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更新时间:2024-04-26 00: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1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混凝土(砼)是一种人造石料,其抗压能力很高,而抗拉能力很弱。采用素混凝土制成的构件(指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构件),例如素混凝土梁,当它承受竖向荷载作用时[图1-1a)],在梁的垂直截面(正截面)上受到弯矩作用,截面中和轴以上受压,以下受拉。当荷载达到某一数值Fc时,梁截面的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即出现竖向弯曲裂缝,这时,裂缝处截面的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该截面处受压高度减小,即使荷载不增加,竖向弯曲裂缝也会急速向上发展,导致梁骤然断裂[图1-1b)]。这种破坏是很突然的。也就是说,当荷载达到Fc的瞬间,梁立即发生破坏。Fc为素混凝土梁受拉区出现裂缝的荷载,一般称为素混凝土梁的抗裂荷载,也是素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由此可见,素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是由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的,而受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未被充分利用。在制造混凝土梁时,倘若在梁的受拉区配置适量的纵向受力钢筋,就构成钢筋混凝土梁。试验表明,和素混凝土梁有相同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梁承受竖向荷载作用时,荷载略大于Fc时的受拉区混凝土仍会出现裂缝。在出现裂缝的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虽退出工作,但配置在受拉区的钢筋将可承担几乎全部的拉力。这时,钢筋混凝土梁不会像素混凝土梁那样立即裂断,而能继续承受荷载作用[图1-1c)],直至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继而截面受压区的混凝土也被压碎,梁才破坏。因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可较素混凝土梁提高很多。

1-1

图1-1 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

a)受竖向力作用的混凝土梁 b)素混凝土梁的断裂 c)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常用于受压构件。若在构件中配置钢筋来构成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试验表明,和素混凝土受压构件截面尺寸及长细比相同的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不仅承载能力大为提高,而且受力性能得到改善(图1-2)。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的作用主要是协助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图1-2 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比较 a)柱的压力——混凝土应变曲线 b)素混凝土柱 c)钢筋混凝土柱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构件受力状况配置钢筋构成钢筋混凝土构件,可以充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钢筋的作用是代替混凝土受拉(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后)或协助混凝土受压。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受力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2)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钢筋为(1.2310-5)/℃,混凝土为(1.0310-5~1.5310-5)/℃,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3)包围在钢筋外围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钢筋混凝土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下述一些优点: (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是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同时,钢筋被混凝土所包裹而不致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较大,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较小,故可有效地用于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物中。

(2)钢筋混凝土结构既可以整体现浇也可以预制装配,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构件形状和截面尺寸。(方便施工)

(3)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原材料中,砂、石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砂、石易于就地取材,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一般较相应的钢结构大,因而自重较大,这对于大跨度结构是不利的;抗裂性能较差,在正常使用时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修补或拆除较困难等等。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虽有缺点,但毕竟有其独特的优点,所以,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房屋建筑、铁路工程,还是水工结构工程、海洋结构工程等都已广泛采用。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断发展,上述缺点已经或正在逐步加以改善。

1.2 混 凝 土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所组成。为了正确合理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特点。而对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强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的了解,则是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性能、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1.2.1 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规定的标准试件和标准试验方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基本代表值。我国取用的标准试件为边长相等的混凝土立方体。这种试件的制作和试验均比较简便,而且离散性较小。

我国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以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N/mm2为单位)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用符号fcu表示。按这样的规定,就可以排除不同制作方法、养护环境等因素对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试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试件的上下表面与试验机承压板之间将产生阻止试件向外自由变形的摩阻力,阻滞了裂缝的发展[图1-3a)],从而提高了试块的抗压强度。破坏时,远离承压板的试件中部混凝土所受的约束最少,混凝土也剥落得最多,形成两个对顶叠置的截头方锥体[图1-3b)]。要是在承压板和试件上下表面之间涂以油脂润滑剂,则试验加压时摩阻力将大为减少,所测得的抗压强度较低,其破坏形态如图1-3c)所示的开裂破坏。规定采用的方法是不加油脂润滑剂的试验方法。

