课,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基本没有开设藏语文课。

2、藏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在开设藏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用语全部用藏语文。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藏语文。

3、口语辅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这种班级在教学

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汉语文,授课中遇到难点、重点部分用藏语作辅助解释。

4、先藏后汉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升入中学后改为用汉语授课。目前,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先汉后藏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等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后改为用藏语授课。这种学生大多数来自城镇。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是:在农牧区的小学里,一般全用藏语授课,到三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城镇小学里,实行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小学汉族学生班(也有个别藏族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从三年级开设藏文课,课本是由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藏文教材,对藏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藏族学生班略低一些;小学藏族学生班以藏语授课为主,一般也从三年级开设汉语文课,也有少数小学从二年级开设汉语课,所采用的教材也是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汉语文教材,对汉语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汉族班略低一些。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原来在小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学生,从升学的第一年起,所有课程都用汉语讲授,只是加授了藏语文课;原来在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为预备班,用一年时间突击学习汉语文,从第二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除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全用汉语讲授。西藏区内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不按民族分班,而是按所学专业编班,藏语文和汉语文都是西藏所有大学各个专业和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其藏语文教材由各院校的藏文系或藏文教研室编写,汉语的每门课程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西藏的小学自1988年颁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来,已有90%以上的小学基本上建立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目前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各方面亦有新的起色。然而,目前西藏双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用语的衔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西藏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用语和大中专学校教学用语之问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其初中新生多数来源于用藏语授课的小学,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多数在初小左右的程度,很不适应初

中以上用汉语授课的要求,这是藏族学生学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和大中专学校中的汉族学生均开设了藏文课,但由于受社会不重视藏语文的影响,藏文课有名无实,致使许多藏族学生成了“四不象”,汉文不过关,藏文没学好,外文也不会用。这是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如果初中仅用藏语授课又难以与高中或中专学校教学语言衔接。因语言衔接的困难和汉语文基础差,适应不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作辅助的教学形式。造成了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毕业考入高等学校后,听不懂高校用汉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跟不上,既给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双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为赶教学进度又保证不了教学质量。[2]

2、师资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师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和训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并能用两种语言文字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从西藏的双语教学现状看,主要是以农牧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并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而农牧区所需要的师资既不是单用汉语授课的师资,也不是单用藏语授课的师资。而是需要一支学历合格、藏汉两种语言兼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能用双语授课的、合格的师资队伍。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西藏大学从1989年起扩大招收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初中双语师资。到1998年已培养了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近900人,全区初中双语教师资格过关考试合格人员99名,其多数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就目前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教师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十分理想,不少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部分教师藏文程度很低或汉语文水平不过关,不能用藏语授课或不能用汉语授课。此外,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师资分配到基层的专业结构相当不合理,有个别学校同一个专业教师有4—5名,某些专业一名或一名都没有。目前基层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专业教师紧缺,而生物、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过剩。致使有的学校所开设的数学、物理等课程由其它专业的教师代课,因教师本身不是教授此类专业的,故专业名词术语不熟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教材的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藏语文教学也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背离了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b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