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P最新工作职责

更新时间:2024-03-20 1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RBP的一些资料

HR BP: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 ? ? ? ?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

HR BP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HR BP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HR BP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HR BP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53%的公司认为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发展HR BP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HR BP既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HR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HR BP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HR BP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HR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HR的需求。在转型到HR BP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HR BP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

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HR BP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HR BP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HR BP时,笔者建议HR BP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HR BP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ownership来发挥HR BP的作用;

3.帮助HR BP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过渡期HR BP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HR BP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BP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BP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JOB OBJECTIVES:

Work under general supervision and follow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process the activities and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assigned job area(s) such as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 staffing and

terminations,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delegate administration, employee relation, to support the unit objective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service deliveries, standards, schedules and legal compliance. Keep tr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labor requirements and report to supervisor the changes that could effect the existing policies/ procedures.

MAIN RESPONSIBILITIES:

1.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versee the process to keep an updated database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employee profiles, including the

announcement of organization/ employee movements. Evaluate existing job positions and ew positions of junior levels to ensure internal equity at the appropriate organization levels. Consolidate the data of headcount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agreed headcount planning is upheld and alert management any deviations.

2.Staffing and terminations: Coordinate with the relevant managers and follow agreed procedures to fill junior / temporary vacancies. Initially source the

employment/ executive search agencies according to agreed criteria. Prepare and coordinate new recruit settl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drafting arrival

announcements, employee orientation program to facilitate the new recruits’ settle-down and work start-up. Proceed all the termination procedures to ensure smooth separation, including consolidation of employee turnover statistics to support the preparation of employee retention policy/program. 3.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Source and screen benefit service providers and analyze the feedback on their service deliveries to support reviewing their services. Explanation to employees on benefit programs. Prepare data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lected C&B surveys and conduct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survey results to support proposal for salary adjustments and defining company pay competitiveness in market. Trace and update the important

economic predictors, such as consumer price index, unemployment rate, GDP, to support recommendation on C&B program modification and annual salary adjustment. Process accurate payroll and make timely registration to bank to meet defined salary issue date.

4.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e the train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s to ensure the deliveries and attendance, including recommendation on change/modification/ improvement in procedures,

schedules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in organizing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Consolidates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data to prepare for training vendors selection and training needs analyses.

2011-7-21 17:43 工作目标:

一般监督下开展工作,并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活动的过程和实施相关政策,如薪酬和福利,人员编制和终端,员工培训与发展,组织发展,委托管理,员工在指定的作业面积(S)关系,支持服务交付,标准,时间表和遵守法律的单位目标的成就。跟踪政府劳工需求的发展和向上级报告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现有的政策/程序。 主要职责:

1.Organization发展:监督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包括组织/员工运动公布的组织结构和员工型材。评估现有的就业岗位,初级水平和EW的立场,以确保在适当的组织水平的内部公平。巩固总人数的发展数据,以确保商定的人数规划是坚持和警报管理的任何偏差。

2.Staffing和终止:协调与有关管理人员,并按照商定的程序,以填补初级/临时空缺。最初来源的就业/猎头机构,根据商定的标准。准备和协调招新的定居活动,包括起草到达通知,员工培训方案,以促进新入职的解决和工作启动。继续终止程序,以确保顺利分离,包括巩固员工流失率统计,以支持员工保留政策/计划的准备。

3.Compensation和优点:源和屏幕福利服务提供商和分析检讨其服务,以支持对他们的服务交付反馈。员工福利计划的解释。准备参加在选定的C&B调查和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支持对薪酬调整的建议,确定公司在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数据。跟踪和更新的重要的经济预测,如消费物价指数,失业率,GDP,支持的C&B方案的修改和每年的薪酬调整的建议。流程的准确薪金,并及时登记银行,以满足界定薪金发行日期。

