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更新时间:2023-12-17 22: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光的传播》是光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中的第一个活动是寻找光源。以前的自然教材中也有过“光源”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首先介绍“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找出各种光源,区分出不同的类别,引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整节课为概念而教概念,但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三点:一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为学生首先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认识光源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光源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又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反复实验比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寻找生活中的光源,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七色光》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在科学教学中,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玩”中经历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全过程,在“玩”中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当然,这种“玩”并不是放羊式的、盲目的、无目的的玩,它与学生课余时间自发的游戏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玩”,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合理调控活动时间,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等。第二,要让学生有目标地“玩”,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要让学生在“玩”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带有游戏性的活动中“真刀实枪”地搞科学。这样,学生才会在“玩”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才会终生受益。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彩虹引入,通过“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制造彩虹”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彩虹的秘密,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在“制造彩虹”这个活动,我引导学生先是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推测,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并加以实施,证明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给学生创造操作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予以扶持,成为其中一员,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实验前,我应该注重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

2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镜子》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理念,针对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课通过谜语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倡导学生积极的解决问题。

在讲到镜子反光这一部分时,学生能大胆的说出反光现象和光的传播、镜子的材料有关有了过这一假想,学生利用纸缝实验来验证了镜子能改变光的路线,通过手电筒照射其他物体与镜子对比来表明反光与镜子的材料有关。这样一来,学生对物质世界中光的传播这种能量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有小组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够有所提高,他们逐渐会乐于同他人合作,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

3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倾听声音》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许多老师总是喜欢选择猜想与假设正确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无非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显现和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欲望、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培养认真细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猜想假设,无论正确与否。

如教学《倾听声音》一课时,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有的同学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碰撞产生的;有的认为是由敲打产生的;有的认为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把学生按问题分成小组,各小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究,而不是重点验证“是否振动产生的”假设而对其它假设置之不理,否则会伤害一些积极思考同学的积极性,降低他们对问题假设的热情。教师应是一个中立者和欣赏者,尊重学生的猜想,让学生真正体验猜想的乐趣,养成敢想和善于猜想的意识。

教师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4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制作小磁针》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为了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把确有价值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

如教学《制作小磁针》: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时有个同学手拿着两块摔断了的磁铁。他是认为这两块磁铁两端都是N极或S极,说没法做实验。我并没有急于帮助他,而是对他说:“把你的困难告诉大家,请同学们来帮忙好吗?”当他在同学面前说出他的问题之后,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只见有的小组将蓝磁铁的两端分别与完好磁铁的S极接近,结果是一端相互吸引,另一端相互排斥;用红磁铁实验也是发生一端相吸,一端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小组将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观察磁极的指向。“老师快来看,断了的磁铁原来也有两个极!”“老师,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教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引发学生争论的因素,让学生真正独立地阐述自己的真实看法,学生创造的火花就会在阐述、辩论、实验中时时闪烁。教师应随时注意捕捉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富有创意的思想火花,并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引领和启发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为学生的需要搭起建构探究活动的平台,把学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转换为卓有效的探究活动。

5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物体传声》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这一课的教学,我能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进行教学,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在引导学生做第一个的体验固体传声的实验时,我找学生一起做,并且在各自的位置上进行“木桌面传声”的试验,学生在桌子一端挠桌面,另一端的学生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声音……实验成功了,学生很有成就感!在学生经过了兴趣甚浓的固体传声实验的设计及合作实验后,学生们都热切的希望汇报各自的实验方法及结果,有的同学还得出: “用手作喇叭状贴紧桌面小声讲话能传话给另一端的同学”的发现。接着我们又做了“水中敲打石头”的实验,证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最后通过科学在线的学习,大家还知道气体也能传播声音。

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多动手、动脑,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成功地喜悦,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6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信息传递》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这些素材,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学生通过电脑上网查阅,找到了很多资料,如:查找“卫星接受锅”,既欣赏了漂亮的图片,又增长了知识……大家认识了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还给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学习的兴趣可浓了!有三名学生还在网上找到了各种“标志符号”,全班同学一起来观看,大家欢喜的不得了!我给大家用打印机打出一些“标志符号”,通过游戏大家很快就能掌握住了。在游戏中有的同学当游客,去寻找不同的“标志符号”,如:去寄信、去买票、去厕所……大家可开心了!同学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又增强了同学们纯洁的友谊之情。感觉游戏的时间再多一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了!

学生答对了要及时表扬,答错了也不要急于批评,发掘答案的合理性,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再进行讲评分析,使学生乐于接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整体教学效果好,教学程序清晰,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师生能够成功进行交流,学生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好。

7 / 8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及反思14年6月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整堂课的重点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不同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进行预测、两次检测、再作结论。学生6人一组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合作的非常愉快,课堂活跃而有序。

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积极而活跃,令课堂颇显精彩。在学生认识了主要的导体和绝缘体以后,我故意说:“我们认识的导体全部都是金属啊固体啊,有没有不是金属的导体呢?”师生交流后得出:“空气有时候也会变成导体的!比如说在雷雨天的时候空气就可能成为导体!”呵,空气,气体!“那么液体比如说水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问题一出,引发了一场我没预想到的争论,于是我顺势给了学生一些时间讨论并让他们各自说明理由,最后说出不纯净的水是导体这一事实。自然的,用电安全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教学程序清晰;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动手探究和动脑思维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能随机应变,灵活、正确的处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体现了教师综合素质好;很好的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适时的进行了安全教育,教学效果好。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探究的时间过长,可适当的缩短一些。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u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