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课时 - 《创业史》

更新时间:2023-10-16 02: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1

创 业 史

教学目的 1、了解柳青的创作概况。

2、掌握《创业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成功塑造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教学媒体 PPT. 教学把握

一、作者及其创作简介

柳青(1916—1978/6/30)的《创业史》是十七年小说创作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尤其是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方面,它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柳青与梁斌、杨沫一样都是从部队出来的作家,他们在解放前,在革命部队中就写过一些作品。但他们的突出成绩都是在建国以后取得的。柳青是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后来在陕西米脂县做过基层工作,在写《创业史》之前,他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在建国前根据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体验,描写解放区组织变工队,互助合作过程中农民的思想变化为内容的小说叫《种谷记》,后来又根据延安保卫战史实写了一部长篇叫《铜墙铁壁》,它与《保卫延安》写的是同一事件,但在取材的角度上有所不同,《保卫延安》追求的是一种史诗型的结构,从全局上表现保卫延安的战争,《铜墙铁壁》则表现了一个具体的战役,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支持而产生的巨大力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2

量。解放后从1952年开始,柳青回到他长期生活过的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并参加了农村从土改以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以致人民公社整个发展历程。他在工作过程中考查和了解了农村各个阶层的农民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过程中在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所产生的一些变化,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创作《创业史》这部长篇作了准备。柳青在解放初至1960年发表《创业史》时,他写的作品并不多,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对《创业史》的构思和写作中去。原计划打算写四部,从互助组成立一直写到高级社成立,但这个计划没有完成,文化大革命开始是主要因素,作家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身体也搞垮了,粉碎“四人帮”不久就去世了。现在出版的仅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准备修改整理,但这一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现在的第二部有一半是经过柳青修订的稿子,另一部分是未经修订的稿子。现在我们分析的是《创业史》的第一部。

《创业史》第一部于1960年出版后立即受到文艺界的很高评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报刊上介绍,评论文章粗略估计有50多篇,许多文字,许多当代文学著作都给这部小说以很高的评价,有的文字认为:“这部作品在当代大量描写农村题材作品中成就是最突出的,它远远的超过了同类题材的作品。”有的文字认为“它所反映的生活深度是其他任何作品远远不能相比的”。有的文字甚至认为:“在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程度上简直是无以伦比的”。这些评价有它真实、准确的成分,同时有些评价也带有夸张的成份。但这可看出这部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意见,比如说六十年代前期,从1961—1964年就曾出现过对《创业史》评价上的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3

争论,争论一方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他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小说在若干问题上的不足,特别是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他的意见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并不是很受大家重视的,受到包括柳青在内的许多批评。后来也产生过一些不同的意见,这主要涉及到对建国以来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评价上,在这一总的题目下面对《创业史》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分歧更加厉害,有的人几乎是全部否定的态度。由于我们课程的性质和时间关系不可能讨论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需要从文艺规律这一角度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在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创业史》确实是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在思想、艺术是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也可以说,同其他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中相比起来,成绩无疑也是最高的,这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它的突出成绩在于对解放初期农村生活,农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行动,的确作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反映,也创作了一些有性格光彩的人物形象。它的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缺陷并不完全是《创业史》本身,十七年中许多作品都存在这种缺陷。柳青对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愿望和心理的一种真切的、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在作品中往往被纳入某一具体的政策,或者以贯彻某一政策为内容的运动的狭窄框架中,这就造成了小说中的一些明显的矛盾。由于时间关系,不作过多的解释。现就作品的几个特点作如下分析。

二、《创业史》的主题思想

柳青为《创业史》作了明确的规定。1963年他在《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一文中说:“《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各个阶级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4

出来,表现中国农民必须放弃和如何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走向互助合作的道路。”这就是《创业史》的主题思想。作品所要阐述的观点就是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也是农民创业的真正道路,这是这部作品所要说明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刻有力的表现这一主题思想,柳青在作品中,把这一村庄的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作了两方面的处理,一个是把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放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表现;另一个构思特点就是展开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使主题思想达到开阔和纵深的程度。这也是这部小说跟《三里湾》、《山乡巨变》有所不同物地方。

小说主要是表现陕西渭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庄在土改以后的一段生活过程。作品主要围绕梁生宝在创办互助组以及互助组巩固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和斗争。为了把这一主题放在一个历史过程中来表现,在作品中开头单独有一个叫题叙,回顾了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父子在解放前二、三十年艰苦创业的历史,为了摆脱贫苦的生活地位,为了创家立业苦苦挣扎奋斗的过程,但是终不免都是以失败告终,无论是梁三老汉充沛的精力,强壮的体魄也好,还是梁生宝的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好,梁生宝比他继父有大百倍的创家立业的锐气,在旧社会最终都失败了,都对抗不了命运的安排,最后在临解放时梁生宝不得不钻进终南山,一家人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柳青通过题叙说明旧式的创业道路不能实现,是走不通的,说明旧式的创业史,实际上是旧中国农民的劳苦史,饥饿史和耻辱史。题叙用历史过程来反衬和说明只有走新式的创业道路才是真正的道路,同时题叙也是为了表明梁生宝这样一个坚决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民,他们的认识,他们对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念也是来自历史深处的。为了充分说明这一主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5

题,柳青还作了另外一方面的努力:就是从比较广阔的范围来表现农村各个阶层的农民心理、感情跟矛盾来表现这种历史变革的必然性。他的处理办法就是把梁三老汉和他的儿了梁生宝之间的矛盾,正如作者在题叙中概括的那样:“以梁三老汉草棚里的矛盾和统一,与下堡乡第五村(即蛤蟆滩)的矛盾和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头几年里纠缠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生活故事’的内容”。

《创业史》第一部所描写的生活事件主要发生在建国初期土改以后到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之前这一阶段,当时整个农村的形势看起来比较平静,柳青从这一相对平静状态下发掘、揭示了平静生活中活动着的潜流,揭露了潜在的,还没有充分暴露的农村各个阶层中的心理动向与他们之间的矛盾纠葛及其复杂关系来证明他在作品中需要表现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思想。作者以多条矛盾线索在广泛的生活基础上表现了一方面广大农民,特别是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分了土地,但是其中有些人由于家底薄,劳力少、人口多的种种因素,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的境地,如作品中的高增福和任老四,这些人虽然土改分了土地,但生活仍很困难,任老四家里有一群孩子,年龄小,干不了活,他们仍然处在为温饱挣扎中。

小说开始时是1953年的春天闹春荒时节,有的不得不出卖刚分得的土地,有的不得不去打短工或者借高利贷,他们感到前途茫茫往后光景很难预料,预感到如果历史就在此停顿的话,那么他们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还会重现。因此,作者刻画了高增福、任老四、冯有万等等这些人物,他们对组织互助组走集体合作化的道路表现了极大和热情;另一方面柳青在作品中又表现了另一股力量的形成,也可以说是一股暗流的逐渐形成的过程,逐渐显示他们的力量,这些人中有土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qdf.html

Top