4.Employee培训和发展:组织培训计划的时间表,以确保交付和出席,其中包括改变/修改/改进程序,时间表的建议,以确保在组织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整合培训评估数据,以备培训供应商的选择和培训需求分析。

BP:优秀的政委,辅助军官完成使命

采访刘总,一定会从HR-BP 说起。因为刘总有多年的BP 设计经验,谈起这一话题得心应手。

说到HR,无非是薪酬、培训、招聘等几大平行职能模块,而联想的HR 组织结构则另辟蹊径。其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是人事服务,包括档案管理、薪酬发放、社保、入离职手续,员工福利等。第二是人力资源政策,制定HR 业务流程并保证合规,主要工作是政策制定和流程管理。第三就是人力资源咨询,在联想把它叫做HR-BP(Business Partner),与业务部门在一起工作,扮演顾问角色,针对各业务线或区域的情况制定人力资源策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等。BP 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三块,一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并持续提升敬业度。二是促进团队组织的和谐,避免冲突,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等等。三是团队人才的梯队建设,包括高潜员工识别和发展、核心员工保留等。刘总补充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BP 的这三点职能侧重点各不一样,HR 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重点。“BP 的工作内容非常多,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早到晚忙个没停。如何让这个功能模块有效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比较有挑战的,它没有公式化的模式,它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

刘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HR-BP 就像军队中政委的角色,辅助军官带领军队完成使命。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与政委赵刚,BP 就是赵刚的角色。其实在有的企业,就把这个岗位叫做政委。”

刘总考察过多家设置BP 职位的国内外企业,表示目前在中国没有特别统一的模式,且各家公司对该岗位的职能设置深度也不同,这是由业务部门经理的成熟度高低不同而决定的。就比如团长的军事和政治思想工作能力都很强,那么部队对政委的需求就弱一些,反之,则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委辅助部队管理。

联想,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公司

高科技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快,行业内挖角竞争激烈,员工归属感不强,往往哪里薪水高,就往哪里跳。然而在联想,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比比皆是,而心思活跃的年轻员工也能在联想安心工作,它强大的感召力留住了一批精英人才。

那么联想留人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综合的。有竞争力的薪水、正确的战略导向、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都是留人的关键因素。联想的员工都深信,联想是能够制定正确战略并能正确执行的公司,这个非常重要,也能产生很大的凝聚力。此外,“注重员工感受”更是留住了员工的心。

比如有些公司是非常强势的业绩导向型的文化,没完成任务就走人。而联想的做法却更人性化。直线经理会和你一起分析为何没完成任务的原因,是市场的客观因素、还是客户的因素,或是个人能力问题。若是个人原因,就会给予改进机会,培训或换岗。

关注员工感受不仅体现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方面,更体现在政策流程和员工沟通方面。联想调动员工到不同的工作地点前,首先会征求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顾虑,并尽力协助解决。对于外派的员工, 除了工作上的安排外,还会周全考虑他的家庭生活,给予安家费、住房补贴、孩子入托和上学赞助,甚至还给予带配偶补贴,鼓励全家在一起生活,以支持员工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难怪刘总说:“在联想工作六年多,感情特别深。”

此外,公司还很关注员工工作的舒适度。比如办公区布置、弹性工作时间,定期做团队建设活动。如果某段时间工作很忙,公司就会在项目完成后给员工一个释放的空间。休假、唱歌、旅游,或者去香港购物,都可以。因为一张一弛,才是高效工作的法则。

以上这些做法,包括沟通机制的建立、政策的保障、宽松氛围的建设等整个系统工程的实施,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最终让员工提升敬业度,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大措施保证BP 的客观中立

HR-BP 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实现业务发展,最终保证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问题是,当BP 成为业务经理的左膀右臂时,会不会转而抛弃全局观而只为业务经理效力?的确太有可能!这也是企业实施HR-BP 的难点之一。

