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概论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29 2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大纲
2013—2014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有形贸易
指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商品是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故商品的 进出口 被称为有形进出口,即有形贸易。
2.无形贸易
指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
3.自由结汇贸易
指的是以国际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现汇贸易。
4.对外贸易依存度
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贸易条件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产业内贸易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7.自由贸易区
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8.最惠国待遇原则
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其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或可能享有的待遇。
9.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0.售汇
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并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人民币汇率收取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11.结汇
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一定汇率付给等值
的本币的行为。
12.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13.霍夫曼系数
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
14.要素禀赋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15.贸易地是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6.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17.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是指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产生的提升效应
18.对外贸易体制
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经济调控手段
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 主观题
第一单元
一、以质取胜的战略内涵、措施以及战略意义P28
内涵: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
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和执法2、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a.自我开发b.外部引进)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a.创造名牌b.宣传名牌c.保护名牌d.扶持名牌)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生产领域、流通领域)
意义: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2、是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需要;3、是尽量
二、
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4、是阻止贸易条件恶化趋势的需要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战略措施P40
措施: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2、稳定和扩大东南亚市场3、开拓非洲、拉美
发展中国家市场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
三、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略的内涵P25
1、出口导向战略内涵:出口导向战略又称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扩大制成
品的出口,加强工业基础,促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
2、进口替代战略内涵:进口替代战略又称为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发
展本国的工业,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削减进口、节约外汇、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等目的。
四、出口导向及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P25
1、出口导向战略政策措施:减少贸易壁垒,实施自由贸易;对出口部门采取特殊优惠
政策;货币对外贬值
2、进口替代战略政策措施:高筑壁垒限制进口;优惠的国内政策 ;高估本国货币汇率
五、评价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PPT
出口导向的评价:
1、优点:出口导向战略克服了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 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无限的市场容量,这有利于这些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改善产业结构,利用规模经济促进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与实施,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有利影响:首先,它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并加速了这一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的进程;其次,通过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被纳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循环体系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第四,扩大了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规模 。
2、缺点: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容易导致国家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对发达的进口国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起贸易不平衡的摩擦;大量出口使贸易条件恶化。
进口替代战略评价
1、优点:所生产的工业品国内的有效市场需求已经基本存在,建立新工业的风险被大大的降低了;通过对本国幼稚工业和民族工业的保护,各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促进本国经济多元化健康发展;进口替代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使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日趋缓和和抑制,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拉丁美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实力。
2、缺点:进口替代战略的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国内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结构决定了进口替代战略的发展潜力;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容易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实施进口替代战略要求国家对进口进行高度限制,受保护的行业在初期阶段会避免来自国外的冲击得到发展,但是长期的保护会削弱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六、自由贸易区与WTO的关系P47
1.自贸区是WTO的一种例外,允许自贸区成员相互给予更优惠的待遇
2.遵循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在协定伙伴之间提供更加自由的经贸空间
第二单元
一、绝对成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用本国比较擅长生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二、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的区别
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方式(H—O)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贸易分工模式可使贸易双方共同获利。
四、技术差距理论的内容
技术差距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它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正是已过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波斯纳把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时滞时期,全期又分为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两个阶段,反应时滞是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掌握时滞指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品进口为零的时间。反应时滞初期阶段又称为需求时滞阶段,需求时滞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反应时滞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决定意识和规模利益、关税、运输成本、国外市场容量以及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等因素。掌握时滞阶段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技术模仿过程吸收新技术能力的大小,吸收新技术能力大的间时间较短。需求时滞的长度则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市场容量差距,差距越小长度越短。
五、差距理论的动态图
六、差距理论的评价
揭示了由于技术差距而给后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潜在优势。避了先进国
家对后进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技术差距论从技术创新出发,论述了产品贸易优势在创新国和追随国之间的动态转移,只是富有创新意义的,而且也为研究一个具体产品创新过程的产品周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差距论只是解释了差距为何会消失,而无法充分说明贸易量的变动与贸易结构的改变。
七、生命周期理论的五个时期
1、新生期:是指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阶段,在此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和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熟练劳动,生产技术还不稳定,产量较少,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成本很高。因此,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这一阶段产品主要是供应国内市场,满足本国高收入阶层的特殊需求。
2、成长期:生产技术稳定并趋于成熟,国内消费者普遍接受新产品,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开始模仿新产品国外需求扩大,生产规模随之扩大。但由于新技术尚未扩大到国外,创新国仍保持其优势,不但拥有国内市场,而且打开并垄断国际市场。
3、成熟期: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创新国生产规模达到最高点。生产技术扩大到国外,出现大量防制品。这一阶段技术投入减少,资本和管理要素投入增加,高级的熟练劳动越来越重要,产品要素密集型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当国外的生产能力达到能满足本国需求,新产品进入销售下降期。产品已高度标准化,技术投入更少,国外生产者利用规模经济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降低,创新国失去优势,出口量下降。 4、销售下降期:当国外的生产能力增强到能满足本国的需求(即从创新国进口新产品为零)。 5、让与期:当创新国完全丧失比较优势而变为净进口者。
八、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要素密集型与贸易方向的变换
九、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一)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1.抓住转移的机会2.引进先进的技术3.早引进比晚引进好 (二)对发达国家的启示:1、通过技术转让弥补技术开发的损失2、该放弃的就放弃,当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是靠不住的,该放弃就得放弃。 3、通过不同市场的进入方式来延长自己的比较优势,或者说来延长自己的产品生命周期。
十、重叠需求理论的理论内容
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
十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内容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
动。