??上承压板实际压应力假定均匀压应力????摩擦力拉应力线压应力线拉压水平应力横向变形 图1-3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

a)立方体试件的受力 b)承压板与试件表面之间未涂润滑剂时 c)承压板与试件表面之间涂润滑剂时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与试件尺寸有关。试验表明,立方体试件尺寸愈小,摩阻力的影响愈大,测得的强度也愈高。在实际工程中也有采用边长为200mm和边长为100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则所测得的立方体强度应分别乘以换算系数1.05和0.95来折算成边长为150mm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

通常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比它的截面边长要大得多,因此棱柱体试件(高度大于截面

1-3

边长的试件)的受力状态更接近于实际构件中混凝土的受力情况。按照与立方体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试验方法所得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用符号fc表示。

试验表明,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较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低。棱柱体试件高度h与边长b之比愈大,则强度愈低。当h/b由1增至2时,混凝土强度降低很快。但是当h/b由2增至4时,其抗压强度变化不大(图1-4)。因为在此范围内,既可消除垫板与试件接触面间摩阻力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又可以避免试件因纵向初弯曲而产生的附加偏心距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故所测得的棱柱体抗压强度较稳定。因此,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以150mm3150mm3300mm的试件为标准试件。

图1-4

hb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抗拉强度(用符号ft表示)和抗压强度一样,都是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得多,它与同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比值大约在1/8~1/18。这项比值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的增大而减少,即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加慢于抗压强度的增加。

混凝土轴心受拉试验的试件可采用在两端预埋钢筋的混凝土棱柱体(图1-5)。试验时用试验机的夹具夹紧试件两端外伸的钢筋施加拉力,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钢筋钢筋

图1-5 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试件(尺寸单位:mm)

在用上述方法测定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时,保持试件轴心受拉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容易完全做到的。因为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钢筋的预埋和试件的安装都难以对中,而偏心又对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有很大的干扰,因此,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的劈裂试验来测定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1-4

劈裂试验是在卧置的立方体(或圆柱体)试件与压力机压板之间放置钢垫条及三合板(或纤维板)垫层(图1-6),压力机通过垫条对试件中心面施加均匀的条形分布荷载。这样,

图1-6 劈裂试验

除垫条附近外,在试件中间垂直面上就产生了拉应力,它的方向与加载方向垂直,并且基本上是均匀的。当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试件即被劈裂成两半。我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规定,采用150mm立方块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fts按下式计算:

fts?2FF?0.637 (1-1) ?AA式中 fts—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F—劈裂破坏荷载;

A—试件劈裂面面积(mm2)。

采用上述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值换算成轴心抗拉强度时,应乘以换算系数0.9,即ft?0.9fts。

4)复合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构件通常受到轴力、弯矩、剪力及扭矩等不同组合情况的作用,因此,混凝土更多的是处于双向或三向受力状态。在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有明显变化。

对于双向正应力状态,例如,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作用着法向应力【在图1-7中,应力以受压为正】σ1和σ2,第三个平面上的法向应力为零。双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7所示,其强度变化特点如下:

(1)当双向受压时(图1-7中第三象限),【注意:本图中有个别错误,其中由上至下第一条斜向虚线应为条斜向虚线应为?1?2=0.5,第三?1?2=2。但不影响后续的讨论结果】一向的混凝土强度随着

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ζ1/ζ2约

等于2或0.5时,其强度比单向抗压强度增加约为25%左右,而在

?1?2=1时,

其强度增加仅为16%左右。

1-5

(2)当双向受拉时(图1-7中第一象限),无论应力比值ζ1/ζ2如何,实测破坏强度基本不变,双向受拉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均接近于单向抗拉强度。

(3)当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时(图1-7中第二、四象限),混凝土的强度均低于单向受力(压或拉)的强度。

图1-8为法向应力(拉或压)和剪应力形成压剪或拉剪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曲线图。图1-8中的曲线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由于剪应力的存在而降低;当ζ/ fc<(0.5~0.7)时,抗剪强度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ζ/ fc>(0.5~0.7)时,抗剪强度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图1-8 法向应力与剪应力组合时的强度曲线