刘总说:“以前,联想在运营管理部或者业务支持部内设有一个HR-BP 的岗位。HR-BP 是向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的,BP 甚至还是业务负责人招进来的,这样一来,不仅HR 本身的中立性很难保证,甚至成了业务部门领导的助理,从绩效总结、评优、核心员工激励,到给员工吃饭订餐,都是BP 的活儿,日子长了,和业务领导混熟了,中立性和专业性都消耗殆尽,那么企业设置BP 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后来,联想做了一系列的变化来保证中立。首先,明确组织结构和汇报关系。比如编制、薪酬、考核都划归HR 部门管理,而不是向业务领导汇报。其次,在地理位置分布上也做了精心设置。华东HR-BP 的总部在上海,而福建、江西、安徽、云贵等各地虽有BP却不在当地办公,而是集中在上海,这些HR-BP 在一起探讨管理问题,共同设计和推进重点项目,同时他们会定期到这些区域现场办公、参加部门活动,在当地的员工和总经理面前保持曝光率,通过运营例会和与业务负责人定期的1ON1 来沟通信息,通过重点项目推进来开展工作。这样BP 与HR 部门仍然很近,但不会模糊自身定位,而是更加聚焦在HR 专业工作上贡献专业价值。最后,提高招聘门槛,保证HR-BP 的专业度和成熟度。以前招聘BP,工作两三年的也可以做,现在至少要5 年以上的HR 从业经验才能入门。年纪太轻的从业人员,在思维意识上不独立,缺乏商业意识,也不懂得业务经营,不具备和业务总经理对话的基础,无论从成熟度、知识面和专业度上都不能达标。此外,考察候选人时,还要看他是否能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考虑HR 的价值,这样HR 做出的解决方案才能为业务部门接受。为此,联想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敏感度、公正性都会经过严格测评。

总之,对HR-BP 的评估有三大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指对人力资源、心理学、人性的理解。第二是对行业的熟知程度和意识。若以前在其他行业工作,能对行业的发展,国际市场认可度,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挑战等业务内容如数家珍。那么这样的人来IT 行业也会对业务产生兴趣,从而做好政委的角色。第三是个人影响力。比如个人视野,大局观,沟通技能等。最后,考核个人品质是否正直,做事公平公正。若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他却能包容下来,那么将来很难在业务部门建立权威。

国际化挑战中的企业文化变革

联想成立20 年,培养了很多行业精英,特别对管理者的培训十分在行。值得介绍的是它的OHRP (Organization & HumanResource Planning) 组织和人才计划。该计划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给全员做评估,从

下往上,逐层汇报。从业绩、潜力两方面评估每个人能在联想走多远。如果某人的表现总是比同岗位的人表现优异,他将获得晋升机会。当然,公司对每个人评估都要提出佐证,需要部门经理和部门外人员的共同参与,大家一起讨论,整个评价过程就像是答辩会,是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因为我们要对每个员工负责,最大限度地避免任人唯亲的情况出现,挖掘优秀人才并提供发展空间。

随着联想走向国际,其跨文化管理的经验也成了业内企业探寻的一个焦点。刘总表示,联想是有愿景、民族责任的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新文化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全球化发展需要我们敞开胸怀,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习俗,以企业发展为重,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坦诚、包容、妥协,发挥员工优势,激发创造性。而做到什么程度是与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这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比如,一位Country 总经理承诺季度销量20 万台,然而第二个月说市场很淡,只能卖 15 万,第三个月下来,实际完成只有13 万台,这能包容吗?这其实是不能信守承诺。”刘总说:“东西方文化都有精髓之处,也存在许多差异,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有不同,有的人容易给老板许诺,但最后说到可能做不到,这里面有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我们本土文化相对比较严谨,言必行,信必果。”