十二、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运输成本)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十三、差异产品的分类
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十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型模型体系
1.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它们包括劳动力、可
耕地、自然资源、资本和基础设施等。
2. 需求条件:是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是指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管理形态,一家国内
市场竞争的表现。包括公司的建立、组织和管理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 第三单元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1、在产业结构方面:
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 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 2、在经济增长方面:
技术进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经济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在国际分工方面:
一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其全部工业产品出口的比重反映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是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2.技术贸易:技术贸易相对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捷径。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之一。分两种形式:(1).“国内技术贸易”一国境内不同企业间进行.(2). “国际技术贸易”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 3.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是指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自己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不自觉地输出了技术。(非自愿、不能收取报酬 技术转移的间接效应。)技术外溢,又可分国际、国内、行业间和行业内几种不同情况。
三、技术进步对对外贸易的作用
1.技术进步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体现为价格竞争能力强)
2.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和商品结构的优化(收入水平提高,对制成品的需求相对扩大)
3.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外贸经济效益(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低,技术附加值加,成本低,单价高)
4.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技术进步使要素使用效率改善、经营成本节约、产品品质改善,进而具有相对价格与产品优势)
四、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2、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 和创新
3、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4、变贸易保护为竞争扶持。
五、对外贸易对工作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对外贸易与资本积累:扩大出口,换取资本品的进口,抑制消费品进口,从而提高资源向资本品的转换率。
2、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力量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途径来促进技术进步,加速技术发展;同时技术进步又为对外贸易提供有利的贸易条件,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3、对外贸易与优化产业结构 (工业化核心):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对外贸易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方向。 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来的产品结构性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离不开技术进步, 对外贸易则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第四单元
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二、国际上对外贸易改革的路径与次序:
1、国际上讨论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是指贸易自由化过程,即由保护型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与力度。
2、关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次序,国际上一般认为:第一步应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再将关税水平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取消数量限制是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的不可逾越的步骤。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
(一)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二)贸易政策统一实施 (三)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 (四)进行外贸经营权改革 (五)降低关税壁垒
(六)削减非关税措施 (七)关于出口补贴
(八)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九)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十)接受特殊保障条款 (十一)反倾销反补贴条款 (十二)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贸政策经历了哪些主要的改革和完善 第五单元
一、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的国内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 (一)、国内法渊源:
1、宪法: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力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 。
3、行政法规:国家最高行政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根据宪法、法律制定颁布的有关对外贸
易活动的条例、规定、实施细则、办法等。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4、地方性规章: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
(二)、国际法渊源: 1、缔结和参加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各国之间缔结的、规定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力、义务的书面协议。条约分为两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条约和多国之间缔结的多边条约。 2、承认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家之间相互贸易交往中,当事人经常引用、用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
二、中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一)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 (二)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的原则 (三)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五)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 (六)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三、维护外贸秩序的立法: 《反倾销条例》 《反补贴条例》 《保障措施条例》 第六单元
一、进出口商品国内税
(一)进口商品税征税制度 1、征税作用
(1)调节国内外产品税收负担的差异,使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同等纳税,平衡国内外产品的税负,为国内外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可以抑制盲目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保护国内生产。 2、征税原则
我国对进口产品实行与国内产品同等征税的原则,即在增值税和消费税上按相同的税目和税率征税。
3、征税范围和对象 (1)增值税
根据《增值税条例》的规定,除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外,进口货物也属于增值税征收的范围。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2)消费税
根据《消费税条例》的规定,我国纳入消费品征税范围的进口商品共11种。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4、征税税目和税率
二、进口商品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与消费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 (1)增值税
? 增值税税额的计算方法是,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税率计算应纳
税额。
? 计算公式为:
?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2)消费税
?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应纳税额。 ? 计算公式为:
?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组成计税价格= ——————————— ? 1—消费税税率
? 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 ?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x消费税单位税额
三、出口退税制度的涵义、意义与作用
1、涵义: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2、出口退税的意义与作用
(1)出口退税是依据出口商品零税率原则所采取的一项鼓励出口贸易的措施。
(2)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的一种非歧视性赋税政策,是保证出口货物公平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要求。
(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政策效果非常明显
三、 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1、内容: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五、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础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2、特点:
(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 (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汇率; (3)亚洲货币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况,并单一钉住美元
五、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有效应分析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意味着外汇汇率下降,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职能兑换较少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同时,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意味着外汇汇率上升,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本币汇率下降会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成本价格上升,相对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因而不利于进口贸易。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汇率安排,从长期看,汇率必须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的持续稳定。汇率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并能起到国际收支作用,正确引导外汇资金合理配置的汇率。高估的汇率不利于对外竞争,会造成国际收支的困难。低估的汇率又会使国民经济需要进口的商品过于昂贵,造成投资、生产的困难。这些不平衡,反过来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正在阅读:
对外贸易概论复习资料10-29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生态调节技术01-29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04-22
澄 海 区 自 来 水 公 司04-18
高中英语高考书信写作万能句型11-27
《硅和二氧化硅》导学案+课时作业04-12
不锈钢楼梯栏杆 技术交底04-29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及意义_六一儿童节04-03
专利申请文件翻译08-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对外贸易
-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