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课时目标、教学内容

更新时间:2024-01-07 23:14: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蜜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书中注释、联系生活、查字典等方式,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闷”“几”“尽”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认读“无论、试验、 飞散、几乎、大概、准确无误、超常、本能”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默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人物做的主要事件,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5.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你知道些什么吗?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用蜜蜂做了一项试验,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丰富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听说”—— 不盲信,讲究事实 (2)他是怎么做试验的?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法布尔的试验过程。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4)听到蜜蜂回来了,作者和女儿的心情怎样?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5)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默读第5自然

教学方法与策略 趣 提取关键语素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创设情境:在我们校园的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创设情境,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1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 激发阅读兴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 联系前文和学生生活,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4.回读第一自然段: 现在,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此时此刻,法布尔的心情怎样?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5.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四、探索中心,升华主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也可以找来《昆虫记》这本书,了解更多昆虫界有趣的现象。 讨论:去掉其中的一个试验步骤,可以吗?为什么?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体会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习惯。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法布尔试验的严谨。 联系生活,深化感受。 推荐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给14个生字按结构分类。观察“试”“概”的汉字书写动画演示,关注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用多种方法学写14个生字,提高学生独立学字能力。

2.积累多音字“闷”“几”“尽”,积累并运用“无论、几乎、大概、推测、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等词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语文学习习惯。

3.积累描写作者试验过程的语句,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语感。

2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积累词句,学习写法: 1.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的? 2.全班交流: (1)试验步骤 (2)“听说”“大概”“推测”等词语 3.把自己细化的语句抄写下来。 4.同学们又积累了哪些好的词语呢?盘点收获 三、学习字词: 1.字音:试验(shì) 2.多音字:闷、几、尽 3.写字: 将生字按结构分类,重点学习“试”“概”重点笔划 四、总结。 教学方法与策略 由学生阅读收获入手,把注意力由写了什么转向怎么写的。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句话,体会表达的顺序性。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语感。 指名读,夯实字音。 出示不同语境的句子,体会“闷”“几”“尽”的读音。 观察“试”“概”的汉字书写动画演示,关注重点笔画的书写。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t3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