于是,联想对企业文化做了进一步提炼,总结出四句话的企业文化。第一,想清楚再承诺。比如承诺销售业绩,应该根据业绩、市场、员工配置等方面综合评估后给出承诺。第二,承诺必须兑现。要积极寻找市场机会,整合各方面信息和资源,想方设法达成原定目标。第三,公司利益第一。高层管理人员匹配长期激励计划,同时也要把联想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联想当家,更多的联想员工要恪尽职守,完成本岗工作任务,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第四,每一年每一天在进步。我们希望员工与企业双赢,和联想一起发展,共享成功。其实四点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说到做到,尽心尽力,这就是联想之道。

企业文化建立是需要自上而下地宣导,要率先在高层推广并做出承诺。联想还归纳出了文化落地的四要四不要,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不做,只要员工做;要亲自向员工宣讲文化,不要让他人代劳;要多讲自己的故事,不要总讲员工的故事;要与考核、晋升相挂钩,不要只注重短期业绩。有的人还总结出一句话,以身作则不是领导他人的重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这句看似并不合理的话其实证实了联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从管理者做起,引导和影响员工,而不是挂在墙上,更不是强迫或折腾员工。如果说联想文化为何能

深入人心,这应该就是要点所在。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业务伙伴 HR As BP

笔记记录, 禁止转贴.

人才市场现状:Short supply of ‘right people’

对策:‘To cultivate leaders for China and beyond’ (李嘉诚) 人才的通用基本素质 l Positive 正面 l Integrity 诚信

l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感 l Team work 团队工作

l 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化视野 人才成长来源的3Es:

l 70% Experience / challenged work; 挑战的工作和经验

l 20% Exposure to diversity or to feedback from experienced people /mentor; 多元化/丰富的经历、有经验人/导师提供的反馈 l 10% Executive program 课堂里的培训课程 HR工作的视角和定位 l 责任,贡献先于利益 l 长期发展优于短期发展 l HR与业务部门双赢

HR 工作的三个层次

l Business advisor & consultant

l Change facilitator; play role of facilitator l Functional expert 战略合作伙伴要做到:

l Link HR work to business challenge l The pre-request is understanding business l Building / creating capability to the company l Link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strategy 挑战:

l No one will give HR respect, HR earn it!

l Always ask ourselves: is that / what we do/ business needs? Do we have a business mental?

人力资源转型 支持高速增长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见下图: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 (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

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 BP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HR BP和HR 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 SSC (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 BP和HR 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 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 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 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三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HR BP:HR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HR BP的角色和职责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业务伙伴的角色和职责 ?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HR BP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HR BP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

置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HR BP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HR BP的公司的全球调研[1]发现,有53%的公司认为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发展HR BP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HR BP既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HR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HR BP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HR BP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HR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HR的需求。在转型到HR BP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 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HR BP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HR BP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HR BP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HR BP时,笔者建议HR BP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HR BP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ownership来发挥HR BP的作用;

3. 帮助HR BP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过渡期HR BP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HR BP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BP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BP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HR COE (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COE角色和职责 ? 制定和设计制度/流程/方案,提供全球方案标准并在恰当的时候管理全球方案 ? 开发新方案推广计划并与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一起实施 ? 在专业领域对业务单元和地区管理团队提供咨询 ? 界定并监控全球/区域职能流程 ? 利用最佳实践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需要为不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COE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COE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COE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HR COE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Aon Hewitt的咨询经验,COE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HR BP。HR COE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HR COE和BP的充分沟通:HR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HR COE和HR BP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HR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年度计划时,邀请HR BP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HR BP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HR BP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HR BP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 HR COE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对中国企业来说,HR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COE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COE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 HR COE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COE专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COE资源的共享。Aon Hewitt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和HR BP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1名HR BP),但是COE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1名COE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COE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Aon Hewitt2009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域)设置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对COE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HR SSC:HR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HR SSC角色和职责 ? 提供人力资源的日常和行政服务 ? 可从全球和跨区域角度优化和监控现有流程 ? 维护基础设施和流程门户 ? 与HR BP和COE协作推广新项目 HR SSC的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HR 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0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HR问题和