当混凝土圆柱体三向受压时,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随另外两向压应力增加而增加(图 1-9)。混凝土圆柱体三向受压的轴心抗压强度fcc与侧压应力ζ2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线性经验公式:

fcc?fc'?k?2 (1-2)

式中 fcc ——三向受压时圆柱体的混凝土轴心抗压 强度;

fc' ——混凝土圆柱体强度?,计算时可近似以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代之;

?2 ——侧压应力值。

式(1-2)中的k为侧压效应系数,侧向压力较低时得到的值较大。(k≤4)

采用直径d=150mm,高度h=305mm的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混凝土协会(CEB)采用

*

圆柱体抗压试件。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fc与我国150mm3150mm3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fcu之间换算关系为fc''=0.85fcu

1-6

1.2.2 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如单调短期加载的变形、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以及多次重复加载的变形。另一类与受力无关,称为体积变形,如混凝土收缩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

1)混凝土在单调、短期加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1)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应力分布,建立承载能力和变形计算理论所必不可少的依据。特别是近代采用计算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时,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已成了数学物理模型研究的重要依据。

一般取棱柱体试件来测试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在试验时,需使用刚度较大的试验机,或者在试验中用控制应变速度的特殊装置来等应变速度地加载,或者在普通压力机上用高强弹簧(或油压千斤顶)与试件共同受压,测得混凝土试件受压时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10所示。

图1-10 混凝土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

完整的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由上升段OC、下降段CD和收敛段DE三个阶段组成。

上升段:当压应力ζ<0.3fc左右时,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变化(OA段),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工作。在压应力ζ≥0.3fc后,随着压应力的增大,应力应变关系愈来愈偏离直线,任一点的应变ε可分为弹性应变ε

原有的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ce和塑性应变εcp两部分。

并在孔隙等薄弱处产生新的个别的微裂缝。当应力达到0.8 fc(B点) 左右后,混凝土塑性变形显著增大,内部裂缝不断延伸扩展,并有几条贯通,应力应变曲线斜率急剧减小,如果不继续加载,裂缝也会发展,即内部裂缝处于非稳定发展阶段。当应力达到最大应力ζ=fc时(C点),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已接近于水平,试件表面出现不连续的可见裂缝。

下降段:到达峰值应力点C后,混凝土的强度并不完全消失,随着应力ζ的减少(卸载),应变仍然增加,曲线下降坡度较陡,混凝土表面裂缝逐渐贯通。

收敛段:在反弯点D之后,应力下降的速率减慢,趋于稳定的残余应力。表面纵向裂缝把混凝土棱柱体分成若干个小柱,外载力由裂缝处的摩擦咬合力及小柱体的残余强度所承受。

对于没有侧向约束的混凝土,收敛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通常只注意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OC和下降段CD,而最大应力值fc及相应的应变值ε

1-7

co以及

D点的

应变值(称极限压应变值ε与fc相对应的应变ε均值为ε

co=2.0310

-3

cu)成为曲线的三个特征值。对于均匀受压的棱柱体试件,其压

应力达到fc时,混凝土就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成为结构构件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指标。

co随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异,约在(1.5~2.5)310

-3

间变动,通常取其平

cu

。应力应变曲线中相应于D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约为(3.0~5.0)

310-3。

影响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主要因素是:

① 混凝土强度。试验表明,混凝土强度对其应力应变曲线有一定影响,如图1-11。 对于上升段,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小,与应力峰值点相应的应变大致为0.002。随着混凝土强度增大,则峰值点处的应变也稍大些。对于下降段,混凝土强度则有较大影响。混凝土强度愈高,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愈剧烈,延性就愈差(延性是材

