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4 2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

(999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教师自编测验里,下面哪一类题型是主观题( ) A、 选择题 B、 判断题 C、 填空题 D、 论述题

2.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 卡普杰列夫 B、 桑代克 C、 乌申斯基 D、 维果斯基

3.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 不平衡性 B、 定向性和顺序性 C、 差异性 D、 连续性

4.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A、 知识观 B、 品德观

C、 学生观 D、 教师观

5. 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苛勒

6.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 学习需要 B、 学习期待 C、 成败归因 D、 成就动机

7.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8.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 正迁移 C、 垂直迁移 D、 水平迁移

9.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 ) A、 概念 B、 认知结构 C、 学习定势 D、 先行组织者

10. 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 A、 10分钟 B、 1秒钟 C、 1分钟 D、 1刻钟

11.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 A、 初始阶段 B、 中间阶段 C、 结束阶段 D、 全过程

12.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调节策略 D、 监视策略

13. 计划策略属于( )

A、 精加工策略 B、 支持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14. 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 A、 杜威 B、 桑代克 C、 弗洛伊德 D、 加涅

15.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 初一年级 B、 初二年级 C、 初三年级 D、 高一年级

16.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测量法 C、 会谈法 D、 观察法

17. 狭义的教学环境是指 ( ) A、 教学的物理环境

B、 教学的心理环境 C、 教学的社会环境 D、 教学的文化环境

18. 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A、 晕轮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同化理论 D、 关系转换理论

19. 数学家高斯少年时自己发现了用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的方法快速解决1—100的连加问题是一种( ) A、 真创造 B、 假创造 C、 类创造 D、 种创造

20. 品德是一种( ) A、 社会现象 B、 意识形态 C、 道德准则 D、 个体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教育心理学从20世纪初诞生到50年代,__________受到教育心理学的奠基者的较大影响。

2.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 3.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__________。 4.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5. 又称学习心向,__________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6.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__________来表征的。

7. 加涅把心智技能按简单到复杂分为辨别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高级规则学习。

8. 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是__________。

9.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发明和__________。

10. 美国心理学家 继承并拓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__________级水平__________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11.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__________和 。 12. 认知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困扰的__________理论。

13. __________是指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4. 师生交往的类型分为单项交往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矛盾? 2.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 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4. 简述教师的主要角色。

5.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D 2.C 3.B 4.D 5.D 6.B 7.D 8.C 9.D 10.C

11.B 12.B 13.D 14.B 15.B 16.C 17.A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桑代克 2.认知;性格 3.操作性行为 4.替代强化 5.学习定势 6.图式 7.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8.生成性原则 9.发现 10.柯尔伯格;三;六 11.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2.ABC

13.个别化教学 14.双项交往类型;多项交往类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

2.(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整。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1)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对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分为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4)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4.(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家长的代理人和参谋。 (3)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4)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5)心理辅导者。 (6)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四、论述题(10分)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辅导。它以预防辅导为主,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二是以少数学生为个别辅导。它以矫治辅导为主,是一种补救性的辅导。 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2)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体活动之中。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4)个别辅导。 (5)团体辅导。

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组)试卷

(999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 2002年

2.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马卡连柯 D、 赞可夫

3.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 ( ) A、 规章制度 B、 网络资源 C、 校园环境 D、 物质文化

4.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最近发展区 B、 潜能发掘区

C、 思维表现区 D、 教育最佳区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6.“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一条文出自(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以下哪种学校课桌的排放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 ) A、 秧田式 B、 圆桌式 C、 马蹄型 D、 半圆型

8.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 A、 课程文件 B、 课程计划 C、 课程标准

D、 教科书

9.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 A、 潜在课程 B、 分科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综合课程

10.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授课制 C、 分组授课制 D、 单元授课制

11.《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与以下哪一原则的精神符合(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 ) A、 问题学生 B、 优秀学生 C、 每位学生 D、 个别学生

13.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 (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评定成绩

14.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层次性 D、 灵活性

15.“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A、 家庭美德教育 B、 尊老爱幼教育 C、 做人处事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1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校 ( ) A、 德育方法与内容的矛盾 B、 学生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C、 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 D、 最集中、最突出的矛盾

17.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管理学家( )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德鲁克 D、 巴纳德

18.“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 ) A、 等第法 B、 操行品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19.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 ) A、 活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 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 D、 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