完成HR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66%的问题;

第1层-HR SSC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HR SSC代表将解决涉及领域

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28%的问题;

第2层-HR SSC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HR领域掌握专业技

能的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HR和/或HR BP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5%的问题;

第3层-HR COE:升级到第2层 的复杂查询,由CoE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

需要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1%。

在中国实施HR SSC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

的HR COE和HR BP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HR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HR COE和HR BP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HR SSC建立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式”(high 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IT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现有的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SSC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HR SSC(这也意味着并非建立了SSC后,COE和BP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HR SSC的工作往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HR SSC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4个因素: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HR SSC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24小时运营、数据/IP保护、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1] Roffey Park research study on behalf of the Chart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UK), February, 2008 HRSSC(Human resource shared servi center)的管理模式主要由) W6 Z+ U- P, \\, Y& I) S\人力资源服务中心(human resource servi cescenter,HRSC) 专家咨询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HRCE)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这3部分构成。

HRBP主动跟进业务部门发展需要,进行调研、了解部门员工的需求;针对问题,制定合理化解决方案,包括制定公司政策、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机制等;把方案提交HRCE,就专门问题与HRCE合作解决,最后由HRSC来执行。+ M4 P6 F8 g! [7 H, N

BU HR和HR BP是不同的角色,也是不同时期的存在

BU HR就是根据服务业务部门的原则在BU内部设置HR部门以确保HR服务的灵活性,但管控模式等决定了,资源高度割裂,效率不高,整体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如果构建了HR SSC体系,那么BU HR这个角色将被取消,取代的是两个分立的角色,一个是HR SC(服务中心),整合各地的服务性工作后,负责完成区域(或大片区)所有业务单元的事务型和流程类服务的交付,另外一个就是HR BP,负责提供BU在实施业务战略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资源,包括各种人力资源咨询和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推行HR COE(领域专家)设计的公司层面整体的政策和体系。在HR SSC体系中,HR BP作为一个前导的角色存在,提供COE和SSC的输入:即业务部门的需求,同时整合COE和SSC的资源完成BU业务在人力资源这块的需求。COE负责为BP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持,以及公司整体政策与体系的一致性要求,SSC根据与BP达成的SLA(服务水平协议)来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向COE寻求管理工具和技术支持。

目前这块的内容,国外领先公司在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摸索,欧美先进企业大部分采取的是这种三支柱模式。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如果说做得好的,那么还得看IBM、埃森哲、翰威特这些跨国咨询公司,但落地效果好坏,暂时不得而知,一个管理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长期来观察。

每个部门都会配备一个HRBP吗?或者是全公司一个HRBP呢? 在人事部办公,还是在业务部门办公? 工作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再回答你的问题# V7 T' M4 f\

通常情况下,BP的配置,是根据不同层级的组织结构特点及业务单元的要求。通常BP也是分层级的,即有公司层面的BP,负责为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提供HR咨询服务,也有区域/BU的BP,负责为区域/BU Head提供人力资源咨询,至于更低层级的BP配置,则视地区部/SBU的业务特点、管理模式,决定了是来自区域BP还是业务部门BP团队,这个暂时没有统一的一个说法+ g. m- a8 b8 y+ b5 V1 u% i; s 6 F& P* `3 a% g1 |4 z, ~6 X

对于BP人数,这是个精英团队(甚至比COE要求更高,即通才、了解业务、能够管理组织变革和业务部门的需求),而COE更多的是HR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根据公司业务战略来设计各种政策/体系和为BP提供领域技术上的支持,所以人数不会太多,我了解的一般是每1000人配置一个BP,但这个数很粗

BP是汇报关系这块,常理上是实线向业务部门Head,虚线向上级BP Head汇报,即业务部门负责BP的考核和工作安排,而BP Head负责BP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晋升。至于层级低的BP人员,则视具体情况。( P# @0 J5 M/ e' X: P8 T: o3 `7 P) |