料承受变形的能力)。

②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小,峰值应力fc降低,εco增大,下降段曲线坡度显著地减缓。 ③测试技术和试验条件。应该采用等应变加载。如果采用等应力加载,则很难测得下降段曲线。试验机的刚度对下降段的影响很大。如果试验机的刚度不足,在加载过程中积蓄在压力机内的应变能立即释放所产生的压缩量,当其大于试件可能产生的变形时,结果形成压力机的回弹对试件的冲击,使试件突然破坏,以至无法测出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应变测量的标距也有影响,应变量测的标距愈大,曲线坡度陡;标距愈小,坡度愈缓。试件端部的约束条件对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也有影响。例如在试件与支承垫板间垫以橡胶薄板并涂以油脂,则与正常条件情况相比,不仅强度降低,而且没有下降段。

(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计算结构的变形,必须要求一个材料常数——弹性模量。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的比值并非一个常数,是随着混凝土的应力变化而变化,所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比钢材复杂得多。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三种表示方法(图1-12)

?????????????????????? 图1-12 混凝土变形模量的表示方法

1-8

①原点弹性模量

在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原点作切线,该切线的斜率即为原点弹性模量。即

Ec'???tan?0 (1-3) ?cec

②切线模量

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ζ时的切线模量,即

处作一切线,该切线的斜率即为相应于应力ζ

c

Ec''?d?d? (1-4)

③变形模量

连接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O及曲线上某一点K作割线,K点混凝土应力为ζ(=0.5 fc),则该割线(OK)的斜率即为变形模量,也称割线模量或弹塑性模量,即

c

Ec'''?tan?1?在某一应力ζc下,混凝土应变ε变形模量与原点弹性模量的关系为

?c?c (1-5)

c由弹性应变εce和塑性应变εcp组成,于是混凝土的

Ec'''??c?ce?c????Ec' (1-6) ?c?c?ce式中的?为弹性特征系数,即?=

?c。弹性特征系数?与应力值有关,当ζc≤0.5 fc时,

?=0.8~0.9;当ζc=0.9 fc时,?=0.4~0.8。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愈高,?值愈大。

?ce目前我国《公路桥规》中给出的弹性模量Ec值是用下述方法测定的:试验采用棱柱体试件,取应力上限为ζ=0.5 fc,然后卸荷至零,再重复加载卸荷5~10次。由于混凝土的非弹性性质,每次卸荷至零时,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存在残余变形。随着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残余变形逐渐减小,重复5~10次后,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应力应变曲线接近于直线(图1-13),该直线的斜率即作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因此,混凝土弹性模量是根据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用标准的试验方法【即用重复加载卸荷5~10次的方法】所得的规定压应力值与其对应的压应变值的比值。

根据不同等级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值的统计分析,给出Ec的经验公式为

105Ec?2.2?(34.74fcu,k) (N/mm2)

(1-7)

式中fcu,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详见第2章2.3节。

混凝土的受拉弹性模量,根据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的试验资料,其与受压弹性模量

1-9

之比约为0.82~1.12,平均为0.995,故可认为混凝土的受拉弹性模量与受压弹性模量相等。

混凝土的剪切弹性模量Gc,一般可根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弹性模量Ec和泊松比按式(1-8)确定:

Gc?Ec (1-8)

2?1??c?其中,?c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取?c?0.2时,代入式(1-8)得到Gc=0.4Ec。 2)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徐变变形是在持久作用下混凝土结构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应变。

图1-14为100mm3100mm3400mm的棱柱体试件在相对湿度为65%、温度为20℃、承受ζ=0.5fc压应力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从图1-14可见,24个月的徐变变形εcc约为加荷时立即产生的瞬时弹性变形εci的2~4倍,前期徐变变形增长很快,6个月可达到最终徐变变形的70%~80%,以后徐变变形增长逐渐缓慢。从图1-14还可以看到,在B点卸荷后,应变会恢复一部分,其中立即恢复的一部分应变被称为混凝土瞬时恢复弹性应变εcir;再经过一段时间(约20天)后才逐渐恢复的那部分应变被称为弹性后效εchr;最后剩下的不可恢复的应变称为残余应变εcp。

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原因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中的水分逐渐压出,水泥石逐渐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结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等各种因素