20.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教学制 C、 分组教学制 D、 能力分组制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品质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________和教育教学能力。

2. __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3.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儿童的发展。

4.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新教师的辅导和在职教师的________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5.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应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____________,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有以下几个不同阶段:引起___________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运用知识。

8.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_______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9.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0.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___________,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1.学习评价也称学力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________所进行的评价。 12.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__”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13.教育不管是具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都是__________的培养人的活动。

14.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__________。

15.《学记》中提出的“建国君民,__________”,正确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6.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__________。

17.内发论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__________,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所决定的。

18.《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倡的体现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四大原则分别是儿童利益最大原则、__________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及无歧视原则。

19.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__________而设计。

20.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将教学的过程分为明了、__________、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了哪些共同发展的趋势?

2.初中生处于人生理发育的第几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呈现出哪些特点? 3.我国哪一部法律对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做了专门规定,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有哪些? 4.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要求? 5.何谓说服法,运用该方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6.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吗?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基本标志? 四、论述题(10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请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99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A 2.C 3.D 4.A 5.B 6.D 7.A 8.B 9.D 10.A 11.B 12.C 13.B 14.D 15.A 16.C 17.C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专业基本知识 2.校园文化 3.顺序 4.培训 5.价值观 6.解决问题 7.学习动机 8.组织 9.目标 10.目标体系 11.潜力 12.组织者 13.有目的 14.和谐发展

15.教学为先 16.动作技能领域 17.内在需要 18.儿童尊严 19.国家公民 20.联想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⑤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2.①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②体型剧变;③身体机能迅速健全;④神经系统的发育接爱成人;⑤性开始成熟。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②遵守法律、法规;③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④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⑤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①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②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④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⑤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 5.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知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②明确目的性;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④注意时机;⑤以诚待人。

6.①不是;②有共同目标;③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④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⑤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论述题(10分)

①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③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④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甘肃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组)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 ( ) A、 《教师资格条例》

B、 《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 A、 《大教学论》 B、 《理想国》 C、 《学记》 D、 《论语》

3.“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A、 马卡连柯 B、 巴班斯基 C、 赞可夫 D、 凯洛夫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 物质文化 B、 学生文化 C、 教师文化

D、 精神文化

5.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 不平衡性 B、 阶段性 C、 灵活性 D、 差异性

6.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 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育方针 D、 教育策略

7.“青少年儿童是社会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 )

A、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 《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8.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方案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9.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称为( ) A、 教学方法 B、 教学模式 C、 教学策略 D、 教学方式

10.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是( ) A、 讲述法 B、 讲授法 C、 讲读法 D、 讲解法

11.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技能 B、 发展学生智力 C、 培养学生品德 D、 关注个性发展

1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 A、 根本途径 B、 基本途径 C、 唯一途径 D、 全部途径

13.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 ) A、 教学目的 B、 教学结构 C、 教学任务 D、 教学种类

14.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

A、 收集信息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分析解释问题 D、 解释形成概念 15.教案也叫( ) A、 单元计划 B、 课题计划 C、 课时计划 D、 学期计划

16.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教学活动 B、 课外活动 C、 共青团活动 D、 劳动活动

17.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裴斯泰洛奇 C、 赫尔巴特 D、 埃拉斯莫斯

18.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师评价 B、 学生评价 C、 课程评价 D、 教学评价

19.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达标评价 D、 形成评价

20.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 ) A、 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B、 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 C、 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 D、 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____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___的科学。 3._________________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4.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活动的影响。

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________能力。

6.依据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________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课程______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8.中学直观教具的种类是多样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_______教具,二是模像。 9.教师备课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1)钻研所教学科的______________; (2)熟悉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3)了解学生;(4)准备教法。

1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_________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11.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 1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_______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求。

13.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___________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4.品德评价是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___________,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 15.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___________ 。

16.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称为 ___________。

1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 ___________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18.从职业性质的层面来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 ___________。

19.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___________原则 20.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2.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3.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4.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6.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10分)

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请你就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C 3. B 4. D 5.A 6.C 7.A 8.C 9.B 10.D

