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点滴做法—“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
更新时间:2024-05-04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初中物理总公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点滴做法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
林亭口中学物理组 李瑞军 李立军 李振永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探讨初中物理声、光学的复习,我所说的并非什么经验和理论,只是这几年来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复习教学不应该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应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复习教学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复现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串联知识和整合知识,更应为学生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方法积极地创造条件,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更好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复习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复习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复习: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
一、在单元复习中用思辨方式创设 “知识链”锁定知识点,把握主要点。
初中物理复习课,往往缺乏新意,有的只是简单的重复,枯燥乏味,这令教师头疼、学生厌学,乃至收效甚微。如何摆脱教师“一言堂”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使学生在复习课上敢于设疑、乐于交融、善于实践、有所创新,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种思辨的教学模式,即师生针对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思考、演绎和辨析、辩论的形式,精心创设“知识链”,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严谨热烈的和谐氛围中掌握基础点,锁定知识点,理解重难点,把握主要点。现以光学复习为例:
1、光学知识链的创设
学生通过八年级的光学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学知识的三大板块: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及其应用。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结构框架图,各小组在热烈讨论、踊跃思辨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出示一块样图,然后各组通过取长补短,让学生各抒己见,陈述道理,教师适时指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学“知识链”,如下图:
创设“知识链”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温故,实际上把平日每节课所学的、比较片面、比较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消极被动的状态,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
2、光学知识链的剖析: (1)结合课标,把握重点
本章重点难点,可概括为“2、3、4、5、1”利用上述口诀能使本单元重点难点形成一个易于梳理的知识系统。即:两种光学镜子的成像特点:平面镜和凸透镜;三类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反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四种光路的规范作图: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折射光路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路图;五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应用凸透镜成镜规律制作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仅在个别省市中考题中出现过,考查的机率很小;一个热点:眼睛和眼镜:新课程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眼睛和眼镜自然就成了中考命题的热点。中考主要考查眼睛成像的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2)对知识链的剖析举例
教师根据知识链的重点、难点、关键和平时练习中的常见错误归纳知识点,各个击破。这一章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老师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怎么办?其路径怎样?学生思辨后,根据上面框架图,能迅速作出反映:遇上不透明的物体——界面上发生反射;遇上透明的物体——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然后,教师出示已准备好的“集体智慧题”:
“已知一束光束如图所示,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其反射、折射如图,试填充: (1)入射光线是_________; (2)反射光线是_________; (3)折射光线是_________; (4)法线是_____________; (5)入射角是___________; (6)反射角是___________; (7)折射角是___________;
(8)界面的____方为空气<上、下、左、右>。
这道题作为必答题,人人参赛,个个动手。同学们都谨慎认真地写上答案。个别小组由于入射光线选错,引起下一步的麻烦,同学们就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场面可谓热烈,气氛实属活跃,教师在旁指点,其效果大大高于平时上课。针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补充习题: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上题中出现了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虽然平面镜深入千家万户,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它的成像原理和规律难于掌握。本人就采用了“动作显像法”先出示较大的一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镜前,教师用循序渐进的动作显像,学生根据动作的顺序分别画出平面镜中所成像(教师头戴有帽沿的帽子,分别显示下列动作)。
1
同学们完成后分组交流,展示作品,教师巡视,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把平面镜倾斜15度左右,请同学再次画出对应的像。这时,难度更高,“思辨”气氛更活跃。最后,通过图示,再由学生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出示习题:
1、如图1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整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整
2、如图2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 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物像左右互换的问题解决了。提问“能否使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呢?”新的问题又提出来了,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思辨,想象力丰富的同学迅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绝大部分同学不得其解,老师把平面镜平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让同学们想象镜中的像,这时满堂哄笑,该是真正的头手倒立。接着请出几个爱好舞蹈的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动作后提问:“如果这几个同学在清澈见底的平静湖面上表演,我们将看到什么图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倒立的虚像”。到此,把平面镜成像的各种情况都理清了。这是一个解难点、抓关键、知新求深、融会贯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化。
出示练习:
3、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对于学生平日习题中的常见错误,精选几个典型性强的例子,在投影仪上显示,解决学生知识上的误区。如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出示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已知光线经过透镜后折射如图所示,问甲乙图中各应填什么透镜?