1-10

的综合结果。

在进行混凝土徐变试验时,需注意观测到的混凝土变形中还含有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见下节),故需用同批浇筑同样尺寸的试件在同样环境下进行收缩试验,这样,从量测的徐变试验试件总变形中扣除对比的收缩试验试件的变形,便可得到混凝土徐变变形。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图1-15表明,当压应力ζ≤0.5fc时,徐变大致与应力成正比,各条徐变曲线的间距差不多是相等的,被称为线性徐变。线性徐变在加荷初期增长很快,一般在两年左右趋以稳定,三年左右徐变即告基本终止。

图1-15 压应力与徐变的关系

当压应力ζ介于(0.5~0.8)fc之间时,徐变的增长较应力的增长为快,这种情况称为非线性徐变。

当压应力ζ>0.8fc时,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往往是不收敛的。

(2)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加荷时混凝土龄期越短,则徐变越大(图1-16)。

龄期???加荷时??3 )???时间(?)

图1-16 加荷时混凝土龄期对徐变大小的影响

(3)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混凝土中骨料本身没有徐变,它的存在约束了水泥

1-11

胶体的流动,约束作用大小取决于骨料的刚度(弹性模量)和骨料所占的体积比。当骨料的弹性模量小于73104N/mm2时,随骨料弹性模量的降低,徐变显著增大。骨料的体积比越大,徐变越小。近年的试验表明,当骨料含量由60%增大为75%时,徐变可减少50%。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小,徐变也越小,在常用的水灰比范围(0.4~0.6)内,单位应力的徐变与水灰比呈近似直线关系。

(4)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混凝土养护时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水化作用就越充分,徐变就越小。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温度越高,徐变越大;环境的相对湿度越低,徐变也越大,因此高温干燥环境将使徐变显著增大。

当环境介质的温度和湿度保持不变时,混凝土内水分的逸失取决于构件的尺寸和体表比(构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构件的尺寸越大,体表比越大,徐变就越小(图1-17)。

图1-17 构件尺寸对徐变的影响

应当注意混凝土的徐变与塑性变形不同。塑性变形主要是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结合面之间裂缝的扩展延伸引起的,只有当应力超过一定值(例如0.3fc左右)才发生,而且是不可恢复的。混凝土徐变变形不仅可部分恢复,而且在较小的作用应力时就能发生。

3)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力情况下的这种自由变形,在受到外部或内部(钢筋)约束时,将产生混凝土拉应力,甚至使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的收缩是一种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图1-18)。结硬初期收缩变形发展很快,两周可完成全部收缩的25%,一个月约可完成50%,三个月后增长缓慢,一般两年后趋于稳定,最终收缩值约为(2~6)310-4。

1-12

引起混凝土收缩的原因,主要是硬化初期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

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水泥的用量越多,水灰比较大,收缩就越大。骨料的级配好、密度大、弹性模量高、粒径大能减小混凝土的收缩。这是因为骨料对水泥石的收缩有制约作用,粗骨料所占体积比越大、强度越高,对收缩的制约作用就越大。

(3 )?(月)???????常温养护蒸汽养护???试件尺寸???????3 ??3 ??量测距离?????????恒温?????± )?恒湿?????± )?

图1-18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与时间关系

由于干燥失水是引起收缩的重要原因,所以构件的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以及凡是影响混凝土中水分保持的因素,都对混凝土的收缩有影响。高温湿养(蒸汽养护)可加快水化作用,减少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分,因而可使收缩减少(图1-18)。使用环境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较低,收缩就越大。

混凝土的最终收缩量还和构件的体表比有关,因为这个比值决定着混凝土中水分蒸发的速度。体表比较小的构件如工字形、箱形薄壁构件,收缩量较大,而且发展也较快。

1.3 钢 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不仅要强度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焊性,同时还要求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能。 1.3.1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钢筋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和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等。单向拉伸试验是确定钢筋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通过试验可以看到,钢筋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明显流幅(图1-19)和没有明显流幅的(图1-21)。

