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

更新时间:2023-10-26 02: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了解推拿学发展简史:掌握每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2、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朝万全的《幼科发挥》。

2、《黄帝内经》中有关推拿的记载可以看出推拿是中医学应用物理疗法最早的学科之一。

一、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 1、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2、扁鹊用推拿、针灸法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 二、秦汉时期

1、我国的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这个时期。 2、《黄帝内经》中有九篇论及推拿,并有“圆针”、“缇针”的记载。 3、《金匮要略》中“膏摩”的记载。 4、已有心脏按摩技术。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推拿发展缓慢的一个历史时期。 2、最早的捏脊法和抄腹法。 四、隋唐时期

1、公元581~907年,推拿处于极盛时期。表现在:

(1)临床上---推拿已成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渗透于临床各科。 (2)教学上---隋朝将推拿人员分为士、师、博士三级。 (3)医政上---推拿为太医曙四科之一。 (4)保健上---广泛用于养生。 2、传入日本、印度等国。

3、《诸病源候论》每篇末均有推拿的记载 4、膏摩盛行。 五、宋金元时期

1、元朝:危一林利用自身体重牵引复位。 2、宋朝:按摩催产法运用于临床。

3、张从正:推拿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六、明朝

1、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2、《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3、将按摩改称为推拿。 七、清朝

1、推拿逐渐没落,到晚期几近失传。

2、形成了几十部有关小儿推拿的专著,代表作有《厘正按摩要术》、《幼科铁镜》、《医宗金鉴》等。 八、中华民国

1、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之障碍。” 2、1936年,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 3、在民间,推拿形成了滚法、平推和内功三大流派。

近代需要提及的几个人 1、李鉴臣:首创一指禅推法。 2、丁季峰:首创滚法。 3、李树嘉:首创内功推拿。

4、朱春霆:1956年全国第一所推拿医士学校创始人,任校长。 5、俞大方:第一本《推拿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 第五章:

1.掌握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第二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1)外力直接促进气血流动; (2)热效应加速气血循环。 2、舒活肌筋,缓急止痛 3、理顺肌筋 4、整复并滑利关节

5、调节脏腑功能,去除病邪并增强抗病能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调节内脏功能。

6、急救醒神 (1)醒脑开窍 (2)强心通脉 (3)开喉通隔 7、美容养颜 8、养生保健 9、以指代针 10、以推代药

第三章 推拿治则与治法 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扶正的四个途径:气血流通、特殊部位、药物外用和自我按摩。 3、调整阴阳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治未病

推拿八法:

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 推拿手法

? 《医宗金鉴》:“法之使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 “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 明朝张介宾《类经》:“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慎”。

手法的概念

? 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可以用哪些部位) 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深透

2.掌握重点手法的动作要领和作用:揉法、按法、点法、推法、擦法、拍法。 (1)揉法 ? 3、揉法

术者用鱼际、掌跟或手掌、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鱼际揉法

用鱼际着力作轻柔缓和的来回摆动或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 吸定点:鱼际

? 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 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

?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运动 ? 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临床应用】

? 头面部:祛风通络,安神醒脑明目 —头痛、头晕、失眠、面瘫等。 ? 胸胁部:宽胸理气,行气活血

—咳嗽、胸闷、气喘、胸胁屏挫伤。 ? 脘腹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脘腹胀痛、泄泻、便秘等。 ? 四肢关节: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运动障碍等。 掌揉法

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

手法,称为掌揉法。 【动作要领】

术者用手掌或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放松,运用前臂力量带动腕、掌、指在治疗部位上作小幅度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为加强刺激强度可以双掌相叠揉动(称为叠掌揉法)。 频率约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背部以及四肢

1.掌揉腹部

? 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 常用于治疗脘腹疼痛。 2.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

? 具有放松肌肉,松解痉挛的作用;

? 用于治疗腰背部以及四肢肌肉的酸痛及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不适感。 指揉法

用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手指伸直,用指腹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 腕关节微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摆动,使指腹在治疗部位上作小幅度轻柔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频率约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功力集中,动作柔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其治疗作用取决于所取穴位的特异性。

? 二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同时分揉二穴,多用于小儿。

? 三指揉法,临床常用于同时分揉三穴,如三指揉神阙与两侧天枢,治疗脘腹胀痛、便秘等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ss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