2
探究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中考的典型性题目。由于八年级平时每节课只能解决独立的一个问题,所以是零散的、片面的。复习课上把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综合起来研讨十分重要。为了加深印象,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光具座,让他们重新操作。同时出示三个问题:(1)实像的放大与缩小;(2)实像和虚像;(3)各自的转折点是什么?同学们带着新的问题去操作比原来格外认真。实验完毕,总结成像的静态规律: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 像V=f 成一点 测定焦距 (平行光) 与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 照像机 物凸 异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测定焦距 透侧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 镜 U=f V=∞ 不成像 探照灯 同侧 放大、正立、虚像 U
对于热点问题学生讨论了下面的习题,加深了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3
A.0~10cm B.10cm~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何预防眼的疲劳,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近视眼与远视眼
近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1)近视 的____面,此时应该配戴_____,使像点向 _____移,恰好能落在视网膜上。
(2)远视 远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在视网 膜的____面,此时应该配戴_____,使像点 向____移,恰好能落在视网膜上。
至此,剖析“知识链”基本结束。
实践证明,物理复习课运用“思辨方式”,形成思维碰撞,充满乐趣。师生互动,共同剖析“知识链”,既能清晰地理出章节的线索,又能熟练地使学生掌握其内在的联系,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澄清平日认识上的错误,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提升初中物理复习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另外,在复习《声现象》时,由于声学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中考试卷中必出现,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知识点分布比较广,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在复习指导时,只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强化学生应用概念去灵活地解决问题就行了。相比较而言,只要复习得法,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就会很少。重点放在(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征(3)噪声的控制;区分好以下易错易混淆的问题(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2)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3)噪声控制的途径.(4)超声波与次声波.(5)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与振动频率单位Hz;另外新课标增加的双耳效应、骨传导、声的利用等也不能忽视。同时在复习中还要注意渗透基本的物理方法:(1)转换法,(2)理想实验法,(3)归纳法等。复习时采用了结合课本插图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
例1:图片信息:图1是课本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的是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情况。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涉及的考查方向:一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二是对实验探究过程所出现的现象和结论进行评价。问题: 如图1所示,在做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正在响铃的闹钟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李明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什么而造成的?
例2:图片信息:图2是课本图1.2-3立体声,是描述人耳接受立体声的示意图。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双耳效应。所涉及的考查方向:一是利用我们身边的小实验来模拟双耳效应;二是将人耳的结构和动物的耳朵相比较进行分析归纳。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4
人长两只耳朵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声源的位置。声音从声源处传到我们耳朵时,并不是同时到达我们两只耳朵的。若声源在人的左边,声音就会先到达左耳,再到达右耳,所以两只耳朵收到声音的先后、强弱都不会完全相同,靠这种差别我们就能确定声源的位置了,这叫双耳效应,如上图所示。
小明等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当小明被蒙上眼睛时,另一个同学在他的正前方拍手,他却指向正后方,另外的同学被蒙上眼睛时,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两只耳朵都没有堵住。难道这说明双耳效应是错误的吗?小明与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
小明在“Internet”网上,查阅鸟类资料的时候找到一张猫头鹰的图片,如下图所示。细心的他发现猫头鹰的两只耳朵不是和人一样对称地长在头的两侧,而是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耳朵低,这样它高居在树上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低处的某种声音的位置。
(1)“所以两只耳朵收到声音的先后、强弱都不会完全相同”,其中的“强弱”特指声音的___________。双耳效应是利用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不相同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2)“当小明被蒙上眼睛时,另一个同学在他的正前方拍手,他却指向正后方”,请你告诉小明其中的奥秘。
(3)高居在树上的猫头鹰,若它的正前方有只小老鼠活动,猫头鹰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小明那样的错误。请你陈述理由。
例3、图片信息:源自课本插图1.3—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有关
例4:图片信息:源自课本图1.3-4,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声音的产生、振幅、声具有能量等。
所涉及的考查内容:一是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的考查;二是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二、专题复习 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能力
1、情境创设,知识再现
教师点明课堂主题,并通过媒体展示与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或情境。学生结合情境,通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方式,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相关知识并汇报交流。交流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性,多幅情境在同一幕同时展现,以便能有效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元认知。例如,光的折射的复习。出示以下图片:
2、交流合作,强化重点
学生根据媒体展示的某一幅画面表述自己所能回顾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等教学活动,由“点”到“面”构建某一知识点的结构体系。