图1-19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在达到比例极限a点之前,材料处于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为常数,即为钢筋的弹性模量Es。此后应变比应力增加快,到达b点进入屈服阶段,即应力不增加,应变却继续增加很多,应力应变曲线图形接近水平线,称为屈服台阶(或流幅)。对于有屈服台阶的钢筋来讲,有两个屈服点,即屈服上限(b

点)和屈服下限(c点)。屈服上限受试验加载速度、表面光洁度等因素影响而波动;屈服

下限则较稳定,故一般以屈服下限为依据,称为屈服强度。过了f点后,材料又恢复部分弹性进入强化阶段,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上升的曲线,到达曲线最高点d ,d点的应力称为极限强度。过了d点后,试件的薄弱处发生局部“颈缩”现象,应力开始下降,应变仍继续增加,到e点后发生断裂,e点所对应的应变(用百分数表示)称为伸长率,用δ(分别对应于量测标距为10d或5d,d为钢筋直径)。

10或δ5表示

1-13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了钢筋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即屈服强度、抗拉极限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中钢筋强度取值的主要依据,把屈服强度与抗拉极限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它可以代表材料的强度储备,一般屈强比要求不大于0.8。伸长率是衡量钢筋拉伸时的塑性指标。

表1-1为我国国家标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普通热轧钢筋(具有明显流幅)的机械性能作出的规定。

图1-19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预制构件工厂中进行冷加工,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形状的钢筋,基本型式是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图1-20)。为了使钢筋在加工、使用时不开裂、弯断或脆断,钢筋必须满足冷弯性能要求。一般采用冷弯试验进行检查,即取钢筋试件按表1-1规定条件,绕弯心直径为D的辊轴冷弯后,钢筋外表面不产生裂纹、鳞落或断裂现象为合格。

普通热轧钢筋机械性能的规定 表1-1

品种 外形 光圆钢筋 强度级别 Ⅰ R235 强度等级代号 直 径 (mm) 屈服应力ζs (MPa) 抗拉强度ζb (MPa) 不小于 235 370 25 伸长率δ(%) 5 冷弯 D=弯心直径 d=钢筋直径 180°D=d 180°D=3d 180°D=4d 180°D=4d 180°D=5d 90°D=3d 90°D=4d 8~20 6~25 28~50 Ⅱ HRB335 335 490 16 带肋钢筋 Ⅲ HRB400 6~25 28~50 8~25 28~40 400 570 14 KL400 440 600 14 在拉伸试验中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21所示。高强度碳素钢丝、钢绞线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流幅。钢筋受拉后,应力与应变按比例增长,其比例(弹性)极限约为?e?0.75?b。此后,钢筋应变逐渐加快发展,曲线的斜率渐减,当曲线到顶点极限强度fb后,曲线稍有下降,钢筋出现少量颈缩后立即被拉断,极限延伸率较

1-14

小,约为(5~7)%。

这类拉伸曲线上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在结构设计时,需对这类钢筋定义一个名义的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值。将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0.2作为屈服点(又称条件屈服强度),《公路桥规》取?0.2?0.85?b。

图1-20 钢筋的弯钩与弯折示意图 (尺寸单位:mm)

a)钢筋135°弯钩 b)钢筋的弯折

??????(3 ) 图1-21 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1-15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处于受侵蚀物质等影响的环境中时,有可能使普通钢筋加速腐蚀。当结构的耐久性确实受到严重威胁时,《公路桥规》建议可以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是在工厂生产条件下,用普通热轧钢筋采用环氧树脂粉来以静电喷涂方法生产的钢筋。在钢筋表面上形成的连续环氧树脂涂层薄膜,呈绝对惰性,可以完全阻隔钢筋受到大气、水中侵蚀物质的腐蚀。根据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行业标准(JG3042-1997)规定,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名称代号为“GHT”。例如,用直径为20mm、强度等级为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制作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产品型号为“GHT2HRB335-20”。 1.3.2 钢筋的成分、级别和品种

