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故事论壮族的风俗信仰

更新时间:2023-11-10 08: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民间故事论壮族的风俗信仰

作者:韦黄丹

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壮族源自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语言与风俗孕育了不少神秘的民间故事,《“特掘”扫墓》便是其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本文主要以此故事奇特的情节为研究线索,从中浅析壮族独特的水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并由此反证这则故事产生及得以流传至今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壮族 特掘 民间故事 信仰 水神崇拜 祖先崇拜 一.前言

壮族来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尤以南宁、百色、河池以及柳州这四个地区居多。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化,其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1]自然与鬼神崇拜孕育了众多神秘的民间故事,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掘”扫墓》便是其中一个经过世代口耳相传,至今仍然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特掘”为壮语译音,念作Daeg3 gud3,汉译为“尾巴断了的蛇”;“特”(Daeg3)字在壮语中指代年轻男子,故“特掘”应详译为“年轻的雄性断尾蛇”。另外,根据故事题目中的“扫墓”二字,结合壮族的风俗,可推断此故事发生的时间大致为阴历三月初三至清明之间。这条断尾蛇(“特掘”)究竟有何神力,为何壮民对它如此膜拜,以至于每逢清明都会被人们重温一遍?为何故事发生在清明扫墓时节?是否暗含特殊的文化指向?对“特掘”扫墓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解开这些疑问。正如金荣华老师在论著中提到,民间故事“反映了当时民间的某些观念和某些信仰”[2],本文欲从这条断尾蛇的身上,浅析壮族的民间信仰,并由此反观“特掘”故事得以流传至今的文化基础。

二.《“特掘”扫墓》的故事及在壮乡的流传

广西壮族地区,特别是环大明山一带的壮乡,千百年来流传着《“特掘”扫墓》的故事,每逢清明扫墓时,“特掘”总会被壮民提起并带着某种神秘感。据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的一位55岁壮民讲述,“特掘”故事梗概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上林县塘红乡的石门村里,住着一位没有儿女的妇女。村里缺水,并且没有引水技术,于是,这位妇女每天不得不独自一人去潭里挑水。一天,妇女在用木桶打水时,无意中捞起一条小蛇。她立即将小蛇倒回潭中,可当她再次打水时发现小蛇竟重回桶中。如此反复多次后,妇女决定把小蛇带回家。从此,妇女把这条小蛇当儿子养,自己吃什么就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qz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