11.A 12.B 13.C 14.B 15.C 16.A 17.D 18.B 19.A 20.A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学制;2.教育规律;3.政治经济制度;4.个体实践 ;5.研究;6.拓展;7.目标;8.实物;9. 课程标准;10. 学科;11.评价;12.规律;13.规章制度;14.价值判断;15.教育影响;16.义务教育;17.鉴赏美与创造美;18.专业人员;19.直观性;20.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2.①教科书教材;②图书教材;③视听教材;④现实教材;⑤电子教材。 3.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一般任务有: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①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遵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功能是:①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 ①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②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③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④对异性好感与爱慕;⑤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四、论述题(10分)

①学校教育可以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具长远的意义。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学校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二○○八年十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组)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提出“白板说”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2. 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 信息革命出现

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 学校物质文化 B、 学校组织文化 C、 学校环境文化 D、 学校精神文化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一般有三个层次的活动,其第二个层次的活动是指( ) A、 心理活动 B、 社会活动 C、 生理活动

D、 实践活动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 提高社会生产力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D、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6.在不同阶段,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指身心发展具有 (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矛盾性 D、 不平衡性

7.中国最早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教育学的学者是 ( ) A、 徐特立 B、 李大钊 C、 陶行知 D、 杨贤江

8.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 A、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 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9.将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是我国古代 ( ) A、 官学的特点 B、 私学的特点 C、 书院的特点 D、 科举制度的特点

10.我国对在校学生的应尽义务作了法律规定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依据是( ) A、 课程设置要求 B、 课程管理层次 C、 课程任务 D、 课程内容

12.课程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 A、 泰勒 B、 斯克里文 C、 斯塔弗尔比姆 D、 加德纳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14.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 ( ) A、 直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5.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是指( ) A、 课的结构 B、 课的部分 C、 课的设计 D、 课的程序

1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 能力分组制

17.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 A、 社会学习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认知模式 D、 体谅模式

18.衡量一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应当是 (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9.班级授课制开始广泛兴起是在 ( ) A、 16世纪西欧古典中学时期 B、 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时期 C、 19世纪的国民学校时期 D、 20世纪的现代学校时期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 ( )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 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都属于_________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的代表人物。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综合性、_________性、灵活性、性、指向性。 3.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是_________期生理发展的特点。

4.学校精神文化几种基本成分可以分解为认知成分、 成分、价值成分、_________成分。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课和_________课。 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

7.学校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生理适宜性原则。

8.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 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_________。

9.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学媒体的使用受制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_________的选择。

1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_________环节。

11.选择德育内容:一是依据德育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2.体谅模式把道德___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_________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_________,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对科技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推动作用? 2.课程评价包括哪几个步骤?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层次。

5.何谓巩固性原则,贯彻该原则应遵循哪些要求? 6.J·M索里和

C、·W特尔福德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提出了哪几方面的建议?

四、论述题(10分)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请联系实际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A 3. D 4. A 5.B 6.A 7.D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人 2.可操作 层次 3.少年 4.情感 理想 5.单一 综合 6.课文 7.整体性 迁移性 8.教学目的 基本准则 9.教学方法 10.中心 11.目标 身心发展 12.情感 13.班主任 目标体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教育能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确定评价对象。 (2)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3)运用评价工具广泛地收集课程系统的信息。 (4)处理评价资料。 (5)作出评价结论。

3.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4.(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校各门课程的目标。 (4)教师的教学目标。

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基本要求:

(1)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好各种复习,克服遗忘。

(3)加强平时以巩固教学为目的的教学训练,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1)保持儿童的好奇心; (2)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 (3)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也鼓励幻想; (4)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5)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6)鼓励个人的首创性;

(7)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四、论述题(10分)

(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2)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4)交往意味着对话、平等参与、合作与建构,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甘肃省二○○八年十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 试卷

(999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 )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叫 (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有机体学会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它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进行反应的现象,巴甫洛夫称之为 ( ) 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

5.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6.提出学习的顿悟说的学派是 ( )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7.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8.先于学习新材料的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 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 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1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1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 )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1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14.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提出者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 ) A.维果斯基 B.加里培林 C.安德森 D.菲茨

15.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16.数学家高斯少年时自己发现了用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的方法,快速解决1—100的连加问题是一种 ( ) A.真创造 B.假创造 C.类创造 D.种创造

17.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 )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18.品德是一种 (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19.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20.在教师自编测验里,下面各类题型中,属于主观性题型的是 ( ) A.选择题 B.判断题 C.填空题 D.问题解决题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