例如:在复习光的折射时,同学们根据“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这一画面经历如下知识构建过程:
生甲: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的缘故。 [教师板书]水→空气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生乙:甲同学回答不妥,应补充条件:斜射,因为光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教师板书]:斜射
垂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师问: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用角度变化如何表述? 生丙: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也是偏离法线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板书]
此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构建了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和光垂直入射时的两部分知识。(如下图) 三线共面 水/玻璃→空气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斜射 两线分居 光折射规律 空气→水/玻璃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两角关系 垂射 折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6
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构建光的折射知识中其它相关部分知识,尽管学生能够记忆的、回顾的元认知是零碎的,但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建构,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配以学生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把握。例如:
习题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水中的折射角r 玻璃中的折射角B 0° 0° 0° 30° 22° 17° 45° 32° 24° 60° 40°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习题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如图2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3、讲究方法,突破难点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在头脑中建立完整连续的物像变化\动态模型\以及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分析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中考失分率较高是光学复习中的难点。
(1)利用课件模拟情境,探究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课件将抽象的,不好理解的规律直观化,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在探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时,通过鼠标拖动物体移动,学生可以明显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物像之间距离的变化;在应用动态规律调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一是可以检验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二是可以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物像的变化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利用作图法,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初中阶段虽不要求学生用作图法画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但学生已完全有能力理解该作图法.
7
AB'BFFA'A'A
综合以上五种情况的成像:
B'FBF(3)“形”与“理”结合,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成像复杂,许多同学感到难以掌握。图像直观易记,能有机的将“形”与“理”结合起来,减少记忆的复杂性。为此,可以以“看图记忆”的练习为手段,学生带着问题围绕成像图反复观察,再三对照,使图像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一见“图”想“规律”,一想“规律”就出现“图”。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六句话:
一焦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两侧,且像是倒立的);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实像离透镜越近,且像越小);
虚像同正大(成虚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同侧,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物近像变小(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虚像越小)。
其中一、二两句是对成像情况的总体把握,三、五两句是成像情况的静态分析,四、六两句是成像情况的动态描述。
4、知识迁移,能力提高
根据课本重点、难点,精心设置一些开放性命题,探究性、设计性实验供学生解决,通过对复习知识及基本方法的进一步灵活运用,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复习中的点滴做法,一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8
9
正在阅读:
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点滴做法—“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05-0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生字表(二)看拼音写词语01-03
书香,不动声色地绽放---读《贾平凹散文精选》有感02-12
外国教育史试题库01-29
1202回风联巷、运输斜巷、回风斜巷掘进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05-14
街道201X发展党员工作总结范文合集08-23
国家鼓励类项目确认书06-04
东大15秋学期《安全检测及仪表》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03-29
法国冬青种子萌发技术研究05-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现象
- 透镜
- 点滴
- 复习
- 做法
- 物理
- 初中
- 及其
- 2010年11月全国土地住宅市场研究报告 - 图文
- 计算书陈晨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河北嘉泰医药公司十页目录 - 图文
- 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B2C精品团购电子商务网站商业计划书 - 图文
-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C卷
- 奥贝儿氧化沟设计计算书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单元知识点、短语及句型总结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 精品课程设计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 - 图文
- 7行驶系
- IT项目管理复习题
- 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1重点短语和句型
- 2012年科干班学习党性分析材料
-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试题及名词解释
- 中考物理命题热点突破方法和技巧 (上):专题六 质量与密度
- 概述英国mba毕业论文修改 - 图文
-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