HR SSC的模式很复杂,变革起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对公司的IT基础、管理基础要求也较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研究。

政委——阿里巴巴HR

——邓康明先生在“HR100”人论坛的精彩分享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从04、05年开始打造,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政委体系——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邓康明:干部体系建设是我们HR的主要工作之一。干部选拔和干部培养是一脉相承的,选什么样的干部会对组织的文化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干部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内生的、不断循环的体系。我们的干部80%是内部选拔,20%左右从外面招聘。我们的干部选拔哲学是:宁可业务不上,也不冒险从外面找人来领军。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是04、05年开始打造的,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高速成长行业的特点是低位高用,从人力资源配置角度来说,机会多,工作多,但人不够。这时候我们就配置另外一条线,在每一个业务经理身边配置一个“大政委”。大部分人,因为业绩出色而被提拔,可是谈到选人、组织和文化的时候,就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变得很被动。因此,我们配置另外一条线,让一个有经验、有文化,对于组织建设有经验的人辅助他,帮他管好队伍、建好队伍。双方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业务线的人看季度、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就够了,政委至少要看一两年以后的事情,以及整个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的问题。

第二,我们希望走102年,在这102年中的任何可能的时候,由于短期压力,业务线会出现问题,业务经理难免会想采取短期的做法,这时政委要在方向上进行指导,保证我们的做法是符合阿里巴巴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是在思想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策,他们也有庞大的制约跟制衡权。我们不像国家的体系,党委书记一把手,政委在所有的业务部门是二把手,但在某些文化、团队发展方面的决策上具有否决权。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愿意牺牲短期的利益以保证组织的长久发展。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文化、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承担什么工作,什么岗位??政委体系的两三百人里面,近1/3以上都是业务部门的骨干,他们都是业务部门比较优秀的经理、优秀的主管。政委的选拔也是我们的晋升奖励体系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晋升必须当过政委,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必须在HR体系里稳固一段时间,而且有一定的成绩。

我们希望“政委体系”的思想渗透到人力资源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深入到最基层的部分。一个公司最核心的作战单位就是主管所带领的10到20个人,他们一边做业务,一边思考信仰。阿里巴巴相信,我们只做符合我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那些事,我们只守住愿意做这些事这些人。

我们是一个靠道德来治理的公司,我们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个体自律。 邓康明:阿里巴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我们希望能够靠个体的道德自律带来长治久安。这个任务由政委体系来承担,所以要把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样,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选什么样的人做政委。我们选择最优秀的业务人员来做政委,然后赋予他们相当大的“权力”,保证我们的基本信仰在人力资源实践中落地。这在公

司已经形成了习惯,所有大的业务决策,业务经理都会与HR政委先谈谈,征求HR政委的意见。一方面,阿里巴巴人相信直觉,敢于拍板;另一方面,这种谈话又是小心求证的过程。这就是所谓阿里政委体系,不是制度,而是习惯。 我们有大政委、小政委,级别体系叫P6体系,用来区别政治地位,政委从最基础的HR工作开始,然后渐渐向上升。为什么这样?因为HR必须心智成熟、社会经验丰富,不需要他有多么世故跟圆滑,但他至少知道这个世界不单有黑有白,也有很多灰。“白”不一定在这个时机上是好的,“黑”也不是这个时机上最差的,需要他们对很多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推进事情的进展,这是我们对政委的基础性定位。此外,他们日常的工作中,大量时间参与业绩评价,主要是看他的高层怎么管理和辅导下属,看一个总监怎么反馈个人和团队的问题,哪里还需要更好,更需要帮助,形式是谈话,政委大部分时间要谈话,要进入这些重要的场景里观察、跟进和反馈。最后,政委选择相应的员工谈话,他们要找出员工中的TOP5,还必须让一些人离开组织。他们扮演这三方面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有机会掌握业务方向、组织架构、核心人员和核心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q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