我国钢材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除含铁元素外,还有少量的碳、锰、硅、磷等元素。其中含碳量愈高,钢筋的强 度愈高,但钢筋的塑性和可焊性愈差。一般把含碳量少于0.25%的称为低碳钢;含碳量在

0.25%~0.6%的称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的称为高碳钢。

在碳素钢的成份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就成为普通低合金钢,如20MnSi、20MnSiV(20锰硅钒)、20 MnTi(20锰钛)等,其中名称前面的数字代表平均含碳量(以万分之一计)。由于加入了合金元素,普通低合金钢虽含碳量高,强度高,但是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仍具有明显的流幅。

我国《公路桥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普通钢筋按照强

度分为3个强度等级(表1-1)。

普通钢筋按照外形特征可分为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图1-22)。热轧光圆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的表面平整、截面为圆形的钢筋。热轧带肋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而其圆周表面通常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有均匀分布横肋的钢筋,其中横肋斜向一个方向而成螺纹开的称为螺纹钢筋[图1-22b)];横肋斜向不同方向而“人”字形的,称为人字形钢筋[图1-22c)]。纵肋与横肋不相交且横肋为月牙形状的,称为月牙纹钢筋[图1-22d)]。

1-16

1.4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之所以能共同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能承受由于变形差(相对滑移)沿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的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粘结应力。 1.4.1 粘结的作用

通过对粘结力基准试验和模拟构件试验,可以测定出粘结应力的分布情况,了解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的特性。钢筋自混凝土试件中的拔出试验就是一种对粘结力的观测试验。

图1-23为钢筋一端埋置在混凝土试件中,在钢筋伸出端施加拉拔力的拔出试验示意图。 试件端部以外,全部作用力F由钢筋(其面积设为As)负担,故钢筋的应力ζ

s=F/As,相应的应变为εs=ζs/Es,Es

为钢

筋的弹性模量。而试件端面混凝土的应力ζc =0,应变εc=0。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应变差,应变差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粘结应力τ,通过τ将钢筋的拉力逐渐向混凝土传递。随着距试件端部截面距离的增大,钢筋应力ζs(相应的应变εs)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ζc(相应的应变εc)增大,二者之间的应变差逐渐减小,直到距试件端部截面为l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相同,无相对滑移,τ=0。

自试件端部x<l区段内取出长度为dx的微段,设钢筋直径为d,截面积As=πd2/4,钢筋应力为?s(x),其应力增量为

d?s(x),则由dx微段的平衡可得到

?d24d?s(x)??d??dx

??dd?s(x) (1-9)

4dx式(1-9)表明,粘结应力使钢筋应力沿其长度上发生变化,或者说没有粘结应力τ就

不会产生钢筋应力增量d?s(x)。

经拔出试验证明,粘结应力的分布呈曲线形,但是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粘结应力分布图有明显不同。光圆钢筋的粘结应力分布图[图1-24a)]表现出τ值自试件混凝土端面开始迅速增长,在靠近端面的一定距离内达到峰值,其后迅速衰减的现象。随着拉拔力 F的

1-17

增加,光圆钢筋的峰值不断向埋入端内移,到破坏时渐呈三角形分布。带肋钢筋的粘结应力分布图中的衰减段略呈凹进,随着拉拔力F的增加,应力分布的长度将略有增长;应力峰值也增大,但峰值位置内移甚少,只在接近破坏时才明显内移[图1-24b)]。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以拔出试验中粘结失效(钢筋被拔出,或者混凝土被襞裂)时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作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平均粘结应力?计算式为

??F (1-10) ?dl式中 F——拉拔力;

d——钢筋直径; l——钢筋埋置长度。

当钢筋压入试验时,因钢筋受压缩短、直径增大,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端头又有混凝土顶住,故得到的粘结强度比拔出试验要大。

图1-24 钢筋的粘结应力分布图 a)光圆钢筋情况 b)带肋钢筋情况

1.4.2 粘结机理分析

光圆钢筋与带肋钢筋具有不同的粘结机理。

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混凝土中水泥胶体与钢筋表面的化学胶着力;(2)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摩擦力;(3)钢筋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其中胶着力所占比例很小,发生相对滑移后,粘结力主要由摩擦力和咬合力提供。光圆钢筋的粘结强度较低,约为(1.5~3.5)MPa。光圆钢筋拔出试验的破坏形态是钢筋自混凝土中被拔出的剪切破坏,其破坏面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

