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意思及出处

更新时间:2024-02-08 23:4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唇亡齿寒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

出 处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近义词 :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无中生有.反义词:眼见为实

灯 谜:大夫制迷[1]

例句用法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砾金君自宽。” 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2]

原 文 三人成虎漫画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1)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至,果不得见。(17) 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 文: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3]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故事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4]

道 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归纳

1.古今异义 今邯郸去大梁(距离) 2.一词多义 (1)1.质【于】邯郸(到) (2)

2.远【于】市(比) (2)1.【质】于邯(名词,作人质) 2.太子罢【质】(名词,指作人质这件事)

4相关连接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

2.

3.

4.

5. 假道:借路。 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 虢(ɡuó):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宫之奇:虞的大夫(古官名)。 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上书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出处:《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假道伐虢 [6]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

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

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些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4成语辨析

辨析

【正音】亡:读作“w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习题】① “唇亡齿寒”中的“唇”指 虢国 ;“齿”指 虞国 。

②“宫之奇以其族行”的原因是:虢亡,虞必从之。(用原文语句回答)成语故事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

篇二:常见成语解析及出处

小题大做:很小的事情却大动周折,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处理.典 故:“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后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朝三暮四: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 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杯弓蛇影:乐广曾经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时,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家作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比喻有人疑神疑鬼,把不真实的事情当真,形成恐惧。

狐假虎威: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一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含贬义,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叶公好龙: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赶紧转身跑开,魂飞魄散,一脸惊慌。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大多含贬义。这个成语来自叶公政敌后人故意贬低楚人之后叶公(沈诸梁)的典故。叶公实际上是战绩辉煌、乐善好施的一位历史人物。 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驴,有个好事的人就用船运来一头毛驴,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发现了这头毛驴,看它很高大,不知道有什么本领,所以不敢靠近,远远地躲在树林里观察它的动静。过了一段时间,老虎大着胆子走出树林,一点一点靠近毛驴,再仔细地瞧瞧,仍不知它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把老虎吓了一跳,迅速地逃开了。过了几天,老虎对它的叫声习惯了,于是就靠近了毛驴,甚至碰撞它的身体,故意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惹怒了,用蹄子去踢老虎。这一踢,老虎反而高兴了,因为他看到毛驴的实力了,成语黔驴技

穷的意思——老虎认为这头毛驴的技能也就这么一点,没什么新花样,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便大吼一声扑了上去,咬断了毛驴的喉管,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高兴地离开了。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开天辟地: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夸父追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他)感到口渴,很想能够喝水止渴,在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到北边大湖里去喝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他)丢下他的手杖,化成桃林。现比喻自不量力。

女娲补天: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精卫填海: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闻鸡起舞: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

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见”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 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是一个中文成语,用以比喻一些作品的风行一时,广为流传。出自晋朝人左思写《三都赋》的故事。左思写的《三都赋》发表后大受欢迎,洛阳的人们争相传抄,结果令洛阳纸价上涨。

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意思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现泛指两家联姻。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意思为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

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教学相长:《学记》:《礼记》名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忠言逆耳: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三心二意: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出于《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非常崇拜。今多用于贬义。

大千世界:指广大无边的世界。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萨桑王国的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他每天娶一名少女,第二天就把他杀死。山鲁佐德为救无辜的女孩,便自愿嫁给他,并在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只好不杀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天方夜谭作为成语比喻虚诞夸饰、荒诞不经的说法。

篇三:成语出处

〖成语〗: 塞翁失马

〖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示例〗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安知非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成语〗: 三人成虎

〖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成语〗: 画蛇添足

〖拼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示例〗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为此奇谈。 ★《花月痕》第五一回

〖成语〗: 庖丁解牛

〖拼音〗: 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成语〗: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注音】bīng dòng sān chǐ , fēi yī rì zhī hán

【出处】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般。

吃一堑,长一智

--------------------------------------------------------------------------------

【拼音】chī yī qiàn , zhǎng yī zhì

【典故】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

【释义】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用法】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牛犊不怕虎)

--------------------------------------------------------------------------------

【注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出处】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庄子·知北游》

【解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用法】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注音】chǐ yóu suǒ duǎn , cùn yóu suǒ chánɡ

【出处】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释】短:不足,长:有馀。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用法】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注音】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 zhǐ pà yǒu xīn rén

【典故】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

【解释】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注音】quán bù lí shǒu , qǔ bù lí kǒu

【出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林雨《刀尖》【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

--------------------------------------------------------------------------------

【注音】shū dào yòng shí fāng hèn shǎo

【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写的励志对联;横批学以致用

【解释】知识需要用到时候才知道自己不足,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出处】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解释】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注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柴火焰高)

--------------------------------------------------------------------------------

【注音】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比喻人多力量大。

【用法】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口头禅 (kǒu tóu chán)

解释: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出处:宋·王茂《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示例:?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成语 心服口服

发音 xīn fú kǒu fú

解释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回答者:wahhltt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2-7 11:49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s0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