带肋钢筋由于表面轧有肋纹,能与混凝土犬牙交错紧密结合,其胶着力和摩擦力仍然存在,但主要是钢筋表面凸起的肋纹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图1-25)。带肋钢筋的肋纹对混凝土的斜向挤压力形成滑移阻力,斜向挤压力沿钢筋轴向的分力使带肋钢筋表面肋纹之间混凝土犹如悬臂梁受弯、受剪;斜向挤压力的径向分力使外围混凝土犹如受内压的管壁,产生环向拉力。因此,变形钢筋的外围混凝土处于复杂的三向应力状态,剪应力及拉应力使

1-18

横肋混凝土产生内部斜裂缝,而其外围混凝土中的环向拉应力则使钢筋附近的混凝土产生径向裂缝。

内部斜裂缝斜向挤压力径向裂缝环向拉应力未开裂混凝土变形钢筋轴向分力斜向挤压力的径向分布内裂缝区

图1-25 变形钢筋横肋处的挤压力和内部裂缝

试验证明,如果变形钢筋外围混凝土较薄(如保护层厚度不足或钢筋净间距过小),又未配置环向箍筋来约束混凝土变形,则径向裂缝很容易发展到试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使钢筋附近的混凝土保护层逐渐劈裂而破坏,这种破坏具有一定的延性特征,被称为劈裂型粘结破坏。

若变形钢筋外围混凝土较厚,或有环向箍筋约束混凝土变形,则纵向劈裂裂缝的发展受到抑制,破坏是剪切型粘结破坏,钢筋连同肋纹间的破碎混凝土逐渐由混凝土中被拔出,破坏面为带肋钢筋肋的外径形成的一个圆柱面(图1-26)。

试验表明,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光圆钢筋高得多。我国试验的结果表明,螺纹钢筋的粘结强度约为(2.5~6.0)MPa,光圆钢筋则约为(1.5~3.5)MPa。

混凝土带肋钢筋的横肋钢筋轴线

图1-26 带肋钢筋的剪切型粘结破坏

1.4.3 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为混凝土强度、浇筑位置、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等。

(1)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但并不与立方体强度fcu成正比。试验表明,当其它条件基本相同时,粘结强度与混凝土抗拉强度ft近乎成正比。

(2)粘结强度与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有明显关系。混凝土浇筑后有下沉及泌水现象。处于水平位置的钢筋,直接位于其下面的混凝土,由于水分、气泡的逸出及混凝土的下沉,并不与钢筋紧密接触,形成了间隙层,削弱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使水平位置钢筋比竖位钢筋的粘结强度显著降低。

1-19

??预留裂缝混凝土浇注方向???????????????????

图1-27 钢筋净距过小产生的粘结破坏(尺寸单位:mm)

a)试验装置 b)破坏图形

(3)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上有多根钢筋并列一排时,钢筋之间的净距对粘结强度有重要影响。净距不足,钢筋外围混凝土将会发生在钢筋位置水平面上贯穿整个梁宽的劈裂裂缝(图1-27)。图1-28为一组不同钢筋净距的梁进行粘结强度试验的结果。图1-28表明,梁截面上一排钢筋的根数越多、净距越小,粘结强度降低就愈多。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粘结强度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采用带肋钢筋时,若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时,则容易发生沿纵向钢筋方向的劈裂裂缝,并使粘结强度显著降低。

(5)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用光圆钢筋时大。试验表明,带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比用光圆钢筋时高出(2~3)倍。因而,带肋钢筋所需的锚固长度比光圆钢筋短。试验还表明,牙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比用螺纹钢筋时的粘结强度低(10~15)%。

1-20

图1-28 钢筋净距对粘结强度及钢筋应力的影响

1-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t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